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六爷阿旦(ID:liuyeadan888)
这几年来,随着美国鼓噪产业链转移,对于各种产业到底有没有出现转移,一直有各种各样的争论,要说成规模的转移,似乎也没有出现,但是要说完全没转移,似乎也不符合现实。
至少是在东南亚国家,还是有一些产业转移过去了,当然也有不少企业是选择了留在国内,从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或者从一线城市向周边转移。但是在这个转移的过程中,其实还是有一点历史的遗留问题,有待解决的。
这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过去很多地方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对于外资都给出了很多优惠条件,应该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外企来投资,会带来一些直接的收益,包括就业,税收,供应链,技术整合,这些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毫无疑问都是利好。
而在过去,很多地方招商引资的时候,其实能拿得出手的优惠,往往就是土地、税收优惠等,为了吸引外资,有的时候土地出让都是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就给了外资了。为的当然就是外企能带来长久的就业和税收,以及对相关产业链的培养。
所以说这里面低价甚至是零价格供地,其实还是有潜在的附加条件,或者叫城市的潜在收益预期的,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如今的国际形势会变成今天这样,那么有的外企可能是因为成本问题而转移,也有的可能是因为美国的制裁压力而转移,甚至有的单纯就是为了响应美国的号召而转移。
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们过去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拿到的土地怎么处理?如果让他们以市场价格转让,那相当于他们不再履行创造就业和税收的初衷,反倒是还可以通过“卖地”大赚一笔,然后跑路了,这不是变相地鼓励外企转移吗?送了好大一笔路费。
最近刷短视频,就看到这样一个例子:1990年代初,日本企业理光在深圳福田区投资建厂,2020年理光关闭在福田区皇岗北路的工厂。结果原来给他们做实业的土地,最后实业都撤离了,“卖地”还能卖几十亿。不知道理光这家工厂,这几十年给深圳的贡献全部加起来,有没有几十亿?
这些外企等于啥也不用干,享受了各种优惠条件,最后撤离了,不再为原来的城市创造就业和税收,走的时候却依然可以“倒地炒地”,大赚一笔然后跑路,这算个什么事?
像这种情况,如果地方政府能以某种适当的方式介入,可能还好一点,比如根据媒体报道,与理光厂房地块相邻的韩国三星,也是要搬走了,但最后的地块,是地方政府出面谈的,8万多平米的地块20多亿。像理光的地块,面积少一半,价格却高一倍,这产生的巨额利润,都被日企带走了。
过去我们为了吸引外企投资,优惠条件太多了,但是很多都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就是还有外企撤出的这么一回事。我相信不管是哪个地方政府,都不可能任由外企做实业的,跑来圈块地,然后过些年就跑了,不再创造就业和税收,却依靠卖地赚大钱,这谁能接受呢?
所以像深圳这种情况,并不是特例,只不过是深圳发展特别快,土地升值也大,所以这种动不动就几十亿的土地增值收益,就显得格外让人侧目,毕竟外企一跑,啥也没留下,而这可是好几十亿,最后又是我们买单。相当于扶上马给一袋金子还送一程,我们这不是当冤大头了吗?
所以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外企撤出,一定要在政策上及时打补丁,如果你不能继续创造就业创造税收,不说惩罚,至少你撤离的时候,不能把我给你提供用来建厂的土地,再高价倒卖了,继续推高城市建设的土地成本。给政策打补丁,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一个措施。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2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