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中美博弈关键期,一定要警惕网络上的舆论陷阱

作者:云石

本文转载自:云石(ID:yunshi911)

最近这几个月,舆论场上到处都是唱衰的中国经济的声音,尤其是房地产,仿佛一场崩盘不可避免。最搞笑的是,也不知哪个“机灵鬼”,还整出了一个“秘不发丧”的名词,搞的一大帮没脑子的人兴高采烈,自以为窥破天机,在各种平台里奔走相告,极尽嘲讽。

这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这帮人也不想想,既然是“秘不发丧”,那他们这些没资源没人脉没背景、混了半辈子却连区区处级干部都认识不了两个的普通百姓,又是怎么能知道这种“秘密”的?如果连平头百姓上上网都能轻易知道,那还算哪门子的“秘不发丧”?

而与唱衰中国同步,还有一种“救市”呼声,尤其是近两个月,从百亿私募经理,到所谓的网红经济学家,财经名记、再到彭博社等海外新闻媒体,关于救市的呼声此起彼伏,每隔几天就要来一波;有的还传的有模有样,说什么史诗级救市即将出台,而台湾某日据时代发家的汉奸家族后裔,野村证券的著名经济专家,鼓捣出的“中国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论调,也被突然间炒上热搜,成为敦促救市的又一。

这样的舆论场,真的是群魔乱舞,搞的大家也是人心浮动。

但实际上,在真正懂行的人眼中,这些不过都是再明显不过的别有用心罢了。中国经济确实近况不好,但这是全球经济周期进入底部时,非常正常的状态。底线思维从两千年就开始频频见诸报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是听的耳朵都快起了茧子。别说决策层,就是云石君这样后知后觉的普通博主,也都从2021年就开始在多篇文章中,提示全球经济危机即将来临。

所以,这是早有预料的。而且我们也早有准备,不仅前些年提前储备了大量政策,提前金融拆弹,推动房地产出清。而且今年初,当大家对经济复苏一片乐观之际,官方对经济增速才只定了个区区5%左右——这个在当时被外界普遍认为偏保守的数据,搁在半年后的今天来看,其实恰恰证明了官方预测的准确。

而从实际上就表现来看,在全球一片萧条的大环境下,我们的经济表现已经是相对最不烂的一档。

当然,有人会拿出美国近期亮眼的各项亮眼数据,来对比论证我们的颓势。但实际上,真正在美国,而且真正融入美国主流经济体系的人(当然,这里不包括那些盲人摸象的人群——比如餐馆刷盘子的底层润人,以及那些关在象牙塔里的留学生),都知道美国现在高利率环境下实业的萧瑟,以及基层民众生活压力的相对上升,更明白用美元泡沫强撑起的虚假繁荣,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以至于连美联储官员都已经公开质疑财政部数据造假——这证明矛盾已经激化到了快无法在台面下调和的地步。

而从布林肯到耶伦,再到接下来的商务部长华府高管的急迫访华,更证明了美国的虚假繁荣,已经十分接近1929大萧条的临界点——不然真正着急上火舔着脸去求对家接见的,应该是咱们的王委员和秦外长才对。所以,即便美帝拉不下脸认怂,即便打打谈谈是中美未来的主旋律,但现下麻烦更大的,其实依然是看上去繁花似锦的美帝,而非舆论里曾经崩溃了无数次,现在又一次快要崩溃、或者正在崩溃的我们。

而从逻辑上来说,我们现在也不可能主动大规模刺激——现在大放水,不仅是提前打光救市子弹,帮一心致我们于死地的美国背通胀,更重要的是,现在放水,势必拉高资产价格,引发资本的大规模外逃,最终被缓过气的美国精准引爆——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果,就有可能就此付诸东流!这样严重的后果,但凡稍有脑子的,都会极力避免。

可明知如此,为什么小作文此起彼伏?为什么唱衰与救市,两种声音在网络舆论场上不断的兴风作浪?

这自然是有人在背后精心引导的。美帝掌控着全球霸权,它们不仅控制全球主流舆论,而且通过意识形态洗脑,在世界各地培养了大量的利益关联者和精神殖人。而跟玩民粹出身的懂王不同,民主党建制派更是操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优势的行家里手。哪怕中国已经是上得了台面的国家中,抵御意识形态渗透做的最好的一个,但对外开放的大环境决定了,依然少不了精神跪族和利益买办的潜伏。

这就为美帝的舆论战和认知战提供了渠道和耗材。而美帝舆论战,尤其是隐性舆论战的威力,我们这些懂传播的,在去年疫情时已经深刻的体会了一次。现在,它又围绕着经济政策,再一次的兴风作浪。

那么,怎么个兴风作浪法?其实唱衰和救市,本身是一体的。很多人简单的将外媒、买办和精神殖人的忽悠,理解为对中国的忽悠,希望通过舆论炒作,把决策层给忽悠瘸了——就像当年忽悠苏联自我解体,继而忽悠俄罗斯搞休克疗法一样

但这个认识其实是不对——至少是不全面的。其实精美不傻,美帝本身更不傻。他们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也知道中国决策层知道他们是什么货色,知道他们炒作这些是什么居心。实际上,无论是彭博社、高盛,还是国内的那些什么私募魔女、财经名记,乃至于最近改卖治脱发洗发水的网红经济学家,这帮家伙心里都清楚,自己在决策层那里就是个屁——因为如果不是屁的话,那他们早就被请到海子里当闭门高参了,也犯不着到大众舆论场里造声势博出位。所以无论是老美自己,还是利益买办或者精神殖人,其实并不指望通过自己的那几篇小作文,就能让庙堂改弦更张。

