本文转载自:一界oneworld(ID:yijie_20200518)
路在何方?——黎巴嫩之殇
2020年8月4日下午六点贝鲁特港口的一声巨响,让“黎巴嫩”这个国家迅速登上了热搜。
由于烟花仓库的起火引爆了堆积在港口的将近3000吨的硝酸铵,在第一波爆炸之后的刹那后,天空之上立刻腾起了一朵骇人的蘑菇云。
相当于近1100吨TNT的爆炸当量(和一些小型的原子弹的爆炸威力相近)造成的巨大的冲击力在顷刻间摧毁了贝鲁特港口。
这次爆炸可以说是一曲丧歌中又一声重音、国家被命运蹂躏中的又一记重拳,让原本就已“奄奄一息”的黎巴嫩与跌下深渊更近了一步,为世人了解这个早已饱经苦难的国家提供了一个令人悲伤的契机。
黎巴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实行类似于瑞士的严格金融保密政策和市场外资自由流动政策。
因为外资在不受监管的同时也没有任何税收,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又加上同时期发生的巴以冲突,使原本位于以色列港口的两条自波斯湾沿岸至地中海的输油线路,得以改建至黎巴嫩的两个港口,这就使黎巴嫩凭空多了两个摇钱树。
毫无疑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黎巴嫩绝对拥有着中东金融市场的统治地位。
放眼如今,2010年初首次爆发黎巴嫩流动性危机。
2020年初,黎巴嫩里拉被曝有大幅贬值风险,引发黎巴嫩人民的的大规模挤兑,导致全国商业银行不得不停业两周,并由此引发第二次黎巴嫩流动性危机。
同年,又遇上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和贝鲁特港口的大爆炸,导致本就深陷财政困难的黎巴嫩政府雪上加霜。
2021年,黎巴嫩的通胀率已经达到了154%,政府已经无法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
再到2022年4月4日,黎巴嫩副总理萨阿德·沙米正式对外宣称:“黎巴嫩央行及政府已经处于破产状态,破产损失将由中央、地方政府以及黎巴嫩央行三方共同承担。”
从昔日的无限辉煌,跌落到如今这般的无底深渊,又究竟是什么让黎巴嫩的国运如此衰败?
不妨来看看黎巴嫩的历史沿革、政治结构和经济概况。
01
历史沿革
黎巴嫩,坐落于亚洲大陆的地中海沿岸,地处亚、非、欧三大陆的交汇处,连接着欧洲和亚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被誉为“东方文明通往世界的桥梁”。
有史以来黎巴嫩的最早居民是迦南人,他们生活在当今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地区沿海一带,被希腊人称为腓尼基人。
正所谓“君子无罪,怀璧其罪”。
因黎巴嫩极具战略价值的地理位置,并且黎巴嫩战斗力远不如同时期周围的强大帝国,在较早的历史上先后被古埃及、亚述王国、巴比伦王国、波斯、马其顿王国、塞琉西王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并统治。
黎巴嫩的统治者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采用这一种“服软又不完全服”的态度面对这些统治者,交贡纳税但保持一定的自治权力,从而让黎巴嫩得以在历史长河之中得以延续。
在之前已经有过和希腊文化的广泛交流的基础上,马其顿王国统治时期,黎巴嫩的文化中深度融入了希腊文化的色彩。
需要注意的是,在罗马帝国统治期间,黎巴嫩境内的多数城邦逐渐接受罗马帝国的基督化,奠定了日后基督教牢牢扎根于黎巴嫩的基础。
经过了阿拉伯帝国和后期埃及的长期统治,虽然一直在伊斯兰势力的统治之下,允许以通过上缴供奉保证异教的存在,但黎巴嫩本土的基督教没有被完全同化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也十分令人难以置信。
一直到近代,黎巴嫩又经过了埃及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一战奥斯曼帝国战败后,英法两国继承了中东的大片土地。
在两国签署了当今看来十分草率的《赛克斯·皮科密协定》后,法国得到了被称为大叙利亚的区域。
不像英国划分那般草率,法国在进行了相关地区的民族文化研究之后,综合考虑了当地种类繁多的宗教势力,并出于对基督教徒保护的义务,在贝鲁特附近的山区建立了一个自治区。
同时也将原本属于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逊尼派和什叶派划入,这就是当今黎巴嫩的原型。
1926年,在法国的支持下,黎巴嫩共和国成立。
02
政治结构
如果说之后的新冠疫情以及大爆炸可以算作黎巴嫩破产的导火索,那么其国内极其复杂的政治结构是导致黎巴嫩陷入当今局面的一大根本原因。
虽说黎巴嫩是中东唯一一个有着庞大的基督教教徒群体的国家,并且在建国时的政府由基督教徒组建,但因为其在地理上被伊斯兰势力的重重包围和境内庞杂的宗教团体,黎巴嫩的政治结构不得不和其复杂的宗教团体相挂钩,进行权力的划分。
当二战法国战败投降之后,失去了原本的靠山,黎巴嫩基督教政府不得不向周围的伊斯兰势力低头。
为了维持原本的国家稳定,黎巴嫩制定了之后一直施行到现在的分权协定。
确立了基督徒担任总统、穆斯林逊尼派担任总理、穆斯林什叶派担任议会议长的基本分权协定。
现任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
为了分配议会中的议席,黎巴嫩于1934年进行了唯一一次人口普查,得出了基督教人口与穆斯林人口大致成六比五的结论。
并且从此之后议会便一直按照六比五的比例对议会席位进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席位分割。
不止如此,除了伊斯兰和基督教的权力划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内部也存在极为细碎的权力分割。
