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的王族后裔,最后都去哪儿了?

作者:黑色君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战国七雄的王族后裔,最后都去哪儿了?

战国时代七个主要国家中,既有秦、楚、燕这样从西周初年就一直在的老牌诸侯国,也有瓜分或取代了原来统治家族的齐、赵、魏、韩。那么,在秦始皇灭六国到秦末乱世逐鹿这段时间内,战国七雄统治家族的命运如何,王室后裔最后都去哪儿了呢?

 

最早断绝的王室:燕国

秦末乱世中,关东各国基本都找出了战国王族的后裔并将其拥立为王,但位于华夏世界东北边陲的燕国却是个例外。在秦末乱世中相继成为燕王的,分别是陈胜老友武臣派出经略燕地的小吏韩广、韩广的部下臧荼、刘邦要好的朋友卢绾,这三人都与战国时代的燕国王族没有半点关系。也就是说,从西周初年起存续了大约八百年的燕国王族,在秦末乱世到来时没有展现出任何政治影响力。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其中的原因,我们却可以从燕国在战国后期的历史推断一二。
 
首先是燕国王室在战国末期至少遭过两次重大打击。在战国中晚期,燕王哙与权臣子之之间有过一次奇怪的“禅让”事件,最终引起了燕国王室规模巨大的内战。这次内战的规模如此惊人,燕国南方的强邻齐国趁机入侵,甚至一度将燕国灭国。虽然在诸侯的干涉和燕地抵抗运动之下,燕昭王成功复兴燕国并在一代人之后一度反攻齐国得手,但这次战争也让燕国王室遭到了极大削弱。
 
战国七雄的王族后裔,最后都去哪儿了?
影视剧中的燕王哙。来源/电视剧《风云战国之列国》截图
第二便是荆轲刺杀秦始皇的行为,很可能引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王族的蓄意杀戮。虽然史书仅仅记载了秦国逼迫燕王喜杀死主谋燕太子丹,但秦始皇是个报复心理相当强的人,很可能特意授意过伐燕秦军主将王贲、李信,对燕国王族残余成员进行系统性屠杀。史书中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但我们可以从秦灭赵的事情中猜测,燕国王族后来的销声匿迹,也许和嬴政的蓄意报复有关。嬴政曾在赵地度过了不愉快的童年时代,在秦国灭赵后,他亲自到赵都邯郸,指挥秦军,进行了一次选择性屠城,杀光了年轻时和自己以及母家赵姬家族有仇的所有人家。童年时代的仇恨都要专门发泄,燕国灭亡后王族因为荆轲刺杀事件遭到屠杀的可能性极大,何况子之之乱使燕国王室嫡系成员大幅减少,客观上使得这种杀戮变得更容易。
 

战国七雄的王族后裔,最后都去哪儿了?

影视剧中的荆轲刺秦王。来源/电视剧《荆轲刺秦》截图

 
秦末乱世中,被派往北方经略的武臣背叛了派出他的义军领袖陈胜,韩广背叛了派他经略燕地的赵王武臣,燕将臧荼背叛了派他伐秦的主君燕王韩广,臧荼又因国相温疥向刘邦举报谋反而被汉国灭亡,也算是一个循环了。不过臧荼的后代混得不错,臧荼的孙女臧儿成功把女儿王娡嫁给了汉景帝,他们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
 

殊途同归:毁灭于项羽之手的欢喜冤家秦、楚

战国末年和秦末乱世时,秦国最大的敌人便是楚国,以至于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但秦、楚两国在战国末期约一百年时间成为宿敌之前,却有着长达数百年、堪称整个春秋战国时代最为长期的盟约和友谊。
 
秦楚两国在春秋时代处于华夏边缘,这两个边陲国家经常一同被视为半野蛮人政权。在以晋齐为代表的中原正统眼中,秦国是戎狄,楚国是蛮夷。秦楚虽然相隔甚远,友谊却可谓源远流长,从春秋中期开始就结下了长期的盟友关系。这种友谊的形成和巩固,最初都是拜晋国所赐。
 
