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硬刚八旗:两个虐过大明的选手谁更能打?

作者:赵恺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大顺硬刚八旗:两个虐过大明的选手谁更能打?

在风起云涌的明末乱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不胜枚举。不过曾在中国历史上多次扮演重要角色的要冲险隘——潼关,先后三次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主战场:

 

崇祯十一年(1638),“闯王”起义军主力于潼关南原为明军合围,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仅率十八骑逃入商洛山中。五年之后,吸收了中原百万饥民的“闯王”卷土重来,于汝州聚歼明军孙传庭部主力后,一口气攻破潼关,建立起定都西安的“大顺”政权。可任谁都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一年,李自成又回到了潼关,只是,这一次他从进攻者变成了防御者。

 

大顺硬刚八旗:两个虐过大明的选手谁更能打?

古潼关。摄影/陕圪崂,来源/图虫创意

五营折半

大顺政权败退后的兵力底数

大顺永昌元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于山海关战场大败而回的李自成,仅在北京盘桓了两天,便匆忙率部西撤。对于李自成放弃北京的这一战略决定,后世很多军事学家都表示赞同,认为大顺政权此时在全国范围内虽然还有不少兵力,却分散驻屯于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短时间内无法调集。面对兵锋正劲的多尔衮和吴三桂联军,理应先行退避,待各地援军汇集再寻机决战。
 
那么,大顺政权此时还有多少军队?又应在何地决战?我们不妨为李自成盘点一下此时其手中的军事力量。
 
大顺政权的武装力量体系是在襄阳火并自称“曹操”的罗汝才之后建立起来的,并逐渐形成了“中吉、左辐(辅)、右翼、前锋、后劲”的“五营”和以权将军刘宗敏为首的所谓“二十二将”的建制。一般认为,“五营”之中,李自成亲率的“中吉营”兵力最强,有约十余万众,而四营的兵力则都在五万人上下。也就是说,在李自成进军北京之前,大顺政权的野战部队可能达三十万人之多。
 
然而,大顺政权建立初期恶劣的战略态势,令李自成不得不在向北京进军同时,命“前锋营”主将贺锦率部西征甘肃、青海,“右翼营”主将袁宗弟南下湖广,而“后劲营”主将李过则率部留守榆林。因此,在大顺政权扫荡山西、河北的过程中,仅有刘芳亮为主将的“左辐营”在与李自成亲率的“中吉营”相配合。
 

大顺硬刚八旗:两个虐过大明的选手谁更能打?

李自成流窜及其兴灭图。来源/《中国历代战争史(第十四册)》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李自成麾下的“中吉营”也并非齐装满员,在出征之前,李自成特意留下了自己最为信任的“老兄弟”田见秀及三万精锐镇守西安。而在沿途攻占了太原等重镇后,大顺政权也需要分兵镇守。是以,虽然李自成抵达北京时,麾下依旧是十余万大军,但其中已经混杂了大量归降的明军。
 
在讨伐吴三桂的军事行动中,李自成留下两万兵马留守北京,仅率八万余众东征山海关。虽然李自成一度压制了吴三桂麾下的约六万关宁军,但使者多尔衮亲率的数万清军赶到战场,大顺军便呈现出全线崩溃的态势。由于军中混杂了很多意志不坚的明军降卒,因此,李自成撤回北京时并未带回多少有生力量。
 
在放弃北京的过程中,李自成第一时间召集了驻守保定的“左辐营”部,希望能够在京畿地区再集结起一支七八万人的野战兵团,趁清军立足未稳发起反击,进而将对方赶出关外。然而,清军统帅多尔衮并不打算给李自成这一喘息的机会,在亲率少数部队接管北京的同时,清军在阿济格、多铎两人的率领下,对李自成所部穷追猛打。
 

大顺硬刚八旗:两个虐过大明的选手谁更能打?

