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欧洲《净零工业法案》对标美国《通涨法案》,中国如何渔利?

作者:seefarer

本文转载自:胜研集(ID:Treasure-or-Trick)

当地时间周四(3月16日),欧盟委员会(EC)宣布了其拟议的《净零工业法案》(Net Zero Industry Act),该法案涉及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许多有助于实现脱碳的技术。

该法案旨在扩大清洁能源技术的制造规模,提升欧盟制造净零技术的竞争力,并确保至2030年,欧盟至少40%的清洁技术需求可以通过本土生产来满足。

如太阳能光伏、光热、电池和储能、陆上风电、海上可再生能源和电网技术,等被列为 “战略性”技术,这些技术将得到特别支持,并受制于40%的内部产能基准。

同时,该法案旨在减少 “欧盟对高度集中进口的依赖”。

并提到,每年从单一第三国进口的每种原材料的消费量占比不超过65%,如超过将被降级。

中国市场的核心解读全部集中在这个”欧盟对高度集中进口的依赖”上,特别是冯德莱恩特别提到对中国的依赖。

这个表态,把中国股市吓傻了!

那么,事实上这草案是否针对中国?

笔者认为不是,这是针对美国

法案里面提到了美国《通胀法案》IRA的补贴3690亿美金,提到了中国五年计划的补贴2800亿美元等等,欧盟的在2月1日初稿里写的总补贴是3200亿欧元。

美国《通胀法案》下,欧洲企业搬到美国去可以拿到很多补贴(比如大众建厂可选美国可选德国)。

中国持续补贴出,高出了一个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已经在世界领先,这才引发了美国的眼红,继而企图效仿(通涨法案)企图先巩固自己的本土市场再同时拓展全世界份额,但是这样会严重削弱欧洲的竞争力。

美国通涨法案下,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会严重吞噬欧洲传统能源产业链的市场份额,这才是核心关键。

所以,美国要拉宁德时代去建厂,欧洲也不能落后!

其实,笔者甚至认为这是对整个产业的利好,欧美两大市场都表态要压注新能源,那么这个风潮就会在全球成席卷之势。

欧美补贴的核心是争夺世界市场的蛋糕份额而已,不能只盯着欧美市场的蛋糕,而是应该放眼全世界。

欧美有能力补贴,加强自己的产业链参与竞争,但是世界其它地方也会被潮流裹挟,却完全没有生产能力,市场份额该如何分配?

中国的新能源产品,特别是光伏产品已经达到平价,不再需要补贴来发展,但是美国和欧洲完全不可能。

所以,全球大潮刚刚拉开,中国企业已经站在潮头!

笔者在这里从三个方面,锂电、光伏、和风电,逐个分析每个产业链!

一、锂电,设备为王!

没补贴的话,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就从欧洲全部搬到了美国,欧洲汽车市场就会被美国完全主导。

这才是竞争的核心。

所以,双方竞争产能的领域里,欧美都缺乏的是技术和廉价设备生产线!

因此,中国想从中渔利,最佳策略就是输出这两项,而不再是输出终端产品,比如动力电池,这种在国内可能产生产能过剩的东西。

这意味着,中国的龙头电池厂会更多地带着中国锂电池设备企业走出去,去欧美建厂,输出技术和设备。

技术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产业链技术在世界已经是领先水平,大家一般会忽略的是设备!

要高质量的产量还需要低成本,采购成熟的中国低价设备才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

即使是特斯拉自有锂电生产线,也离不开中国的廉价设备支撑,不然如何降本?

即使欧美自建产业链,同样面临中国产品的低价竞争。

中国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也必须进一步扩大生产线,规模化降低成本,同时加快技术研发迭代,让其他国家跟不上。

所以,廉价的设备环节,很可能是中国最强优势,也是未来竞争中最受益的一个点。

无论是特斯拉4680,还是宁德麒麟电池,或者是比亚迪长刀片,都离不开中国产设备。

所以,全球电车趋势挡不住,不仅仅是欧美日韩才是市场,东南亚、南美、非洲、中东、东欧,都将是电动车的蓝海,他们是中美欧共同争夺的对象!

中美欧产能大扩建,相互争夺蛋糕的同时,中国廉价设备和材料产业链将率先受益。

二、光伏,平价无敌!

1、首先,我们都不必谈这个法规还在草案阶段,最终方案要通过还需一段时间,至少1-2年。

所以,如果法案真的在未来形成一定影响,那么会促进欧洲厂商在这一两年里抢购中国光伏,毕竟到时候再买会受限,而欧洲本地产的光伏组件肯定贵!

2、即使这个法案按照传出的草案立刻实施,也没啥影响。

降级公共合同项目的补贴对光伏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欧洲光伏补贴项目几乎已经没有了!

此外,其他公共合同项目在总的需求占比非常低!

22年欧洲光伏装机中,分布式需求占比60%,集中式电站中亦有大量民营投资商,市场化程度极高。

3、最后是价格和效率!

