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蓝钻故事(ID:lanzuangushi)
我们奋力前行
小舟逆水而上
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中美
今时今日,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常被人“捆绑”在一起说事儿,全世界的行业精英和清谈之士全都津津乐道于此,原因无他,只因中国自2010年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沿着复兴之路纵马扬鞭,令世界为之瞩目。
美国总统拜登声称将与中国展开最激烈的竞争,这是美国的一厢情愿,中国眼里没有什么“最激烈的竞争”,更不想跟美国进行所谓的“争霸”,中国人历经五千年历史长河,潮起潮落见得多了,我们曾不止一次站在浪潮之巅,我们也穿越过如炼狱般的屈辱岁月,今天的中国人,追求的是浩然之气,追求的是海阔天空。
当只有三百年历史的美国像“护食之犬”那样守着个象征王霸之业的生锈王冠声嘶力竭狂吠生怕他人染指时,中国人只是云淡风轻地念一首古典偈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可惜,美国人听不懂。
美国智库的秀才们上天入地搜集各种关于中国人的资料,不胜其烦地分析中国政治家和中国企业家的只言片语甚至脸上的微表情,但这些全都是徒劳,他们不懂中国人,正如他们不懂《道德经》,不懂《史记》,不懂唐诗宋词,不懂《红楼梦》,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心灵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那些美国汉学家们皓首穷经几十年,可能连边儿都没摸到。
但对于美国这三百年来的盛衰,我们却看在眼里,历历在目。
泰勒·考恩提出“大停滞”概念,称美国的生产力增长已经完全停止。美国人这种自我贬低的说法,一半是基于现实,一半是“自谦之词”,我们切不可当真,更不可麻痹大意。
今天,我为大家奉上一篇干货满满的雄文,将美国三百年兴衰历程娓娓道来,以作镜鉴,因时间跨度较大,所以无法面面俱到,我会重点讲那些对今日美国今日世界有重大影响、同时又相对不为人所知的核心内容,而对于那些不那么重要以及老生常谈的内容则略去不谈或者一笔带过。
请大家上车,系好安全带,各就各位,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美式霸权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1620年,全球各经济体齐聚阿尔卑斯山脚下,开了个类似如今的“世界经济论坛”那样的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一个爆炸性主题——谁将成为未来几个世纪世界的主宰者?
当时被看好的几个种子选手挨个发言。
中国人的论点最具说服力,当时北京人口已超100万人,同时期欧洲的伦敦、巴黎等城市人口都不足30万,、;当时的中国学者编撰了一部体量达11000册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此外,当时中国的海员造出了全球最大的船只。
土耳其人以奥斯曼帝国为豪,作为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的巅峰代表,奥斯曼帝国的版图覆盖了土耳其、阿拉伯地区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北的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区域,而且这个帝国还在不断扩张,很快就可以将欧洲也纳入势力范围。
印度人站起来说,作为东方神秘大国的代表,我推选我们的莫卧儿帝国,我们擅长将不同种族与不同信仰的人整合在一起。
西班牙人霸气外露地说,西班牙能够战胜所有阻挡自己发展的敌人,在正统教会的祝福下,西班牙将包揽欧洲,并将管辖范围扩张至拉丁美洲。
英国人颇有绅士风度地笑了笑,说别看我们国家小,我们有一个实权的议会,一支强大的海军,以及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这种新的组织能在全球范围开展贸易。
……
这届“经济论坛”充斥着各种观点,许多国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有一个鸟不拉屎的地区完全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是一片坐落在北美洲的荒野,荒野上居住着野蛮的原住民,以及一小撮刚从欧洲移民过去的清教徒,就经济产出而言,整个北美大陆创造的价值还不如一个小型日耳曼公国。
几个世纪后,这片蛮荒之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霸道的国家。