但他们依然要折腾。为什么?说白了,其实他们打的是形势倒逼的算盘。

他们的那一套忽悠,官方当然是不会上钩的。但官方不会,不代表民众不会。毕竟民众本来整体认知就不高,他们通常只能理解眼前肉眼可见的事物,看不到表象背后的内在。而现在经济形势本来又不好——虽然我们说了,这是全球经济危机的普遍现象,但民众看不到长远,也看不到外界——就算偶有看到,美帝的舆论霸权和自我粉饰,也会很轻易给他们错觉。

颓靡大环境下,民众的怨愤是很正常的。通过唱衰经济,宣扬通缩,更会进一步刺激他们握紧钱包。

至于救市。其实美帝和它的买办殖人也都知道,救市弊大于利,官方不可能救市,更不可能史诗级救市——毕竟我一个自媒体博主都能看出来的,他们岂能看不出来?。

但是没关系,炒作这个,一方面可以强化民众对于经济即将崩溃的认知;另一方面,救市的落空,也会进一步强化资产持有者以及潜在购买者的悲观情绪,促使他们做出观望、抛售的举动,进一步加剧通缩。

其实我们都知道,信用货币时代,持续性通缩是不可能在独立主权国家出现的——印钞可以解决一切通缩问题(日本之所以过去几十年印钞却依然解决不了通缩,那是因为他们不是独立主权国家,印出来的钱并没有投入实体经济,而是拿去廉价输送给了华尔街——而中国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对中国来首,它的救市放水,必须要等到美国经济崩盘——至少是货币政策转向后才能大规模施行。提前干这个,那就是给美帝送人头。

所以,现在的中国,主观上不可能大规模刺激。

但如果短期的经济下滑破了底线,也就是再不救市就真要崩了,那真到那时候,哪怕救市是饮鸩止渴,官方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救。

而这就是美帝和买办殖人的目的。本来,以中国经济的现状,在这场全球比烂的游戏中占据的是相对有利的生态位——虽然大家都烂,但中国确实是主要国家中相对最不烂的。所以,正常情况下,哪怕经济不好也没关系,不需要救市,就这么苟着,有点撑不住了就打个吊瓶,托而不举让大家有口饭吃就行了,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自己耗赢美国等它先死,自己还可以趁此机会调整内部结构,出清冗余的落后产能。

但这帮货一边过度唱衰经济,一边鼓噪官方明显不愿意出台,也不能出台的救市政策,通过这种手法不断刺激大众,这就会加剧民众的恐慌。恐慌之下,他们就会过度节衣缩食——没什么钱的节衣缩食也就算了,就算有钱且有意愿投资消费的,也会被形势吓着不敢投资消费。

这就会让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把假性通缩,温和通缩逼向真性通缩,恶性通缩。

实际上,真到这一步,节衣缩食的人也不会有好下场。毕竟我们前面说了,信用货币时代是没有持续性通缩的,通缩到极致必然引发货币放水,通货膨胀——到那时所有人节衣缩食省下的钱都会被通胀加倍还回去。

但老百姓不懂这些。就算懂,理性也扛不过人性——过度萧条,必然会加剧大家的恐慌,进一步限制消费和投资,甚至加剧资本外逃。而到那时,我们就不得不提前放水,而这势必会导致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接下来不仅要面对恶性通胀,而且很有可能被美国收割。而美帝和买办殖人们,则可以一边大吃咱们的人血馒头,一边鼓吹自己的正确——甚至将后面的恶果,全部归咎于政府放水晚了,引发民众对政府的进一步反感。

这就是他们的目的。通过舆论造势,引导大众过度焦虑和紧张,加剧通缩,制造出经济过度萧条的事实,进而倒逼政府提前放水。一连串链条环环相扣,最终把咱们拖入绝境,最可恨的是,老百姓作为最终,也是最大的受害者,被人卖了还要帮人数钱——就像当年被忽悠的苏联(俄罗斯)民众一样,成为新一代的全球大棒槌!

这就是舆论战!这就是这几个月网络小作文层出不穷背后的真相。所以,还是希望大家提高警惕。至于行动层面,大家一定要认准一个逻辑——这是一场国运之战,赢了,你就是一无所有的穷人,你的绝对生活条件,未来也会有改善;如果输了,哪怕你一个子儿不花,甚至把钱全换成黄金,未来也照样会随着通货膨胀,甚至政府的黄金强制上缴令(别以为不会,1930年代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和1948年底的南京国民政府都这么玩过),而化为乌有。所以,该吃吃该喝喝,有钱且胆大的,认准了的资产可以抄底;有消费需求的,超前过度的现在环境下当然不可取,但只要是合理范畴内的,放心大胆消费。至于网上那些小作文——不管是唱衰的还是鼓吹救市的,甭理他们。

总而言之,历史有规律,经济有周期,现在就是这一轮经济周期底部,至于未来,无非是谁先死谁遭殃——而我们,绝对是主要国家中,生态位相对最好的一个。只要咱们别被忽悠的自己吓死自己,最后我们一定会最先走出底部周期,并获得丰厚的回报!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47866.html

(1)
上一篇 2023年7月10日 下午12:28
下一篇 2023年7月10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