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

作者: 

本文转载自:牛弹琴(ID:bullpiano)

2023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

2023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

几天前,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报告。

毕马威中国的首席经济学家康勇,用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词——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而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大大小小数百场专题讨论中,“中国经济”是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中国,被一致认为是全球经济的信心提振和“关键推动力”。

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疫情防控的优化调整。

2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柬经贸投资旅游论坛上,专门出席活动的柬埔寨首相洪森就预感,“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对整个世界的贸易、投资和旅游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主引擎”的体现,应该不仅于此,还需要向更深、更广处看。

2022年中国全年的经济增长为3%,低于5.5%的预期目标。拼经济,成为2023年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

甚至可以说,全力拼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令枪,已经打响。

而这背后,是中国经济一直以来的韧性与活力。

2023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

(一)

消费复苏了,但这还不够

 

这个春节,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犹如照进了一道亮光。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春节期间的消费已经开始明显反弹。旅游、餐饮和电影等几大关键领域的消费,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升温。

2023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

文旅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也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0%13.5%

春节档电影总票房超67亿元,是历史第二高成绩;

美团、京东、阿里发布的数据,也显示消费复苏强劲,居民累积的消费需求,特别是线下消费需求得到集中释放;

不同的统计数据,但一个共同的统计结果:消费正迎来全面复苏。

那什么是消费复苏的关键?政策是绕不过去的。

对于国民经济循环来说,消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可以带动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转,也可倒逼生产工艺和流程再造,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因此,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开始,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经济促进举措,希望能产生一股拉力,让经济站起来。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更是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只有消费,也还不够,还需要产业。

消费创造需求,而产业尤其是未来产业,不仅可以更好满足人们现有需求,还将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新消费需求,引导市场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同时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原因。其中明确指出,中国需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2023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

最近的另一些数据,同样让人欣喜。

比如很大程度上体现实体经济强弱的重要观察先行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月10日,人民银行公布1月社融数据。社融总体新增59800亿元,其中,其中占比最大的人民币贷款项目1月新增4930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多增7255亿元,表现亮眼。

再具体一点,比如制造业。中国1月官方制造业PMI升至50.1,重新回到了荣枯线的上方,也高于市场的普遍预期。

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经济,正在全面回暖。

2023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

(二)

产业龙头,破局关键

 

拼经济,要拼什么?还得是产业,经济复苏的根本就是产业复苏。

比如最近一个明显的趋势——从江浙沪,到东莞、济南、深圳,近期全国多地出台的“一号文”和相关政策,不约而同地聚焦了经济发展重要基础的制造业。

拼产业,首先是看产业龙头。

如果把产业比作经济的“骨架”,那么这个庞大稳固的骨架,靠的是一根一根坚实的“骨头”构建而成的。

在历史上,发挥这个骨头作用的,往往是龙头企业,它们于危机中寻找机会,并以异军突起的方式的崛起,解开衰退的死结。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产业龙头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当下,它们的重要意义体现在能够牵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何理解产业龙头?两层含义,一层产业,一层龙头。

产业起源于行业,但与之并非完全重合,它更象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内部合作大于竞争,通过连接上下游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创造全链路的价值。

龙头也不是单单指体量大的企业,而是产业链上的“火车头”,集聚了高端生产要素,具有持续带动中小企业不断创新发展、驱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023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

简单地说,真正的产业龙头,不仅仅是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的产业链主导企业,更是能够在一条产业链供应链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能够贯穿、整合上下游资源,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绩效的企业。它的另一个称号,被称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链主”。

举个例子,苹果、微软、Meta等公司就是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的典型例子。而在中国,则是华为、联想、海尔这样的企业。

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供应链已经是一个全球公共产品,对于推动各国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国内各省市正在推进以产业链主导企业为核心,贯通上下游产业链,帮助企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链主制”。截至2021年,中国就已有29个省份实施了链主制或者与链主制相关联的政策。

这些“链主”,已经是照亮整条产业链供应链的灯塔。

2023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

(三)

中观视角下,这些产业的新机会

 

那么,我们现在需要把目光聚焦哪些产业龙头?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的,经济的复苏,需要新动能的注入。因此可以说,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就在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半导体、生物医药等产业龙头身上。

它们所处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又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将会带来怎样的机会?

