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有关马英九先生将于3月27日至4月7日赴大陆祭祖的消息在海峡两岸均引起很大关注。
大陆方面,国台办的同志第一时间官宣并表示欢迎;按以往惯例,途经的各省市也都将高规格接待。
台湾方面,民进党政府仍是一副酸溜溜的语调,比如“期盼展现台湾民主自由的价值与两岸交流对等尊严立场”“避免沦为统战工具”云云。
实际上,蔡英文政府一直不希望马英九四处乱窜,为了限制其行动,还在2019年通过了所谓的“机密保护法”,规定卸任领导人的出境管制时间(马英九到2021年5月19日届满)。
有意思的是,蓝营方面的一些人同样不愿意马英九去大陆,担心被民进党扣帽子,影响2024选情。
尽管存在诸多阻力,但马英九还是决定来大陆走一趟,如果最终成行,他将成为1949年两岸分治以来第一位踏上大陆的台湾(卸任)领导人。
不过为了安抚岛内杂音,中庸的马英九选择把行程全部安排在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南方城市,绕过了北京。
马本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去祭祖及率领台湾青年学子赴陆交流是很单纯的事情,不希望卷入复杂的政治纷扰。
另外,他认为两岸学生交流因政治纷扰与疫情因素中断多年,人民敌意上升,有必要尽快恢复互通往来。
回顾马英九卸任之后的七年,他确实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教书育人上,经常在东吴大学以讲座教授的身份给陆生与台生们一起上课。
这次访问大陆据说还会带着台湾青年学子实地考察中山陵、南京总统府、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重庆抗战博物馆和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追忆历史。
以此为引子,接下来回顾一下马英九的政治生涯和执政往事。
马英九宣誓旧址(2008年5月20日)。在就职演说中他表答对四川震灾的关怀。
时间回到2005年。
这一年的四月,两岸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连战访问大陆。
按照国民党原先的规划,应该是在2004年大选结束、连宋当选后,由连战以“总统当选人”的身份在正式就职前访问大陆。
很可惜,没能拗过阿扁的三颗子弹,连战含恨败北(49.89%:50.11%)。
伤心了一个冬天后,连战一行近七十人于2005年4月26日由台北启程,展开为期八天的“和平之旅”。
当日清晨,逾千人聚集中正国际机场,反对者与支持者爆发严重的肢体冲突,多人流血受伤。
作为头版大新闻,大陆媒体在做报道的时候巧妙地将“中正机场”称为“桃园机场”,避免了“中正”两个字的忌讳。
后来聪明的阿扁心领神会,在2006年10月将该机场正式改名为桃园机场。
连战此行对国共两党来说都是历史性的。
大陆方面毫不含糊,一路以超高规格接待,着实令连战这位台湾政坛的“常败将军”风光了一把。
访问团上午在香港转机,中联办主任亲自在机场恭候欢迎;随后一行人搭乘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专机前往南京,拜谒中山陵。
访问的重头戏是北京的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
2005距离1945年重庆谈判正好一个甲子,两党主要领导人在时隔60年后再度握手的画面成了永恒的经典。
也就是在这场会晤中,“九二共识”的概念被双方正式接受并诉诸官方文件,两岸从此有了交流互通的理论基础。
很多朋友或许不知道,北京之行其实是连战几十年政治生涯的“谢幕式”;结束访问两个多月后,随着国民党党主席换届,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成功接棒。
在台湾政坛,马英九是标准的“外省人”“迁台派”。
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曾担任过蒋介石侍卫官,还是蒋经国“救国团”的军官;解放战争后期,马鹤凌受国民党政府指派到台湾工作。
1949年,为了把尚在大陆的老母亲接来台湾团聚,马鹤凌偕妻女赴香港等候;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儿子马英九出生。
马鹤凌在政坛上的成就不高,做过国民党台北市党部组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秘书、国民党知识青年党部书记长等职,大概相当于个处局级干部。
由于提拔缓慢,老马曾一度给自己的儿子马英九当下属。
1981年9月,马英九头戴哈佛大学博士的光环回到台湾,恰逢“外长”钱复为蒋经国寻觅英文秘书,马英九成功入围并被选中。
此后短短三年间,小马从一个政坛素人被拔擢为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成为老马的上级。
这便是台湾政坛有名的佳话——“子大父小”。
费玉清和马英九
1993年,出任“行政院长”的连战邀请马英九担任法务部门负责人。
凭借着激烈的反腐倡廉,相貌英俊的马英九逐渐在岛内积累起很高的人望,成为蓝营人气王。
九十年代是台湾政坛大变局的时期,随着县市长选举的全面铺开,各种“政治明星”横空出世,其中就包括1994年拿下台北市长的陈水扁。
作为当时的绿营人气王,阿扁在1997年组建起“宝岛希望助选团”,全台助选,国民党地方县市选情有全面崩溃的危险。
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国民党急需一位选举人气上可以PK阿扁的“强棒”出现,于是大佬们把目光投向了年轻帅气的马英九。