影视中的多尔衮(马景涛饰)。来源/电视剧《孝庄秘史》截图

 
在这样的情况下,赶来支援的“左辐营”不仅没有帮助李自成稳定局面,反而以“添油战术”的姿态在庆都、真定两场鏖战中被清军大量杀伤,以至于李自成失去了迅速夺回北京的期望,在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山西与河北的固关等要冲后,草草命明军降将姜瓖、陈永福、唐通等人守备大同、太原、德州,试图维持与清军隔太行山对峙的局面,以便自己从后方调集人马。
 
可惜的是,李自成高估了这些明军降将的忠诚度。面对清军开出的高官厚禄,姜瓖、唐通先后复叛。陈永福虽一度试图坚守,但面对装备有“红夷大炮”的清军,号称坚城的太原也仅抵抗了不足二十天便宣告陷落。至此,李自成从西安带出的“中吉营”所部几近全部折损,“左辐营”也同样伤亡惨重,再无独立作战的能力。也就是说,仅在永昌元年(1644)上半年,大顺政权便损失了至少十万以上的武装力量,可谓元气大伤。

三分天下

潜在的翻盘机会和错误的怀庆反击战

尽管迅速损兵折将且丢失了河北和山西的控制权,永昌元年(1644)的大顺政权也并非全无生计。毕竟,南方士大夫阶层已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朝。不过,南明政权为了避免“激怒”清廷,给对方以南下的口实,一度试图以卑辞逊礼结好多尔衮,维持偏安局面。
 
多尔衮深知“天无二日”的道理,只要南明政权存在一天,清廷在中原的统治便难以稳固,因此在休整了一个夏季之后,永昌元年(1644)十月间,多尔衮决策分兵两路,同时对大顺和南明作战,具体部署是: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统兵取道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进攻陕北,得手后向南推进,摧毁以西安为中心的大顺政权;另一路由豫亲王多铎、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率领南下,消灭南明的弘光朝廷。
 

大顺硬刚八旗:两个虐过大明的选手谁更能打?

《多铎入南京图轴》(局部)。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客观地说,多尔衮虽是清廷入关的最大功臣,但他此番两路用兵的战略部署显得过于托大。从后续发展来看,在明朝降将、漠南蒙古的支持下,阿济格所部可以轻易跨越草原、戈壁,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陕北,但面对李自成麾下最擅长防御的李过及其麾下的“后劲营”,却很难讨到便宜。李自成如果再率部北上加入战团,甚至有可能在陕北给予入关不久的清军以重创。
 
李自成似乎也计划在陕北打一个大胜仗,狠煞清军威风。《洛川县志》记载:“(李)自成遣其部伪侯刘、贺、辜、高等来援。已而,自成亲至,率伪汝侯刘宗敏踞洛浃旬。”也就是说,进入永昌元年(1644)秋季后,李自成统领西安地区的大顺军主力取道同州(今陕西大荔县)、白水,一直进到洛川,准备随时支援延安、榆林等地。
 
然而,李自成过于积极的动作在关键时刻修正了清廷的用兵方略。十月十二日,大顺军连续攻克河南济源、孟县等地,击败了清廷任命的怀庆总兵金玉和所部后,乘胜进攻怀庆府治沁阳县,被清廷任命为卫辉总兵的明军降将祖可法连夜带领军队进入沁阳固守待援。
 
消息传到北京,多尔衮大为震惊。他认识到,如果让多铎按原计划统军下江南,京畿、山西、河南的防守兵力会严重不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立即下令多铎改变进军方向,由南下转为西进,先解沁阳之围,然后进攻潼关,打开入陕门户,同阿济格部清军南北合击大顺军。
 
据《洛川县志》记载,李自成、刘宗敏统领大军北上,走到洛川时忽然停留了整整十天,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是他们已得到多铎部向潼关推进的消息。在北面和东面都出现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大顺军决策层立刻陷入被动。李自成只好按兵不动,等待进一步消息,哪里吃紧便率主力驰向哪里。这说明,大顺军发动的怀庆战役虽然取得了局部胜利,却改变了整个战略态势,把两路清军主力都吸引到自己方面来了。
 

大顺硬刚八旗:两个虐过大明的选手谁更能打?

