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花了30亿,值了!俄军“匕首”导弹打掉北约地下指挥部

作者:快乐的利刃号

本文转载自:局势帝(ID:QQ24621756)

我国有一句俗语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俄乌战争持续一年多时间,乌克兰之所以能在俄军强大攻势下支撑下来,完全是依靠身后北约30个国家的支持,而如果俄军能斩断北约在乌克兰身后的那只手,那么这场战争很快就会停火。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俄军不久前发射了多枚“匕首”导弹,直接“斩首”了北约在乌克兰的一座大型地下指挥所。

一天花了30亿,值了!俄军“匕首”导弹打掉北约地下指挥部(俄军KH-47“匕首”高超音速导弹)

根据媒体报道,不久前,俄军曾经组织过一次对乌克兰的大规模导弹打击,在一天之内,俄军对乌克兰境内目标发射了81枚各型导弹,其中包括6枚KH-47“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其余的是KH-101巡航导弹、KH-31P反辐射导弹、KH-59巡航导弹,甚至还有老式的S-300防空导弹被用于对地攻击,据称光是这些导弹就价值30亿元人民币!

一天花了30亿,值了!俄军“匕首”导弹打掉北约地下指挥部(米格-31目前是 “匕首”导弹唯一的运载工具)

“匕首”导弹的俄军正式编号为KH-47,是俄军第一种量产装备的高超音速武器,该导弹以俄军陆基版的“伊斯坎德尔”短程地对地导弹改装而来,目前由米格-31重型截击机携带并发射,该导弹最大射程20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10马赫,目前几乎没有地面防空系统能够有效拦截“匕首”导弹。因此“匕首”导弹可以说是俄军现役常规武器中的一张王牌,虽然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西方拉开了很大差距,但是凭借“匕首”导弹一招鲜的性能,俄军在空对地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上,依然能够有效压制西方国家。

一天花了30亿,值了!俄军“匕首”导弹打掉北约地下指挥部(“匕首”导弹是陆基的“伊斯坎德尔”改进而来的机载型号)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军已经多次使用“匕首”导弹打击乌克兰境内目标,而且每次都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战果。例如在去年冲突爆发不久,俄军就动用米格-31发射“匕首”导弹,攻击了乌军的大型弹药库,并且还派出无人机把打击的全过程拍下来,在媒体上公开发布。而这一次,俄军的“匕首”导弹很可能摧毁的是一个北约设在乌克兰的大型地下指挥所。

一天花了30亿,值了!俄军“匕首”导弹打掉北约地下指挥部(大型地下防空指挥所可以说是现代防空系统的神经中枢,一旦遭到“斩首”,将会导致整个防空作战体系瘫痪,俄军正是“斩首”了北约设在乌克兰的“神经中枢”)

由于乌克兰实施严格的战时新闻管制制度,因此俄军导弹打击的是乌克兰何种目标,外界不得而知,但是有一位乌克兰政府内部知情人士对媒体透露称,俄军“匕首”导弹攻击了乌克兰的多处地堡、防空导弹阵地和雷达系统,其中有一枚“匕首”正好命中了北约设在乌克兰的“影子参谋部”。

据称,遭到“匕首”导弹打击的地下指挥所位于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市附近,其位置在地下80~120米深,是北约用于指挥乌克兰防空系统的指挥部,该指挥所驻扎有300多名北约军人,其中有至少40人为高级军事专家,消息人士表示:“他们大多是英国人和波兰人,但其中也有美国人和支持通信、数据传输的私营公司代表。”

一天花了30亿,值了!俄军“匕首”导弹打掉北约地下指挥部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NASAMS防空导弹系统)

由于乌军防空部队在前期的作战中几乎已经损失殆尽,而西方为乌克兰提供的防空系统虽然性能先进,但是乌军显然来不及训练士兵进行操作,所以很多北约军人以雇佣兵身份秘密进入乌克兰负责操作和指挥这些北约制式的防空系统,以保护乌克兰军队免遭俄军空袭。

有消息称,目前乌克兰的“爱国者”防空系统、IRIS-R防空系统等都由北约军人操作和指挥,俄方在得到确切情报后,使用“匕首”导弹,对北约在乌克兰的防空指挥中心发起打击,并且在目前看来,打击获得了成功。

一天花了30亿,值了!俄军“匕首”导弹打掉北约地下指挥部(虽然“匕首”导弹价格昂贵,但确实物有所值)

据悉目前已经从该指挥所的废墟中救出了40多人,但是总共伤亡人数不详,这些数字都是乌克兰方面高度保密的。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北约在乌克兰的防空指挥中心很可能已经被摧毁,而且人员伤亡惨重,要重建乌克兰防空体系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并且要很长时间。

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乌军将会失去防空导弹的保护,这对于本已经战局不利的乌军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对于俄军而言,用30亿换取北约在乌克兰的防空指挥中心,和许多重要基础设施,这买卖无疑是赚大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04645.html

Like (12)
Previous 2023年3月19日 下午1:10
Next 2023年3月19日 下午1: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