有个形容政治联姻的成语叫“秦晋之好”。但放在真实历史中,秦晋之间完全是塑料友谊。春秋中期,秦、晋两国虽然有过几次短暂的联姻,但盟友表象之下却暗战不断。很快,晋国在崤之战中不宣而战,伏击了秦国从东方归来的军队。秦穆公随后的几次东进努力都收效甚微,其东出道路被强大的晋国完全堵死,被迫向西扩张,并逐渐在春秋后期沦为二流国家。而楚国的扩张势头同样被晋国牢牢压制。楚国在春秋时代遭遇的第一次大败就是和晋文公的城濮之战,随后虽然有楚庄王一鸣惊人,暂时占了上风,但他死后不到一代人的鄢陵之战中,楚国再次为晋国所败,楚共王在战役中被射瞎了眼睛。再往后,晋国在楚国后方扶植起来的吴国更是一度攻占了楚国郢都,成为楚国近半个世纪的梦魇。春秋后期,楚国和秦国这两个国家不得不联合起来,而联姻则是实现联盟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在春秋末年吴国军队攻破楚国郢都的战役中,正是秦国响应楚国大臣申包胥的泣血求助,最终出兵救援,才与楚国的残余力量一起击退了强弩之末的吴军。到战国初期,面对分裂的三晋诸侯,尤其是凶悍的魏国,秦楚仍然保持着长期的同盟和联姻。
 
但到战国中期,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可一世的魏国走向中衰,赵国还没开始胡服骑射等一系列改革后的崛起,如日中天的齐国远在东方,和秦国并不接壤。这样的情况下,秦国最强大、最直接的地缘竞争对手变成了楚国。从秦岭附近的“商”地到武关后面的“於”这一号称六百里的战略要地,原本处在楚国的松散控制下,都被商鞅变法后侵略性日益强大的秦国夺取。另一方面,“楚南有巴渝,过江南有黔中、巫郡”,楚国大力经略今日重庆等地,并进一步西进扩张,这就与灭亡古蜀国后也开始经略四川东部的秦国产生了利益冲突。最终,在利益面前,秦楚彻底交恶,以双方的全面战争和楚怀王在战后谈判时被绑架为标志,两国最终在战国后期成了不共戴天之敌。讽刺的是,正是在来自楚国的宣太后执政时期,秦楚彻底翻脸。司马迁用“秦楚绝”三个字精确概括了这一幕。
 

战国七雄的王族后裔,最后都去哪儿了?

孙俪饰演的宣太后芈八子。来源/电视剧《芈月传》截图

然而,秦楚交恶时秦国逐步蚕食楚国西部领土,却不影响两国之间继续联姻。尤其是宣太后作为楚国人,虽然在执政期间为秦国削弱楚国立下赫赫功勋,却仍要从楚国引进新的王室成员,作为新的外戚来巩固自己的权柄。在宣太后的主持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这两位君主都迎娶了楚国宗室女,楚系外戚在秦国宫廷内的地位达到新高。秦始皇之父嬴异人原本只是平平无奇的普通王子,他通过认楚国王族出身但无子嗣的华阳夫人为母并改名子楚,在秦孝文王诸多王子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继承权,是为秦庄襄王。在宣太后、华阳夫人等强势影响下,秦楚两国虽然在外交上兵戎相见,王室通婚却更频繁了。按照李开元先生《秦谜》一书中的考证与推断,秦始皇早年所娶的嫡妻也极可能是楚国女子,只是因为后来楚系外戚经历了一系列变故,这位楚女也因此没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后。
 

战国七雄的王族后裔,最后都去哪儿了?

影视剧中嬴异人被华阳夫人改名子楚。来源/电视剧《大秦赋》截图

有意思的是,最终灭绝了秦国和楚国两个王族嫡系后裔的,竟然都是同一个人——项羽。项羽先是灭绝了被秦二世杀得所剩无几的秦国王族成员,随后弑杀成为义帝的楚怀王,篡夺了楚国社稷,成为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虽然项氏最早很可能是楚国王族封在项国的支系,但时隔数百年后,此时项羽的西楚政权已经与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嫡系王族无关了。充满宿命感和讽刺意味的是:延续近千年的秦国和楚国嫡系王室,最终被项羽所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楚国的景、屈、昭等从王室中分出来的大族则在秦始皇时代和汉初两次被迁往关中,从此作为普通人继续繁衍。
 