美国独立之初的最大成就,是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宪法框架(1787年制订),通过禁止各州之间互征关税建立起庞大的单一市场,为日后的繁荣打下根基。
1790年颁布的《专利法》,将美国整合为一个单一智力商品市场,发明者对自己的产品享有14年的专利权。
这一时期,90%以上的美国人生活在乡村,只有费城、波士顿和纽约三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6万,伦敦此时人口为75万,北京为300万。
如若出了啥大事,从美国内陆一个区域传播到另一区域需要好几周,美国独立战争获胜几周后,消息滞后的部分美国士兵还在和英国人玩命,这种现象被当时的学者称作——战争的迷雾。
拿破仑同意出售路易斯安那时,詹姆斯·门罗将这条消息传给华盛顿的托马斯·杰斐逊,找了个类似“神行太保”戴宗的哥们跑快递,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
美国人建国后,开始搞“国内大市场”,从马萨诸塞、弗吉尼亚等零星几个据点向北美大陆深处扩张,以收购、诱骗、征服、强占等手段从印第安土著手中获得大片土地,同时从法国、西班牙、和墨西哥嘴里抢走大量流着奶与蜜的肥沃殖民地。
1803年,美国花1500万美元从拿破仑手中购得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整个河谷地带,史称“路易斯安那购地案”。1821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收购佛罗里达,1845年吞并得克萨斯,1850年合并加利福尼亚,1867年美国兼并阿拉斯加州,数十年间,美国国土面积膨胀了好几倍。
我在之前写的《日本大败局》一文中,提过一个观点,仰人鼻息的小国寡民模式终究没戏。美国早年蚕食鲸吞、扩张领土为后来的称霸打下了基础。
初代世界霸主荷兰和英国,本国都是弹丸之地,靠强盗资本和武力护航的双驱动模式掳得大片殖民地,但这种模式天生具有致命短板,蒙昧年代里或可璀璨一时,一旦殖民地民族意识觉醒,其统治便土崩瓦解。再者,以英国本土之狭小,人口之寥寥,军力之有限,硬是用填鸭式胡吃海塞搞成一个什么“日不落帝国”,俗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你能吞得下,但你能消化的了吗?消化不了,那就是“帝力于我何有哉”,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胀破肚子。
美国则不然,通过“坑蒙拐骗抢”获得庞大国土,再由一代又一代的移民源源不断补充人力资源,最关键的,早年移民来的那拨清教徒热衷于所谓“山颠之城”的意识形态,将天南海北的移民融入到美利坚 “大熔炉”,这个“大熔炉”不仅具有同化作用,还具有文化上的扩张侵略性——即向全世界宣扬美国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乃至强迫别人变得与自己一样,虽然这套具有扩张侵略性的文化早期为了韬光养晦,被“孤立主义”遮蔽,但在度过韬光养晦阶段后,便显示出它强势的面目。
当然,在美国日益分裂的今天,我们发现美国的“熔炉说”其实是一个名不副实的神话,随着神话的破灭,美国进入不可逆的下沉通道,但这都是后话了,就霸权国家的模式来说,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美国胜过英国太多太多。
1819年,棉花价格一天內下跌25%,美国首次陷入大规模经济衰退,直到1821年才稍有缓解。我们最熟悉的美国经济危机,一个是1930年代大萧条,一个是2008次贷危机,但真相是自美国诞生那日,经济危机便如影随形,差不多十年一次小的,二三十年一次大的,在1819年、1837年、1857年、1873年、1884年、1893年、1896年和1907年,美国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
每次产生“繁荣—萧条周期”的原因不尽相同,但表象之下的危机呈现模式如出一辙。
格林斯潘是这么总结的:经济活动扩张不断提速,直到触碰到信贷供应量的天花板,经济活动回撤。经济活动的扩张会让经营者产生不切实际幻想,从而进行过度扩张,而过度扩张导致银行利率上涨,进而诱发股市调整,政坛动荡。
两个美国
美国成立之初,有点像薛定谔的猫那样前途未卜,出现了两条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两条路线的斗争导致了美国内战的爆发。
第一条路线是走北方为代表的工业化道路,代表人物为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此人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第二条路线是走奴隶制的南方种植园模式,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杰斐逊,此人是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三任总统。