1998年,经多人劝进和父亲马鹤凌的反复劝说,马英九代表国民党出战当年12月的台北市长选举,对手是阿扁。
最终,初出茅庐的马英九以51%得票率获胜,成功拿下了台北市长的宝座。
事后来看,这场选举对于马英九的仕途发展极为关键。
因为紧接着来临的2000年大选中国民党丢掉了政权,一败涂地,这让担任台北市长马英九瞬间成了党内在任的最高公职。
原本咖位不大的小马哥地位迅速凸显出来。
2002年,马英九连任了台北市长。
此时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也就是仅仅是一个政治新星,离“接班掌权”还有很遥远的距离,舞台仍然是连战这些人的。
如果用小人之心猜度一下的话,马英九很可能并不希望“连宋配”赢得接下来的大选;因为一旦连宋当选,蓝营的新老交替将被大大延迟,新人上位遥遥无期。
小马哥的运气不错。
随着连宋二人在2004年再败于阿扁之手,老一辈国民党政治人物的声望和人气都跌到了谷底。
2005年7月,连战在访问完大陆后正式退位,身兼党主席和台北市长的马英九成了毫无疑问的蓝营核心。
2006年3月,马英九以“蓝营太阳”的身份启程访美,志在为2008年大选争取美国的支持。
他一路轻车简从,获得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副国家安全顾问柯罗契和国安会亚太事务主任韦德宁的联合会见,并拜访了哈佛大学的老同学、时任华盛顿市市长。
考虑到之前几年陈水扁及民进党政府官员仅能见到助理国务卿,美方给马英九的规格使蓝营声势大振。
回顾两岸七十多年的恩恩怨怨,真正高频次全方位交流的岁月,其实主要就是马英九执政的八年。
马政府将之前那些没有固定成文的操作通通做了制度化处理,与大陆签署一系列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协议,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保延续性,并重启自1990年代末便暂停的海基会-海协会沟通渠道。
当时大陆和台湾的很多官员都互相以职务相称,今天看来很难想象。
2010年,大陆和台湾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而原本想继续升级合作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CSSTA)则因为马英九本人政治影响力的下降和民进党全力阻挠,功亏一篑。
服贸协议事件是马时代两岸合作进程的转折点。
2014年3月,台湾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众多学生冲入“立法院”并占领议场。
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动荡,最终马政府被迫撤回该协议,搁置至今。
经此一役,两岸合作的巅峰期正式结束,台当局政策上重新走回了陈水扁时期“政冷经热”的旧模式。
在广泛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同时,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也坚持了两蒋时代的“正统论”。
马英九把“九二共识”解释为“一中各表”,进而延伸为“互不否认”,试图营造一种两岸是对等政治实体的局面。
所谓“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也是马英九的杰出论述之一,对比陈水扁的“四不一没有”,好像前者的说法也没有太大进步。
马英九上任前曾主张与大陆进行政治协商谈判并签订和平协议,可说来说去又回到了“台湾前途由2300万人民公投决定”的表述,和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如出一辙。
马英九飞抵新加坡,2015年11月7日
马时代真要说有一点突破,要等任期结束前的新加坡会晤了。
与1993年汪辜会谈类似,此番新加坡会谈同样采用了“九二共识”的大框架——双方以大陆和台湾领导人的身份见面,并以“先生”互称。
坐庄的新加坡方面,曾经两边斡旋的李光耀变成了儿子李显龙。
会晤中,马英九专门举了“金门炮弹变金门菜刀”的故事,以此寓意两岸铸剑为犁,共谋福利。
大陆方面一边予以肯定和允诺,一边回忆起厦门与金门一衣带水、从军事禁区逐渐发展为热门观光景点的往事,颇多感慨。
会谈结束后的晚宴上,两岸代表团嘉宾相隔而坐,台湾带来1990年金门酒厂生产的特级金门高粱酒,大陆则带来了国酒茅台。
由于晚宴是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大饭店举行,属于“第三方场地”,因此两岸还AA制分摊了餐费。
马英九方面显然对会晤和晚宴感到十分满意,回到台湾面对民进党责难时,他高调评价了该次会谈,称:
“桥已经搭好了,任何人都可以上桥,只要他遵守交通规则。”
不过很显然,继任的蔡英文并没有遵守交通规则。
历史的发展有时很让人唏嘘感慨,正当大家以为新加坡会晤将成为两岸进一步密切交往的开始时,没想到却是巅峰。
随着国民党2016大选落败,上台的民进党政府将马英九讥笑为“亲中卖台”的代名词,时时群起围攻。
随着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急剧变化,可以预见,即使2024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下一位蓝营执政者的立场也只会比马英九更加保守。
回首往事,或许2008~2016这八年还真是统一之前两岸交流的黄金时代。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06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