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中国电商出海,美方为什么注定失败?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ID:guanchacn)

►文 观察者网 周毅 
美国国会舞剑,剑指中国电商。
日前,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C)发布分析师报告,声称跨境电商平台Shein、Temu 及其他中国电商存在数据安全、采购违规和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报告还“建议”美国政府应保持警惕,严防中国企业被赋予相对美国公司的“不公平优势”。
围堵中国电商出海,美方为什么注定失败?
4月20日,我商务部发言人对此回应称,美方近日发布的所谓分析师报告,在未经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多次使用“或许”、“可能”、“似乎”等不确定表达,并通过引述不具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美国企业单方面声明,对中国电商平台进行指责。
“美方做法既不专业,也不负责任。”
这已经不是市场问题第一次被“非市场化”了。近年来,美国有关部门屡屡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不少企业,都遭受了无端指责甚至不公平对待。这种公然破坏市场秩序、践踏市场精神的行为,已经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电商出台是中国制造业的时代机遇,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前景,它也是中国经济优化的内在驱动力量。面对无理指责和蓄意抹黑,Shein、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不会低头,只会以更昂扬的姿态迎头追赶、愈挫愈勇。中国互联网行业如今进入转型深水区,我们更应该对他们充满信心。
美国正在“杀死”市场精神
观点来源于事实,这是全球各地人们的常识和共识。荒唐的地方是:USCC这份本该客观、科学和严谨的分析师报告,却遍布“莫须有式”的指责。信手拈来的指控,看上去“抨击”了中国企业,实际上只会折损美国国会自己的信誉。
例如文件声称,是“许多有争议的做法(controversial practices)”,支持了中国的电子商务公司的快速增长。其中一个所谓依据是:中国企业利用最低限度条款,向美国出口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货物,避免了关税和海关检查等。
报告声称,“目前的关税和关税水平不成比例地有利于(disproportionately benefit)中国的电子商务公司。”但需要说明的是,800美元的关税豁免门槛其实2016年就有,彼时就有言论认为,这为亚马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让大量中国商家获利,现在只是炒冷饭。
围堵中国电商出海,美方为什么注定失败?
那么问题来了:报告中并没有充足的案例、数据和对比研究,证明现行条件下,中国企业可以“不成比例地获利”;此外,关税豁免政策对大家都是一样的,这篇报告今天可以信手拈来,指责来自中国的Temu和Shein,那么明天是不是同样可以指责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任何一家企业?在商业领域,想指责谁就指责谁,法治精神何在?
进一步讲,Temu和Shein凭什么得到“特殊关注”呢?是因为它们比美国企业的产品更受当地消费者追捧,所以“树大招风”吗?还是因为它的血液中流淌着中国基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
仅凭一篇充斥着“或许”、“可能”、“似乎”等不确定表述,未经调查核实的报告,就对中国电商企业进行无端指责,美国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调查研究是假,蓄意抹黑才是真。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样一篇网罗罪名的报告,根本就掩饰不了美国“竞争不过、政治来凑”的手段。因为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上演了。某种程度上,这不过是“美国陷阱”的又一个翻版,它只会让人们愈发看清美国部分政客及其背后利益集团的行径。
2013年,法国阿尔斯通锅炉部全球负责人皮耶鲁齐遭到美国的选择性执法。在一系列有预谋、有针对的打击下,这家业务曾经横跨全球电力能源与轨道交通行业的法国巨头遭到巨额处罚并强行肢解,其明星业务——电气业务,也被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收入旗下。
十年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活跃在美国市场上。他们重视合规合法经营,同时尊重市场规律和当地用户习惯,苦心孤诣地用中国制造能力、供应链基础和运营经验造福美国消费者。可以说,这是“中国APP霸榜”背后的内在原因——但即便如此,他们也被盯上了。
无端指责背后,是美国市场精神的丧失。这样一份所谓的调查报告,既失客观、中立,又乏理性、公允,这是对美国消费者诉求的蔑视,是对经贸秩序的公然践踏,也是对大国信誉的丢弃。Shein和Temu被“点名”,不是中国电商行业的悲哀,而是美国业界和社会的悲哀。
更大的悲哀在于:这样的行径,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上月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对“海外版抖音”TikTok进行质询。TikTok以算法和内容等优势,受到美国消费者的自发追捧,却屡屡被扣上“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帽子。听证会本应该是一个促进交流、消除疑虑的平台,却被一些政客变成了蓄意打压中国企业的舞台。
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国会山听证会变成了一场美式陷阱的揭丑和“直播”。借听证之名,行攻击之实,美国不少议员的提问让美国人自己都感到荒谬。在美国年轻用户群体中,议员们的表现引发了群嘲,有人甚至表示,“看到他们表达观点,我觉得非常尴尬。”
如果我们跳出企业案例,从现象的角度来看问题,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在有针对性地抹黑中国企业背后,美国正在有布局、有规划地、有靶向地对中国展开围猎。
一方面,美国用“小院高墙”,人为破坏自然的科技经贸交流,对中国科技行业进行“定向封锁”。另外一方面,美国用“脱钩断链”,手动肢解全球正常的商业秩序,在美国优先、本土至上的理念下大行单边主义,试图通过用政治手段将中国电商等行业隔绝于美国市场之外。
本质上,这是将内部问题外部化,试图通过抹黑外国企业,来掩盖本土产业发展乏力的事实。
小院高墙,困不住中国互联网的星辰大海
有一个问题,或许值得我们的思考。
美国的目光,为什么盯上了中国电商?为什么是“今天”?
