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丨范楚玉:我国古代杰出的蔬菜、果树园艺技术 2023年6月2日 下午12:49 • 科普园地 作者: 范楚玉 本文转载自:文史知识(ID:wszs1981) 我国的蔬菜、果树园艺技术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远在2000多年前的秦和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大规模的园圃经营,《史记·货殖列传》说“安邑(今山西夏县、运城一带)千树枣,燕、秦(今陕西和河北北部一带)千树栗,蜀、汉、江陵(今四川、陕南和湖北一带)千树桔”,以及“名国万家之城”近郊地区的“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与千户侯等”就是说全年收入可达20万钱,收益相当可观。 一、蔬菜园艺的成就 蔬菜栽培要在同一块地面上进行最频繁的复种,比起大田生产来,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具体说,我国蔬菜园艺的重要成就有下列几方面: 第一,蔬菜品种资源丰富多采。我国蔬菜种类繁多,品种丰富,总数大约有160多种,其中常见的约100种左右。在常见的100余种蔬菜中,原产和引入的约各占一半。原产蔬菜最早记载见于3000年前的《诗经》中的已有芸、瓜、瓠、韭、葵、葑(蔓青)、荷、芹、薇等十几种。其中芸、瓜、瓠、韭、葵肯定已是人工栽培的了。战国时期蔬菜中已出现了一些优良品种和名产,如“阳华(有人说阳华山在吴越间,但陕西华阴县亦有阳华山)之芸,云梦(云梦泽,在楚国,即今湖北)之芹,具区(具区泽,即今太湖)之菁”(《吕氏春秋·本味》)。6世纪成书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黄河流域栽培蔬菜已有菘、瓜、冬瓜、越瓜、胡瓜、茄子、葵、蔓青、芦菔、葱、韭、芥子、胡荽、苜蓿等31种,其中有21种现今仍当作蔬菜。菘和芦菔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精心培育,已经成为今天人们所喜爱、不可缺少的主要蔬菜——白菜和萝卜了。白菜分大白菜和小白菜两种,而大白菜则是由小白菜不断培育进化成的。它们都原产于我国,学名分别叫Brassica Chinensis和BrassiCa Pekinensis,即在芸苔属后面加上中国和北京字样,1875年,日本开始由我国引种白菜,现在产量和种植面积已占该国蔬菜中的第二位。在本世纪中,还有其他一些国家相继从我国引种了白菜。萝卜也原产于我国,由于栽培历史长,种植地域广,所以有世界上类型最多的品种。 第二,计划安排,最经济地利用土地是我国蔬菜园艺的成就之一。即使生长季节较短的北方,园子中的菜畦也几乎终年没有空闲。严冬时,大地一片枯黄,而菜园中往往还有些葱绿的畦子。夏季,植物生长旺盛,菜园里就会出现热带形式的多层植被现象:如在蔓本的瓜、豆棚下,种植了好荫耐湿的“细菜”;有些地方在一茬蔬菜收获后,把地整理一下,立即又种第二茬;还有些地方,当上一茬菜正生长旺盛时,另外的畦中已经育好了秧苗,准备在前茬收割后可以立即移栽。 第三,古代人们创造了一些突出的特殊栽培技术。我国最早发明了加温培育,据传秦始皇时已在骊山利用温泉于冬季栽培出喜温的瓜类(《汉书·儒林传》颜注引卫宏《尚定古文尚书序》)。用火加温来栽培蔬菜,西汉时就有了。《盐铁论·散不足》说昭帝时(公元前1世纪初)富人的奢侈生活享受有“冬葵温韭”。“温韭”即加温培育的韭菜,其方法据《汉书·循吏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尽燃蕴火,待温气乃生。”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温室栽培蔬菜的了。据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当时的河北菜农作阳畦,用篱障挡风,又利用马粪发热来壅培旧韭根。这种方法能改变韭畦的小气候,提高地温、气温,缩短篱障前的结冻期,从而达到促使韭芽早出的目的,就可使新韭早日上市。 蔬菜黄化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发明也比较早。黄化技术就是采取遮光措施,使蔬菜茎叶中不能形成叶绿素,而使组织柔嫩,纤维减少,提高蔬菜的品质和风味。宋代《东京梦华录》中最早出现了“韭黄”一词。