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凤凰大参考
本文转载自:凤凰网国际智库(ID:ifengtank)
翻译丨高明琨
编者注:本文作者为格雷厄姆·艾利森,哈佛大学约翰·F·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政府学教授。他是该学院的创始院长,也曾担任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并著有《注定一战——美国和中国能否逃脱修昔底德陷阱》一书。
6月24日,艾利森教授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撰文,题为《印度有可能超越中国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吗?四个理由告诉你这并不可能》。他认为,印度在经济上很难达到西方的预期,更不会超过中国,其原因除了有分析家们的错误期望,还有印度经济体本身就不够大、其科学与技术发展落后以及居高不下的贫困率和营养不良率等诸多问题。《凤凰大参考》编译全文,以飨读者。
▎6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美国,开启了为期4天的访美之旅。图源:美联社
今年四月,印度超越了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使得许多政治观察家期待:印度未来能否超越中国成为下一个全球超级大国?目前,印度的生育率已将近中国的两倍,而且其经济增速也连续两年领先中国——仅以上个季度的数据为例,印度GDP增长6.1%,中国GDP的增幅则是4.5%。乍眼一看这数据,人们自然会觉得印度这个国家前途无量。
就在上周,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与美国总统乔·拜登在华盛顿特区的会面使得专家们期待印度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的愿景变得意义重大。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如果印度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真的能够打败中国,那绝对是值得美国庆祝一番的事情。要知道,印度和中国两个国家生来就是对手——他们有着超过3200千米的未定边界(编者注:中国外交部的一贯立场为,中印边界长约20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双方争议地区约12.5万平方公里),中印两国在这片区域剑拔弩张、小规模冲突不断。不过对美国而言,中国在亚洲的竞争对手越大、越强,美国实现均势的前景便越好。
然而在人们对印度将会快速崛起、成为超级大国这个期待深信不疑之前,我们还是应该停下来,看看这四个可能成为阻碍的现实。
第一,分析家们过去一直错误地判断了印度的崛起。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就鼓吹着快速增长且年轻的人口将会推动印度经济自由化,创造一个“经济奇迹”。美国最资深的印度分析专家之一,记者法里德·扎卡利亚最近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他在文中指出,他自己也曾陷入2006年的“第二波狂喜浪潮”,对印度经济寄予厚望。当时,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称颂印度为“世界上发展最快速的自由市场民主经济体”,时任印度贸易部长也表示印度的经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中国。回望近几年印度的发展,扎卡利亚认为,尽管印度经济确实在增长,但这一系列的“承诺”都没有达到预期。
第二,尽管印度经济过去两年增速迅猛,印度也由此跻身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但相较于中国,印度的经济体量还是太小了。早在2000年左右,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和GDP就是印度的2到3倍了,而现在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达到了印度的5倍之多,中国128万亿人民币的GDP已经远高于印度23万亿人民币的GDP。
▎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在2000到2022这20多年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从不到10%上升至超过30%;印度的占比则一直维持在5%以下。
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在2000到2022这20多年间,中国在全球商品出口中的占比从2%上升至超过14%;印度的占比则一直维持在2%以内。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在2000到2022这20多年间,中国的GDP从不到14万亿人民币上升至超过130万亿人民币,增加了超过9倍;印度的GDP增速缓慢,2022年仍未达到29万亿人民币。
第三,印度已经在由科学技术所引领的经济发展中落败。每年,中国STEM学科(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毕业生几乎是印度的两倍。与此同时,中国将其自身GDP的2%投入到了研究和研发领域,而印度只投入了其GDP的0.7%。在全球20大高收入科技公司中,4家来自中国,暂时还没有印度的公司上榜。在世界的5G建设中,中国生产了超过一半的5G设备设施,印度仅占1%。中国创造的抖音及其它类似的应用程序已经火遍全球,但印度至今还没有什么能够走向世界的科技产品。对于人工智能领域而言,中国是美国在世界上的唯一对手。中国的商汤科技AI模型最近在多项关键技术性能指标中比拼中战胜了OpenAI公司研发的GPT-4;而印度甚至没有参与这一比拼的实力。目前,中国拥有着世界上65%的人工智能专利,印度拥有3%。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共收到了约6873亿人民币的私人投资,这一数字在印度仅为506亿人民币。顶级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印度远远地落在后面。
人力资本方面,中国的文盲率为1%,印度的文盲率为25%。中国的STEM学科(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毕业生人数为470万,印度的人数为260万。
第四,当我们在评估一个国家的实力时,劳动力的质量要远比人口数量重要。中国的劳动人口比印度的更高效。国际社会广泛地称赞了中国“消除极端贫困”的奇迹。相比较而言,印度仍然受到严重的贫困与营养不良的困扰。在1980年,在当时中国10亿的人口中,有90%的人的收入都低于世界银行规定的“极端贫困”的标准。现如今,这个比例近乎为零。然而在现在印度的14亿人口中,仍有超过10%的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每天只能有不到16元人民币的收入。与此同时,最新发布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在2019到2021年间,印度人口中的16.3%还在受着营养不良的影响,这个数字在中国则低于2.5%。此外,印度还是世界上儿童营养不良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所幸,过去的失败不一定会重新上演,但就像五角大楼中的标语所说的,愿望并不是计划。美国政府在帮助莫迪掌舵的印度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那些最资深的亚洲战略家们的评估。新加坡国父、前总理李光耀十分敬重印度人。他曾与多位印度总理共事,其中就包括了印度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与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他希望帮助他们、帮助印度变得足够强大,成为中国崛起路上的屏障,以保障新加坡这一城市国家有足够的空间繁荣发展。
新加坡国父、前总理李光耀。
但是在2014年,也就是李光耀去世前的一年,他在一个系列采访中说道,他很遗憾这些(对印度的)期待并未成型。他认为,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是精英领导体制的最大阻碍,加之其庞大而繁杂的官僚体系与印度精英不愿和多民族和宗教团体竞争的想法,使得印度很难成为一个“有未来的国家”,因为这个未来永远不会来临。因此,当我在十年前专门向李光耀提问印度是否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中国的时候,他直接回答说:“不要将印度与中国相提并论。”
由于李光耀给出了如此判断,印度在新总理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野心勃勃的基建与发展计划,试图证明印度也可以实现可观的经济发展。尽管我们仍可以满怀希望地认为这次印度会交出一份不同的答卷,但是如果让我来说,我怀疑李光耀并不指望这次印度能取得什么成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4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