从现象层面来看,是美国急了。
例如行业统计机构Sensor Tower数据显示,今年3月前三周,美国应用商店下载量排名前五的热门APP中,有四个来自中国——很巧的是,近期得到美国国会“特殊关照”的Temu、Shein和TikTok,全部名列其中。
围堵中国电商出海,美方为什么注定失败?
从现象背后来看,是“美国”怕了。
中国数字化转型已经步入深水区,摆脱了传统买量逻辑的中国互联网,正向各个行业输送能量,并谋求“自我革命”。最为明显的趋势就是电商出海。它既结合了中国本土的制造优势和研发能力,又活用了互联网的出海和本地化运营能力。在电商平台的帮助下,中国制造成为更懂美国消费者、更尊重美国消费者的商品选择。
被追捧和信任,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用企业的成功,去创造他人的幸福;用中国的进步,让世界共享发展的红利。可以说,中国APP出海的成功,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全球多边主义的必然结果。“中国APP霸榜”,是中国企业的胜利,是和平发展和全球化的胜利,更是市场精神和自由精神的胜利。
恐怕这是国会山、华尔街和硅谷里,那些高高在上的“美国老爷们”始料不及的。
美国老爷们”的惯用伎俩是科技封锁。但在美国国内看来,这一招无异于掩耳盗铃。今年4月以来,彭博社多次刊发评论文章。文章指出,在研发投入Top25的全球企业中,2017年只有华为1家中国企业,但到了2023年4月,该榜单新增了3家——它们全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文章提醒道,想用技术封锁来阻碍中国发展,恐怕将会失灵。
重研发、修内功,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解读中国电商,乃至中国互联网发展引擎的方向——在过去的很多年,传统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其实受惠于资本红利、人口红利和信息差。
来自纳斯达克等美国市场的资本,为中国企业开拓市场、追求规模提供了支持;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从根本上赋予众多商业模式流量变现的可能;中国市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很多处于起步阶段的商业模式“西方不亮东方亮”,可以在中国得到非常好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企业们如今正在告别传统的“烧钱买量”逻辑。在当今的中国互联网舞台上,企业们新的发展引擎是数实融合、技术创新和全球化,从“外部拉动”到“自我驱动”已经初现成果。而中国电商出海,就是这一转型的实际体现。
Temu和Shein在美国本土大火,本质上是因为中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复用了中国制造业和互联网数十年积累的能力,同时面向海外市场进行了更为精准、更为人性化的适配。中国电商企业的竞争力,从来不来自美国国会报告炒作的所谓“有争议的做法”。这也是国际社会,包括美国国内的共识。
今年3月,美国《华尔街日报》刊发评论文章。文章特别指出,中国应用之所以成为美国年轻人的最爱,其背后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算法,更在于中国本土企业在国内竞争中培养出来的专业能力、运作机制和营销经验,是精益求精的“绣花功夫”,支撑了中国应用的成功。
围堵中国电商出海,美方为什么注定失败?
