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并不湍急,为什么在历史上被视为难以跨越的“天险”?

作者: 徐飞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长江并不湍急,为什么在历史上被视为难以跨越的“天险”?

自古以来,长江就被称为“天险”。历史上南方割据政权都会以长江作为屏障,与北方政权对峙。然而,长江跟黄河是不同的。黄河水流非常急,可以说滚滚翻腾、惊涛骇浪。长江的水流量虽然大于黄河,但是流速却相对较慢,只有在一些较为陡峭的地段流速非常快,例如三峡地区。那么,既然长江的水流并不湍急,为什么总被称为“天险”呢?

长江并不湍急,为什么在历史上被视为难以跨越的“天险”?

长江湘江日落日出。摄影/张峥,来源/图虫创意

千军万马的渡江难度

长江被看作“天险”,是从军事的角度来说的。如果是个人要渡江,坐一条小渔船也能轻松过去。水性特别好、体力特别强的人,甚至可以游到对岸去。但是,千军万马渡江跟个人渡江完全是两套逻辑。如果想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军队都运过去,就只能用一两艘小渔船。而小渔船只能坐一两个人,让小渔船一趟一趟地来回运兵渡江,估计要猴年马月,这就违背了“兵贵神速”的军事原则。但是,如果用数量庞大的船队来运兵渡江,就无法达到突袭的效果,对方肯定会发现北岸的军事行动。这样一来,对方会有充裕的时间做好防御准备。所以,长江天险的第一个作用就在于此,让攻方军队无法突袭,保证守方有机会严阵以待。
 
纵观战史,渡江作战主要是北方向南方进攻。因为有长江天险,北岸的军队无法做到突袭南方,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只能正面强攻。首先,他们要彻底摧毁对方的水军,确保江面畅通无阻。因为即使千军万马能侥幸渡过长江,后续的粮草辎重等后勤保障过不了长江,几万大军过了江也等于是给对方送经验包。
 
南朝梁末侯景之乱时,江北的徐嗣徽、任约引北齐为外援,北齐派数万人渡过长江,占据石头城,直逼建康城。一时间,建康人心惶惶。南梁大将陈霸先(后为陈朝开国皇帝)闻讯,派大将侯安都北渡长江,袭击北齐水军基地,烧毁北齐一千多艘战船;又派大将周铁虎截断北齐军队的粮道;自己则带兵与北齐主力对阵。就这样,齐军没有粮草供应,后路又被截断,可以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完全成为南梁的瓮中之鳖。齐军在梁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只得进入石头城自保。陈霸先进攻石头城不利,又鉴于建康虚弱,于是与齐军议和,送齐军北渡长江,成功收复石头城。可以说,这数万齐军差点就全军覆没。倘若北齐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彻底摧毁南梁的水军船队,就不至于被南梁水军烧毁自家的船队,也不至于让已经渡河的数万军队陷入进退两难的危险境地。
 
长江并不湍急,为什么在历史上被视为难以跨越的“天险”?
侯景之乱形势图。来源/纪录片《中国之路》截图
所以,北方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来摧毁南方的水军。否则,千军万马很难过江,即使过了江也是危在旦夕。

渡江成功的战略

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就必须建造大规模的战船。但是,北方又不能在长江北岸沿岸建造船厂。因为南方的水军就在对面,虎视眈眈。南方水军可能随时突然袭击,一把火将造船厂和已经建好的船只付之一炬,北齐的一千多艘战船就是这么没的,曹操的庞大舰队也是这么没的。除非南方政权的君主是懦弱无能之辈,明明可以烧北方战船却不烧。例如宋朝南下讨伐南唐的前三年,就有商人密报李后主李煜,宋军正在荆南建造战舰千艘,为渡江作战做准备,南唐应该派军偷袭,将这些战舰全部焚毁。然而,李煜害怕此举会得罪宋军,拒绝了这一建议。结果,三年的时间里,南唐军队眼睁睁地看着对岸的宋军建造战舰、操练水军,己方却毫无作为。等到宋军水军已成气候,南唐的灭亡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像李煜这样的君主也是少见。
 
再者,如果北方军队防守严密,让南方水军火烧造船厂的计划难以实施,南方水军也可以三天两头地来骚扰你,让军队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身体疲惫的状态,没法好好造船,也没法好好训练。
 
