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地图帝(ID:dtdmap)
文:闫老师
谈及近代东北的历史,张作霖是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物,虽是绿林出身,却能稳稳统治东北达十年之久。张作霖的左右逢源,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苏联与日本的相互对立。在苏、日、张三方当中,张作霖的势力最小,但相对苏日却有本土优势,由于苏联与日本对东北均有利益企图,所以张作霖惯用的伎俩就是在苏联强势时,利用日本制衡苏联;而在日本强势时,利用苏联制衡日本。
不过他的这种策略并没有被其子张学良继承,最终经过“中东路事件”将苏日间的平衡彻底打破。从时间线上看,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1930年中原大战开启,到1931年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如此密集的变故集中发生在短短几年之内,所以在分析东北沦陷的原因之前,我们有必要复盘一下当年的时代背景。
早在清朝没有灭亡之前,张作霖就以马贼的身份在日俄战争中为日本人收集情报,对东北情况的熟知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拿捏,使得张作霖很快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大概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张家与日本建立起丝丝缕缕的联系。清朝灭亡后,张作霖继续被袁世凯所倚重,至1918年,张作霖的势力已经覆盖东北全境。此后十年间,张作霖或利用日本打击苏联,或利用苏联打击日本,保持苏日在东北的平衡。
背靠苏日两大强国,东北的军重工业居全国之冠,奉军装备之精良令人生羡。不过随着南京国民的成立,针对旧军阀的北伐也渐上日程,此前已经升格为北洋国家元首的张作霖为暂避北伐军锋芒,不得已向东北收缩。恰在此时,日本欲强迫张作霖出卖东北权益,遭拒绝后将其炸死于皇姑屯。东北军秘不发丧,张学良暗中潜至奉天(今沈阳)掌控大局并于同年宣布“易帜”,蒋、张二人在战略上结为同盟。
然而张学良毕竟没有其父的手段和魄力,关东军擅自谋杀张作霖,已经造成奉系与日本的反目,此时若要维系东北平衡,奉系万万不能再去开罪苏联。可恰恰在这个时候,南京方面不断宣传苏联对东北的侵略,同时暗示张学良可以对苏强硬。或许是高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抑或是幻想南京方面会给予援助,东北军遂以武力手段收回中东铁路路权,但此举立马遭到苏联方面的强烈反弹,以致对方向南京和沈阳同时发出最后通牒。
“中东路事件”不是瞬间爆发的,鉴于奉系的强硬态度,苏联已经同意将部分路权归还中国,如果张学良在这个时候见好就收,把剩余目标留到以后徐徐图之,苏奉之战不会打响。但短暂的胜利和舆论的裹挟让张学良愈发膨胀,坚持要收回全部路权而且要立刻马上收回。结果苏联以损失不到千人的代价击杀东北军一万多人,奉军参战各部遭到毁灭性打击,中东铁路恢复原状。
张学良的盲目在这场局部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苏奉交恶导致日本断定苏联不会再对张学良施以援手。此事件结束之后的第二年,中原大战爆发,蒋、冯、阎、桂在关内杀得天昏地暗,张学良见状开始带兵救援自己的好大哥。随着东北军主力入关,东北防务出现空虚,日本关东军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借口一段铁路被毁,炮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此时东北军留守后方的兵力仍是关东军的数倍有余,如果一心抵抗,日军必然败走。结果张学良错估了形势,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打算按兵不动,以至于沈阳当日就沦陷。日本的侵略野心受到刺激,开始不断从本土和半岛抽调兵力,同时向东北剩余地区扩大战果,苏联在整个过程当中作壁上观,日军基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日军攻占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东三省全境沦陷。
复盘张学良丢掉东北的过程,可以说数次错估形势。首先是父亲被日本人炸死后,没有联合苏联针对日本;接着是率东北军主力南下,留下的军队人心不齐,没有算到日军真的敢开战;最后就是以为这是一场东北的局部战争,没想到日军的胃口是整个东北,而下达不抵抗命令。
文:闫老师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2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