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后沙月光(ID:HSYGLGJ)
在中国的帮助下,沙特与伊朗实现了和解,消息一传出就被称为外交奇迹。
3月19日,某些不希望看到中东和解的国家再遭重锤,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夫妇抵达阿布扎比,对阿联酋进行正式访问。
阿联酋以最高规格来欢迎这位曾经的“敌人”,甚至阿联酋的“国母”,也就是穆罕默德总统的母亲谢哈法蒂玛也罕见地出面欢迎。
为什么谢哈法蒂玛要参与外交事务?因为“沙漠玫瑰”来了,巴沙尔·阿萨德的夫人阿斯玛·阿萨德时隔12年之后,首次出国访问。
阿斯玛·阿萨德还是那么光彩照人,落落大方。
2001年,也是3月19日,她和丈夫第一次以元首夫妇身份公开露面,一起欢迎保加利亚总统斯托扬诺夫携夫人访问大马士革。
她的婆婆阿尼萨赫劝她在机场把头巾戴上,但她拒绝了。
从此,阿斯玛在任何外交场合都不佩戴头巾,叙利亚民众也渐渐地从惊讶变成了接受。
美国对叙利亚此次外交突破非常恼火,美国国务院当天表示“深为失望和不安”。还称美方不会支持其他国家与阿萨德政府关系正常化,也不会取消对叙利亚的制裁。
连沙特国王都在邀请伊朗总统访问利雅得,并以兄弟相称,中东国家的和解已经是一股历史潮流。美国却要逆行于世界,阿拉伯兄弟会对美国怎么看?
地区和平符合大家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各方纷纷握手的原因。
美国格局却小到连阿萨德访问阿联酋都接受不了。
中美两国在中东地区的作用高下立判。
再说阿斯玛,从她这十几年的遭遇可以看出西方舆论战、宣传战、认知战是何等可怕?
她嫁给阿萨德时,阿萨德还是一名眼科医生。阿萨德比较文静内向,喜欢摆弄单反相机,阿斯玛经常皮衣皮裤摇滚范,喜欢飚车、交际。
阿斯玛1975年8月生于伦敦,她的家族来自叙利亚的霍尔姆斯,信奉逊尼派。
阿萨德家族是什叶派,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的婚姻。
如果在1994年阿萨德的哥哥巴塞勒.阿萨德没有遭遇车祸死于非命,阿萨德也不会继承他父亲的位置。
2000年6月10日,老阿萨德突发心脏病病逝。这时阿萨德已经担任了叙利亚军队总司令,
2000年7月,他当选叙利亚总统,阿斯玛成了总统夫人。
叙利亚自老阿萨德政变上台后,就成为了中东最为世俗化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伊拉克)
阿斯玛更注重于叙利亚的女性权益保护,她推动立法,禁止在校女生佩戴面纱。并以身作则,鼓励妇女自由选择是否佩戴头巾。
叙利亚在经济上加强了与欧洲的合作,同时与中国深化合作。
在安全上与俄罗斯、伊朗保持密切关系。
在政治上采取温和立场,释放了数百名被他父亲关押的反对派。
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建设,放宽媒体管制……
阿萨德跟他老一样,始终警惕着美国,与之保持距离。当时,小布什政府正忙着对付伊拉克,暂时放过了叙利亚。
在2010年奥巴马、希拉里掀起“阿拉伯之春”前,叙利亚人民过了将近10年的好日子,历史名城大马士革成为了阿拉伯世界的时装之都。
叙利亚旅游业也是一大亮点,再加上石油收入(虽然比不上土豪产量),是个典型的小富即安国家。
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对叙利亚的态度起初都非常友善,欧洲媒体对阿斯玛更是极尽吹捧之能事。
她拥有英国(出生地自动获得)和叙利亚双重国籍,毕业于盛产“名媛”的伦敦女校“皇后学院”,行事作派,穿着打扮完全西方化。
时尚杂志《ELLE》的“政界潮人榜”年年有她, 《世界时装之苑》将她评为全球最有穿着品位的女性,风头盖过了法国总统萨科奇那位名模夫人。
她成了一张来自阿拉伯世界的时尚名片:香奈尔的皮包、Louboutin的鞋子、Jimmy Choo的太阳镜、高跟鞋,透着那么优雅迷人。
她还是法国的文学学士,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嫁人之前是投资银行的高级女白领。
成为总统夫人后,又是女性权益的推动者。
这时期,她在西方媒体中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就像童话里的公主。
作为阿拉伯世界与欧洲一座“美丽桥梁”(法国媒体的形容),她一边积极地向西方介绍叙利亚旅游资源:一边邀请法国卢浮宫专家来修缮叙利亚历史名胜和文物,还邀请意大利专家帮叙利亚创建文物电子数据库……
英国人称她是“中东黛安娜”、“沙漠玫瑰”是法国人给她起的、德国人称她是“美丽轴心”……她是欧洲时尚杂志追逐的焦点。
《巴黎竞赛画报》甚至称她是“一束光”,照亮了整个中东,再这样捧下去,她快要成为中东的圣母玛丽娅了。
在西方媒体的引导下,西方民众对阿斯玛颇具好感,甚至是爱慕,这也提升了叙利亚的国家形象。
在叙利亚国内,阿斯玛也非常受欢迎。
但美国人的残忍程度是叙利亚想不到的。
