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秦民为什么宁要楚人刘邦,也不要秦人章邯?

作者:黑色君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亡国秦民为什么宁要楚人刘邦,也不要秦人章邯?
 
对于刘邦还定三秦的战事,人们往往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主要归因于韩信神奇的军事能力;另一种看法认为主要是刘邦集团政治上的胜利,即刘邦占领咸阳时的约法三章,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反观章邯在项羽新安杀降一事中采取了默许乃至配合的态度,使得他和司马欣、董翳这三位分在关中的诸侯王丧失了民意支持。
 
无论哪种说法都颇有道理,但若向深层次探究,这更像是史实与宣传互相混杂的结果。大家印象中的一战而胜、关中传檄而定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刘邦用了近半年时间才基本击败了三秦王,而彻底消灭章邯的顽抗则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激烈的战事甚至让关中出现了大饥荒。
 

亡国秦民为什么宁要楚人刘邦,也不要秦人章邯?

刘邦画像。来源/浙江图书馆《中国历代名人图像多图概览》

约法三章:史实与宣传的混杂
巨鹿之战后,章邯所部秦军主力与诸侯联军仍然对峙了半年之久,最终,随着军事形势的恶化和章邯、赵高之间权力斗争的加剧,章邯选择了与诸侯联军结盟,共同灭秦。到此时,秦亡已成定局。赵高和关中地方军政长官也纷纷与此时在武关一带的刘邦眉来眼去。刘邦利用守军首鼠两端、犹犹豫豫的机会,先一举攻破了武关,随后击破内部意见不一、缺乏组织的秦军,攻克峣关。秦朝廷中枢此时一个月内先后经历了赵高杀胡亥、子婴杀赵高两次政变,秦国军民的抵抗意志迅速崩溃。刘邦所部随后在蓝田附近又两次击败秦军,基本瓦解了秦军的抵抗。刘邦行军路上还辅以政治攻势,要求诸将沿途不得掳掠。刘邦部楚军先锋很快到达了咸阳东南的霸上地区。
 
到这时,刚即位一个多月的秦王子婴再也无力回天,只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征服者的宽容上。他乘坐白马牵引的丧车,把天子的绶带系在头颈上,将皇帝的玉玺和符节封存后随身携带,前往咸阳城东南、霸上附近的轵道亭向刘邦投降。刘邦接受了嬴婴的投降,将他带在身边,随后进入咸阳城。刘邦的部将的入关途中被禁止劫掠民众,现在进了咸阳城,都抢着瓜分秦国仓库中的金帛财物,只有萧何第一时间接管了秦国丞相府和御史寺的律令文书和官方档案。
 

亡国秦民为什么宁要楚人刘邦,也不要秦人章邯?

山东临城出土秦阳陵虎符。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成为咸阳城主人的刘邦,此时也难免有些懈怠,想先享受下胜利的果实,但在张良和樊哙的提醒下冷静了下来:诸侯联军还在关外虎视眈眈,关中的土地、财富和人口理论上是属于大家而不是刘邦一个人的,刘邦要是敢独吞关中的土地和财富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刘邦便把秦的宫殿和府库都暂时封存起来,等待诸侯联军到来后再行处置。刘邦所部军队也退出咸阳城,回到霸上驻军。
 
回军霸上的刘邦召集关中诸县的父老和豪杰,表示按照“怀王之约”,率先进入关中的自己应当成为下一任关中王,随后与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和偷盗劫掠者抵罪,对于诽谤罪之类的秦朝苛法都予以废除,秦地方上的官吏和基层统治秩序一律维持原状。对于主动献上牛羊酒食的当地民众,刘邦也表示,缴获的秦官仓里面的粮食足够吃,不需要父老乡亲再破费,于是,刘邦在关中民众间又收获了一波好口碑。
 
