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可能出现大规模、大跨度重组

本文转载自:料道(ID:liao_dao)

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首席专家 李锦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结束以后,大家都在期待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前一阶段,媒体一度报道专业化重组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主题,但我认为,专业化重组是树枝或者树叶,树根应该是现代产业体系,起码应该是产业化重组与专业化重组结合。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作出一系列新的论述,蕴含强大的思想力量。从去年10月到现在,国企改革的口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里,我对过去五个月的变化做一个回顾,分析变化的深层次因素
 
国企可能出现大规模、大跨度重组
1  
 五个月来的五次变化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企改革的表述是: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变成: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可以发现,今年与去年比较,除了“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这几个字以外,其他内容变化不小
 
把范围扩大一下,对党的十九大与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比较。党的十九大报告是这样写的: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这样定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可以发现,党的二十大对于国有企业的重视范围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就是说,重大变化是从党的二十大开始的,这是一个分水岭。
 
第一次变化,党的二十大对国企改革进行部署。最大的变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主题变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和国企是同向发展的,这是导致国企改革主题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党的二十大报告没有再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企改革的理论纲领由“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变成“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企改革的目标,由“核心竞争力”取代了过去的“五力”(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和防风险能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也由“培育”转变为“加快建设”。
 
第二次变化,一个多月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现了四个变化:一是把“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变成“国企改革的目标”;二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的说法;三是提出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的说法;四是文件中还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与做大民营企业的说法。
 
第三次变化,今年1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提出八项任务;1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提出七项任务;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国企改革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即结构调整、现代企业制度和科技创新
 
第四次变化,3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人民论坛》发表署名文章《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中,对于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任务,增加了“安全支撑力、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说法。至此,新的国企改革框架基本定型
 
提出的五个方面的任务框架新、内容新,语言也新
 
一是围绕增强产业引领力深化改革,更好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围绕提升科技创新力深化改革,有效发挥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围绕提高安全支撑力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水平;四是围绕打造现代新国企深化改革,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五是围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化改革,更大力度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
 
第五次变化,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关于制造业与产业链的讲话,以及3月21-22日,李强总理在湖南调研并在主持召开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3月21日,张玉卓主任在第二届国有经济研究峰会上,提出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内容。同时,现代产业体系的提法频频出现在张玉卓主任所有的重要讲话中。
 
国企可能出现大规模、大跨度重组
 
现在,我们似乎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新的国企改革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导思想,以现代新国企为主题,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线,以国企功能分类为基础与前提,以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为重点,以产业引领力、科技创新力、安全支撑力、公司治理力、协同发展力为任务,以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
 
2  
 影响国企改革的走势

国企改革的一切变化,都可以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中找到依据,也可以从实践中找到出处。回顾十年来的改革,基本上是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为主要矛盾。从2013年11月份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发表以来,到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2020年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基本上是一以贯之。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不到半年时间发生的这些变化,是国家形势和国际形势,也就是国情、世情、企情与改革的情况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以2018年为分界线的“世界百年之巨变”,形成影响国企改革的五大走势,具体如下。
 
第一个变化,是国际环境变化的深度冲击,影响国企地位和国企改革。中美贸易冲突激化,并走向经济全面对立。从2018年开始,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斗争冲突激烈,一是决定着国有企业走向世界一流,竞争力被排在突出位置;二是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自主自强的鲜明特征;三是安全保障问题。
 
第二个变化,是连续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民生、社会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国企不仅要实现自身经营发展,还担负着其他功能,如“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和社会服务四大功能。国企核心功能的提法也多次出现在国企改革语系中。
 
第三个变化,重构产业链风险增加,使得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突出。俄乌战争爆发,美欧与中国经济脱钩的风险加大,中美都进入重构产业链阶段,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的加强,使得产业链、供应链的高级化和现代化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任务。
 
第四个变化,党的二十大强国主题对现代化新国企的需要突出起来。党的十二大以来,一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矛盾处于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大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使得现代化成为国企的重大任务。
 
第五个变化,当前发展形势对统筹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世界经济形势的低迷,尤其是国内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局面,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使得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更为突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任务,作为社会责任提出来了。这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与新的标准。
 
因此,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难题过程中,很多思路发生了变化,包括主题变化、理论变化、目标变化、功能使命变化、重点任务变化、方法路径变化。尤其是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功能的变化。如果说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中解决的是国有企业性质与地位问题,现在重点是解决国有企业使命与功能问题。过去要回答为什么要有国有企业,怎样建设国有企业,现在是要回答国有企业有什么用,要什么样的国有企业。
 
国企可能出现大规模、大跨度重组
 
随着改革深化与整个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国有企业的功能使命要进行一次思想解放的讨论,在重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可能会出现大规模、大跨度、大格局的重组。
 
3  
 国企改革思维的转变

新一轮国企改革应该有怎样的思维?
 
