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
羊肚菌爱“吃麦”,农民却“无感”
适逢羊肚菌采摘旺季,半月谈记者在多地农村地区走访,看到不少种植户穿梭于菌垄间,一朵朵破土而出的羊肚菌被小心翼翼地摘下。
一名种植户告诉半月谈记者,他第一年种了13个大棚的羊肚菌,纯收入超过30万元,每亩纯收益至少超过3万元。羊肚菌从种到收约3个半月,只在种、收两头用人工,其余时间管护成本较低,被称为“懒汉菇”,而且可以与其他蔬菜轮作。黎城县一家农产品公司负责人说,公司现有3个生产基地,实行羊肚菌和蔬菜季节轮作,每年盈利超过300万元。
农民采收羊肚菌 杨文斌 摄
比较效益高的羊肚菌,却天生有一副“大胃口”。种植户介绍,培植羊肚菌需放置以小麦、麸皮等为主料的营养包,为羊肚菌生长提供外接营养源,“1亩羊肚菌小麦用量在1000斤左右”。
这一数字也得到了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常明昌的印证。他表示,羊肚菌种植出现了小麦替代技术,但产量不如使用小麦高,为确保收益,种植户普遍用小麦种植羊肚菌。从全国范围内来说,1亩羊肚菌平均耗麦约1000斤。一些农田技术员表示,有的羊肚菌高产试验田每亩小麦用量达到1400多斤,基本相当于当地2亩旱地小麦的产量。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为了方便,种植户普遍使用新麦为羊肚菌提供营养,而非陈麦。
羊肚菌种植技术员李照全说:“目前,一亩羊肚菌纯利润普遍是成本的3至5倍,高利润率导致种植户对耗麦量‘无感’,更不会关心节麦技术。”采访中,一位县委书记表示,县里进行产业帮扶时更多考虑了经济效益,没认真考虑粮食消耗过大的问题。
市场持续走热,技术攻关遇冷
羊肚菌富含多种氨基酸,被市场视为高级补品。与其他人工种植的食用菌相比,羊肚菌价格高出不少,鲜菌每斤价格在50元至100多元,干菌每斤价格在600元以上;加上更容易管护、人工成本低等,羊肚菌投入产出比高,增收效果好。
市场优势让羊肚菌产业迅速升温,各地纷纷抢抓先发契机,作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在中部地区某县,2年时间,羊肚菌种植基地从1个增加到6个,种植面积从十几亩增加到100多亩。当地一位农业干部说,除了联系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外,他们正在研究具体补贴政策。由于收益更高,一些传统食用菌种植户也开始自发调整种植结构,不少农民已将香菇大棚改种羊肚菌。
羊肚菌种植大棚 沈伯韩 摄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羊肚菌种植面积仅为1000亩左右,2018年从2万多亩猛增到7万亩;2022年全国羊肚菌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5年时间增长了数倍。
常明昌预测,6年后全国羊肚菌种植面积会达到100万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说,羊肚菌种植面积持续快速增加,粮食消耗也会同步增加,应尽快加强技术攻关,让羊肚菌种植的小麦用量降下来。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羊肚菌并不是非“吃”小麦不可,替代技术在部分发达国家已有应用,但我国尚未有明显突破。常明昌说,国内已有以木屑为主的羊肚菌种植技术,但产量较低,种植户不愿用。“目前农业专家关注羊肚菌产业的不多,相关科研立项较少,研究节粮营养袋的人更少。”常明昌说。
让好产业既富农又省粮
羊肚菌广受欢迎的同时,相关种植节粮技术的科技攻关却出现滞后,无麦、少麦技术难以改进增产,不被种植户接受。只有羊肚菌少“吃粮”、不“吃粮”,才能兼顾产业增收效果和粮食安全保障,也才具备在全国大规模种植的牢固基础,更广泛地惠及农民群体。受访专家表示,找到一个农民增收效益好的特色产业不容易,应积极帮扶和引导,使其既利当下,更利长远。
一是应尽快加强科研立项,保证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加快羊肚菌无麦、少麦替代技术的攻关改良速度。常明昌说,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大新型基质开发利用,从菌种生产到营养袋制作,都要减少小麦使用量。
二是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资金补贴等方式,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加大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栽培技术的研发力度,用科技力量助力羊肚菌无麦、少麦技术提高亩产量,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增强新技术的吸引力。
三是各地政府部门主动提高服务水平和对接新技术的能力,积极帮助羊肚菌种植技术新成果尽快落地转化、推广,尤其是要加强新种植技术的本地适应性研究,并引导种植户优先使用陈麦,促进羊肚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山西农业大学功能食品研究院研究员凌亮认为,有关部门要向广大农民做好科普宣传,羊肚菌对气候、温度等都有较高要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引导农民理性种植。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46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