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原创|朝鲜向俄展示先进装备,双方可能将开展更大范围军事合作
1. 尽管朝鲜媒体展示两款新型无人机已具备一定飞行和实战能力,机体也已涂上了战术编号和“朝鲜人民军”的字样,但是否已实际装备朝鲜空军目前尚不能确定。
2. 朝鲜之所以能完美复刻“全球鹰”,很有可能接触过该型无人机实体。而伊朗曾击落并回收的“全球鹰”无人机残骸最有可能是朝鲜专家进行测绘和仿制的对象。
从朝鲜公布的这两款无人机的外形来看,前一款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外形还可以说尚具“朝鲜特色”,譬如位于机身上方的蘑菇状C波段天线外形更大一些;机翼上的液压作动筒也比MQ-9大一圈。而后一款被“重点关注”的大型战略无人侦察机,几乎可以说是“朝鲜复刻版”的“全球鹰”。
从外形设计上来看,朝鲜版“全球鹰”采用了与RQ-4完全一致的机头、机身线条;大型平直机翼和背负式发动机设计;发动机进气口位于机身背部;机头相应抬高形成S型曲线以对发动机进气口形成一定的遮蔽效应;机身尾部采用双V型垂尾设计可以有效遮蔽发动机尾喷口来提高该机低可探测性能。
从机身外部来看,朝鲜版“全球鹰”和RQ-4外部特征也几乎完全一致,机头颌部下方设计有光学窗口,预计里面安装有EO/IR设备(光电红外设备)。机头一侧安装有迎角传感器,甚至连机身尾部下方安装的共型数据链天线鼓包都被朝鲜“完美复刻”了出来。从外形看,朝鲜的“全球鹰”和正牌的“全球鹰”无人机仿佛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兄弟。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同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参观朝“武器装备展览会2023”
更令人惊讶的是,朝鲜的这两款无人机都已经完成了首飞,甚至已开始进行作战试验。2023年6月份,有美国的商业侦察卫星公司在朝鲜首都平壤附近的方岘机场拍摄到了两款无人机,其中一款经测量,机身长度在10米左右,翼展20米左右,外形与MQ-9“死神”无人机相似,可以被确定为是朝鲜此次展出的这款察打一体无人机。另一款似乎处于整备状态的大型无人机翼展甚至长达35米,机身长度也达到了14米,这一数据与RQ-4无人机约15.3米的机身长度、35.4米的翼展同样相当接近。
可以说6月份美国侦察卫星已经拍到这架朝鲜“全球鹰”飞行准备画面。而在朝中社刊发的官方照片中,摆放在朝鲜版“全球鹰”旁边的宣传展板也明确无误地展示处这架无人机地面整备、空中飞行的画面。一些照片甚至是用空对空视角拍摄出来的,朝鲜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宣传片也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还播出了那架察打一体无人机在空中发射导弹的镜头。这些证据链串在一起,足够证明朝鲜这两款无人机是确实存在而非糊弄人的“大模型”,并已有一定飞行性能,且已具备实战能力了。
▎朝鲜“武器装备展览会2023”展出朝鲜最新大型无人机
从朝中社发布的照片和朝鲜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镜头看,这架朝鲜版本“全球鹰”在飞行中似乎没有收起起落架。按照机型试飞客观规律看,只有新机型在首飞时或实施特定飞控科目时,才会在飞行中放下起落架飞行。
同时朝鲜方面目前也没有展示这架“全球鹰”的地面控制站、任务系统工作镜头。这和其大方展示察打一体无人机发射空面导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能意味着朝鲜这架“全球鹰”尚处于早期型号,目前暂时没有更多的镜头可用于展示。别看朝鲜版“全球鹰”的机体上已涂上了战术编号和“朝鲜人民军”的字样,但是否实际装备朝鲜空军目前尚不能确定。
对于朝鲜这款“全球鹰”的技术来源显然是众人关注的话题,我们并不否认朝鲜航空工业具备一定的独创能力。一方面,对于一个航空工业史上只能手搓米格-29战斗机的国家而言,在一夜之间完成技术跨越,搞出一款先进的战略无人机,这本身就不符合客观规律。
▎美国空军装备的“全球鹰”战略无人机
另一方面,朝鲜的“全球鹰”和正牌的“全球鹰”机体外形几乎一模一样,朝鲜之所以能完美复刻“全球鹰”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朝鲜在该型无人机研制阶段不仅接触过相关技术资料,很有可能还接触过“全球鹰”无人机实体并进行了测绘工作。本着“修改原始设计要慎之又慎”的原则,做了个“复刻版”出来。
▎朝鲜“武器装备展览会2023”上展出的大型无人机酷似美军“全球鹰”
那么,朝鲜究竟是通过何种渠道接触到“全球鹰”的实体呢?记得网络上之前有传言说朝鲜在2018年年中曾经在黄海上空(一说是渤海)击落过美军一架RQ-4型无人机。朝鲜可能是通过这种渠道,获得了美军无人机残骸。但是笔者搜索了不少网络平台,所谓网上传言朝鲜2018年击落美军RQ-4无人侦察机一事并无权威媒体证明这一点。
▎1名目击者将“全球鹰”无人机坠毁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尼山的照片发布在推特上
目前能查到RQ-4(包括MQ-4C)型无人机的坠毁记录最早是在2017年6月21日一架RQ-4型无人机坠毁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尼山附近;第二架则是在2018年6月26日坠毁在西班牙外海;第三架是2018年9月5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县穆古角海军航空站降落时发生硬着陆导致飞机全损。