乱世出局者:秦末逐鹿中失败的魏、齐

司马迁并没有记载战国末代魏王假在首都大梁被秦军用洪水攻破的最终结局,但根据西汉刘向的《列女传》,秦军处死了魏王假。不过,即使秦军在攻破大梁后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杀戮,魏王室的许多公子显然成了漏网之鱼,既没有被杀,也没有被强制迁徙到关中。
战国七雄的王族后裔,最后都去哪儿了?
战国时期秦、魏、赵、齐位置示意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其中在秦末乱世修成正果、一度复国的,是甯陵君魏咎和他弟弟魏豹。魏咎到陈县投奔了陈胜,后来陈胜派去魏地经略的周市命使节向陈胜表示,需要拥立魏咎为王扩大号召力,但经历了武臣等部将脱离控制事件的魏咎拒绝了。当时复国的赵、齐两国都派出庞大使团,表示支持周市做魏王。但魏国处于四战之地,周市深知此地不易安定,并不愿意贸然出头,反复多次向陈胜要求送还魏咎。双方拉扯了好几个月,直到周市第五次派出使节时,章邯已经率领秦军东出函谷关逼近陈县,希望能从魏国得到援助的陈胜最终答应了周市的请求。
 
由于大梁城在秦灭魏的战争中已经被毁,魏王咎复国后的魏政权此时定都在大梁旧址东北不远处的临济(今河南封丘东)。但击败陈胜张楚政权的章邯很快带着秦军主力到达,将临济城围困。章邯围点打援,在临济城郊发起了一次夜袭,大破远道而来的齐、魏联军,一举击杀时任齐王田儋和魏相周市。眼见城外齐、魏联军主力被歼灭,临济城内的魏王咎知道大势已去。他以秦军不屠城为条件向章邯开城投降,随后自焚殉国。
 
临济被围前去楚国求援的魏咎之弟魏豹在楚国资助下成功复国。但项羽分封时看中了战国后期魏国的核心领土“梁地”,位于今日河南东部的东郡、砀郡一带。这些地方资源丰富、位置关键,也是魏咎、魏豹等人昔日活跃的区域。但魏豹缺乏嫡系力量,只能任由项羽把自己丢到山西。魏豹代表的战国时代魏王族在梁地有着相当深厚的人心基础,而到了山西反而是个空降兵,魏豹重返梁地的愿望想必很迫切,不久后加入了刘邦的东征军。然而随着彭城之战刘邦惨败,魏国本土又遭到赵国入侵,魏豹最终脱离刘邦阵营。但魏豹空降的山西河东地区,距离魏国将此地丧失给秦国已经有百年了,他在此地的统治基础实在薄弱。很快,西魏国在汉、赵两国夹击下被瓜分,魏豹被韩信俘获后被刘邦利用,带着同样被俘的魏国士卒在荥阳一线与项羽打消耗战。后来,刘邦撤出荥阳,留守的汉将周苛等人认为魏豹不可信,将他杀掉。魏豹虽然身死国灭,魏豹的姬妾薄姬却修成正果,与刘邦生下汉文帝刘恒,从此,所有汉朝皇帝都是他们的后裔。
 
齐国在战国后期五国伐齐的打击下,与燕国一样陷入了王室嫡系成员人丁较少的困境。在秦末乱世中,反而是田氏的远支率先崛起,最终在混战中获得了齐地的支配权。最初,陈胜派去攻略魏地的周市进军到齐魏边境的狄县,当地的齐国宗室远支、狄县豪强田儋借机起兵,杀掉秦朝派来的县令后逼退周市,进而席卷齐地自称齐王。
但齐地比田儋更有资格称王的人比比皆是。在五国伐齐时与田单一起完成复国大业的齐襄王田法章有两个已知的儿子,大儿子田建是战国时的末代齐王,小儿子田假在亡国时没有被杀或逃亡,而是留在了齐地。田儋战死于援魏之战后,齐地拥立田假为新齐王。而带领残军成功逃脱的田儋之弟田荣趁田假立足未稳,带兵将其驱逐,田假逃往楚国
 
田荣虽然逼走田假,却无法控制整个齐地。齐、赵交界的济北郡地区被田建的孙子田安控制,成为济北王的田安和项羽结盟对抗田荣。另一位齐地豪强田都也投靠了项羽,被扶植为齐王。但田荣最终与梁地豪强彭越联盟,趁项羽忙于对抗义帝时成功火并了田安、田都,首次完全控制齐地。田荣扶植彭越入侵被楚国吞并的梁地,最终导致项羽伐齐,田荣兵败身死。项羽扶植逃到自己这里的田假为傀儡,但田假无法在齐地控制局面,田儋、田荣的弟弟田横领导齐地反楚军队站稳了脚跟。项羽此时忙于应付攻入彭城的刘邦,最终选择杀掉田假,与田横和解。田横扶植侄子田广为新齐王,自己以齐相身份控制实权,但最终被刘邦派出的韩信所灭。逃亡的田横继续自称齐王,流亡海岛,在刘邦召见后自杀。而刘邦也给了田横最后的体面,用王者礼仪将他下葬。刘邦建立汉朝后将大批田氏成员迁徙到关中,其中田安有一位后裔王莽,最终完成了对西汉王朝的篡立。
 