关于杰斐逊,我在之前的文章里着墨甚多,曾将这位“美国国父”(美国国父很多,不只华盛顿)性侵黑奴的事迹娓娓道来,此人舌灿莲花,天生的贵族,以道德高尚为人设,今天不再赘述。
至于汉密尔顿,有必要写他一笔,因此人对日后美国霸权影响甚大。
汉密尔顿创造性地提出了“暗示性权力”的概念,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宪法授予联邦政府权力开展某项行动,那么执行这项行动所需的其他行为也是符合宪法规定的。今天美国热衷“长臂管辖”,肢解法国巨头阿尔斯通,借加拿大之黑手扣押我国公民孟晚舟……总之吧,今日美国种种蛮横手段的源头就是汉密尔顿这厮。
后来,美国的工业经济在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逐步成型,杰斐逊转而认同汉密尔顿,于1801年3月发表演进,整出了一个著名的和稀泥金句——每一次我们产生观点上的分歧并不代表我们在原则上存在分歧,我们都是美国人,都是联邦主义者。
杰斐逊想通后,立即付诸实际,开始鼓励商业发展,并从拿破仑那里以1500万美元买到了路易斯安那(一本万利的买卖)。
将美国的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高度的是安德鲁·杰克逊总统,这厮来自田纳西州,诞生于苏格兰—爱尔兰开拓者文化之中,也就是现在美国俗称的——红脖子。
安德鲁·杰克逊
这位红脖子总统是个酒鬼,喝醉了就打架,喜欢把牛皮吹上天,对印第安人进行铁腕打击。
安德鲁·杰克逊在任期间,非常罕见地将大众民粹思潮和财政保守主义思潮结合在一起,他在任期间,大力提倡强健的货币政策和金本位制,连续三年实现联邦政府财政赤字为0。
如果从现当代美国总统中,找出能跟安德鲁·杰克逊对标的人物,可以这么说,红脖子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相当于特朗普和克林顿的结合体。
我们接着往下说。
虽然奴隶主总统杰斐逊转而认同汉密尔顿的商业路线,但不代表所有的南方奴隶主都能跟他一起转向,恰恰相反,绝大多数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不惜一战,也要维持他们罄竹难书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打仗打的是钱。
内战之前,北方各州的财产占全美总财产的70%,北方各州的银行资产占全美银行资产的80%。南方各州严重依赖各种农作物尤其是棉花带来的收入,这些作物都要通过出口才能创造收益,也就是说,北方各州只需封锁边境,阻挠港口运输,整个南方经济就会陷入困顿。
美国内战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林肯谈笑之间站上了解放黑奴的道德制高点,加之北方经济家底够厚,打得南方军队丢盔弃甲。
内战之前,美国每1000人拥有749头牛,到1870年降至每1000人仅有509头牛,因为南方各州大量屠宰了这些牲口。美国内战消耗了66亿美元,相当于战争爆发前全美GDP的150%,这些钱足够为全美所有奴隶赎身。
1866年,也就是内战结束后的第一年,密西西比州20%的财政收入用于为伤残军人安装义肢。
讽刺的是,内战之后,为北方统一事业流血的黑奴们境况并未怎么改变。
从前的奴隶主旧瓶装新酒,他们和已经获得“自由”的黑人们按年签署合同,规定他们用劳动来换取“和以前一样的食物和衣物”。在南卡罗来纳州,奴隶主威廉强迫以前的奴隶跟自己签署终身合同,其中有4个奴隶拒绝签署,他们被驱逐出种植园,随后被追捕和杀害。
美国内战后最残酷的一幕,就是将罪犯当作劳力,罪犯中90%是黑人,被强迫在铁路、矿山、工厂以及种植园从事劳动。
佐治亚州州政府特效创立了三家私营公司,名字分别是监狱公司一号,监狱公司二号和监狱公司三号,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出租劳动力。这些“罪犯劳力”必须无条件服从雇主的命令,不服从的代价,要么是遭到鞭打,要么是被剁去四肢,有时甚至会被处决。
今天美国动辄污蔑他国“强迫劳动”,其实它自己才是搞这套玩意的行家里手。
美国南方各州在内战后由于“强迫劳动”等骚操作一直溃败,直到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80年代的阳光地带经济繁荣,南方各州才重新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大公司
1914年,美国人开始大规模“嗑”可口可乐。
此外,美国人的摩登生活还包括开福特汽车、乘地铁到摩天大楼上下班,用吉列剃须刀刮胡子,使用电灯和电力取暖设备。在一战前的某个时间点上,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第一的经济体。