叙利亚的地理位置对于美国来非常重要,如果在这里建立一个傀儡政权,不仅可以打断伊朗的“什叶派之弧”,更可以保护以色列(夹击黎巴嫩真主党武装)。
而阿萨德政权却倾向于俄罗斯和中国,不愿意配合美国。
2010年美国在北非突尼斯发动“阿拉伯之春”时,最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摧毁叙利亚。
但美国找不到军事攻打叙利亚的理由:
一、它不可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祖传的“洗衣粉”用不上。
二、它对周边国家都不会构成军事威胁,相反,它的戈兰高地被以色列侵占几十年,一直无力夺回。
美国只能从舆论场下手,将阿萨德妖魔化,让他变成了一个“罪犯”、“恶魔”、“暴君”,为美国支持叛军,制造叙利亚内战找到合理性。
2011年3月,叙利亚街头暴动开始后,CNN、《纽约时报》立刻发文称阿萨德是邪恶暴君,必须被推翻。
阿斯玛被株连,从“沙漠玫瑰”变成了“有毒之花”。
美国吹响进攻号角后,针对阿斯玛的舆论攻击铺天盖地,连中国一些网媒也在跟风转载。
标题一般都是《美貌的女巫,天生购物狂》,、《叙利亚第一夫人奢华秘闻》、《揭密:炮火下的奢侈》、 《沙漠玫瑰27万英镑的进口家具》……
它们连获取叙利亚第一手信息的能力都没有,却一味地翻译复制西方媒体文章,主动替美国搬运舆论炮弹,可见美国对全球舆论的控制力。
不要小看舆论炮弹,它能将人的头脑炸到麻木,直到美国媒体说什么就信什么。
欧洲立刻变脸,英国媒体呼吁没收阿斯玛一家人的英国护照。
《每日邮报》2013年称阿斯玛花了27万英镑从伦敦国王路家具店购买了家具,在巴黎订购高级烛台、桌子、吊灯。
她还给三个小孩买了很多张DVD动画片,3英镑一个的坐垫和5英镑一个靠垫……她这些“罪状”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如果她不向欧洲订购商品呢?那也有话说。媒体就说她扔下叙利亚人民逃跑了,有时躲在莫斯科,有时躲在北京。
为了反击西方谣言,叙利亚官方通讯社发布了她在战区救助儿童的画面。
但这些画面被推特、脸书一律封杀,因为美国不想让网友看到这些信息。
这场舆论战,叙利亚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你哪里有传播渠道?
搞笑的是,当时有的西方媒体却没转过弯来,没有及时配合美国宣传。
这张照片教育了所有西方媒体。
2011年春天,“不开眼”的法国时尚杂志《Vogue》“春季人物侧影”专栏刊登了文章《沙漠玫瑰》,配了一张阿斯玛身裹紫红色羊绒披巾的照片。
主编巴克夫人写道,叙利亚是一个世俗化国家,这里没有轰炸、没有绑架、没有拐卖儿童、没有饥饿……但它的头号敌人是以色列。
美国审查欧洲媒体时,发现了这篇文章,勃然大怒,你敢跟美国唱反调?白宫立刻向法国政府施压,法国政府则向《Vogue》施压。
巴克夫人被迫从官网删除了这篇文章,总编温图尔发表声明:本杂志对阿萨德政府进行最强烈谴责。
但巴克夫人作为当事人,还是被解雇了,杀一儆百。
接下来几年,没有一家欧洲杂志敢与她签约,她只能靠出售自己的名表、名牌包包、首饰来维持生活,她说自己像个麻风病人,无人敢靠近她。
巴克夫人以前被称为“时尚教母”,许多人会认为这类杂志肯定远离政治。
但事实上,凡是能影响舆论的信息载体,美国都不会放过,无论你是时尚类还是体育类,甚至是娱乐类。
如果媒体从业者不想成为“麻风病人”,就必须乖乖配合美国宣传。
造谣抹黑美国对手是被鼓励的,但你要是跟不上节奏,那就不要混了,马上给你尝尝什么叫美国的“言论自由”。
2018年8月,阿斯玛被查出患有早期乳腺癌,她在叙利亚军队医院完成了切除手术。没有去俄罗斯,也没有去中国做手术。
即便是这样,CNN也没有放过这位患有乳腺癌的三个孩子的母亲。
一向高举“人权”大旗的CNN“新闻编辑室”主持人约翰·沃兹恶毒地讽刺道,“叙利亚内战,阿萨德夫人却有了更好的医疗条件”。
CNN说这些话的时候,它的道德底线已荡然无存。要不怎么说,“做人不能太CNN”。
再看这几年,美国媒体对中国的造谣诬蔑还少吗?华为被说成是“间谍工具”,气象飞艇被说成“间谍气球”、振华起重机被说成是“搜集情报”……这些跟阿斯玛被说成是“邪恶巫婆”道理是一样的。
“沙漠玫瑰”再次绽放,令美国以及西方国家非常尴尬,众所周知,美国没完没了地在用伊朗“头巾事件”攻击德黑兰。
那么,美国怎么解释它摧毁叙利亚的行为?
戴头巾,你要打;不戴头巾,你也要打。
欢迎“沙漠玫瑰”在十九年之后再来北京,再看长城,看看美国会怎么不安,怎么失望。
大家都想通了,要和解,只有美国想不通。
美国反对中东和解的用心已是昭然若揭,美国越是疯狂,越是会让中东国家看清楚一件事:跟着美国只有死路一条。
将来,只有东方大国才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和幸福!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0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