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作者:孙思远

本文转载自:远读重洋(ID:readabroad)

毛泽东爱读书,是出了名的。

大家听过一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本来是鞭策和激励普通人的,但毛泽东真的做到了“学到生命的终点”。

就在他临终的前一天,已经不能说话了,还以微弱的手势示意身边工作人员给他读报纸,了解国际国内大事。

毛泽东还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在《毛泽东传》这本书里,是这么描写毛泽东读书热情的: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现代西方的历史和地理。为拓宽视野,他也读小说、中国诗歌和希腊神话。

他攻读了新近由改良派严复翻译成中文的亚当·斯密、赫伯特·斯宾塞、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和达尔文的主要著作……

他研读了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柏拉图、康德、尼采和歌德的部分著作。”

讲到这里,我们不妨聊深一点:毛泽东当年这么刻苦努力地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尤其是,他读了那么多的哲学书,这种形而上学的东西,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帮助吗?

我们来举例说明:

1927年引兵井冈之前,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但起义很快失败了,部队不得不被迫进入井冈山。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实际上,当时的党中央是非常反对毛泽东上井冈山的,甚至三番五次、三令五申地要求毛泽东往湖南南部主动进攻。

但当时的毛泽东打的是标准的逆风局,一开始就被摁在地上摩擦,级别、经济、装备都差得很远,非要正面开团,那不就是送人头吗?

那么,当时的毛泽东是怎么做的呢?

他用了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哲学思想,而且这个思想不仅仅用在了井冈山斗争时期,长征、抗日战争等我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背后其实都是同一个指导思想。

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求不败。

什么意思?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两本书:一本是《孙子兵法》,另一本是《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提到《孙子兵法》,很多人下意识会觉得:这是一本兵书,是教人怎么打胜仗的。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但实际上,《孙子兵法》并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求胜的书,而是一本教人如何求不败的书。

求胜和求不败,这两件事儿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来说——求胜有上限,无底线;求不败有底线,无上限。

如果你的目标是求胜,你的上限就是获得胜利,但你是没有底线的。你可能可以获得胜利,但你也可能输得一塌糊涂。

这很像在赌场里的赌徒,为了赌一把大的,愿意把全部身家性命押上去,一把梭哈。但结果很有可能是输得裤衩都没了。

求不败是什么呢?我的目标是先立于不败之地,保证不输,一直留在牌桌上,等待合适的机会。

也就是说,我先保个底,但我的上限是无限的,我甚至很有可能不用太费劲儿,只要保证一直不输,就能把其他人熬死。

举个例子:英国有一位传奇企业家叫理查德·布兰森,他是维珍集团的创始人。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很多人应该听说过维珍集团旗下的维珍航空。

实际上,维珍航空只是维珍集团旗下400多个业务里面的一个,除了维珍航空,还有维珍唱片、婚纱、化妆品、铁路、手机等等。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这样一个有创业精神,开辟了这么多业务的企业家,他做每一个子品牌之前,会考虑些什么呢?

正常人的思维是:搞企业的,开个子业务,当然是为了赚更多钱。所以,开新业务之前,肯定要先搞清楚这个业务能赚多少钱。

听起来很合理,但理查德·布兰森并不是这么想的。他在开辟任何一项新业务之前,首先考虑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最多会亏多少钱。

换句话说,他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这是典型的“求不败”。

再比如,“股神”沃伦·巴菲特,他的投资哲学叫“价值投资”。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理论,叫做:投资有护城河的企业。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什么是护城河?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企业不可替代、无可超越的核心优势。

它可能是企业的品牌优势,这属于无形资产;

或者是转换成本,比如,我用惯了安卓系统的华为手机,就不愿意换成iOS系统的苹果手机了;

再要不就是网络效应,比如,微信用的人越多,产品的价值就越大,腾讯这个企业的护城河就越宽;

再要不就是成本优势,我家产品的造价比别家便宜。

说白了,投资有护城河的企业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让自己作为一个投资人,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去赌一个第二天可能会暴涨或暴跌的股票——后者叫投机,前者叫投资。