其中这第三起事故发生在美国海军准备将第19无人机中队部署在关岛安德森基地用于监视朝鲜半岛和东亚的军情信息之前,不排除有网络媒体以讹传讹将这架预计部署到东亚的无人机给传播成了已经部署到东亚,还被朝鲜人民军给击落了。总之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朝鲜曾击落过“全球鹰”。
▎图为伊朗革命卫队击落的美军“全球鹰”战略无人机
但是,“全球鹰”确实有击落记录,是谁做的呢?2019年6月20日,伊朗革命卫队宣布在毗邻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霍尔木兹甘省库默巴拉克地区使用伊朗国产的防空导弹击落了一架美军的MQ-4C型无人机(伊朗革命卫队自称击落的是RQ-4,美国方面披露说是最新版的MQ-4C“特里同”)。
无人机坠毁后伊朗革命卫队抵达现场并进行回收,相关残骸在2020年2月7日被伊朗革命卫队展出。可以明显判断出该机确系RQ-4“全球鹰”系列,且残骸外形基本完整,各种机载航电系统特设也基本被伊朗回收并被仔细拆解分类。这是唯一一个RQ-4系列无人机被击落且残骸落入它国控制的战例。
▎伊朗革命卫队展示其击落的“全球鹰”无人机
按照朝鲜和伊朗已经存在的军事技术交流来推断,完全不排除朝鲜专家对伊朗获得的“全球鹰”残骸进行了测绘仿制,并通过研仿推出了自己的“复刻版”“全球鹰”,这样,这架朝鲜版本“全球鹰”的技术来源就能说得通了,当然,在朝鲜方面没有公开该型无人机更多研制信息的情况下,这一切目前暂时也只是猜测。
尽管朝鲜真的“搓”出了“复刻版”的“全球鹰”,而且真的能飞,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朝鲜版本的“全球鹰”相比正牌的“全球鹰”只有外观类似,内在怕是差的比较远。从“全球鹰”无人机机载航电来看,该无人机在通讯模块上配备的Ku/UHF波段卫通天线可通过通讯卫星链路与地面控制站保持联系,机体内配置的高速数据链可与空军战略侦察机、海军水面舰艇直接进行数据和视频图像交互形成战场战术态势动态图景。
RQ-4型无人机最为关键的任务模块是一套态势感知系统和一套电子支援系统。态势感知系统由位于机头部位的EO/IR型传感器和位于机身下方大型设备舱内的侧视合成孔径雷达组成。
其中EO/IR传感器包括有红外成像通道、数字摄像机通道等重量在100千克左右,具备空中监视、测距和跟踪功能。既可以进行广域搜索、精密标定、与和合成孔径雷达互相交互进行态势感知补充、实施自动识别和自动跟踪等。
▎“全球鹰”无人机内部结构图
机身下方安装有一部AN/ZPY-2型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该型雷达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重量在300千克以下,对地面目标的探测距离在200千米以上,具备动目标检测能力。至于电子支援系统则主要由一套电子情报/信号情报系统组成,可以展开通信情报(COMINT)、电子情报测向(DF)、电子情报(ELINT)、特殊信号(TAS)等多元化战略战术侦察。
相对来说,朝鲜这款“复刻版全球鹰”,只能说“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毕竟以朝鲜目前的电子工业水平连一款比较先进的机载火控雷达都拿不出来,也没有大型光电侦察设备面世,更没有足够的电子战技术积累。这种情况下,朝鲜不太可能为大型侦察无人机研发一套完备的、由有源相控阵雷达、EO/IR设备、ESM(电子支援)设备组成的任务载荷。即使朝鲜能做出来,其技术性能与美国原版也相差很大。这可能是目前朝鲜的这款“全球鹰”在研发上最大的“拦路虎”:飞机和平台能做出来,但内在的任务载荷大概率是技不如人。
▎美军“海马斯”火箭炮
所以,这个时候,俄罗斯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俄军在无人机方面的技术积累比较薄弱,一线部队到现在都缺乏集团军一级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的缺失让俄军屡屡抓不住M142“海马斯”火箭炮。
但俄罗斯方面在合成孔径雷达领域、机载光电系统领域还是有些积累的,比如目前俄罗斯还有一颗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在轨运行,还在研制下一代SAR雷达卫星“Kondor”。又比如俄罗斯前些年才为“开放天空条约”改进了图-214ON型侦察机,该型侦察机除了安装有A-84ON、AK-111/112型光学侦察系统,还安装有M402系列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对地面目标的监视距离可以达到数百千米。俄罗斯这是有机载设备,但是苦于没有可用的无人机平台。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和俄国防部部长绍伊古大将相谈甚欢
朝鲜此次会带着俄罗斯军事代表团一行人去参观自己的“复刻版全球鹰”完全不排除是想在这一方面的军事合作上做做文章。由俄罗斯协助朝鲜提供无人战略侦察机的任务载荷,朝鲜出机体改出来的型号由俄罗斯和朝鲜共有,分别服务于各自的军事需求,这样一切就能说得通了。当然双方的合作没有真正落地之前,这种观点也只是猜测。俄罗斯和朝鲜后续的军事合作和这架半岛“全球鹰”的未来值得拭目以待。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5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