这时期美国上映了一部具有象征意味的电影,电影里,身材壮硕的山姆大叔将体型矮小的约翰牛(John Bull)打翻在地。
1860年—1890年,美国专利局签发了50万份新发明专利,相当于过去70年签发数量的10倍,同时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专利总数。
爱迪生于1876年在新泽西州建设了美国第一个工业化实验室,雇了拥有高级技术的工人和绝对疯狂的德国博士来开展实验,爱迪生制定了恐怖的KPI,希望每10天弄出点小发明,每6个月搞出点大动静。
1882年,爱迪生站在他的出资人J.P.摩根的办公室,当他按动开关时,整个下曼哈顿区的电力被点亮,通用电气公司不得不在公共区域张贴告示,告诫人们不要用火柴去点灯泡。
辛辛那提的屠宰厂对传统杀猪方式进行改造,将业已宰杀的猪悬挂于滚动链条上,然后沿着一条移动的流水线向后作业,依次经过掏内脏的人、分割切块的人、剥皮的人以及锯骨头的人。亨利·福特在参观完这种“既可怕又壮观”的屠宰厂流水线作业后得到了灵感,产生了以流水作业的方式生产汽车的方法,使福特汽车实现了大规模量产。
为了满足大工业生产,美国不断吸收移民,仅19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就有530万人移民美国,而1880年,整个美国只有5000万人口,相当于10年里新增了10.5%的人口。南达科他州甚至凭空捏造出一个不存在的城市,将其取名为——俾斯麦市,用来吸引来自德国的移民。
内战以后,美国走上了“北方路线”,即大商业大工业模式,加之专利发明、领土扩张、移民剧增等因素辅助,到20世纪初,美国商业寡头蔚为大观。
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着全球90%的炼油产能;卡内基一家的钢铁产量就超过了整个大英帝国;摩根以一人之力充当美国的中央银行,两次将美国从破产边缘拉回;一战前夜,亨利·福特像神经病一样搭船前往欧洲游说,自命为救世主,以为这样就能阻止一战爆发。
其实,美国在诞生之初就种下了重商主义基因,最早在北美大陆开发定居点的就是马萨诸塞海湾公司和弗吉尼亚公司这样的特许经营公司。
早期定居者大多持有公司股份,从某种程度说,美国国民政府是1630年马萨诸塞海湾公司转型时成立的。当时,这家公司从一个有限责任公司转型为一个合众国政府,把公司的股东变成了政府的议会代表。
在重商主义和国家权力的“旋转门”中,特朗普这样的商业精英当美国总统就像在自己的企业担任董事长,只不过换了个更大的“盘子”。
黄金十字架
1896年7月,36岁的国会议员布赖恩在芝加哥民主党大会发表了“黄金十字架”演说。
这个演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造就了现今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驴象对峙的格局,在这篇演说中,布赖恩站在大众角度,向垄断集团宣战,其中有这么一句:如果哪个大老板还想实行金本位制,我们的答复只有一个——你无权将这个荆棘编织的桂冠强加在劳动者头颅上,你无权以“黄金十字架”为名牺牲劳苦大众的利益。
布赖恩话音未落,全场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民主党大会立刻采纳了银本位制思想,并于次日提名布赖恩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这次大会之前,民主党一贯支持垄断企业,布赖恩这次选择站在大众一边,对自由放任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提出质疑,算是开了先河。这为民主党日后出现跟共和党针锋相对的、诸如罗斯福新政、奥巴马医改等“大政府”实践做了铺垫。
当然,美国依旧是一个以“强盗资本”为基础的国家,民主党和共和党所谓的大政府、小政府之争,不过是红脸和黑脸轮流唱的权宜之计罢了。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大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我相信企业的力量,但我也相信企业必须受到监控和管理。大罗斯福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包括打击托拉斯,对持有巨额财富的人追查其犯罪行径等。
西奥多·罗斯福之后的塔夫脱,基本上推翻了前任的理念,提出政府应该放手让商业活动创造财富。
到了威尔逊这届,于1913年12月23日出台了《联邦储备法》,全美范围內新建了12家联邦储备银行,这些银行很快将美国的信贷供应量提升到了新的量级,为美国20年代的大狂欢和30年代的大萧条埋下了伏笔。
大疯狂
截止到大萧条发生前,美国整个二十年代的GDP增速达到了5%,这是当时发达国家有史以来的最佳表现。
