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正解局(ID:zhengjieclub)
受制于起步较晚,中国在上游核心生产设备及材料等方面,仍然严重依赖进口。
最近,市场研究机构Stone Partners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柔性OLED的出货量占比预计超过50%,首次超过韩国。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中国OLED赶超韩国。
中国还有哪些卡脖子风险,能笑到最后吗?
在《谁杀死了等离子电视?》一文中,正解局介绍了等离子与液晶之争。(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击败等离子之后,液晶又遭遇了一个新的对手,这就是OLED。
OLED一般指OLED显示屏,是利用有机电自发光二极管制成的显示屏。
与液晶(LCD)相比,OLED具有主动发光、轻薄、响应速度快、色彩丰富、分辨率高等特点,柔性OLED更是可以弯曲使用。
LCD与OLED同属于面板,就是各种显示设备的面板,广泛用于手机、显示器、电视等各种产品。
LCD与OLED显示技术对比
纵观整个面板产业,从技术上看,正在从LCD向OLED迁移;从区域看,正在从日本、中国台湾向韩国、中国大陆迁移。
特别是LCD战胜等离子电视后,全球面板行业的主要玩家,基本就剩下韩国、中国两家。
LCD领域的分水岭,在2008年。
在此之前,韩国已取代日本成为面临领域霸主,中国台湾地区亦占有重要一席。
彼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面板行业也未能幸免。
中国台湾地区面板产业遭受重创,合并重组以自救,5大面板厂只剩下2家。
韩国厂商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削减LCD产能,保住OLED产能。
中国大陆厂商则采取了逆周期操作,以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大举投资建设LCD产线。
随后的经济复苏,证明中国企业的选择是对的。
韩国企业反应过来,重新投资LCD,却已无法阻挡中国企业。
2022年6月,三星关闭在韩国的最后一条LCD面板生产线。
今年一季度,LGD出售最后一条广州8.5代LCD生产线。
韩国厂商放弃LCD,标志着中国开始称霸LCD面板领域。
虽然LCD依然是当前市场的主流,但不得不承认,OLED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OLED领域,曾经一直是韩国企业的独角戏。
数据显示,2019年,三星OLED的市场份额高达88%,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只有区区3%。
再看2022年的数据,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已增长至30%。
各国OLED的生产能力 数据来源:Nikkei Asia
全球十大OLED厂商中,有5家是中国厂商。
其中,京东方更是凭借13%的份额超越韩国LG,成为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厂商。
韩国媒体做过一个预测,预计2025年,中国OLED产能将超过韩国。
现在看,这一预测,可能要来得更早一些。
根据Stone Partners的数据,韩国三星显示柔性OLED市场份额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跌破50%,反观中国厂商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等正在增加柔性OLED的市场供应。
2022-2023年第二季度柔性OLED面板出货量和市场占比
单位:百万片 数据来源:Stone Partners
一跌一涨之间,中国厂商柔性OLED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超过50%,首次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数量上超过韩国。
这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中国科技界,此前有“缺芯少屏”的说法。
这里的屏,指的就是中国面板产能不足、技术不行。
中国屏,是如何实现赶超的?