因此,北方军队最好是找个长江附近的大河或大湖,在大河或大湖里建造船厂和水军基地。大河或大湖要跟长江有水道连接,这样战船才能够直接进入长江,符合条件的在长江附近只有三处:一是汉江,在武汉汇入长江;二是运河邗沟,北端在淮阴连接淮河,南端在广陵连接长江;三是巢湖,巢湖跟长江之间有一水道,叫濡须水,而濡须口在今天的芜湖一带。
 
长江并不湍急,为什么在历史上被视为难以跨越的“天险”?
汉江、巢湖、邗沟位置示意图。底图/百度地图,标注/国历君
进一步说,北方要渡江进攻南方,就必须控制汉江、淮河和邗沟、巢湖和濡须水。要控制汉江,就必须控制汉江重镇襄阳,船舶从襄阳出发,可以顺汉江东下,进入长江。因此,南方政权要想确保整个长江中游的安全,就必须控制襄阳。而且,从襄阳出发还可逆唐白河进入中原。所以,襄阳是南北必争之地。历史上,白起、孙坚、关羽、岳飞、李自成、张献忠等风云人物都曾在此鏖战——据统计,自古至今,发生在襄阳的战事多达170余起。宋蒙联合灭金后,蒙古大军进攻南宋,最初,蒙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西线,即四川。1267年,投降蒙古的南宋官员建议忽必烈灭宋“宜先从事襄阳”,因为“攻蜀不若攻襄,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下也”。此外,他还建议加强水军建设。忽必烈听取建议,立即改变策略,变西线为中线,将攻下襄阳作为灭宋的第一任务。此后,蒙军与宋军在襄樊鏖战了六年,蒙军才最终取得胜利。襄阳失守后,蒙古铁骑进占长江,突破长江天险,并切断了南宋首都临安与四川的联系,使得南宋横向的千里防线被彻底撕开。到这里,南宋才算进入亡国的倒计时。《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坚守襄阳的故事至今令人耳熟能详;《神雕侠侣》里“平平无奇”的杨过也是在襄阳用飞石击杀蒙古大汗蒙哥的。
 

长江并不湍急,为什么在历史上被视为难以跨越的“天险”?

影视剧中的郭靖,多年守卫襄阳。来源/电视剧《新神雕侠侣》截图

假如襄阳丢失,那么南方政权最后的救命稻草就是汉江跟长江的连接点——武汉。如果武汉也丢失,后果将不堪设想。西晋灭吴之战,是“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不过,王濬的水军虽是从益州出发,东流而下,可前提是晋军先攻占了荆州地区。咸宁六年(280,吴天纪四年)正月,晋军杜预率军包围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并派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军沿江西上,接连攻克吴军各据点,为王濬军东进清除障碍,王濬水军才能一路乘风到了武昌江边。之后,晋军王戎部作为主力,王濬水军作为协助部队,合力进攻夏口(今武汉)、武昌,吴军纷纷投降。拿下了武汉等军事要塞,王濬水军才能沿江而下,直扑金陵。王濬水军的水军又很强大,本来吴主孙皓派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一万余人前往迎战,但王濬大军一到,张象便立即投降。孙皓和吴军士兵都听说王濬军旌旗蔽日、阵势盛大,不免胆战心惊。由于王濬水军对吴军水军有压倒性优势,致使吴军丧失了凭借长江天险阻敌的可能性。最后,吴主孙皓只得投降,吴国就此灭亡,三国时代正式结束。
长江并不湍急,为什么在历史上被视为难以跨越的“天险”?
三国斗舰复原模型(澳门海事博物馆藏)。来源/何志标《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水战与造船》
再说淮河和邗沟,北方若占据淮河,己方水军就能通过淮河进入长江。而且,淮河是南北的分界线,淮河流域水脉纵横,能够延缓北方骑兵的速度,同时还能发挥南方善于行船的优势。因此,对于南方而言,“守江必先守淮”。历史上东晋和前秦有一场著名的“淝水之战”,淝水就是淮河的一条支流。
 
淮河防线的重镇是寿春和合肥,建安十三年(208)十二月,即赤壁之战后,孙权主动进攻合肥,但均以失败告终。吴军败退后,曹操加强了对合肥附近地区的防御,开垦芍陂土地进行屯田。只要合肥在曹操手里,曹操就有从淮河派遣水军进入长江威胁孙吴的能力。后来,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与孙权短暂结盟,共同对付正在进攻樊城的关羽。孙权派军占领南郡,解决了曹操在樊城之战的危机。曹操投桃报李,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就下令撤走居巢、合肥的驻军,令孙权袭击关羽时没有后顾之忧。由此可见,合肥对于孙吴政权安全的重要性。
 
