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杨志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度(总第101次)例会于6月28日在北京召开。
和上一次例会相比,此次例会表述出现四个重大变化:
会议表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发达国家央行政策紧缩效应持续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
相比上季度,此次例会新增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的表示。因为二季度以来经济复苏势头稳中偏弱,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走弱。以两年平均增速衡量,投资增速、消费增速均较低,比如5月两年消费增速回落至2.5%,低于两年投资增速(3.5%),显示内需较为低迷,尤其消费需求更为低迷。
国家统计局数据6月30日公布的显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但PMI已三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
“目前大企业PMI还在荣枯线之上,但是中小企业的PMI指数和我们编制的小微企业指数都持续疲弱。一些小微企业、传统行业的利润并没有修复,反而出现恶化,资产负债表也有所收缩。这使得相应市场主体的信心出现回落,内生动力进一步走弱,的确值得高度关注。”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
会议表示,今年以来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此前,央行行长易纲6月7日在上海调研时表示,下一步央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据记者梳理,从2021年四季度到2022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连续提及“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体现出稳增长基调,而2023年4月的一季度例会中仅提到“搞好跨周期调节”,未提及“逆周期调节”。此次易纲上海调研重提“加强逆周期调节”,体现出经济预期走弱环境下货币政策重新加码的信号,6月中旬降息也是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的体现。
因为“需求驱动仍不足”,会议表示要克服困难、乘势而上,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切实支持扩大内需,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其中,“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是新提法。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下半年国内物价水平有望持续处于温和状态的前景下,单纯的人民币走弱不会实质性地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取向。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会将货币政策独立性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这也意味着如果下半年需要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降息降准都有空间。
在6月中旬降息后,央行还增加了再贷款额度。6月30日,央行公告称,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发挥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分别增加额度400亿元、1200亿元、400亿元,调增后额度分别为8000亿元、17600亿元、7400亿元。
王青称,在本次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的基础上,后期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充分发力,不排除增加现有政策工具额度、以及创设新政策工具的可能。其中,在充分发挥保交楼专项借款作用的同时,下半年货币政策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定向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码。
此外,“切实支持扩大内需,改善消费环境”也是新增提法,意味着金融在支持消费复苏方面可能有新政策。“实证测算表明,引入消费金融产品后,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30%,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能够助力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会议表示,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和上一次例会相比,此次会议新增“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的表述。这是因为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一波贬值,当前CNH贬值到7.3一线。
央行的汇率管理工具较多,包括窗口指导、离岸央票、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逆周期因子、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外汇储备干预等。从近三年的调控来看,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使用频率较高。
王青称,考虑到近期人民币贬值势头有所加快,为防止汇市“羊群效应”聚集,不排除监管层重新引入“逆周期因子”、乃至动用其他汇市调控工具的可能。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是要守住某一个具体点位,而是旨在控制贬值速度,避免市场情绪一边倒、极端化。
值得注意的是,和上一次例会相比,此次形势表述部分增加了“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经常账户延续稳定顺差,外汇储备充足”的表述,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具备基础。
央行副行长兼外汇局局长潘功胜6月上旬在陆家嘴论坛表示,4月中旬以来,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美元指数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中小银行风险问题推升避险情绪、美联储加息预期有所升温的推动下走强,叠加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汇率预期和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相对稳定。向前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上行的态势,而一些市场机构则预测美国经济可能面临温和衰退。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外溢影响有望减弱。总体看,我国外汇市场有望保持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
关于物价,上次例会表示,在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下,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此次例会表示,关注物价走势边际变化,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同比看,5月C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PPI下降4.6%,降幅比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由于物价低迷,市场上出现了通缩的讨论,但官方部门否认了通缩,并认为下半年物价会恢复。
易纲6月在上海调研时表示,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是一个循环过程,我们要系统、辩证地看待分析。随着消费场景恢复,居民消费逐步提升,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8.5%,比上年全年加快8.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支出扩大将转化为企业和劳动者收入,进而又会带动更多的消费。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会比较高(主要是基数效应),CPI下半年有望逐步回升,到12月CPI同比将在1%以上。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4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