君王死社稷:汉王朝初年最终灭国的赵、韩

战国后期,抵抗秦国东进最顽强的莫过于赵国和楚国。楚国的顽强抵抗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幅员辽阔、战略纵深大,这让缺乏这些客观条件的赵国人抗秦战争显得更加亮眼。无论是阏与之战中赵奢对秦军干净利落的胜利,还是长平惨败后赵国人坚守邯郸城、最终在各国援军帮助下重创秦军的绝境反击,都是战国后期秦国遭受的重大失败。哪怕到了灭国前几年,名将李牧仍然取得了多次对秦军的重大胜利,在肥之战中还有一次全歼十万秦军的战绩。然而,在秦朝灭亡和之后的群雄逐鹿中,楚国在反秦斗争中涌现出了陈胜、项羽、刘邦等人,而赵国却显得缺乏存在感。这一阶段的赵国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沦为项羽巨鹿决战击败秦军的战场,以及韩信背水一战神话的背景板。
 

战国七雄的王族后裔,最后都去哪儿了?

战国时期赵地巨鹿与背水一战相关地井陉口的位置示意图。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国历君

秦末天下大乱时,主导赵国局势的是武臣、张耳、陈馀等人。最初,陈胜派他们攻略赵地,在张耳、陈馀的撺掇下,武臣决定脱离陈胜系统,在赵国故都邯郸自称赵王,赵国就这样复国了。这一集团的开局可谓一帆风顺,武臣、张耳、陈馀等人几乎兵不血刃,在名义上控制了战国时代赵、燕两国的核心地盘,俨然算得上逐鹿天下的种子选手。但作为一个成员来源驳杂的政权,问题很快涌现了。先是燕地韩广脱离赵国自立并一度俘获赵王武臣,随后投降的秦国旧将李良杀赵王武臣后割据一方,与张耳、陈馀展开内战。居于下风的张耳、陈馀最终决定,找出战国时代赵国王族的宗室赵歇,将他拥立为王。
 
但张耳、陈馀之间矛盾不断,加上项羽也有意掺沙子,将赵国较好的领土封给张耳作为常山国领土,而将赵歇改封到代地。最终,河北原本可以逐鹿天下的强大地区沦为各方角力的竞技场。陈馀、张耳为了打倒对方,先后引入齐、汉等外部大国作为外援,在赵地打得昏天黑地,最终陈馀被张耳击败。而作为赵王室后裔得到赵国人认可的正统赵王赵歇,在压倒性力量的汉军和韩信面前,最终身死国灭。张耳最终在汉朝强大武力的帮助下成为新的赵王,到他儿子张敖继位时,因为部下谋刺刘邦被废除。赵国成为刘邦和戚姬之子刘如意的封国,随后在西汉和东汉一直是重要的北方封国。
 
然而,赵王歇的死并不是赵国正统王室复国努力的终结。李开元先生在书中反复使用“赵王利”这个称呼,向我们描绘出西汉时期夹杂在汉匈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赵王室最后的复国尝试。在介绍这位末代赵王之前,我们先穿插一下韩国。
 

战国七雄的王族后裔,最后都去哪儿了?

战国时期的秦与韩位置示意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韩国所在的领土位于秦军主力东出的要道上,因此在秦末乱世最后一个复国。最初,张良向楚国借兵后,与韩国宗室横阳君韩成一起,在颍川郡打了很久的游击,但始终没能打开局面。直到巨鹿之战后,西征到这一带的刘邦与韩成、张良联兵,韩国才得以正式复国。后来,项羽借口他灭秦无功将其降封为侯,并将其留在身边,事实上绑架了韩王信并最终将他谋杀。项羽试图吞并韩国领土,但不久刘邦还定三秦,将韩国宗室韩信(与齐王、楚王、淮阴侯韩信不是一人)封为韩太尉。项羽临时派去经略韩地的郑昌被击败,韩信控制了韩地并成为新一代韩王。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韩王信一直是刘邦麾下的得力大将。
 