影视中的李自成(杨洪武饰)。来源/电视剧《明末风云》剧照

 
讽刺的是,大顺政权缘何要在怀庆地区发动反击,后世至今也没有相对合理的解释。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恰好是李自成命“右翼营”袁宗弟所部北上支援的时期。由于初来乍到,袁宗弟所部显然还不知清军的厉害,自恃兵力优势便试图夺取怀庆以为前进据点,结果却为大顺政权招来了灭顶之灾。
 
随着多铎大军掉头西进,围攻沁阳的“右翼营”大顺军约两万之众被迫后撤。多铎随即从孟津渡河,于十二月十五日进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又在灵宝城外击败了大顺军张有曾所部,最终在永昌元年(1644)十二月二十二日进抵潼关城外。

短兵相接

大顺军与清军的惨烈搏杀

李自成显然没有意识到袁宗弟的“右翼军”会引来多铎,不得不改变自己原本准备在陕北迎击清军的战略设想,先行支援潼关。当然,李自成此时也怀着一丝侥幸,因为他得到情报说阿济格在进军途中绕道去了土默特、鄂尔多斯部,打着“索取驼马”的名义,建立清廷的威望和统治,是以进军缓慢。李自成决定与刘宗敏先带领主力赶往潼关,希望集中“中吉营”“左辐营”和“右翼营”三支主力部队的残余力量,先击破多铎,再赶往陕北,会合李过所统率的“后劲营”以及从青海赶回来的“前锋军”,与总兵力多达八万之众的阿济格决一死战。
 
永昌元年(1644)十二月二十九日,李自成率部抵达潼关。在这片他曾经跌倒又爬起来的土地,这位大顺政权的开创者决心一雪山海关后一路溃败的耻辱,命刘宗敏率军出关,据山为阵。在远道而来的清军面前抖一抖大顺军的威风。
 
此时,多铎所部并未悉数抵达战场,但八旗铁骑的骁勇却足以抵消兵力上的不足。多铎命前锋统领努山、鄂硕从侧后包抄,同时派护军统领图赖率骑兵从正面冲击。面对清军铁骑的冲锋,缺乏火器的大顺步卒非但没有获得地利上助力,反而被山势隔绝了视野,最终被从侧后出现的清军骑兵击溃,一度伤亡惨重。
 

大顺硬刚八旗:两个虐过大明的选手谁更能打?

正黄旗盔甲。来源/故宫博物院

初战失利后,大顺军被迫依托潼关展开防御,清军也为了等待后方的步卒和炮兵而选择暂缓攻城。这种相对平静的状态并未维持多久,永昌二年(1645)正月初四,大顺军“左辐营”主将刘芳亮突然率千余骑兵对清军营地展开突袭。
 
作为跟随李自成东征西讨多年的宿将,刘芳亮及其麾下的这支骑兵显然是大顺政权的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以至于清军出动了正黄、正红、镶白、镶红、镶蓝五旗各一个“牛录”(八旗编制,约三百人)才勉强将其击退。刘芳亮似乎并未就此认输,很快再度率骑兵展开冲锋,这一次,清军被迫投入骁将尼堪(努尔哈赤嫡长子褚英第三子)、拜音图(努尔哈赤之侄)所部精锐,才再次将刘芳亮击败。
能够迫使清军出动数倍兵力乃至两位皇亲国戚,刘芳亮麾下的这千余兵马显然是大顺军“左辐营”最后的种子了。而正是借助他们的奋勇冲杀,大顺军重振士气,在此后的两天中,李自成指挥部队对清军营垒展开了猛烈冲杀。
 
然而,八旗军的军事素质还是高于大顺军。面对多铎麾下镶黄、正蓝、正白三旗的“协力并进”,大顺军最终攻势受挫,被迫转入守势。正月初九,清军等待多时的“红夷大炮”终于到达战场,一起到来的还有固山额真阿山、马喇希所率领的援军。
 

大顺硬刚八旗:两个虐过大明的选手谁更能打?

