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在中国,包括卫校在内的各种医学类院校有很多,但目前真正叫军医大学的只有3所,即上海的第二军医大学、重庆的第三军医大学和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按理说,医学作为通用类学科,为什么在院校上专门设置了军医大学呢?
源于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总共开设了7所军医大学。1953年,中央军委将这7所军医大学整合成4所。除了上面提到的3家,还有广州的第一军医大学。不过,一军大在2004年被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变成了地方医科大学。剩下的3所军医大学虽然也在2017年部队的体制编制调整中变更了名称,如第二军医大学改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改为陆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改为空军军医大学,但更名后的三所大学仍可对外使用原来的校名。
南方医科大学。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官网
这三所军医大学从诞生时起,就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二军医大学创建于1949年9月,当时被称为“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主要由华东医务干部学校、第三野战军卫生部医学院、国民党原国防医学院部分留中国大陆人员和从地方招聘的专家教授组成。1951年7月,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来源/海军军医大学官网
第三军医大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1年建立的我军第一所军医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其前身包括太岳军区卫生部卫生教导队、松江军区军医学校和国立中正医学院,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来源/陆军军医大学官网
第四军医大学的前身为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创建于1941年,1948年11月进驻西安,先后更名为西北军区人民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学院。1952年10月,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来源/陆军军医大学官网
除了这3所军医大学,各军种还建有自己的医学类专科学校,比如陆军的白求恩军医学院、海军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及空军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这些医学专科学校在后来部队的体制编制调整过程中分别并入相应的军医大学。
所以,从3所军医大学的历史就可以看出,这些学校都从战火中走来,在历次调整改革中都留在了军队编制序列当中。当然,历史只能说明过去,并不足以说明军医大学的特殊性。军医大学真正与普通医科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军医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专业设置和毕业方向。
身兼多职
从学生来看,军医大学的学生,既是一名普通大学生,需要完成繁重的学业任务;又是一名士兵,所有学生按专业或院系编成学员队,实行集中的军事化管理,有严格的纪律约束。
老师同样具有多重身份。3所军医大学都拥有相应的附属医院,第二军医大学下设有长海、长征、肝胆三个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下设西南、新桥两个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下设西京、唐都、口腔三个附属医院。这些医院的不少医生日常在医院门诊、手术,是巡诊问药、救死扶伤的医生,同时,他(她)们也大部分参与大学的专业课讲授,有的还带着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是传道受业、答疑解惑的教师;而在一些特殊时刻,他(她)们又是披甲执戈、决战生死的战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的组织协调下,从陆、海、空三个军医大学抽调组成了3支医疗队共450人投入疫情防控的任务中。
2020年除夕夜,解放军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每支医疗队150人,共派出3支医疗队450人,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坐军机出发驰援武汉。来源/央视网
以第二军医大学为例,他们在1月24日凌晨1时接到海军紧急传真电报:命令学校组建150人医疗队于当日24时前抵达武汉,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当晚20时,当大部分人都在家观看春晚时,来自大学3个附属医院及其他单位,专业覆盖感染、重症监护、呼吸等多个医疗科室的150名队员从虹桥机场登上专机,两个小时后抵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可以说,当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第一时间调动的主要是军队体系内的医院和医生。
专业:军事特色
军医大学的专业设置,除了通常意义的医学类专业外,一般都具有独特且鲜明的军事特色。
比如,高原军事医学是第三军医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校内的高原军事医学实验室也是全军重点。我国高原面积广阔,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横亘西藏、青海、新疆、云南等。高原的特殊气候,会对部队生活、劳动、训练和行军造成严重危害。最典型的就是缺氧,人在缺氧状态下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嗜睡甚至昏迷,因此,高原军事医学往往需要研究高山、沙漠、高原等地理条件对人体的影响,进而制定相应的卫勤保障措施。如对高原地区的参训军人,除了进行体检、排除不适宜高原低氧环境生活的人群外,一般还针对低氧低压的特殊自然环境,配给红景天等药物进行预防,并配发复方丹参滴丸、复方氨茶碱、高原护肤霜、便携式供氧机、防寒保暖设备等。