目前欧洲本土产能为,硅料6万吨、硅片几乎为0、电池产能不到2GW、组件产能10GW左右。

硅料是高能耗,欧洲现在的电价无法扩产,甚至可能继续停产才对。

中国已经禁止硅片技术出口,所以,海外硅片厂获得中国投资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

根据SPE的乐观预测,2025年欧洲的装机量在100gw以上,怎么办?

欧盟委员会此前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占比从40%提升至45%,根据SolarPowerEurope预测, 2030年欧盟有望实现1000GW的光伏总装机。

如何满足需求?只能进口。

退一万步讲,只要把组件厂设在东南亚,就可以满足欧洲相关法案的逻辑,总体上实现了供应链多样化。

特别是光伏,这个最容易实现,针对欧洲市场的组件厂中,40%在东南亚,40%在中国国内,30%在欧洲的中东欧地区,电池,硅片从中国,或者东南亚转口。

技术含量最低的组件产能转移到东南亚的趋势本来就是非常稳定,而且基本上也都是中国企业去投资建厂,市场份额根本没有影响。

中东欧的组件厂,可能是未来新产能的增量方向,这也非常有利于中国成熟的组件生产设备走出国门!

然而,未来中国国内的产能,很可能是最先进产能,钙钛矿,N型等高端产能最有可能率先在中国国内落地铺开!

而外出投资的产能一定是国内已经成熟生产线,落地快,成本低,轻资产。

所以,技术领先,发电效率高,质量好,价格不贵的国产组件,很可能是未来市场最紧俏的产品!

4、世界很大

全球能源转型潮流之下,中东的能源转型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市场,南美,澳洲也是如此。

沙特计划将价值1100亿美元打造全球最大氢能源供应商,除了天然气制氢以外,光伏制氢中东沙漠的最佳应用。

中东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光照条件,是光伏效益最高的区域之一。

欧美的零碳规则,给未来世界贸易划定了非常高的门槛,这其实不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印度、巴西、东南亚,甚至是以石化能源为本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而东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南美,如果想加入绿色发展产业链,必然也要大力发展光伏,这将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机会之一。

澳大利亚,除了煤炭(要被替代),当然还有巨大的沙漠,是全球光能最优秀的地方之一。

这些地方,都无法实现光伏产业链自给自足,只能依赖进口,平价的中国产品是无敌的。

风电,才是真利好!

目前国内风机出口规模还很小,根据CWEA统计,22年国内出口(发运)风机2.3GW,占海外风机总需求不到10%,因此海外相关政策对于国内风电产业链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未来中国风机的占比达到40%,那么是非常大的市场增量空间,简直不可想象!

当下,国内市场从排产交付、招标量,都是高景气持续。

据不完全统计,1-2月风电招标15-16GW,同比增长40%;其中陆风13.5GW,同比增长30%;海风2.3GW,即使剔除山东0.6GW的重复招标,同比增长约80-90%。

23年Q1,产业链大部分公司排产开工快速爬升,尤其是生产端处于开满状态,为后续交付旺季提前备货;交付口径,部分公司Q1交付量有望实现同比40-50%甚至更高增长。

小结

1、全球化布局

低资本开支,低能源消耗,扩建难度小的生产环节,可能迎来全球化布局高潮!

如组件、逆变器、电解液这种轻资产环节,很可能要换场所,到东南亚,或者欧洲本地卷,胜出的肯定是技术,成本都占优势的中国企业的海外分支。

而且,对中国低成本的设备来说,会迎来一个爆发的机会。

2、技术和能耗壁垒

资本开支,高能源消耗,扩建难度大的项目,只能留在中国。

电池厂,欧美本地都会建设,欧洲固有产能将迎来机会,但是正负极,材料,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硅料等高能耗,硅片等高技术环节,欧洲一点机会都没有。

3、金融危机对欧美产能扩张有压制作用!

虽然有补贴,但是注定没有竞争力的行业的融资,对银行来说还是亚历山大!

所以,对于重资产类型的产品,欧美暂时在资本端有心无力。

4、需求实在太大!

欧洲:欧洲规划2025年光伏装机100GW+、2030年海风装机143GW、2035年停售燃油发动机车辆。

欧盟委员会此前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占比从40%提升至45%,根据SolarPowerEurope预测, 2030年欧盟有望实现1000GW的光伏总装机。

美国南亚继续两年免关税+而且清关加速,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中东:中东的基建早就差不多了,迪拜塔为标志的基建高度发展阶段已经过去,卡塔尔世界杯的超额基建也会让中东吃好几年。所以,真正的一带一路,对于中东来说是能源转型。

全球:新能源已成席卷之势,这才迎来欧美各自的补贴法案,企图争抢蛋糕。其实对中欧也是如此,失去俄罗斯天然气之后的制造业脱碳进程,带来的能源转向。南美、东南亚,都必然加入脱碳进程。

预期:23年硅料产能不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产能释放之后带来的价格下降,进而刺激下游业主的装机意愿,预计全球23年新增装机将超350GW同比提升超40%。

可以这么说,欧洲《净零工业法案》和美国《通胀法案》,为世界能源转型铺平了道路,最终在中国强大的成本和技术优势面前,为中国做嫁衣!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04139.html

Like (2)
Previous 2023年3月18日 上午11:19
Next 2023年3月18日 上午11: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