正白旗盔甲。来源/故宫博物院

李自成看到清援军到来后,立刻命令“凿重壕,立坚壁”,加强防守。这说明久经战阵的李自成对火炮并非一无所知。
 
但李自成还是低估了大炮的威力,正月十一日,清军对潼关发起总攻。清军火炮齐发,潼关城很快就被炸开一个缺口,清军士卒迅速从这个缺口向潼关冲击。大顺军也向清军发起反击,先以三百骑兵发起冲击,但被尼堪击败。李自成又出兵攻击清军侧后,遭到清军阻击,又失败。照这个情况,清军已是胜券在握,但事后的奏折中却有一个细节表明了清军在这一天并没有取得胜利,而是在数日后因马世耀的投降才占领潼关。由此可以推测,正月十一日的战事中,李自成的大顺军依旧稳住了防线。

顾此失彼

大顺被迫放弃潼关

真正促使李自成撤退的是北路的清军。在潼关之战打响时,阿济格已经率军入塞。由于大顺军主力聚集在潼关,北线的兵力极为有限,阿济格留下一班投降明将围攻榆林,自己则统兵南下。永昌元年(1644)十二月十四日,清军占领米脂,惨无人道地将李自成故里李家跕和李继迁寨的居民,不分老幼全部屠戮一空。接着向西安推进。
 

大顺硬刚八旗:两个虐过大明的选手谁更能打?

李自成行宫壁画(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李自成在两路清兵夹攻的形势下,看到陕西陷落已成定局,被迫带着主力撤回西安。正月十二日,镇守潼关的大顺军将领巫山伯马世耀以所部七千余人伪降,清军占领潼关。当晚,马世耀派使者送密信给李自成,被伏路清兵截获。次日,多铎假说打猎,在潼关城西南十里的金盆坡口埋伏军队,旋又声言举行宴会,把马世耀所部军队的马匹器械全部解除。一声号令,伏兵四起,七千多大顺军将士统统被杀。
潼关战役是大顺军保卫西北地区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大顺军经过十三天激战,因力量不敌,以失败告终。李自成知道守住陕西已无望,就在撤回西安的当天(正月十三日)决定放弃西安,取道蓝田、商洛地区,向河南转移。这个决策非常仓促,因为他估计潼关失守后,多铎所统大军将很快进攻西安。当时,大顺军李过、高一功部还据守榆林、延安;宁夏、甘肃、西宁的大顺军“前锋营”也正在赶回。但李自成考虑到在多铎、阿济格两路重兵压境的情况下,陕西是支持不住的,如果向西撤退,势必被清军切断同河南、湖北大顺军的联系,且地处荒凉的西北一隅也没有多大前途,因此,向河南、湖广转移,夺取弘光朝廷控制下的南方,凭借那里雄厚的人力、物力继续斗争,便成了当时唯一的出路。
 
放弃西安时,李自成令田见秀殿后,让他把带不走的粮食等库存物资和官舍全部烧毁,以免资敌。田见秀却以“秦人饥,留此米活百姓”为由,没有执行李自成的指示,只把东门城楼和南月城楼点燃,便赶来告诉李自成说已经遵命办理。李自成远望烟焰冲天,信以为实。但田见秀的这一妇人之仁,使清军在西安得到了大量补给,士饱马腾,很快就追了上来。后世认为,大顺军在转移过程中得不到必要的休整时间,同田见秀未能完成执行命令有一定关系。
 
参考资料:
1、《明末农民战争史》,顾诚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2月
2、《清史稿》,赵尔巽 等撰,中华书局
3、《南明史》,顾诚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7

大顺硬刚八旗:两个虐过大明的选手谁更能打?
END
作者 | 赵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50594.html

Like (2)
Previous 2023年7月16日 上午11:22
Next 2023年7月17日 下午2:1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