同样,第二军医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是海军军事医学,主要包括潜水医学、军事航海医学、军队卫生学、防原医学、防化医学等专业。以航海医学为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技术保障,使舰艇和船舶人员能在航海过程中适应环境、保持健康、增强体质及提高工作效率。一般来说,出海航行的时间越长,海上情况越复杂,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就越多,甚至连最基本的睡觉都成问题。一份针对亚丁湾护航官兵失眠状况的报告显示,在随机参与调查的476名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的长航官兵中,护航期间有约44.1%的官兵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
第四军医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是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设立于1959年,属于国家重点学科。航空医学主要涉及环境、飞机载荷、人因素、战争和意外及其他航空多发疾病的防治等。航空航天是一个体系,医学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从我国近年来航空航天科技取得的成果看,医学方面的保障能力也处于世界前列。如超音速战机歼-20,其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8马赫,这就意味着航空医学研究解决了超音速条件下飞行员工作负荷过重的问题。再比如,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北航教授桂海潮能戴着近视眼镜进入太空,也说明我们的航空航天医学已经解决了相应难题。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来源/央视军事
桂海潮出征前向镜头挥手。来源/央视新闻
上面所说的三大专业,一般是针对某一点或某一类群体的特殊需求,缺少一定的社会普适性,往往是地方普通医科大学未设置的。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诞生与研究解决,往往具有高度机密性,也只能由军队系统内的医学工作者承担。
瞄准战场
如果说普通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去向是各类医疗机构,那么大多数军医大学的毕业后将成为基层部队的军医。所以,相较于地方医科大学学生,军医大学学生有两点最为突出。第一是体能要求,军事行动中,军医往往跟着部队一起行动,他(她)们在校学习期间必须经历体能考验,如果体能训练不达标,不仅年度评优受影响,甚至会拿不到毕业证。与体能相伴相生的还有对行军、射击、军事地形学等技能的掌握。实际上,在学习期间,相应的战伤救治演练以及到部队实习锻炼也已成为日常课程的一部分。
第二点是专业要求。与普通医院里的精细化分科不同,对基层军医知识面的要求首先在广,每个军医往往一个人要对着几十甚至上百个战士,加上基层部队医疗条件有限,这就要求军医不管内科、外科、骨科、口腔科还是神经科,哪方面的知识都得知道一点。平时还好,军医处置的都是一些头疼、感冒等常见病例,比较严重的一般都会送到大医院。一旦到了战时,面对短时间内大量爆发的战伤,且伤情复杂,如急性伤病多、重伤多、多发伤和复合伤多,军医作为一线救治人员,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确定初步救治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的不全、懂的不多,很可能会影响伤员的及时救治。
不管打仗还是日常训练,只要部队出动,军医必然随军行动。我国古代军队很早就设置了军医,甲骨文中的“医”字,就是“匚”加上一支箭矢,说明古代医学与战争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汉代军队已经有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系统,各级军营及边防哨所都要采购必要的药材,以备不时之需。宋代军队中有太医局派遣的常驻军医,在战争前线还设置有“医药院”,主要负责治疗伤重的士卒。永乐年间七下西洋的郑和,所率领的舰队中就配备了180名医官医士,平均每150名船员1名,主要负责医伤治病,沿途鉴别、收集药物。
江阴博物馆藏明代手术器具。来源/CCTV健康之路《博物馆里话中医》系列节目截图
冷兵器时代,军医一般是在战后参与伤员救治工作。到了现代战争,军医往往与作战军人一样,要冒着枪林弹雨战斗在一线。据一位志愿军护士回忆,她当时17岁,从东北军区护士学校毕业后报名参加志愿军,来到朝鲜战场,当时的任务是:尽最大努力,抢救活着的伤员,只要他们有一口气就要积极抢救,争取让他们活下来。她们入朝不久就遭到敌机轰炸,她冒着敌人的炮火,背着伤员在山上跑了一个多小时,终于送到朝鲜人民军红十字会抢救中心,这时她的浑身上下,包括头发上都凝固了伤员的鲜血。
随着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都将战场救治视为一个体系性工作。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人从几家海军医院抽调了211名医务人员配属给了医院船和舰队,同时征调大量民船,将其中部分改成医院船。海湾战争中,美军在开打之前根据朝鲜和越南战争的伤亡经验,加上对伊拉克方面军事实力的评估,认为将有3-4万人的伤亡,为此动员了约40万后备役人员,同时从海军抽调了2000名医务人员配属给“仁慈”号和“舒适”号医院船,从各医疗中心抽调了3200名军医配属到部队,平均每10名参战人员就有1名医务人员。伤员在战场上经初步救护后,转到野战外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重伤员空运到美国设在德国、英国的野战医院,部分伤员直接空运回美国本土医院。
美国海军“仁慈”号(USNS Mercy T-AH-19)医院船。来源/USNI
可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一线救治还是后送救治,军医都是绕不开的一环。对于中国来说,培养军医的主要渠道仍是军医大学。作为培养野战救护人才的主阵地,军医大学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1.《军事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军事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第二军医大学官网,http://www.smmu.edu.cn
3.第三军医大学官网,www.tmmu.edu.cn
4.第四军医大学官网,www.fmmu.edu.cn
5.金凤仙:一个志愿军女护士的回忆.档案春秋2013(8)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4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