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浩然文史(ID:haoranwenshi)
和珅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之一,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了,不论是《宰相刘罗锅》还是《铁齿铜牙纪晓岚》,大反派都是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王老师不愧为艺术家,他把和珅还原的很形象,但这些故事都源于民间小说,我们抛开漫化、丑化的和珅,历史上的和珅究竟什么样,凭什么权倾朝野几十年?
和珅
一、和珅的黑化
和珅,生于1750年,满族正红旗钮钴禄氏人。幼时父母双亡,家境逐渐贫寒,但作为满族,他享有特权和优待,所以和珅得以上学读书。在官学堂,和珅学习了四书五经,并掌握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
和珅很是自负,本以为凭自己的才学可以科举,但可惜1769年的乡试时落榜,这次落榜对和珅自尊心打击极大,和珅突然开窍,再不走汉人才走的科举正途,转而凭借出身争取捷径。和珅之父曾受封轻车都尉之职,和珅乡试失败后就继承了此职位。从以后的历史看,1775年乾隆曾问过和珅是否科举,和珅当场把当年科举的试题和自己的答案背诵出来,乾隆感叹你的能力其实是可以上榜的,怎么就名落孙山了呢?其实原因和珅早就知道,那就是官场腐败,有钱则行,无钱不通,选拔帝国官僚的科举亦是如此。可以说乡试的失败直接刺激了和珅,促使和珅想把自己变成有钱人。
乾隆
二、和珅的崛起
和珅凭借继承父亲职位出仕,1772年成为紫禁城内的三等侍卫,虽然就是紫禁城的保安,但因为临近皇帝,所以机会众多。
薛福成的《庸庵笔记》记录了和珅崛起的原因:1773年,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出宫,和珅在这时候只是给皇帝抬轿子人中的一个。和珅记忆力极好,“能强记”。当乾隆下轿子的时候,持天子伞盖的卫士没有过来,乾隆随口说了一句“是谁之过欤”,臣下面面相觑不敢做声,只有站在一旁的和珅见大臣们都不知如何回答,就果断站出来,用朱熹批注《论语》“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一句的“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回应了乾隆,乾隆很高兴,然后就问了一下和珅的身世、背景、年龄,和珅“奏对皆称旨”,遂得提拔。
抬轿子
一语奏对后,23岁的和珅被提拔为管库大臣,负责管理皇宫的布匹,其实就是个仓库管理主任,这是和珅被授予的第一个实权工作。在任上和珅学习到了理财之道,通过和珅的精打细算和经营,布库充盈,和珅遂再得提拔。
1775年,和珅已经做到了正红旗副都统、乾清门卫士,是乾隆的贴身跟班。此后不断升迁,当过内阁大学士、四库馆总裁、户部尚书、理藩院尚书、首席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等等诸多实权部门的长官。在职期间,他凭借职权,贪污敛财、结党营私。
和珅
三、一个生错时代的“资本家”
和珅的赃款一直是史学界感兴趣的话题,众说纷纭,今天通说和珅家产折合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税收,但仔细想来绝不可能,臣下贪污超过国家财富,而且还是在皇帝并非昏君,存在阿桂、王杰、朱珪等清流直臣掣肘情况下。考察八亿两白银说的源流,原来是出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和坤犯罪全案档》,仔细看看《全案档》序言,原来这并非原始史料和档案,这是后人根据宫内太监的小道消息、清朝邸报、市井口语记录而来,其中不乏添油加醋和渲染夸张,口耳相传下,和珅的罪状被不断放大,贪污的藏银也不断膨胀。 市井街头 而社科院的清史专家冯佐哲教授在《和珅评传》中详细罗列了和珅的各种家产,得出结论,和珅贪污的所有财产折合在一、二千万白银是靠谱的。虽然不如八亿两,但一二千万白银也是个大数目了。这么庞大的赃银从何而来,《和珅评传》将和珅的财富归纳为两点:贪污和生财。贪污就是直接受贿、偷窃公家财产。生财则再分为窃取和经营,窃取是指:强行兼并土地、利用权限直接霸占他人财产;经营则指:放高利贷,从事钱庄、典当,贩卖古玩、字画、瓷器、丝绸、粮食,出租房屋,买卖土地,经营农庄,在保证手下佃农能活口(不死不活)的情况下高强度、可持续性剥夺手下佃农。 