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好奇心实验室(ID:feizhengchang123)
小时候去动物园,我总会犯这样一个问题,把开屏的孔雀叫做孔雀公主。然而,长大了我才明白,开屏的都是雄孔雀,人家是不折不扣的男孩子。而孔雀公主,不仅没有艳丽的尾羽,不会开屏,连身上的色彩也没有雄孔雀那么斑斓。
自然界中很多动物,似乎都是雄性比雌性艳丽很多。
比如狮子。
雄狮的脖子上有一大圈鬃毛,在不知不觉间就帮助它们增加了视觉上的体型,看起来极为炫酷、威风凛凛、非常拉风。
而相比之下,雌狮的“发型”和气场就弱了很多。
再比如鸳鸯。
雄性外表非常华丽,羽毛绚烂,长有赤铜、紫、绿等色羽冠,还有红色的嘴和黄色的脚,而雌性体型往往小很多,羽毛为苍褐色,嘴为灰黑色。
印度某些雄性蜥蜴,喉咙下方长有颜色鲜艳的扇形肉垂,也被称作喉扇。这些蜥蜴在交配时,往往会把平时松弛、折叠状态的喉扇张开,通过皮肤下方的软骨结构,尽可能扩展喉扇的面积,吸引雌性的注意。
某些蜥蜴的喉扇大到延伸至身体长度的50%,边缘还有锯齿,很像手工制作的棕榈叶子。
哎,其实我们会发现,自然界,好像大部分雄性扮演着貌美如花的角色,它们大多用艳丽的色彩和丰满的体型争奇斗艳,而雌性却灰不溜秋、平平无奇。
雄性麋鹿的大角也比雌性漂亮不少
但在人类世界中好像就不是这样。社会普遍默认女性的颜值是比男性高的。中国古代的成语“郎才女貌“、“才子佳人”,也都是把男性的才华和女性的美貌联系在一起,认为这二者才是对等的,所以我们很少听到“郎貌女才”的说法。
为啥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反着来的呢?
这个问题,不光我觉得奇怪,连达尔文都觉得奇怪。
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物种起源理论,有点无法解释艳丽的雄孔雀。要知道,生物的演化,为了让后代存活,是为了让后代遗传父母的有力基因,更能适应环境。可孔雀,进化出漂亮的尾羽有什么用?不是很容易在自然界中暴露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吗?
直到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上,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从实用的角度看,雄孔雀的尾巴确实没啥用,不能当武器,不能捉小虫,总拖着它还消耗卡路里。但无用之用,乃为大用,雄孔雀的尾巴,最大的作用就是,吸引交配对象!
鸟类的羽毛中,含有很多寄生虫,生病的雄孔雀不能清理自己的羽毛。尾羽光彩熠熠,开屏来炫目多彩的雄孔雀,必然是身体健康的。雌孔雀便能根据这一特征,判断雄性是否适合跟自己生小孔雀。
这种由两性之间的选择,导致的生物进化,被达尔文称为“性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性选择”怎么就会导致雌雄双方的颜值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这块我们又要引入另外一个概念,亲代投资理论。
亲代投资,指的是亲代为增加后代适应度而付出的资源。换句话说,就是生物为了养育后代要付出的代价。比如一对作为父母的北极熊,要给孩子觅食,要帮助孩子学习求生技能,必要的时候,甚至要不顾自己的危险而保护孩子,这些都是它们在养育和投资幼崽时,需要付出的代价。
但是在自然界中,雄雌双方的亲代投资并不一样,有些亲代投资高(意味着可能要手把手拉扯孩子长大)有些亲代投资低(意味着贡献完交配器官后,就不管孩子了)。
亲代投资高的,在性选择方面,往往需要配偶质量好(毕竟配对出来的下一代,自己要管一辈子),亲代投资低的,在性选择方面,往往需要量大管饱,争取一下子弄它好几个。
无疑,雄孔雀就属于亲代投资低的。因为它和雌孔雀交配完成后,基本就啥事都不管了。
这便是雌雄二态性的生殖策略。
狮子、蜥蜴、孔雀等雄性在自然界中,能够演化出生产足够多的精子,他们在交配完成后就会自动离开。基于这样的特性,这些雄性会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而不用在乎雌性是丑是美。
很多动物也会为了争夺交配权而搏斗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0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