正因如此,从当时的刘邦阵营到后世的史书,都习惯于将“约法三章”视为刘邦仁政的表现。这种理解当然没问题,但只是其中一部分。刘邦所部楚军当时全部驻扎在霸上,在“约法三章”时也明确告知了关中父老,他要等诸侯联军都到达了再正式定规矩,也就是说,“约法三章”是诸侯联军到来前刘邦部楚军的临时管制措施。随着秦的覆灭,关中基层的秩序与治安都面临失控风险。刘邦的军队屯驻在远离咸阳的霸上,那么刘邦必然需要这些父老、豪杰们配合,共同维持关中的基层秩序。“约法三章”更像是刘邦为这些关中本地势力划出的红线:趁乱杀人、伤人和抢劫偷盗公私财物者,刘邦所部楚军会直接参与惩治。对于其他方面的基层秩序,则由父老、豪杰们共同维持,占领军不会干涉。
刘邦已经明确对关中父老说,他在等诸侯联军到来后正式定规矩。这就带出了一个问题:诸侯联军为什么来得这么慢。
 
我们不妨先罗列具体时间。在这里需要说明,秦历以十月为首,十二月后紧接一月(端月,正月),九月为岁末。如秦二世二年起始于秦二世二年十月,结束于次年的秦二世二年九月,下来则是秦二世三年十月。
 
早在秦二世三年(前207)元月,诸侯联军就已经全歼秦军王离部。但秦军主力相对完整,联军内部就秦亡后的天下分割各怀鬼胎,都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不愿意与章邯死拼。因此,在双方对峙了半年之后,诸侯联军才勉强逼得章邯有条件投降。秦二世三年七月,章邯就在殷墟与诸侯联军的统帅项羽正式盟誓,一起入关灭秦,而当时刘邦刚勉强攻下南阳,还没正式向关中进军。
 
亡国秦民为什么宁要楚人刘邦,也不要秦人章邯?
影视剧中的章邯。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理论上,章邯加入后的诸侯联军向西进军,在军事上几乎不会遇到什么抵抗。在后勤上,联军拥有河南、河内、河北等广阔腹地支持,又有以敖仓为核心的漕运体系支撑,也并不存在太大的障碍。然而,随着章邯部秦军主力加入了反秦大军,联军内部的分赃不均比之前双方对峙的那半年则进一步加剧。这也很容易理解,章邯麾下这么多来分蛋糕的人,必然会导致更多的分歧和争端。
 
于是,我们看到了古怪的一幕,章邯部秦军在七月份投降,随后三个月内诸侯联军和秦军都原地停留在河内郡、三川郡一带。而这一阶段的刘邦破武关、峣关,在蓝田击败秦军最后的抵抗,随后在汉元年(前206)十月受降秦王子婴,秦正式灭亡。诸侯们直到这时才磨磨蹭蹭开始向西,眼睁睁让刘邦经武关道一路入关,单独灭了秦。
 
邦顺利入关灭秦后,已经封存咸阳城的宫殿、仓库,回到霸上等待联军的到来。
 

新安惊变

货真价实的屠杀,存疑的规模

汉元年十一月,诸侯联军到达河南新安县(今河南渑池东)。在这里,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大事:项羽等联军首领策划了一次对联军中原秦降军的大规模屠杀行动!
 
对于这次屠杀,太史公司马迁所有的记述只有一个口径:投降的秦军和原先各诸侯国的军队之间因为新仇旧怨而相处得极差。当初在阿房宫、秦始皇陵等各类大工程的修筑中,来自关中的秦人作为灭亡六国的胜利者,往往担任监工之类的小领导,对六国来的徭役苦力动辄打骂。现在秦灭亡在即,诸侯联军士兵中许多人借机报复已经投降的秦军,引起了普遍不满,他们甚至质疑章邯的决策,暗中串联要继续效忠秦。于是,项羽找来在巨鹿之战中立下大功的英布和蒲将军,商量后决定由楚军趁夜袭击秦军营帐,将二十万秦军集体屠杀后埋葬在新安县城以南。
 

亡国秦民为什么宁要楚人刘邦,也不要秦人章邯?

新安县的地理位置。来源/谭其骧版《中国历史地图集》

新安大屠杀一事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刘邦指控项羽的“十大罪”中。刘邦宣称:“(项羽)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史记》各处对此事的记载口径相当统一,很可能司马迁能看到的所有史料都是顺着刘邦这一指控定调的。
 