之前提到,除了《孙子兵法》,还有本书叫《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书的作者叫詹姆斯·卡斯,他是纽约大学的教授,也是一名哲学家。在卡斯教授看来,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游戏:一种叫有限游戏,一种叫无限游戏。

什么是有限游戏?就是有明确对手,有胜负输赢,有特定的开始和结束。比如,各种体育竞赛类的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包括王者荣耀、绝地求生,这些都是典型的有限游戏,都是人造的;

什么是无限游戏?就是没有特定的开始结束,也没有胜负输赢的概念,唯一的目的就是把游戏一直玩下去。

其实搞创业、做企业就是典型的无限游戏。

美团的创始人王兴就是无限游戏哲学的信奉者,他亲口说了这段话: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有本书对我蛮有影响的——叫做《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有限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游戏却是在和边界,也就是和‘规则’玩,探索改变边界本身。

实际上只有一个无限游戏,那就是你的人生,死亡是不可逾越的边界。与之相比,其他的边界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几年前,出行市场有一场大战:滴滴出行、快的打车、Uber等几十个品牌疯狂烧钱,为了拿下整个出行市场。

结果,滴滴非常彪悍,先是把快的打车等一众国内选手干掉了,一统国内市场。

后来又来了个国际选手Uber,滴滴说: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结果又把Uber干掉了。

滴滴以为从此之后,就是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了。结果没想到,2017年的时候王兴的美团打车突然蹦出来了。

当时,很多互联网圈内人都不理解:出行市场的战斗明明已经结束了,胜负已分,你王兴还瞎起什么哄啊?年轻人,我劝你耗子尾汁。

但王兴不这么想,这本来就是一场无限游戏,我没有特定的对手,也不存在什么输赢之分。我为什么不能进场?

如今美团打车混得怎么样了呢?就在2021年,他们已经默默地杀进了这个市场的前五名。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实际上,这套无限游戏的思想还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婚姻:如果你把婚姻看作是有限游戏,遇到夫妻矛盾吵架的时候,你多半会争个输赢。

因为你把伴侣看作对手,这样的后果是:你可能会赢了争吵,输了婚姻。因为这个游戏你是赢了,但游戏也结束了,玩不下去了。

但如果你把婚姻看作是无限游戏,你是没有对手的,遇到夫妻争吵的时候也没有输赢对错,你唯一的目标就是把这场游戏延续下去,这样的婚姻往往会很幸福。

所以,为什么都说四川男人很有智慧、幸福指数很高?因为四川男人是出了名的“耙耳朵”:“耙耳朵”从来不跟另一半吵架,并不是因为吵不过,而是压根没有把伴侣当对手。

唯一目标是把两个人的感情延续下去,好好过日子,所以四川男人心甘情愿当“耙耳朵”。这是对女性的尊重,更是一种智慧,听懂掌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孙子兵法》和《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要一起讲呢?

因为这两本书,本质上讲的其实是一码事:在一场无限游戏里,唯一的目标就是为了把游戏一直延续下去,没有特定的对手,也不存在输赢之分。

这里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什么?当然是:求不败。必须要保住底线,一直留在牌桌上,把游戏一直玩下去,才有可能去追求无穷的上限。

但在一场有限游戏里,唯一的目标就是打败对手,争个输赢,这显然是求胜的心态,甚至是赌徒的心态。

现在,再回头看看刚才提到我党历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比如引兵井冈,为什么?就是为了保住我党的有生力量。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尽管当时的党中央,一而再再而三地命令毛泽东去跟国民党的军队硬碰硬,但毛泽东的头脑非常清醒:我要先立于不败之地。

这段话是来自《毛泽东传》这本书里的:

“秋收起义失败了。毛泽东跟党中央的关系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糟糕。既然如此,他决定干脆拒绝攻打长沙,因为把他的残余部队投向毁灭看来是愚蠢的…

当10月的寒气赶走了夏天的炎热时,他领着区区1000名幸存者来到湖南东部边界上一个崎岖不平的无人地带。他将用自己的方式利用枪杆子。”

再看抗日战争,这段来自毛泽东著名的《论持久战》:

