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空天力量(ID:angrypanda1981)
近期塔斯社报道,俄军南方战斗群已经在俄乌战场使用了新一代T-14“阿玛塔”主战坦克,据说有几辆阿玛塔参加了战斗,但是规模不大,而且很快就会撤出。虽然这款科幻坦克开始在俄乌战场上出现,但是从多方面迹象来分析,这个型号距离形成战斗力,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疑似“阿玛塔”坦克出现在乌克兰战场上,发动机排气口已熏黑)
“阿玛塔”坦克是俄罗斯长期研制、长期宣传,却又一直没有批量化生产并且服役的新型号之一。关于它的传闻有不少,例如曾经在叙利亚参战取得战果等等。这个型号的致命伤,其实是俄罗斯军事工业在苏联解体后遭到重创,原本的不少配套企业成了外国公司。
加上国家财政资源缺乏,俄方已经没有实力和决心,去突破新一代核心技术。雄心勃勃的设计没有带来划时代的型号性能,然而俄罗斯官方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阿玛塔”坦克第一次亮相是在2015年的红场阅兵上。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整整8年,在任何一个军事强国,像坦克这样的大型主战装备,一般是在正式服役的前后才会公开亮相,不但坦克的主要技术已经突破,而且批量化生产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
阿玛塔却完全不是这样,这个型号实际上是俄罗斯坦克工业寻求突破的一次巨大努力。但是却因为几个方面的工业能力缺失,面临着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举两个例子。
(阿玛塔装备的X型柴油机,下部的汽缸不容易散热)
首先是坦克的动力系统,“阿玛塔”坦克装备了一种汽缸呈X状布置的柴油机。这种构型在坦克上使用,会存在很多缺点,尤其是散热困难,严重限制了坦克的持续作战能力。另外,俄罗斯一直没能突破大功率自动变速箱的批量化生产技术,导致“阿玛塔”坦克无法量产。俄军缴获豹2A6主战坦克之后,能够从德国变速箱的设计和工艺上得到很大的启发,但是要想把它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设计生产能力,短时间内肯定是不够的。
(“阿玛塔”坦克是红场阅兵的常客,但2023年缺席了)
另外,“阿玛塔”坦克甚至连火控系统都不是俄罗斯自己生产的,而是从白俄罗斯进口的。俄白两国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并不存在卡脖子的问题。然而白俄作为一个只有900万人口的国家,科研能力非常有限的。虽然能够把火控系统制造出来,却没有能力突破一些核心技术,比如热像仪,这些部件最终还是要从国外购入。
在乌克兰战争爆发之前,俄罗斯坦克的热像仪几乎都是从法国泰勒斯公司购买的。俄乌战争爆发后,供货渠道显然就中断了,俄罗斯自己虽然能够生产一些低性能的热像仪,但是用在“阿玛塔”这样的高端主战坦克上,显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另外,“阿玛塔”坦克采用了高水平的主动防护设计,其中的核心设备是微型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也是今天俄罗斯无法自行生产的。
(T-14坦克配备的主动防御设备,相当于一个迷你防空导弹系统)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阿玛塔”坦克一直不能够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俄方披露出来的一些机动和火力试验视频也向人们揭示,“阿玛塔”虽然设计理念先进,但是在很多具体技术上,并没有达到西方80年代的水平。
但不管怎么说,“阿玛塔”比俄军现在的主力型号T-90M主战坦克要优越得多。作为研制单位的乌拉尔车辆厂,把少量阿玛塔送到乌克兰去,参加一些低风险小范围的作战行动,也是检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良好机会。
(阿玛塔的出现,刺激了德国推出新一代主战坦克KF51)
从目前情况来看,乌克兰方面并不拥有专门的远程反坦克手段,阿玛塔只要不冒进,不落入对方反坦克步兵的伏击范围,不被对方的无人机和远程火炮抓住,还是可以保证生存的。它可以在无人机的情报支援下,打击乌克兰方面的坦克装甲车辆和固定工事,快打、快收、快撤。但要说与乌克兰主力部队正面长时间交火,就不太值得了。虽然阿玛塔完全有潜力和乌克兰军队装备的前苏联坦克,甚至豹2系列坦克正面交锋,但是这样也容易暴露自己,增加了遭到对方火炮甚至海马斯火箭炮攻击的机会。
虽然说世界上没有哪种坦克是坚不可摧的,但是俄方在过去八年里,把阿玛塔坦克捧得太高了,哪怕损失一辆,也是非常丢脸的,更何况总数量也不多。如果有个别T-14坦克被俘获,对俄罗斯军队和国家荣誉的伤害就更深刻了,毕竟类似事件曾多次发生过。从以上这些方面考虑,注定了俄军T-14虽然现身俄乌冲突 ,却不会参与真正高强度作战,只是浅尝辄止顺便宣传一下,提升前线士气。也就是说,“阿玛塔”坦克参战主要是为了刷经验值,并不是真的为了打仗。
至于阿玛塔什么时候能大量出现在战场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乐观。T-14坦克几个核心分系统的问题,目前并不好解决。若是降配成俄罗斯国产设备,将影响作战性能;而媲美西方的产品,短时间内又不能国产化。俄罗斯工业实力不足,让T-14处境尴尬,高不成低不就,未来几年内应该都难以形成战斗力。
(俄军新一代重型装备,几乎全部缺席俄乌冲突)
其实相比之下,阿玛塔的情况还算比较好的,至少有样车可以到战场上去做一下实验。俄罗斯新一代装甲兵器家族的其他成员,包括T-15重型步兵战车、库尔干人25履带式输送车、回旋镖轮式步兵战车等等,全都没有出现在乌克兰战场。这与传统概念上战争与新式兵器相互促进的发展路线,是完全不符合的。背后的原因也与T-14坦克困境基本相同,都是新型车辆的很多关键系统过于依赖进口,没能实现较高的国产化率。
(2020年参与阅兵的T-15步战车,炮塔进行了改进)
比如库尔干人25和回旋镖的亚玛兹780柴油机,打算用一种12.6升排量的六缸配置,达到750马力的功率。指标定得很高,却完全脱离了俄罗斯的工业实际。俄乌战争之前,俄罗斯已经向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引进发动机技术,但战争爆发后,获取先进技术这事就被切断了。如果没有其他国家出手帮助俄罗斯,解决坦克装甲车辆核心分系统的问题,那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俄军工只能继续吃老本,用苏联时代留下的技术,对坦克装甲车辆进行小规模的技术改进,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新一批T-72和T90改进型。但像T-14这类新一代装备的量产,根本就无从谈起了。
(最亮眼的T-14未能成为主力,反而是身后的T-90和T-72在冲锋陷阵)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5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