一是巨量资金投入。
OLED面板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行业。
产线前期设备投入、厂房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较大,年均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也居高不下。
比如,京东方在成都建设的第6代AMOLED产线,总投资就高达465亿元。
维信诺在合肥建设的第6代AMOLED产线,总投资440亿元。
类似的产线,中国新建或拟建的数量已达20条以上,总投资超万亿元。
中国AMOLED产线建设情况
更为关键的是,面板产线需要不断升级。
只有升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更大尺寸。
这又倒逼厂商不断地投入资金,新建产线。
就拿京东方来说,成都的第6代AMOLED产线量产不过6年,又在计划上马第8代或更高版本的IT OLED生产线。
如此巨量的投资,一般的小国根本玩不起。
中国新增OLED产线投资数量已超过了韩国,这为产能超过韩国打下了基础。
二是缩小技术差距。
韩国厂商最先在全球批量生产OLED,也掌握着最多的专利技术。
中国起步太晚,一开始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与韩国的差距都很大。
2012年前后,韩国OLED两大巨头三星与LG,围绕OLED面板展开激烈交锋,互相指责对方非法偷取技术,并提起诉讼。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给了中国厂商机会。
趁着三星与LG掐架,中国厂商抛出橄榄枝,从韩国抢走了大量工程师,填补了人才缺口。
有了人才支撑,技术短板也在慢慢缩小。
以柔性OLED为例,中国在技术上与韩国的差距,已缩小至2年以内。
据KIPO最新调查,2011-2020年韩国的OLED专利申请量5384件,占比43%,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专利数3273件,占比26%,位居第二。
OLED专利申请量地区分布
特别是,中国厂商已掌握了2K OLED、可折叠OLED、可卷曲OLED等技术,基本能够满足市场更新迭代的需求。
三是国内市场广阔。
OLED面板投资大,要想收回成本,必须得卖出去。
面板厂商能不能获得下游客户的认可,成为能否活下去的关键。
中国面板厂商的客户,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海外客户,主要是苹果。
苹果是智能手机行业的龙头,引领着手机使用OLED屏幕的潮流。
长期以来,三星都是苹果手机OLED屏幕的独家供应商。
最近几年,京东方打入苹果供应链,开始向苹果供应OLED屏幕。
2023年,京东方占iPhone 15系列OLED面板出货量比重为18%,将较iPhone 14系列10%呈大幅增长。
另一类是国内客户。
我国OLED厂商能够发展起来,离不了华为的扶持。
OPPO、vivo、小米等其他中国手机厂商也在增加国产OLED面板的采用率。
小米旗下的小米12、红米K50至尊版分别采用华星光电、深天马生产的OLED屏。
去年底,维信诺打入OPPO供应链,这是继供货荣耀、华为、小米等品牌柔性屏后拿下的又一阵地。
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超3.6亿台。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和年增长率
越来越多的中国智能手机选择国产OLED屏幕,这才是中国OLED崛起的最大底气。
前文说到过,放弃LCD后,韩国有点“追悔莫及”,只能把宝全部压在OLED上。
现在,中国在OLED领域又迎头赶上,韩国当然坐不住了。
韩国的应对之策是,一方面,韩国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除了提供6.7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外,还给予税额抵减及投资补贴,设备投资的减税额也提升到15%,力度之大,堪比半导体。
在韩国政府的引导下,韩国厂商也追加投资,计划在2027年前投资超过约487亿美元。
另一方面,韩国停止向中国转让和销售部分大屏OLED技术和制造设备,从技术上“延缓”中国的攻势。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大屏OLED技术和制造设备”。
这是中国OLED的一个短板。
OLED产线分代,是根据基板的尺寸大小划分。
产线越新,尺寸越大,技术难度也就越高。
目前,三星、LG等韩国在大尺寸AMOLED面板领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可用于电视、大显示器。
中国生产的大多数OLED面板,都是用于智能手机的中小型OLED面板。
中国在柔性OLED的市场份额预计超过韩国,也只是在中小型上取得突破。
能够获得大尺寸面板的制造能力,是中国全面超越韩国的关键。
从OLED的上下游产业链看,中国亦有短板。
OLED产业链
OLED分为上中下游三部分,上游为设备制造、材料制造与零件组装,中游为OLED面板制造、模组组装,下游为显示终端及其他应用领域。
拆分来看,中国OLED在中游的国产化比例已达90%以上。
但是,受制于起步较晚,中国在上游核心生产设备及材料等方面,仍然严重依赖进口。
比如OLED蒸镀机,是生产OLED面板的核心设备之一,蒸镀工艺扮演着制约良品率高低的关键性角色,这一领域长期被日本佳能Tokki、韩国Sunic等日韩企业垄断。
又如有机发光材料,在OLED面板成本中占比约12%,也是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被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垄断。
再如驱动芯片,也主要以韩系厂商为主,三星、MagnaChip、Silicon Works等企业垄断了全球90%的OLED驱动芯片市场份额。
这些技术难点不攻克、材料空白不弥补,中国OLED产业始终有被“卡脖子”的风险。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43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