韩王信的韩国领土位于连接关中和关东地区的交通要道上,项羽败亡之后,刘邦感到了威胁,把他改封到和匈奴交界的太原郡。在人生地不熟的新封地,韩王信很快陷入两难:刘邦把他改封到这里,一方面是置换掉他掌握要害的地盘,另一方面是希望利用他的武勇对抗匈奴人。但匈奴人此时的实力,不是到封地不久的韩王信所能对抗的。韩王信更希望自己能保境一方,而不是成为汉匈战争的炮灰,他的想法遭到了刘邦的书信谴责。在匈奴威胁和长安朝廷压力之间陷于两难的韩王信,听闻刘邦废掉了和自己同名的楚王韩信,大封同姓宗室的消息,最终咬牙决定,联合匈奴对抗汉朝。
 
韩王信在太原郡起兵反汉后,侵入上党郡境内,但不久便被刘邦亲率的汉军主力击败。韩王信深知自己在赵国缺乏民意基础。太原郡可以说是赵国的根本之地,早在三家分晋前,这里的晋阳城就是赵国的老根据地。战败后,韩王信没有选择逃回太原郡,而是直接跑到匈奴人那边。面对跑路的韩王信和逼近的汉军,韩王信留在赵地的几个将领没有一起跑到匈奴,而是找到一个赵国正统王室的后裔赵利,拥立他为赵王。有些记载把赵利看作韩王信部将,这是不准确的。哪怕拥立赵利是韩王信授意而不是他手下擅自行动,赵王利也类似于之前的赵王歇,是因为许多赵国人认可而得到拥立的合法赵王,韩王信在其中则类似于之前陈馀的角色。到这里,赵王利作为最后一位赵王登上了历史舞台。
 
多年战事后,刘邦亲自统帅下的各路汉军,将最后一位代表着战国赵王室血脉与社稷的赵王利围困在东垣城。东垣守军防御得相当顽强,各路汉军一个多月都没能打下,守军的嘲讽与怒骂更让性格一向大大咧咧的刘邦狂怒不已。然而,守军终究寡不敌众,在绝对优势兵力的汉军长期围攻下城破。刘邦下令甄别守军,骂过他的人一律处死,没有骂过他的人全部处以黥面之刑。至于代表着赵国王室的赵王利,他的结局却没有被史书记载。参考未来韩王信的命运,赵王利想必是在东垣城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实现了“君王死社稷”。
在最后的领地即将被汉军攻占、陷入穷途末路时,韩王信并不愿意逃入匈奴,大约也早已经心灰意冷,有了求死之意。附近的汉军由昔日同袍柴武率领,他写信给颇有故交的韩王信劝降,表示刘邦理解他夹在汉匈之间的身不由己,如果他投降应该可以获得原谅,希望他能迷途知返。韩王信也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发自内心感激刘邦,让自己从流落街巷的落魄王孙变成南面称孤的一方诸侯。韩王信话锋一转,表示自己在荥阳贪生怕死向项羽投降,在匈奴攻打马邑时又因为打不过投降了匈奴,现在又站在匈奴人这边对抗汉军,这三条大罪在自己看来都不可原谅。最后韩王信很真诚地表示,自己现在在山谷之间到处流窜,还得靠向蛮夷乞求帮助才能勉强幸存下来。他日夜都想着归来,就像瘫痪的人希望能重新站起来,盲人希望能重见光明一样。他不是不想回来,只是现在的情势由不得他再回来了。
 
毕竟,韩王信正如赵王利一样,代表着一个战国以来存在数百年的王室,堪称韩国社稷的最后血脉。他写信向柴武表明心迹后,与自己最核心的支持者们一起,与汉军大战并最终战死,算是完成了“君王死社稷”的壮烈。
 
到这里,战国七雄嫡系王室的后裔连同他们的社稷彻底灭绝。至于他们的支系,则彻底成为普通人,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传承。
 
参考书目:
《左传》《史记》《资治通鉴》
李开元《秦谜》《秦崩》《楚亡》《秦崩》

 

战国七雄的王族后裔,最后都去哪儿了?
END
作者 | 黑色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26229.html

Like (1)
Previous 2023年5月18日 下午12:13
Next 2023年5月18日 下午12: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