宋代的《梦粱录》中还有关于用黄化技术培育黄芽菜(白菜之一种)的记载。《王祯农书》中记载了培育韭黄的具体方法:“至冬,移根藏于屋荫中,培以马粪,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嫩黄,谓之韭黄。”属无土栽培技术的孵豆芽是我国独有的创造。孵豆芽技术汉以前已出现,《神农本草经》中称之为“黄卷”,是取其干制品药用的。北宋《图经本草》有关于绿豆芽的明确记载:“绿豆……生白芽为蔬中佳品。”南宋林洪《山家清供》则有了大豆芽及其生产方法的记载,这种豆芽当时叫做“鹅黄豆生”。总之,孵豆芽菜的基本方法:遮光避风、供应适量水分、保持一定温度等基本方法,宋代都已有了。 第四,是最早把食用菌的栽培引入蔬菜园艺的范围。我国汉代已有关于食用菌人工栽培的零星记载,王充《论衡·初禀篇》中有“紫芝之栽如豆”的记载。唐代文献中已有木耳和冬菇栽培法的记载,特别是唐末五代时的《四时纂要》,关于食用菌冬菇栽培法的记述已甚为具体详细。其方法与现代锯屑栽培食用菌的意义完全相同。南宋陈玉仁撰写的《菌谱》是世界上最早一部关于食用菌的专著,记述了产于浙江省的11种食用菌,对每一种菌的生长、采收时间以及形状、色味都作了详细说明。在欧洲,最早栽培蘑菇的是法国,自路易十四时代(1643—1715)开始在巴黎及其附近栽培。当今世界上广泛栽培的10种食用菌,绝大部分我国都有。如当前国际上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的草菇,我国的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80%。草菇的人工栽培法在我国有两个发源地,一是广东曲江南华寺,另一地是湖南浏阳。其栽培历史至少已有160年,大约在1932年左右,由华侨将栽培草菇的方法带到马来西亚,十数年间即遍及东南亚和北非。日本的香菇栽培技术也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二、果树园艺的成就 在果树园艺方面我国的成就也很多,这里只介绍两个方面。 第一,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果树原产地之一。世界上有三个最大的果树原生地,除了南欧以外,就是我国的华北和华南,以及其毗邻地区。 以华北为中心的原生种群,包含许多重要的温带落叶果树:桃、中国李、中国梨、柿、枣和栗等。桃尤为这些果树中的佼佼者,“桃李满天下”,反映了桃树的适应性能很强。桃原产我国,是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代诗歌总集《诗经·周南·桃夭》以桃花的艳丽、桃果的美好、桃树的繁茂来反复比喻初出嫁的姑娘,反映出古代人们心目中对桃的重视与喜爱。《齐民要术》对于桃的特性、繁殖、栽培技术已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明代《群芳谱》中记载的桃树品种已有40多个。它大约于公元前1—2世纪由我国西北经中亚传入伊朗,再由伊朗传到希腊,以后再传到欧洲各国。现在全世界约有80多个国家种植,品种也发展到800多个。 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常绿果树有柑桔、橙、柚和龙眼、荔枝、枇把等。它们不仅原产我国,有的到现在还是我国的特产。根据《禹贡》等古书记载,两三千年前,长江流域很多地区已经栽培柑桔,并成为人们食用的重要珍果之一。《吕氏春秋》中说“果之美者,江浦之桔,云梦之柚”。桔在汉代已大规模种植于四川、湖北一带,《史记·货殖列传》说“蜀、汉江陵千树桔”,收入可以比得上“千户侯”。宋代韩彦直写成了世界上第一本专著《桔录》,系统介绍了浙江温州一带27种柑、桔、橙的性状特征、品种和名称的由来,以及种植、去病、采摘、收藏等。公元8世纪,日本和尚田中间守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留学,回国时把桔核带回日本,在鹿儿岛种植,以后遍植日本许多地方。1545年,甜橙第一次由葡萄牙人引种到里斯本,此后欧洲各国才开始大量栽培,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荔枝、龙眼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珍贵果树,都以果肉鲜嫩、色泽晶莹、汁液甜美而驰名于世。