时任总统柯立芝每天工作不足4个钟头,不管发生啥事,绝对不“加钟”,他致力于“无为而治”,将政府维持在最小规模。
柯立芝
柯立芝在任期內将很多大富豪塞进了政府,其中最知名的是财政部部长安德鲁·梅隆,他是排在洛克菲勒和福特之后的美国第三巨富。在梅隆努力下,美国超额利润税率降低,房地产利率减半。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0,企业盈利水平提升了一倍,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增至原来的4倍,股票总值从150亿美元增至300亿美元。
美国人尚不知晓,繁荣之中孕育着大萧条的祸根。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依赖消费者借贷消费的行业,大公司不受控制地狂发“消费贷款”,用僵化的公式来衡量一个人的信贷额度,却从不亲身了解人们的真实信贷资质。
汽车公司首先开了个头,让尽可能多的人贷款买车,上百个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随后跟进,为人们购买钢琴、收音机、留声机、吸尘器甚至珠宝和名牌服饰创设“便捷贷款”。
由此,美国家庭的负债一路攀升,从1919年的4200美元增至1929年的21600美元。
在种种债台高筑的领域中,以房贷为尤。
1920年代,美国人获取住房抵押贷款越来越容易,首付款比例不断降低,获取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抵押贷款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未结清的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攀升至1930年的430亿美元,许多家庭都充分利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抵押贷款的机会。
共和党特工休伯特在一份秘密报告中捅破真相——我们的人民面临着比失去收入和失去工作更剧烈的风险,他们在个人住房、收音机、汽车、洗衣机和其他各种奢侈消费品方面都欠下了债务,他们盲目相信富裕将会长期持续下去,并据此对自己的生活下了偿还不起的赌注。在这种形势下,那些巨型企业将利润中越来越多的部分用于股票投机而非生产投资。
在大萧条前夜,美国民粹主义思潮涌起,迫使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移民的法案,令美国无法像历史上那样吸收劳动力。1909—1913年,外国移民占美国本地人口的比例为1%,1925—1929年,这一比例下降至0.26%。
1928年,无为而治的柯立芝在走到危机边缘时幸运地退休了,继任的胡佛曾是柯立芝的商务部长,此人精力极为旺盛,什么事都要插一腿,柯立芝是四小时工作制绝不“加钟”,胡佛则是一个习惯疯狂“加钟”的工作狂,为此胡佛被称作“商务部长和所有其他部门的副部长”。
可惜,到胡佛上任时,美国即将走到大萧条这一步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绝非个人之力可挽回,于是,酷爱加钟的胡佛做的越多,错的越多,终于成为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背锅侠。
1929年7月,约瑟夫·肯尼迪(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走进证券交易所前,在一个擦鞋匠那里擦皮鞋,擦鞋匠一边给他擦鞋,一边向他炫耀,说自己手中掌握着股市内幕信息。
约瑟夫·肯尼迪感到不可思议,竟然连擦鞋匠都开始炫耀他知道股市内幕了,于是肯尼迪抛售了自己手里持有的所有股票。
三个多月后的10月29日,纽约股市崩盘,持续十年之久的美国大萧条开始了。
霸主
1930年4月,道琼斯股指回光返照,回到了1929年年初的水平,短暂反弹后,股市继续断崖式下跌,直到1932年达到谷底,此时的股价仅相当于高位时的11%。
华尔街成为一座鬼城,2000多家投资公司关门歇业,证券公司给员工放“苹果假”。所谓苹果假,就是每个月都有几天不给员工付工资,让那些无事可干的经纪人到街边卖水果,以弥补他们的收入。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行业接一个行业的萎缩,1929—1933年,汽车行业生产减少了三分之二,导致钢铁需求同步下降,进而造成铁矿石和煤炭需求下降。
以屠宰生猪闻名的城市芝加哥,每当有垃圾车倾倒垃圾,就会有数百人扑到垃圾堆上,用树枝和双手挖取食物,这些觅食者将已经腐败的肉制品挖出来,用小刀切掉最烂的部分,或者用碱水给整块肉消毒。一个寡妇清洁工在拿起这些腐肉前,都要摘掉自己的眼镜,为的是不让自己看到肉里爬动的蛆。