前五个月的变化,说明应该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思维来推进国企改革。从根本上说,要跳出国企看国企改革,思维也要从“企业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只有在思想理论提高的基础上,找准历史方位,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与目标。作为国企管理智库,思维也应该随之进行转变。
 
第一,国企改革要跳出单纯的“国企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国企有自己的需要和利益,而国家要考虑多个方面多种所有制的利益。立足点不同,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常常不同。不能局限于国企自身谈国企改革,要从国家的角度考虑,也就是由“大企思维”转向“大国思维”
 
第二,国企改革要跳出单纯的“部门思维”向“中央思维”靠拢。要从党和国家的角度来思考国企生存、发展与改革问题。党需要我们做什么,这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研究国企改革,最重要的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与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第三,国企改革要跳出经验思维,向理论思维转变。理论是指导思想,是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特别是最近五个月关于国企改革的论述非常集中,非常具体,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制定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譬如,分类问题、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问题、功能使命问题,需要在新的方案中得到落实,这涉及到新一轮改革的指导思想、方向与行动路线。
 
第四,国企改革要跳出陈旧思维向新型思维转变。我们的改革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要从国企改革原来的角度走出来,有些暂时搞不好的,可以先放一放,前提是不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第五,国企改革要跳出眼前思维向未来思维转变。目光要放长远。我认为,现在可以着手2023年到2033年的改革方案,主要是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改革方案。
 
第六,国企改革要跳出国内思维向世界思维转变。当前国际形势的现状和趋势,是决定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参数。企业的开放,首先是经济的国内国际的双循环;企业的发展,即创建世界一流,首先是世界范围的竞争力。
 
第七,国企改革要跳出枝杈向主干思维转变。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与现代新国企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矛盾是次要地位的矛盾。而国企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本来属于一般矛盾,让其回归到一般地位。
 
第八,国企改革要跳出繁杂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一场改革有逻辑起点、逻辑中介与逻辑终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逻辑实现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的新国企、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兴产业体系,这是一个逻辑体系。抓什么,先抓什么,抓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都要作为一个框架建立起来。
 
第九,国企改革要跳出被动向主动思维转变。由适应形势到推动形势的变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是表态式的、响应式的、跟随式的。要从主动的、自觉的、创新的角度与国家共忧,为人民解忧,发扬国企改革的主动精神。
 
第十,国企改革要跳出口号文件向破解难题思维转变。不能总是出太多的文件,总是讲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提出的问题要有用,要找到改革最需要的难点,提出改革的思路。
 
第十一,国企改革要跳出衙门思维向基层实践思维转变。到基层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去找问题、找方法。其实,在国企改革中,群众有很好的做法与经验,要识别出来、总结出来,推广好。
 
第十二,国企改革要跳出单向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改革从来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发展与安全的问题,国企与民企问题,要从总体上思考。最近提出的安全问题,是第一次作为改革的内容出现,是一个提醒。
 
第十三,国企改革要跳出成果思维向效益思维转变。这是双重的跳出,企业跳出价值到实现价值,智库跳出课题到解决问题,转化为决策、批示,得到社会承认。价值是一种成果,而使用价值是一种实现。任何改革都需要向实际效益转化。
 
第十四,国企改革要跳出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国企改革不总是那么一些东西,需要不断地思想解放,对国企使命功能要进行一次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对生产目的也要进行讨论。
 
以上一些思维特征,是现实中存在的。根本的、起突出作用的是企业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这一条是总领的核心。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会一蹴而就。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肯定地说,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提出,是一个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以来重要论述学习践悟、深刻理解、融汇贯通的过程,也是一个调查研究和认识深化的过程,通过对世情、国情、企情与改革情况的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出高水平的国企改革方案。
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首席专家 李锦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16889.html

Like (1)
Previous 2023年4月17日 下午1:39
Next 2023年4月17日 下午2: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