此前在这些领域,已经有很多来自着眼宏观的经济学家、行业主管政府部门的洞察与灼见,坊间也不乏关注消费的普通消费者有识之士的分析,但这里我们想提供另一个视角——来自基金经理们的中观视角,相比前两者,他们有着三点差异化的优势:中观视角、专业思维和躬身入局,恰好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比如新能源汽车。在过去的十年里,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中国“弯道超车”的一个典型例子。作为民用产品里生产过程最复杂、产业链最庞大的现代工业,此前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思路是“用市场换技术”,虽然还是没换来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但却发展出了庞大、齐全的汽车产业生态,给后来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提供了宝贵的土壤。

燃油车时代,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是发动机,在新能源车时代,电池技术将是“胜负手”。在车用的动力电池市场,中国产业龙头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

目前,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锂电池,主流技术一个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磷酸铁锂,另一个是宁德时代主推的三元锂。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目前排名前十的企业里,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占据了六席,市场份额超过56%,其中宁德时代一家就占34%。

过去3年里,新能源汽车是耀眼的明星,销量每年都在翻倍式增长——2020年为136万辆、2021年为352万辆、2022年为688万辆。2022年,中国还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252.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年出口达67.9万辆,同比增长了1.2倍。

2023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

在华夏新能源车龙头基金经理扬宇看来,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增长引擎,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一定是2023年国家稳增长重要的发力点。

再比如涵盖科技硬件、半导体、高端装备、智能汽车零部件等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先进制造业。在华夏半导体龙头、先进制造龙头基金经理高翔看来,在下一轮的经济上行当中,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能够随着整个经济复苏而发展,并且具备比较大弹性的行业,可能就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这些先进制造业。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半导体2022年整个行业总规模已经达到6000亿美金的规模,并且仍在创新,总量保持高增速。国内半导体目前在全球份额相对较低,但在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等高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带动下,叠加全球半导体市场产能进一步向中国大陆转移的大背景,其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在新产品、新技术之外,国产替代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尽管受到国际上的一些限制,但高翔认为,半导体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从政策上看,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中国制造2025》等纲领的推出,国内针对半导体芯片装备的各类优惠、政策支持逐步形成合力,而中国拥有全球最广泛的消费品制造和市场供需优势,下游需求带动上游供应链转移是历史上各大行业发展的一贯规律。伴随我国产业升级进程加速,国产设备将在半导体应用领域不断突破。中国经济的“硅含量”,将在半导体产业龙头的牵引下逐步提升。

对于数字经济,华夏数字经济龙头基金经理张景松有他的观察和理解。

数字经济的定义,随着时代变化而内涵日益丰富,根据2022年1月国务院发的《“十四五”数字发展规划》,“数字经济”的定义分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个大的维度。

数字产业化已经随着互联网企业为人熟知,而接下来产业数字化会诞生更多更大的机会,即通过用数字化的方式提升对应产业的生产制造效率、研发效率,或者是催生它的一些新产品、新的商业模式,这也是数字经济里市场空间或创造国民经济维度价值更高的一个领域。

基金公司向来对市场风向察觉敏锐,所关注的焦点都是格局清晰的产业和稀缺的产业龙头。正是洞察到了这些产业的变化与机会,感知到了产业龙头的动作和成效,华夏基金才会推出产业龙头系列产品。

它们不仅是提供投资机会,更是在行动一致性上,坚定看好中国的产业,中国经济的复苏。

2023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

2023年,中国经济到底会怎样?

(四)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深水区,挑战空前。

在世界范围内来看,现代经济史上从没有过如此体量、又是发展中的超大经济体,能够实现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转型的。

中国正在努力创造先例。尽管不可能一帆风顺,始终需要韧性和活力。但中国也从来不缺少它们。

韧性不只是一种意志品质,也是一种快速响应变化、动态调整的能力。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遭遇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仍然一路走来,高速成长。

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为市场主体创造出充分的外部经营环境,就能释放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助力市场主体通过生产性创新激活更多的潜力和活力。

韧性与活力,来自于中国这一超大规模市场,来自于与时俱进的精准政策与结构转型,来自于产业龙头,更来自于无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

有他们,中国经济,自然前途无量。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98098.html

Like (0)
Previous 2023年3月1日 下午2:04
Next 2023年3月2日 下午1: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