我们现在回过头看美国在1920年代的繁荣,会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与其说这种繁荣是柯立芝不加钟的“无为而治”促成的,不如说美国吃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红利。
一战加速了世界权力从欧洲向美国转移的过程,战前,英、德、法、比利时四个欧洲工业化国家合计生产总值远远超过美国,到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的生产总值已经比整个欧洲高出一半。
1919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发放了64亿美元贷款,一战结束时,协约国集团欠美国财政部连本带利120亿美元战争贷款。美国通过大规模汇集全球的黄金储备,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有本畅销书名叫《金融之王》,把当时情况比作一场扑克牌赌局,美国赢走了绝大多数筹码,导致游戏无法进行下去。
直到今天,一些美国人还不肯承认,是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让美国获得了繁荣的黄金年代,同样也是战争将美国从经济大衰退的泥泞中拖了出来。
美国人刻意掩盖战争带来的红利,同时想尽办法突出美国政治家或政客的能动性,比如罗斯福新政。
1932年,美国天降伟男罗某福坐着轮椅迤逦而来,他在一次公共演讲中,指着密苏里河,对身旁的劳工说,这是你们州最伟大的母亲河,应该好好开发。
罗斯福任期的头100天结束时,《国家工业复兴法》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
6月16日,当罗斯福签署完所有法案,满面春风从国会山走出时,激动地说道,我们今天所采取的行动将载入史册,今天值得载入史册的事件比我们国家有史以来任何一天都多。
罗斯福新政靠国家发起大基建干涉经济,起初确有力挽狂澜之效,但随着事态的演变,新政造成了巨大的赤字开支,新政实施十年,美国依然有一千万人失业,新政高开低走,美国社会躁动不安。
就在罗斯福新政即将走入死胡同时,二战爆发了,美国的好运气又来了。
美国引入收入税,征得的税款主要就是为给战争提供给资金支持,二战爆发前,美国的军费支出占GDP的1.5%,到1945年,战争支出已增至830亿美元,超过GDP的36。
大萧条时,最让美国困扰的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战争爆发后,这一问题迅速被解决,二战让美国人重新投入各种工作,美国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快的经济增长,1939—1944年,美国的GDP几乎翻番。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成了最完美的消费者,政府购买坦克和飞机,签的都是成本保利合同,企业利润像打了激素一般增长。
亨利·福特在底特律西南建立起造飞机的工厂,不到一年时间,就生产出了B-24轰炸机。随着战争推进,这家工厂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1944年8月的一个月中,生产了432架飞机。
1941年,打造一艘轮船需要355天,6个月后,打造同样船只的时间缩减至原来的三分之一。1942年11月,在一次试验场景中,造船厂工人用4天零15个小时26分钟组装了一艘轮船。
就在全世界陷入战火、许多国家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时,美国的消费者在电影娱乐、化妆品、丝袜、博彩、赛马等方面进行疯狂的炫富式消费,1944年,美国人在赛马上投入的赌资是1940年的2.5倍。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了侏儒群里的巨人,这个国家用全球7%的人口生产了全球42%的工业制品、43%的电力、57%的钢铁、62%的原油和80%的汽车。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在美国倡导下,世界各国组成了联合国,搭建了全球政治管理的基础架构,1948—1952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各国提供了总计130亿美元的重建援助资金。
1944年7月1日,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黄金为中心,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参与这次会议的英国经济领域风云人物凯恩斯意识到,美国想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霸主,为此,他感慨道:
美国人想把大英帝国的眼珠子都抠出来。