“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已经接近尾声——日本人处于进攻态势,中国的大片领土会丢失给他们。

 

毛泽东并不为这种损失而惊慌失措。最好要诱敌深入,这样日本人会犯错误,他们会被广大的、同仇敌忾的人民包围。

 

漫长的第二阶段将随之而来,特点是双方之间的某种平衡,以及敌后的蚕食性的游击战。这会极大地削弱敌人。

 

随后,第三阶段就会到来:中国将能够进行反攻,用传统的大规模战役代替游击战术。”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同样也是不急于求胜,而是求不败。哪怕日本人处于进攻态势,中国会暂时丢失部分领土,毛泽东也不为这种损失而惊慌失措。

先立于不败之地,诱敌深入,不断削弱他们,再找机会一波带走。

红军长征,同样也是为了保住我党的有生力量,跟其他苏区汇合,立于不败之地。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其实,导致长征最直接的原因是:当时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了统治地位,盲目求胜。

本来游击战、运动战打得好好的,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非要跟敌人打阵地战,非得硬碰硬,结果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背后就是“求胜”心态在作祟。

后来到了遵义会议,又重新树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这才恢复了运动战、游击战。

这是毛泽东回忆长征时候说的原话:

“长征是在进行过程中才逐渐成形并有了策略和目的。长征在它结束很久以后才被人称为‘长征’;

在开始时,那只是痛苦的撤退。我们的目的,是摆脱 ‘围剿’并与其他苏区会合……

在行军的每一个阶段,压倒一切的目的就是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而生存下来。”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在长征途中发生的四渡赤水其实也是一样,这场战役是毛泽东一生的骄傲。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访问中国时,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中国每周评论》报道称赞“红军队伍中有天才存在”,连国民党的将领也说“老蒋被共产党牵着鼻子走”。

实际上,四渡赤水就是把运动战和游击战发挥到了极致,不是为了求胜,仍然还是求不败。

毛泽东以遵义为中心,在500到600米的半径内打转,相当于开了上帝视角,地图全开,各种瞬间移动,把敌人耍得团团转,微操简直秀炸。

具体这场战役怎么打的,大家可以去网上搜,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而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其实就注定了蒋介石的失败——

蒋介石从头到尾就盯着共产党这个对手,当做心腹大患,非要除之而后快,这是典型的有限游戏思维

我党虽然客观条件不如国民党,从一开始就在打逆风局,但我们从来没有把国民党当对手,一直在寻求国共合作,联手抗日救国。

《毛泽东传》里有句话,是毛泽东关于抗日救国思想的阐述:

“中国是底线。如果中国处于危险之中,那就没有什么比挽救中国更重要。中国没有了,那么一切关于革命的谈论就只是没有根的知识分子的空谈。”

后来,连国民党自己的将领都看不下去了,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站了出来,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绑了老蒋,教他做人。

毛泽东读了那么多书,对搞革命和带兵打仗有什么用?

毛泽东是“草根出身,但心怀天下者,必为天下人记之”。而蒋介石呢?是“人民币玩家,开局六神装,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杠五”。

所以,哈佛大学教授罗斯·特里尔才会如此评价毛泽东和蒋介石:

“蒋介石只是个军人。毛泽东是个有思想的人,对他来说,枪杆子是个工具。

在1943年,当共产党还很弱时,蒋介石本来可以和毛泽东达成有利于他自己的协议。但是,他不像毛泽东那样理解政治和战争之间的关系,他对共产主义问题只寻求军事解决,结果既丧失了军队,也失去了中国人民……

蒋介石只是在对付相继而来的每一个危机的范围内表现出精明,他没有宽广的视野。毛泽东是以一个研究过历史的人的长远眼光看问题。”

不难看出,读书和不读书,差别真的很大。

今天先聊到这里,最后一篇我会谈谈如何通过学习党史,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本文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分团“百人千场”宣讲活动《从党史中汲取个人奋斗的力量》整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4559.html

Like (7)
Previous 2021年6月23日 上午10:45
Next 2021年6月23日 上午10:4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