由是观之,用一篇缺乏调查和实证的报告,肆意点名中国电商企业,不过是掩饰其国内企业缺位的弊病罢了。这只不过是美国某些政客及其背后利益集团的自欺欺人,注定不长久——在美国和全球消费者面前,你可以一时抹黑中国企业,但你不可能同时抹黑全球各个国家的企业,也不可能在一次又一次抹黑中国企业中得逞。
面对中国互联网自我革命和出海大潮,在市场面前,美国部分人炮制的小院高墙注定失败。
美国独行,中国企业“千磨万击还坚劲”
“山姆大叔”病了,但这病根从来不在应用商城下载量的排名榜上。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在历史上,美国曾经还有一个外号:“乔纳森大哥”(Brother Jonathan),这本是一种蔑称,但最后却被很多美国人接受了下来。“乔纳森大哥”代表的是看上去憨直勤奋的美国产业工人。正是在他们的劳作下和创造下,美国开启了一个洋溢着创造精神和竞争精神的时代。企业管理者和基层工人也曾并肩战斗,挺过萧条。
但如今,“乔纳森大哥”们正在消失,这又何尝不是美国的悲哀。
部分美国人在坐进国会山和华尔街的办公室里以后,成为高高在上的“山姆大叔”,完全抛弃了几十年前美国企业家和产业工人的创新和竞争精神。一方面,分散和转移风险的资本游戏在美国内外大行其道,一次又一次上演的金融危机,都不能引发丝毫反思和警惕。
面对非本土竞争者的崛起,美国政界业界里,很多人满脑子不是如何提高竞争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而是用政治打压去干预科技、经贸和文化正常往来,试图以此来阻断市场充分自由竞争。
近年来,美国不仅将手伸向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甚至连法国等“传统盟友”国家的企业也不放过。用抹黑攻讦,甚至蓄意打压来操控市场竞争,这样的行为终归不会长久。由此来看,美国App市场被中国电商企业霸榜,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面对外国企业的涌入,中国从来不会偏袒本土企业,打压外国公司。同样的道理,中国企业出海,也不会去追求所谓的优先地位和不公平优势。中国企业app大获成功,是自己努力争取的成果。其出发点始终是对他国法律规定、文化习俗和当地消费者的尊重和重视。
梳理Shein、Temu等电商平台在美国大获成功的原因,不难发现,很多平台的成功都是本地化的成功。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让这些平台可以将制造业优势、供应链优势和新技术相互结合起来,站在当地消费者需求的角度上,用市场思维和全球视野来处理问题。
这种“能力输出”背后,是中国企业的“勤练内功”。彭博社评论曾指出,有研究显示,一家企业重视研发,未必能在短时期内为该企业带来对应的回报。但是数据证明,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这个国家的进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企业越努力,国家越强大。
或许,这才是美国国会炮制分析师报告,刻意点名Shein、Temu等平台的根本原因。
某些美国政客越着急、越害怕,越证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围堵中国电商出海,美方为什么注定失败?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拼多多去年全年研发费用已经超过100亿元,拼多多正在带动一场农业、制造业、流通业多方参与的大众创新;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多家中国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研发领袖榜单”,中文互联网的“二次创业”、数实融合、创新探索的苗头,已有燎原之势。
身正不怕影子歪。一个有担当的企业,一个有担当的国家,怎会向霸凌低头?
Temu和Shein被点名,注定不是一个孤立事件。我们要做好这样一个心理准备:美国象驴两党“舞剑”,实则意在中文互联网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国会分析师报告点名中国电商企业之际,正是一个无比需要定力、需要团结的时刻。
中国制造业需要电商出海这面风帆。面对国际市场中的供需错配,中国电商平台提供的出海机会,可以消化大量国内产能,并将其变为海外市场的有效供给。这场“多赢”在提供大量就业和税收的同时,也丰富了美国等地用户的消费体验,甚至倒逼美国本土企业创新。
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处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连接贯通的调整阶段。出海这个场景是互联网企业自我更新的重要舞台,它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一个升级的机会:例如如何维护商业生态关系、建设供应链,提振本地化、地推和维护等能力……
对于这场大考,中国电商企业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我们应该保持住决心、耐心和信心。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表示,美方惯于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大搞“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甚至不惜损友自肥,对盟国进行经济胁迫。
“美方的真实目的是剥夺中国发展权利,维护一己霸权私利,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科技霸凌,严重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严重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损害的是整个世界的利益。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动向,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20139.html

(1)
上一篇 2023年4月27日 下午2:10
下一篇 2023年4月28日 下午1: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