强梁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可以看出美国这个国家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危机循环往复,无法根除;第二个特点是战争是美国式畸形繁荣的催化剂。
美国建国200多年来,其对外战争无往不利,几无失手,但在20世纪中叶,它碰到了最硬的一颗钉子——中国人民志愿军。
朝鲜战争打破了美国200多年的不败神话,其影响之巨大怎么说都不过分,它不仅为当时建立不久的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大环境,也令习惯靠战争而富贵的美国破了功。
《时代周刊》引用美国参联会主席奥马尔的话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说得更直截了当,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被力量薄弱的中国打得一蹶不振,无力再向前推进。
1970年代,美国从黄金时代掉入黑铁时代,连续三任总统都以耻辱或失望结束任期,尼克斯被弹劾,福特和卡特都只呆了一届就被赶下台。美国朝战破功后,又在越南战争中被搞得灰头土脸。这一时期,美国谋杀率攀至历史最高点,每1万人中就有10人死于谋杀。
麻省理工学院一群自称为“罗马俱乐部”的学者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提出骇人听闻的观点——世界不仅将耗尽食物,而且将耗尽从石油到水的一切基本生活资料。
我们现在当然知道,《增长的极限》提出的观点是危言耸听,但美国人产生这种悲观心理的原因值得探究,说穿了,美国一直在进行着一个危险的游戏,这个危险的游戏是美国发展史上的一个“路径依赖”,简单来说就是——大炮加黄油。
历史上,每发动或参与一场战争,美国的国力和财力都能达到一个质的飞跃,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让美国得以建立一个规模宏大的国内市场并走上工业发展之路,美墨战争、美西战争等让美国的领土得以不断扩张,两次世界大战更是让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一代世界霸主。
除了战争带来的巨大收益,美国循环往复的经济危机也有赖战争将其拖出泥潭。这就是美国热衷于充当“世界警察”,隔三差五就要打仗的根本原因。
只是美国不败的神话被中国参与的朝鲜战争破功后,美国这个靠战争发家致富和转移矛盾的“路径依赖”越来越不灵了。
在二战后美国挑起的那些战争里,除了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外,其它诸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都不再是美国高增长的“灵药”,恰恰相反,这些战争加剧了当下的一个事实——美国的下沉和衰落。
战争不再管用,但美国循环往复的经济危机却会一再上演,眼下拜登治下的美国债务爆表,通货膨胀山雨欲来,美帝只能继续乘坐只有向下按钮的电梯。
我们在开篇中表达了这么一个观点,美国人看懂中国人太难,中国人看穿美国人太容易,这是中美两国之间历史体量差距太大的结果,就像我这篇短短的万字长文,就足以将美国自娘胎起到现在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发展节点囊括殆尽。
当然你也可以说,某神秘东方大国印度同样历史悠久,但这个依然挣扎在腐朽的“种姓制度”下的包衣国家包袱太重,而中国则在文化根源里就具备不弱于美国的“革新式活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中国人看美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朵善于扑腾的浪花罢了,两千多年前,老子在富有人类终极智慧的《道德经》中就已预言了美国这种霸权主义国家的命运——强梁者,不得其死。
本文1万多字,如果喜欢,欢迎来个一键三连,我谢谢大家。
END
本文作者:哲空空,蓝钻故事创始人
部分参考资料:
《艰难时代:亲历美国大萧条》,(美)斯特兹著,中信出版社
《繁荣与衰退》,(美)格林斯潘 著,中信出版社
《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美)布莱森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千年贸易战争史》,彭波 施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国的坎》,金海年 著,中译出版社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4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