只有一种口径的史书对新安大屠杀的记述并不严谨。英布、蒲将军的嫡系只有两万人,就算加上项羽的其他楚军也不过五六万,如何偷袭并在一晚上杀光二十万秦军?许多人把新安大屠杀理解为集体杀降,但秦军此时是有完整建制的,他们并不是长平之战后的赵军战俘,而是诸侯联军的一部分。兵力占劣势的楚军偷袭人数有优势且成建制的秦军,后者必然会反抗,这会是实打实的战争。楚军就算能击溃秦军,也绝无可能将其全部杀光,残余的秦军无论投靠赵国为代表的其他诸侯,还是已经入关的刘邦,都将成为项羽不共戴天的敌人。单独火并秦军,对项羽而言实在是一件高风险低回报的事情。
 
正因如此,新安大屠杀引起了古今读史者的普遍质疑。如李开元先生在《秦崩》一书中的评论:“历史上究竟是实有其事,还是出于刘邦集团为了争取秦国人心的后来伪造?往事迷茫,已知的古史宛若无尽的黑暗中闪亮的点点烛光,微亮所及,隐约可以窥望疑似的痕迹踪影。由于现有的史料仅有如此一条记载,信由它,不信也由它,没有多余的选择。我想,如果没有新的考古史料的出现,我们只有姑且从之,存疑而已。”清康熙皇帝也道:“朕又览《史记》《汉书》,亦仅文词之工,记事亦有不实处。即如所载项羽坑秦卒二十万。夫二十万卒、岂有束手待毙之理乎。”对此事同样深深质疑。但另一方面,诸侯联军在新安袭击并大规模屠杀秦军,又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要想对这个谜案进行合理解释,我们先来看这支号称二十万秦军主力的构成。秦军的核心无疑是跟随章邯击败陈胜部将周文、保卫关中的精锐老兵,他们与关东诸国之间的历史血债也最多。后来,章邯向东出函谷关平定陈胜,与魏、齐等国诸侯大战,又在定陶、濮阳一线一度受制于项梁。当时在朝廷执政的冯去疾、李斯等人曾两次派遣援军给章邯。这些援军主要是秦军在关中各地的地方部队,以及在关东地方上驻防的秦军,这部分人员战斗力略差一些。占比最大的,则是当初临时动员的骊山刑徒,这部分人员占一半以上,以秦军总数二十万计算有十多万人。
 
这些刑徒杂役中的绝大部分人本来就是关东六国人,只因为做了亡国奴才不得不千里迢迢为秦服徭役、做苦工。他们在秦军军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主要做一些后勤方面的辅助性工作。章邯向联军有条件投降后,其在关东的根据地河内郡、三川郡都被赵国将领接收过去。诸侯们完全没有理由让这些原六国的民众继续留在秦军军中,这些刑徒或杂役此时基本会恢复原来所在国家的平民身份,由联军中相应国籍的军头接收。军头们把其中少数能打仗的编入军队,剩下的则留下来搞后勤或打发回家。在刘邦入关的这几个月时间内,诸侯联军应该已经把章邯军队的这部分关东六国人改编、消化掉了。
 
剩下的秦军基本是货真价实的秦人,其中的精锐更可谓秦的既得利益者。三年来,他们靠着镇压关东义军又积累了相当的军功。在秦的军功爵位制度下,这意味着他们会获得相应的田产和经济待遇。但在诸侯联军其他各方看来,这些人一直是有着国仇家恨的敌人,是打不过自己了才不情不愿加盟反秦阵营,大家自然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既得利益。这种分歧大约是诸侯联军几个月内什么都做不了、坐视刘邦入关的一大原因。
 
对章邯、司马欣等人而言,关中本就是他们的,就等着带兵去接收了,可现在却因为分赃不均的原因无法兑现。他们也有两个选择:出卖一部分与诸侯联军利益冲突较大的部下,尽快入关,至少还能称王一方;继续拖延下去,万一引起诸侯们的公愤,之前称王关中的承诺难以落实不说,个人安全也会有危险,而且刘邦在关中的地位会越来越稳固。最终,他们选择了前者。
 

亡国秦民为什么宁要楚人刘邦,也不要秦人章邯?