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诗中称颂荔枝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曾命人采用特殊保护措施把少量荔枝移栽到当时京城西安的“扶荔宫”中。北宋初,《广中荔枝谱》仅记载广州附近地区的品种就有22个;稍后蔡襄的《荔枝谱》记载了福建的荔枝品种有32种,其中有许多名品,又以陈紫最为著名。在陈紫成熟时,富家大室都争先购买,以一尝为快。大约在公元10世纪时,荔枝及其栽培技术开始传播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然后又传播到非洲、美洲等地。荔枝和龙眼现在虽已在许多国家安家落户,但终因风土和栽培技术的差异,所产果实的色、香、味比起我国原产的要略逊一筹。 除上述几种果树外,银杏和猕猴桃也值得一提。银杏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我们的先民远在2000多年前就把野生银杏驯化为栽培银杏。大约在公元10世纪前后,银杏树被引进日本,尔后又传至欧洲一些国家。19世纪初,美国才开始种植银杏。猕猴桃可称得上是世界果园的新秀,《诗经》中已有关于它的记载。历代本草书中也有关于它的产地、形态和药用价值等的记载。在唐代已开始人工栽培,有岑参诗句“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宿太白东溪李老舍寄弟侄》,《岑嘉州诗》卷一)为证。1906年新西兰最早从我国引进野生猕猴桃。以后俄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印度、比利时等国家也从我国各地引进了各类野生猕猴桃的种子、插条、植株,大力发展种植,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 第二,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巧夺天工的嫁接技术。在果树和经济林木的繁育上,嫁接有重要意义。这种无性繁殖法比用种子的有性繁殖不仅结果快,还能保持栽培品种原有的特性和促进变异培育新品种。 嫁接技术在我国出现比较早。《齐民要术》对于嫁接原理、方法已有比较详备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果树嫁接法也越来越增多和精巧。如嫁接方法,《齐民要术》只讲到枝接和根接法,而到元代,《王祯农书·种植篇第十三》提到的已有六种方法:“夫接博(缚)其法有六,一曰身接,二曰根接,三曰皮接,四曰枝接,五曰靥接,六曰搭接。”顾名思义,六种嫁接法是以接法的不同,或嫁接部位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虽然不十分科学,但有些接木名词作为专门术语,在中、日两国间至今仍在沿用。嫁接法还先后应用于经济树木和花卉等上面。唐、宋时候,因采用嫁接法而培育出来的花卉品种之多为当时世界上所罕见。如牡丹、芍药等自宋以来就以品种繁多而著称于世。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1994年第11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32034.html Like (0) 0 0 Generate poster 江与河如何命名,为何不是长河、黄江? Previous 2023年5月30日 下午1:22 过去恐龙可以轻松达到几十吨的体重,为什么现在很少有生物达到? Next 2023年6月6日 下午12:14 相关推荐 世上没有免费的「绿色道德」 2021年11月11日 千万别跳车,实在太危险了! 2021年6月25日 大汉使节出使西域奇遇:远方有座“头痛山” 2023年8月16日 相控阵雷达防治野猪引热议!仅重15kg,可同时监控100个目标,网友:已经这么白菜化了? 2022年8月29日 前方超燃!来看打雪仗的最高形态 2024年1月11日 性侵控诉中,应该如何面对诬告? 2021年8月30日 以色列全面放开疫情管制,勇气从何而来? 2021年6月3日 一部爱情史就是一部春药史 2022年2月15日 发表回复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Please Login to Comment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