南宋时期,宋军在淮河构建了一套完整且严密的防御体系,无论是金军,还是后起的蒙军,都无法从正面突破江淮防线。无奈之下,蒙军只得从襄阳入手,寻求中央突破。
 
最后是巢湖和濡须水。笔者就住在巢湖边上,亲眼所见巢湖水域广大,烟波浩渺,状似大海,是古人打造战舰、操练水军的理想场地。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实力依然非常强大。建安十七年(212),曹操发兵四十万(只是号称)南下征讨孙权,孙权听从了吕蒙的建议,在濡须口修建了军事堡垒。孙权此举,等于是剥夺了曹军水上进军的可能。此后,双方在濡须口爆发了三次大的军事冲突,吴军凭借优势水军以及濡须口军事堡垒的防卫能力,将曹军死死地封锁在巢湖内。曹军也因此无法攻克吴军的长江防线,只能“望江兴叹”。唐代诗人孙元晏创作的《吴·濡须坞》很形象地描写这段历史:“风揭洪涛响若雷,枕波为垒险相隈。莫言有个濡须坞,几度曹公失志回。”
 
由此可见,长江天险并非单单指长江这一条河,而是以长江为基础的整个长江防线。如果只依靠长江来自守,由于没有缓冲地带,那么防守压力会非常大。

南方政权要“靠谱”

不过,归根结底,长江天险要发挥自己的屏障作用,最大的前提就是南方政权要“靠谱”。所谓靠谱,一是要有坚决抵抗的斗志,“天助自助者”,一支斗志消沉、畏敌如虎、丧失信心的军队,长江也帮不了你。解放战争时,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够坐着小渔船渡过长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民党军队意志消沉、颓废不堪。国军在长江防线部署了70万兵力,还有上百艘大大小小的军舰,以及300余架飞机,随时可以支援守军阻击解放军的渡江作战。然而,解放军在渡江时,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激烈抵抗,国军一触即溃,甚至还没有触就溃了。所以,这些小渔船一夜之间渡过长江天险。
长江并不湍急,为什么在历史上被视为难以跨越的“天险”?
渡江战役。来源/纪录片《百万雄师下江南》截图
二是统治集团内部要团结一致,不能在北方大军饮马长江时还在内讧。明末清初之时,南明的弘光政权面对大举南下的清军,不但没有团结一致准备抗敌,反而还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互掐,致使整个长江天险门户洞开,清军几乎兵不血刃就渡过了长江。
三是统治者要有理性的决策能力,不能让信心演变成虚骄自大,这样反而会害了自己。隋讨伐陈时,陈后主居然情绪十分稳定,原因就是其宠臣孔范给陈后主灌了迷魂汤:“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断南北,今日隋军,岂能飞渡?”长江固然是天堑,可是你得认真防御才行啊!陈后主却完全不把防御之事放在心上,把整个防御的任务都推给了“长江”。结果,隋军轻而易举地过了长江,陈后主也沦为阶下囚。
 

长江并不湍急,为什么在历史上被视为难以跨越的“天险”?

影视剧中的陈后主被李渊擒住。来源/电视剧《隋唐演义》截图

还有一个因为有长江天险而自信心膨胀的君主,就是前面提到的南唐李后主。战前,李煜以为长江水面宽阔,估计宋军大部队难以正面渡江。不料,宋军在夺占金陵要隘采石矶后,居然在江面上架起浮桥!不得不说,宋军虽然在此后的历次战争中表现得差强人意,但在灭南唐时却有如此创举,实在令人惊讶。更惊讶的是李煜,他难以置信地看到宋军的千军万马和粮草辎重都通过浮桥渡江而来,最后只得接受亡国的命运。
 
所以说,长江天险究竟能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天险”,还是要看人。
 
参考资料:
1、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0年
2、宋杰《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中华书局,2022年
3、胡阿详等《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军事地理要览》,海南出版社,2007年
4、张晓生《中国古代战争通览》,风格司艺术创作坊,2017年
长江并不湍急,为什么在历史上被视为难以跨越的“天险”?
END
作者 | 徐飞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21125.html

(1)
上一篇 2023年5月4日 下午2:40
下一篇 2023年5月5日 下午12: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