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虎说天下(ID:micaihu666)
不是每个人都乐意于看见C919客机的巨大成功的,就比如说部分搞大国对抗论搞到魔怔了的美国政客,最近就开始积极的炒作要限制我国民用飞机制造业发展,限制C919项目成功的议题了。
按照这部分美国政客们的观点,C919的投入运营意味着中国将会减少对外国民航飞机的采购,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加剧了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美国必须要加以限制避免C919替代了外国飞机的地位。
但是时至今日,美国人能对919进行的制裁限制也已经非常少了,很多人一提到919就必然提到的什么倚赖美国的航电系统,环控系统,液压系统等等,虽然挂着柯林斯,霍尼韦尔,利勃海尔等国外企业的名字,但都是引进部分技术自主生产的国产产品,美国人乐意制裁那就制裁呗,制裁也影响不到我们拿现成的产品去替换。C919上真的完全靠进口的大件系统,目前完全没有国产替代的,实际上只有LEAP-1发动机而已。
那美国政客们现在要拿919做文章,也就只能做航发的文章,限制CFM公司给919提供LEAP航发而已。虽然从市场的角度来说,通用电气不会看着数千架飞机的订单,未来上万台发动机的市场放任美国商务部拱手出让,但航发对飞机来说确实是命脉,也让人更关心,先进战斗机航发,先进运输机航发等等都已经取得巨大成果,不如自由之门的我们,为什么在民用航发上,反而还要再等上个数年时间,给美国人炒作制裁的机会?
因为单就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这一领域而言,商用发动机本来就比军用发动机更难啊,这个难不光有技术上的,还有认证监管上的以及市场运行上的,能成功做出先进军用大涵道比涡扇的还真不一定能做出成功的商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从技术上来说,我们的航发工业当然已经有实力去研制C919的配套发动机,哪怕是长期被认为弱点,实际上是相对强项的材料上,我们陶瓷基燃烧室,我们的复合材料风扇,我们的先进叶片与叶片盘等等,都已经实用化量产化,正在飞行台试飞的CJ-1000A不就是明证吗,其上就用了不少的先进材料技术与设计理念。
如果我们局限于让C919飞起来,能安全载客运行的目标,那从发动机的角度来说我们甚至都不需要试飞当中的CJ-1000A,不就是10-15吨级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吗,涡扇-20不就是现成的,这发动机从各方面来说,都差不多等同于世纪之交的CFM-56,现在CFM-56系列依然是全世界使用数量最大的民航发动机呢,A320CEO与737NG这两大家族都在用它,919靠着先进的气动,肯定比这两款一路生产到5年之前,现在依然是各大航司主力的东西强。
但民航毕竟不是一个讲什么我和他90年代末的水平差不多的领域,民航市场受市场规律支配,就是个纯粹的先进者通吃的地方,不能拿出完全同等水平的发动机,那就是没有人买。毕竟航空公司是要靠盈利来过日子的,你经济性上不去可维护性下不来,那航空公司就只能有钱不赚王八蛋了。
对军队用户来说,不够先进没有关系,能满足技战术任务书当中的任务需要就行,甚至哪怕是不成熟也愿意等成熟,不耐用也可以等耐用,故障率高也愿意帮着主机厂一起找解决办法。但民航不行,民航客户只要到手就先进且成熟的发动机,谁不能做到和别人一样先进成熟,那就会被市场抛弃。正因为民用发动机领域技术领先者通吃的这一特征,CJ-1000A才必须在技术上直接与LEAP对标,挑战最困难,从核心机开始从头研制,这就是一项费时费力的长期工作。
不过好在,我们通过大量的航发项目牵引,把配套技术与产业链提前培养好了,技术上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最多算是小小的挑战而已。在C919国机配国发上,最大的困难还是在认证上需要的客观时间,以及市场配套建设上需要的物理流程。
民航有远比军队定型更加复杂更加耗时长久的取证流程,在我军那里,一型发动机只需要完成生产定型,甚至不需要生产定型只进行设计定型,就能投入批产进入服役,但在民航领域,没有通过型号认真就是不能装机交付。而民航这里,设计定型连研制过程的一半都还没走完呢。
民航发动机在完成研制后,还要经过民航当局的认证,就像919要拿民航局的型号证书一样,CJ-1000也得走取证的流程,要完成取证试飞的一系列工作,而民航的认证可比军航复杂多了,除了基础的推力,推重比,寿命,维护周期等指标外,还要考核各种排放指标噪音指标等等,只有全部合格的发动机,才能拿证投运,而民航取证的这个合格标准,是军发在服役后慢慢改进几年,才能逐渐对标的。
还是刚才说的,军发可靠性可以服役后慢慢改,民发取证时就必须已经时可靠的,这是需要物理上的时间的。而等航发完成取证之后,还得和民用飞机一样去建设市场,配件流通体系,备件库的建设,维护大修的相关设施与资质等等,这些市场配套,决定了一款航发市场表现上的成败,而这是需要时间需要成本的,是不能着急的,商发既然已经给出了CJ-1000的明确时间表,那我们拭目以待就好了,也没有必要去寻思今天试飞明天投运的事情。
长远的看,未来当然必然是属于我们的,在强大的持续的投资之下不断成长的中国航发工业前途必定是光明的,不过在走向光明的道路上,也得遵循客观的规律,尊重民用航空市场这几个字不是。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3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