当铺 从和珅生财的动作来看,和珅的以权谋钱,用钱生钱,这和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完全一样,英国圈地运动,资产阶级化的英国贵族就是如此,德国容克贵族也是以这种方式剥削农奴从而增加原始积累,再以钱生钱。 四、和珅为何受宠? 从以上故事来看,和珅绝对是一位大贪官,但这么个贪官在乾隆后期叱咤风云多年,乾隆对此不闻不问,如此和珅必有过人之处。 首先,和珅能受到乾隆喜爱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和珅有生钱的本事和能力。乾隆花钱的本事是超一流的,编写《四库全书》、十大武功、六下江南,穷奢极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行下效,帝国一片沉溺奢华,结果造成府库空虚,贪官横行。在国库空虚情况下,谁能给国库增加财富自然就成了皇帝的肱骨。 所谓盛世下的奢侈 和珅担任过崇文门税务官,他负责税务期间,居然把崇文门的税务提拔到了全国第一,可见其理财能力之高。《清史稿·和珅传》说和珅多次“面陈云南盐务、钱法、边事,多称上意”,盐政、改革货币都是为了增加赋税、充实府库,而且和珅创造性的提出了“议罪银”制度,简单来说就是缴钱免罪,收上的银子充实府库。但实际就是变相的增加百姓税赋,因为只有贪官才能交得起高额的议罪银,满人犯官免罪之后还有诸多机会可以复出,复出之后继续压榨百姓,以弥补损失,事发之后,再交议罪银,如此反复。而议罪银则源于百姓血汗,最终一切祸端还是落在了百姓头上。但因为这种方式来钱快,所以乾隆后期一直实行。 议罪银 第二,和珅有文化。清朝是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清朝版图内少数民族众多,蒙古、西藏、回部(新疆)虽然听命于中央,但他们有自己的文字,清朝中央也充分尊重了他们的习俗,在中央颁赐三地藩王诏书的时候,就会先用满文以示正统,再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以示尊重,但这种转化翻译工作很难,“殊难其人”,而和珅懂得蒙藏等西藩语言,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理藩院尚书,负责拟定发给西藩三地的诏书,“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他写并翻译的诏书不卑不亢,十分得当。 蒙古骑兵 第三,处置外交,维护国权。乾隆时期,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访,和珅负责接待他们。我们不能责怪清朝官员的目光短浅,因为他们只能凭借多年来和传统朝贡外藩打交道的经验来处理此事。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里记载了和珅和英使的对话,总得来说,和珅对待突如其来的西洋藩人很是得体,不论是在避暑山庄接见英使还是在北京部院的会谈,和珅都充分展现了一个成熟外交家的风采,既彬彬有礼又坚持原则,尤其是和珅在柔和的语句中强硬的拒绝了英国人要求割一地以为英人永久居留地、开放内地、减少关税的无理要求,充分展现了一个中国人维护祖国权益的决心。从维护中国权益角度来看,和珅的功绩不该被抹杀。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第四,和珅长相较好,出身红正。和珅是正宗的满族,且能力远超同年龄的满人。而且和珅和乾隆帝关系不一般,当时的御史钱沣曾说和珅常在大内“相近寝禁”,大部分清史专家都注意到了这一条,所以得出了和珅是乾隆男宠的结论。其实同性之好,在世界历史上都屡见不鲜,同时期的郑板桥也喜好男风,所以没什么可耻的。 综上这就是和珅受宠的原因。 文史君说 和珅绝不是坏事做绝,他十分懂得可持续剥削的道理,深知一旦将百姓搜刮干净、逼上绝路,自己的利益也将荡然无存,所以和珅的办事原则是让百姓不死不活,比如乾隆五十二年,北京米价暴涨,已经妨碍了正常营生,就是在和珅主导下,北京政府(顺天府)打击奸商、平抑物价、开设官方粥场、赈济灾民。但和珅办事的初衷绝不是为了救民。总得来说和珅是贪官而非庸臣,是权奸而非佞幸,英国使节团的副使乔治就说“和中堂不愧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参考文献 冯佐哲:《和珅评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 唐文基:《和珅传》,东方出版社,2009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1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