影视剧中的司马欣。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包括章邯、司马欣等人在内的各方密议的最后结果,大约是设计把秦军的一部分精锐拆散建制,将他们麻痹住后彻底杀光:这些人与关东诸侯仇怨最深,与秦原有统治秩序绑定最深,既得利益最多,也很可能是章邯投降后最难协调的一部分群体,拖慢了大家入关的速度。至于其他秦军部队,则留给章邯等人,在入关称王后维持统治。譬如秦末在洛阳周边防守的赵贲,曾和入关前从河南过境的刘邦激战过。后来诸侯联军入关后,他继续担任了章邯的部将,他统帅的洛阳等地秦驻军大概率不在此次杀戮范围内。被项羽称为“故人”的汉军骑兵将领吕马童,不久后作为秦人骑将在章邯麾下效力,最后则投降刘邦加入汉军。吕马童此时多半是以章邯部将的身份与项羽交往,还能和项羽颇有私交。他同样逃过了新安的杀戮,后来却仍然为章邯效力,这说明,吕马童所部秦军骑兵既没有被屠杀也没有被项羽收编,而是一直在章邯支配下。新安的这次杀戮,明显是有选择性的。
 
在联军走到距离函谷关很近的新安县时,各方终于决定动手了。由于章邯等人的配合,将被屠杀的那部分秦军已经被拆散了建制,而且章邯等秦军领袖完全可以寻找一个借口来麻痹他们。随后,以英布、蒲将军的两万楚军为先锋,诸侯联军对毫无戒备的这部分秦军发起进攻。虽然这些秦军大部分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但他们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到突袭。他们原先的最高长官章邯、司马欣、董翳、赵贲等人甚至参与了这次杀戮的谋划。秦军与诸侯联军已经结盟四个月,在死亡黑名单上的这批将士早就放松了警惕,建制又被事先打乱,无法组织抵抗,最终在这次血腥的杀戮中全部被杀。但以赵贲所部洛阳驻军、吕马童部骑兵为代表的秦军单位并不在这次杀戮范围之内,未来成为章邯、司马欣等人统治的倚靠力量。

还定三秦

刘邦经过艰苦战事才获胜

“约法三章”确实帮助刘邦收取了一定的关中人心。新安杀降的事件虽然货真价实,实际杀戮的范围却并不是所有秦军,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章邯、司马欣、董翳等人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他们的人心基础,但这绝非刘邦后来击败三秦王的根本原因。刘邦的军事实力占了优势,才是他能重返关中的首要原因。
 

亡国秦民为什么宁要楚人刘邦,也不要秦人章邯?

《史记》中的“约法三章”。来源/国家图书馆藏清乾隆武英殿本

刘邦返回关中、还定三秦战役双方的力量对比,可谓一笔糊涂账。不过我们仍然会在这里尽最大可能,还原双方此时的实力。
 
刘邦在诸侯就国后也来到了位于汉中地区的汉国首都南郑,跟随他一起前往的,除了嫡系外,还有大批“慕从者”。所谓“慕从者”,便是看好刘邦的前途而自愿跟随他的人。进入汉中的汉军兵力为三万人,而史书记载的“慕从者”人数是“数万”。如果“慕从者”人数比三万汉军本部都多,官方完全可以记载实数来突出刘邦的深得人心,故其总数应小于三万。另一方面,“数万”这个数字一般不会形容一万。因此,“慕从者”最可能的总数应在两万到三万之间,略少于汉军本部。也就是说,刘邦带入汉中的总兵力大约有五至六万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战斗力不容小觑。
 
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三位诸侯王有多少总兵力,实在是难以估算。按照我们前文的推测,号称二十万的秦军大部分是六国刑徒、杂役,这些人已经基本被关东诸侯分走,剩余的秦军中很大一部分则在新安被杀,而且被杀的很可能是秦军精锐。分布在三秦王手下的原秦军主力残余总数,此时恐怕连五万人都不到,还是战斗力和士气都较差的败军。除此之外,三秦王手下可能还有一支兵力:刘邦入关时受降的关中地方秦军。刘邦在诸侯联军入关前算上受降秦军已经有近十万人,这次入汉中包含自愿跟随的“慕从者”也只带了大约六万人,这些之前投降刘邦的秦军大概率也划归三秦王了。但是,这些部队战斗力很差,还是刘邦曾经的手下败将,战斗力有限。
 
所以,三秦王的总兵力可能略高于刘邦部,但由于原秦军的许多精锐单位在新安被杀,他们手下经验丰富的老兵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存疑的残兵败将。理论上,占据关中膏腴之地的三秦王可以就地招募新军,来补充自己的力量,但关中却刚刚遭到过诸侯联军的一次超大规模烧杀。
 
