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蒋校长 (ID:jiangxiaozhang666)
撰文:坐标纵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吹捧民国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一些民国粉拼命为蒋介石的统治“业绩”辩护,简直到了狂热的程度。
而这些民国粉的论据,就是蒋介石日记治国的“伟业”,包括从子虚乌有的“统一中国”,到荒唐无稽的“黄金十年”。
那么,“黄金十年”是谁说的?是谁给它定义的?民国“黄金十年”真实的样子是什么呢?
01.
民国“黄金十年”,一般是指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
在民国粉的眼中,这十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人民幸福指数爆棚”,堪称盛世。
如果后来不是因为日本侵略打乱了历史进程,那么民国自然也能成长为强国。
那么,“黄金十年”这个说法是谁发明的呢?不是国民政府,也不是果粉,竟然是个洋人。
这个洋人叫阿尔伯特·科蒂·魏德迈。
因为抗战时期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驻中国美军指挥官史迪威和蒋介石不合,史迪威大骂蒋介石为“花生米”,结果蒋介石跑去找罗斯福告状。为了安抚蒋介石,魏德迈就取代了史迪威的职务。
魏德迈到任后,和蒋介石结下了“深厚友谊”,在蒋介石逃到台湾后,魏德迈还在美国国会为国民党游说:
“1927年至1937年之间,是许多在华很久的英美和各国侨民所公认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
追随蒋流亡到岛上的反动文人听到美国人这样的评价,感动地痛哭流涕,将这句话奉为圭臬,恨不得拿个供桌供起来!
不过,实事求是来讲,这十年,国民党政府相比北洋时期和军阀混战时期,的确有了些进步。
首先就是国家相对统一。随着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完成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内战的频率相比于北洋政府时期已大大减少。
▲军阀混战时期的民国
在此期间,中国还算是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备的行政体系,尤其是在召开国民大会、推动法制建设等方面,更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应该说,国民政府黄金十年期间是晚清以来,中国第一次重新取得了政治凝聚力的时代。
政治上的稍稍稳定,为经济的复苏提供了条件。
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以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为代表的轻工业更是迅速发展,很多国货在这个时候取代了进口洋货。“黄金十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840年后的最大值。
除此之外,在重工业和矿业领域,国民政府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推动,到1937年时,国民政府生产的钢铁产量达到6万吨(你没看错,全国6万吨)。
据统计,十年间,中国的平均年工业增长率维持在9%以上。仅从工业化的建设成就而言,“在抗战前,国民政府治下的国家达到了旧中国经济史上的最高峰”。
在国际环境方面,蒋介石借助英美势力上位,因此国民政府和英美等国的关系相对较好;又因为国民政府和德国各取所需建立了相对友好的贸易联系,因此这十年时间又被称为中德关系的蜜月期。除了和日本的关系相对恶劣,国民政府和其他列强的关系相对缓和。
这么来看,“黄金十年”相对于整个民国时期来说,的确是有一种别具一格的感觉。
但是要以此认定这十年就一定是“黄金”的,那就过分高估了民国“黄金十年”的水平。
02.
事实上,“黄金十年”不过是矬子里面拔大个罢了,因为整个民国都太烂了。
相比羸弱的满清和混乱的北洋,可能是要好出一些,不至于那么“烂”;但要称为“黄金十年”,确实显得有些“成色不足”。
1927年,是民国“黄金十年”的开始,蒋介石制定了10年工业计划,毕竟堂堂中央政府,总不能造炮还不如张学良一个割据武装吧?