伊斯兰教中逊尼派和什叶派基本平分秋色,德鲁兹派较为式微;
基督教内部马龙派占主导地位,希腊东正教派、亚美尼亚东正教派、以及其他小团体一起划分剩余一小部分议席。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如此过于纷繁庞杂的宗教团体连锁导致的政治权力分割,在处理国家问题时必然会引起严重的权力矛盾冲突,带来执政效率极其低下的结果。
在不断的党政扯皮之间平白耽误、浪费时间,并且引起极为严重的系统性官僚腐败,进而导致政府公信力的急剧下滑。
除了国内宗教和政治结构的严重分裂,境外武装势力的不断涌入和长达16年的内战或许才是摧毁黎巴嫩社会的最直接原因。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巴以战争的爆发瞬间让数十万的难民无家可归,大批伊斯兰难民涌入了黎巴嫩。
为了维持原本国内微妙的政治平衡,黎巴嫩政府拒绝给予这些难民公民身份。
黎巴嫩政府对于难民的强硬态度让国内的伊斯兰势力极为不满。
1958年,叙利亚宣布和埃及合并建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纳赛尔极力想让黎巴嫩也加入到他所建立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之中,便开始在黎巴嫩境内资助反对派进行活动。
为了挫败埃及的“操作”,执政政府组建了以马龙派民兵为主的“长枪党”武装以进行抵抗,成功阻止了埃及的企图,但也同时加剧了国内的分裂。
“黑色九月”事件发生后,巴解组织被约旦国王驱逐,并进入到黎巴嫩当作新的根据地。
在拥有着大量伊斯兰难民的黎巴嫩南部成为了巴解组织在黎巴嫩壮大的“天然土壤”。
他们不仅以黎巴嫩为基地打击以色列,还在黎巴嫩境内煽动革命,联合其他伊斯兰势力试图颠覆政府,并将控制区域从黎巴嫩南部一直扩大到占据了首都贝鲁特的西半部。
直到1975年,黎巴嫩内战终于彻底爆发,16年的战争越打越乱:
以色列介入在黎巴嫩南部组建“南黎巴嫩军”帮助犹太人打仗、叙利亚下场支持真主党武装在黎巴嫩的活动、德鲁兹派组建武装、亚美尼亚派也组建武装……
黎巴嫩山头林立的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不变的是满目苍夷的城市废墟和饱经苦难的黎巴嫩人民。
03
经济状况
黎巴嫩国内极其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和工业体系同样让黎巴嫩的崩溃成为必然。
黎巴嫩拥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资源,可耕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处于地中海气候带。
无论是种植小麦还是玉米,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但据相关数据表示,黎巴嫩小麦消耗量的60%均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
究竟是何种原因使得中东地区农业条件得天独厚的黎巴嫩落得粮食过度依赖进口的现状?
城市化的过度发展和战争不断使得大量耕地被占用,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减少。
土地所有结构的极度不合理,政府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作物所占土地面积激增,挤压了粮食作物种植空间。
同时,在内战的前后时期,毒品种植在重要的产粮区——贝卡谷地区推广开来。
尤其以近年来黎巴嫩议会使得以医疗为目的的大麻种植合法化为代表,推动了大麻等经济型作物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大麻,罂粟的种植挤占了粮食作物的种植空间。
在粮食作物种植成本高,产量不足,质量低下的情况下,为了节约政府的财政支出,同时获得更多地粮食供给,集中土地资源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城市化,竞争力较强的国外产品成为了黎巴嫩政府的选择。
至此的种种原因,皆导致了黎巴嫩地区粮食过度依赖进口、农业体系极度不健全的局面。
致使黎巴嫩破产的各个因素也存在着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政治力量的斗争与较量制约着新的经济基础的产生;
同样政治上层建筑设施影响着经济关系,对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提供了保证;
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能够促进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同样:政治上层建筑决定着经济体制,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而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黎巴嫩内部的“多父综合征”、错综复杂的宗教信仰状况,导致了上层政治权力的腐朽分化。
在法国的影响之下,总统享有立法否决权、总理任免权、部长会议主持权、等各项权力。
这便也导致了总理和议会议长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对总统形成有效制约,反而在权力行使方面受到了总统的极大限制。
政治权力结构方面的不合理分配为黎巴嫩上层权力的腐朽奠定了基础,带头发展所谓的“黄赌毒”产业;