秦朝灭亡过程中,刘邦从武关进入关中,大部分时候都是政治为主、军事为辅。到后来,为了尽可能地削弱关中地区的经济和军事潜力,同时也是作为对长期作战的将士们的奖赏,诸侯联军瓜分了秦积累几百年的财富,进行了大肆烧杀抢掠,并灭绝了末代秦王子婴为首的秦王族残余。这样的掠夺与破坏行为虽然残暴,却非项羽或其他个人的意气用事,而是理性多于感性。通过这次大规模掠夺,入关的各路军队首领不但可以充实自己的财政能力、提升军队士气,还能有效削弱尚未经受大规模兵灾的关中地区。万一刘邦或者章邯重新成为整个秦故地唯一的统治者,他的实力也不至于过分强大。因此,虽然诸侯联军在关中的大规模烧杀是一次极为残酷的破坏行动,但把这次破坏归结到项羽的残暴头上是不合适的。在许多场合,项羽都曾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确是个残暴的人,但这次关中地区遭到的大破坏,事实上符合除了三秦王之外所有入关和留在关东的诸侯王、军头们的共同利益,而刘邦恰恰是这种烧杀的最大受益者!

诸侯联军汉元年十二月进入关中,到汉元年四月出关,在关中停留了四五个月,对关中进行了系统性掠夺与破坏。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得到的,是严重残破的关中。而在联军撤出几个月后,刘邦就从汉中重返关中,三秦王的辖区根本没有得到喘息之机。他们只能以残破的关中和实际战斗力居于下风的兵力对抗刘邦。而且这三位诸侯王即使能互相配合,比起统一号令的汉军来还是显得各自为战了。
 
刘邦主力出陈仓后,汉军在好畤城附近的壤东、高栎两次大胜,消灭了章邯的机动兵力和司马欣派来的援军,章邯则不得不退守到都城废丘。曹参、周勃、樊哙等人又继续向东,在被破坏的秦都城咸阳附近击败了赵贲和内史保的军队,控制了咸阳地区。这里的赵贲所部应该是原来的河南秦军,而内史保所部主要是关中地方部队。随着赵贲和内史保战败,刘邦占据了完全的上风。不久后,塞王司马欣投降汉国。占据陕北地区的翟王董翳,在郦商、丁复等部汉军的进击下也选择投降。他们的领土都被汉国划为自己的新郡县。
 

亡国秦民为什么宁要楚人刘邦,也不要秦人章邯?

亡国秦民为什么宁要楚人刘邦,也不要秦人章邯?
楚汉战争示意图
不过困守废丘城的章邯还在顽抗:雍国西边的陇西郡和北边的北地郡领地依然基本完好。周勃、靳歙、樊哙等人追击章邯之弟章平,进入这两个郡攻城掠池,逼降了翟王董翳的郦商也从新成立的上郡向西进攻北地郡。经过约四个月的连续战事,汉军最终肃清并控制了陇西、北地二郡,在汉二年正月俘获章平。到这时,除了章邯困守的废丘城之外,整个关中地区都落入汉国控制,此时,距离刘邦出汉中已经半年了。
 
章邯在废丘城中困守了近半年,直到彭城之战结束,从关东回来的刘邦亲自指挥对废丘城进行水攻,废丘城最终被攻破,章邯自杀,汉国后方的最后一颗钉子至此被刘邦彻底拔除。
 
也就是说,刘邦从汉中返回关中,用了大约半年才基本控制了局面。而要将抵抗最顽强的章邯彻底击败,则又用了半年。激烈的战事使得关中地区出现了大饥荒,刘邦不得不安排饥荒受灾严重者到蜀中逃荒。
 
从这个角度看,“约法三章的刘邦靠着民心支持,击败了默许乃至参与了新安大屠杀的三秦王”,确实堪称史实与宣传的互相混杂。虽然这两件事确实对人心向背有所影响,但刘邦是实实在在地依靠武力优势,用了近一年的激烈战斗,才击败了三秦王,成为关中唯一的统治者,并以此为基础最终战胜项羽,问鼎中原。
亡国秦民为什么宁要楚人刘邦,也不要秦人章邯?
END
作者 | 黑色君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37861.html

(3)
上一篇 2023年6月16日 下午1:11
下一篇 2023年6月17日 下午12: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