▲日军占领的张学良奉天兵工厂
可是现实狠狠打了蒋介石的脸。
以现代工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的钢铁来说吧,国民党登台的1927年,全国钢产量是3万吨,到1934年才达到5万吨(同期日本384.4万吨),1937年勉强达到6万吨。
也就是说,民国粉所吹嘘的黄金十年,民族钢产业的产量只增加了3万吨,勉强达到了清末的水平。与同期的印度相比,中国人均生铁一度仅为印度的80%,人均钢材一度是印度的1/27。
造不出钢铁咋办?找买办买啊!国民政府大量进口钢铁,买办就可以从中得到百分之二三十的回扣,皇亲国戚当然皆大欢喜,也就没有动力去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
钢铁都搞不定,那工业就别提了。根据1933年的统计数字,当年除东三省之外的全国17省(东三省已经沦陷),全国工厂不过3000家,工人总数只有20多万,而且大多数工厂也只是简单的手工作坊,稍微复杂一点的器件就不能生产。
工业的孱弱直接造成军工业的弱鸡,虽然国民政府与德国合作建立了德械师,但中国连合格的炮弹都造不出来,训练时都舍不得用。
▲名不副实的德械师
也就是德军轻装步兵师的水平
晚清的时候还有能够自主生产军舰和大炮这样的军工实力,到民国时期,引进的军工生产线,只能产中正式步枪,数量也没有汉阳造多。
轻工业方面倒是发展很快,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崛起,投资大多集中在榨油、火柴、卷烟、针织品等日用品方面,维系民生尚可,富国强兵不足。
▲民国时期的卷烟
不过民族资产阶级并没有高兴多久,国民党政府为了掠夺财富,很快就把手伸向了他们,大量工厂因为经营太好被巧取豪夺,很多商人因为官府到处设卡收税而破产,不管是河流、土路、公路、铁路,都有税吏、军阀武装扣押货物,或者是干脆连着火车都被打劫而走。
实际上,在“黄金十年”期间,工商业中日子过得最滋润的就是买办阶级,通过进口产品赚取差价,专干“扒皮”、“对缝”的买卖,这些人几乎垄断了这一时期的财富。
买办阶级造就了上海这个远东第一繁华的商埠,然而表面的光鲜却没有带来国家的强盛,淞沪会战以中国的失败结尾,这颗东方的明珠,抵抗不到三个月就落入到日本人的手里。
如果说工商业的崩溃还不要命的话,那崩溃的农村几乎已经沦为地狱。
民国时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虽然当时城市日渐繁荣,但是乡村却更加破败,“黄金十年”天灾不断,本就脆弱的农业经济遭到了巨大的打击,而国民政府加大了横征暴敛,这一时期征收赋税的比率,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封建王朝。
这还不算上政府因为税制改革、扩军备战、治水赈灾等借口附加的各种摊派费用,正是国民政府想要加强自己的国家机器而对民众横征暴敛,与地方土豪劣绅勾结在一起。
人祸加上天灾,让农民在生存与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中国农村,因为没有劳动力(因为逃荒、兵役而流失)、农具(因为战乱、天灾等原因损毁)、市场(外国廉价粮食的大量涌入)而崩溃,最显著的证明就是全国在这十年内各省土地大量抛荒,就算农民的收成足以饱腹,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
当时的中国农民,婴儿死亡率接近20%,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岁左右,很多人未及成年,要么被饿死,要么被抓壮丁当了兵,要么被卖去地主人家当了苦力。
▲有的人刚生下孩子
就扔进了育婴堂
工业和农业上一塌糊涂,内政上也不得安宁,虽然名义上实现了统一,但军阀割据一直未能停止,军令政令也未真正统一。南京政府军令政令行使权非常有限,管不了两广军阀,白崇禧、李宗仁管不了,四川刘湘也管不了,阎锡山更管不了。这些人形式上都拥护南京政府,但在自己地盘根本不听蒋介石的。
蒋介石想让他们听话咋办?那就打喽!