同样政府内部存在的行政效率低下以及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也为黎巴嫩经济政策的推行带来一系列困难,导致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迟迟难以实现。
而放眼当前国际局势,俄乌冲突无疑是给本就濒于崩溃边缘的黎巴嫩当头一击。
被誉为“世界粮仓”之一的乌克兰陷入俄乌冲突的泥沼,俄乌对黎粮食输入路线受阻。
2020年8月4日的港口爆炸使得黎巴嫩粮食储备能力跌至冰点,其不得不再次向传统的粮食出口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寻求帮助,因而也不得不面对着昂贵的粮食单价和遥远的运输距离和因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运输成本升高。
黎巴嫩的粮食危机再度加剧,政府再次承担大量外债。
不仅如此,黎巴嫩自建国之后,将发展重心过于放在第三产业。
除了前期力图发展后期不堪一击的金融业,黎巴嫩政府为了“赚快钱”,更是非常盲目、不理智地发展起了“黄赌毒”合法化产业:
1954年政府宣布赌博合法化,但在此同时,要将赌场收益的40%上交到国家,同时还出现了赌场垄断体验卡。
就如,黎巴嫩赌场与政府达成协议,将收益的50%上交财务部,因而成为,黎巴嫩乃至中东第一家合法赌场;
而黎巴嫩的“黄色”产业在独立前就已经合法化,如政府的旅游部门在1960年带头开办提供多种服务的超级夜总会;
而“毒品”产业更是走在世界前列,但就黎巴嫩目前而言,其并未对毒品产业的合法化表示出明确的态度。
但多个政府领导人物及亲属利用这一产业从中获取暴利,也表明政府默许的状态。为洗钱等一系列的犯罪活动提供了良性土壤。
第三产业的过度依赖,带来的就是黎巴嫩的工业体系的极度不健全,在面临国家危机时毫无还手之力。
黎巴嫩的破产,给当地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首先就国际关系而言,国家破产的宣布意味着该国已经不具备相应的偿还债务能力,黎巴嫩在世界范围内的各项信用评级一度下跌,并被评判为呈负面变化趋势。
并且,不可忽视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数据表明,破产国家在当年所支付的利息一般会高于市场值的4%。
简而言之,黎巴嫩国家的融资能力正在不断下降,不仅当前债务难以偿还,未来借款也将面临极高的汇率,偿还压力与日俱增。
国内,宏观上看,国家目前运行属于瘫痪状态,政府权力真空,央行破产,财政困难严重。
国内通货膨胀严重,连续30天通货膨胀率超过50%,货币价值处于动荡下降状态,在11月17日的汇率当中,1美金的价值相当于1512.2黎巴嫩磅。
没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黎巴嫩曾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比达72%的第三产业止步不前。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 年, 黎巴嫩经济收缩规模已达58%,国内生产总值从2019年520亿美元骤降至2021年218 亿美元,收缩程度全球之最。
2021 年,黎巴嫩公共债务至1000亿美元, 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2%,债务危机更加严重。
同时,放眼当前的国民生活,黎巴嫩82%的居民处于贫穷状态,国内失业率达40%。
阶层分化严重的背景之下,资本拥有者选择移民离开黎巴嫩,而目前国内的居民多为无业难民,走在黎巴嫩的大街上,乞讨随处可见。
同时,国家破产的宣布,对于资源本身就短缺的国家来讲,基本的能源供应也将成为问题。
目前国内供电问题突出,政府已由原来的供电四小时到每日集中供电一小时,基本的生活在黎巴嫩地区也难以维系。
大部分当地本土产业缺少基本电力能源支持,产业发展停滞,本土企业相继破产,医疗教育系统崩溃,疫情形式也更加严峻。
11月2日霍乱再次在黎巴嫩地区发现,给这一国家雪上加霜。
在目前黎巴嫩的状态之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国家的发展都在接收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黎巴嫩的出路在哪?
或许不妨回溯黎巴嫩地区破产提到的原因,教派政治的弊端,国家阶层分化,产业体系的漏洞,发展道路的错误,世界局势的动荡都导致了黎巴嫩地区发展的失败。
同样,和黎巴嫩一样破产过的国家不胜枚举,冰岛,希腊,斯里兰卡……
如何重回黎巴嫩“中东小瑞士”的地位,不只是黎巴嫩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众多同黎巴嫩一样的小国应当思考的。
在政治方面,要破解历史遗留的教派政治难题,找到清晰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必不可少的。
在经济方面,黎巴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为其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天然条件。
但在利用方式上,长效高效利用才是黎巴嫩应当着重注意的。
同时,提高经济发展的独立性,恰当合理使用外资,完善一二三产业的产业结构。
发展服务业而忽视第一二产业的进步,过度依赖外部攻击,导致其在当前疫情及争端局势下窘境便是其经济独立性低的后果。
纵览世界各国,对黎巴嫩而言,应当在健全的民主政治体制下,恰当利用国内外资源以及政策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黎巴嫩发展的特色道路。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9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