1929年蒋桂战争、1930年中原大战、1932年四川军阀刘湘与刘文辉大战、1933年蔡廷锴“福建事变”、1934年西北“四马拒孙”之战、1936年陈济棠“两广事变”……军阀混战次数虽然少了,但是规模却越来越大,甚至有超过百万人的大会战。
军事上,民国更是一败涂地,蒋介石为了讨伐石友三部,电召张学良从关外调军入关,从而为日本侵华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最终爆发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作为国民政府的一部分,在遭受外敌入侵的时候,中央政府不但不增援,反而一再指示东北军“不要抵抗”。
▲九一八事件后
蒋介石不抵抗电令手稿
随后日军进而占领东北全境,并成立伪满洲国;1932年的《淞沪停战协定》和1935年的《何梅协定》,一纸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承认了日本在上海和华北的军事存在。
如果不是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发表庐山讲话开始抗日,恐怕屎黄色的“黄金十年”还要继续下去。
03.
事实证明,关于“黄金十年”的神话,就是一个粉饰失败的典型事例。
那么,为什么民国粉会编造出来一个“黄金十年”,然后念念不忘吹捧了几十年?
其实,吹捧“黄金十年”的,大体分为两类人。
一类人是假民国粉,他们并非不知民国的真相,他们只是故意虚构一个美好的民国,来攻击现在的新中国。
有意思的是,这些群体,和吹捧美国贬损中国的公知群体高度重合。
他们都有个特点,喜欢资本主义,喜欢私有制市场经济。凡是搞社会主义,搞公有制计划经济的国家他们都恨,凡是搞私有制市场经济的国家他们都喜欢。
因为民国就是资本主义,就是私有制市场经济,所以公知就喜欢,就要无底线赞美。从经济上,政治上,文艺上,外交上,生活水平上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美化,富裕、开明,民主、自由。
为了污蔑公有制计划经济,他们甚至说民国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大陆六七十年代公有制计划经济时期的生活水平要好很多。
为了污蔑新中国的教育,他们还炮制了西康军阀刘文辉“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这种夸张的谣言(详细的辟谣文可以在网上查到)。
民国粉公知喜欢写历史段子,段子字数少怎么吸引人?当然靠噱头和谣言。
诸多自媒体、大V、公知这样长期反复宣传,很多人就信了,造就了大量的“真民国粉”群体。
真民国粉,人数占多数,他们不了解民国,只是小资在无病呻吟,再加上对平凡的现实生活不满,自然要寻求另一个寄托。
拜《雷霆战将》这种抗战偶像剧以及《金粉世家》、《京华烟云》、《情深深雨濛濛》这种“霸道军阀爱上我”的桥段所赐,很多喜欢幻想的中二少年都把民国想象成了一个令人无比向往的时代。
他们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民国,他们沉迷于这段历史的虚幻繁荣,以为旗袍、阔少、洋楼就是生活的常态。
他们幻想自己就是四大家族大小姐,长公子,住在租界,自己出去有车,学校里谈谈恋爱什么的,在夜上海高声歌唱,喝洋酒,跳洋舞,顺手丢了几个钢镚给黢黑的瘦干小孩。
要么就是中央军校高材生,热血青年学生,敏感细心革命思想作家诗人,也能穿着法国羊毛衣,拿着几本洋文书,戴着金丝眼镜,嘴里喊道:“我中华四万万同胞,倭寇何惧!”,看着麻木的同胞,他们痛心地捏紧了拳头。
看看,这就叫浪漫,文人情怀与奢靡的浪漫!
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喜欢自己是什么巡警、拉车夫、走街串巷商贩、小二、学徒、乞讨的,卖艺的,战场战死的……
更不会愿意让自己在山区或者农村,家里几个孩子还没有地,一到过年就要卖儿卖女的穷腿子的生活。
积贫积弱、战事频仍才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社会的大多数,正在绝望和死亡之线上进行着痛苦的挣扎。
如果这些民国粉真的回到民国,极大概率就是吃不饱饭、受尽压迫的人罢了。
04.
如果你说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四大家族,军阀头子,那民国确实是黄金时代。
有四万万中国人民给他们践踏和剥削,那日子能不黄金吗?
其实,是黄金还是黄铜,甚而至于黄的那个什么,只要我们稍微查点历史资料,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结论。
毕竟,黄色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金子。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2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