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作者:晨枫老苑

本文转载自:晨枫老苑(ID:ChenFengLaoYuan)

古代中国就有火箭,但现代中国的火箭炮来自苏联的喀秋莎。在二战时代,喀秋莎以格外猛烈的火力,打得德军鬼哭狼嚎。离轨的火箭弹把夜空照亮成白昼,成为二战末年经典的苏军画面。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在金城反击战中也用上了喀秋莎,使得久患火力不足恐惧症的志愿军大大地过了一把打钢仗的瘾。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二战东线的喀秋莎是使得德军魂飞魄散的神器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BM21“冰雹”是喀秋莎的的直系后代,在乌克兰战场上依然是主力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BM27“飓风”的口径更大,射程和威力也更大

战后,苏军继续研发火箭炮,在1963年推出著名的BM21“冰雹”火箭炮,40管,122毫米,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中,包括当前的乌克兰战争中。同时,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BM27“飓风”也出现了,16管,220毫米。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BM30“龙卷风”更加为人熟悉,12管,300毫米。中国的03式就是参照“龙卷风”设计的,也就是中国军迷耳熟能详的300远火。

二战中的美军也用火箭炮,但用得不多,主要还是身管火炮。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再研发火箭炮,直到80年代才推出M270(也称MLRS),12管,227毫米。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M270则是美国路线的火箭炮

都是火箭炮,但苏美的发展思路不同。
火箭弹离开发射管(发射轨)后,依然可以继续动力飞行,所以射程远。发射时没有后坐力,所以发射系统机动灵活,发射准备和撤收很快,也便于密集发射。身管火炮都是单管的,火箭炮都是多管的,BM21多达40管,单炮齐射就相当于两个炮兵营的齐射火力。
但火箭炮的命中精度大大低于身管火炮,落弹散布也很大,天女散花式的齐射真能打中点目标的其实不多,用于覆盖大片散布的软目标不错,比如集团冲锋的步兵,但近失都不能保证有效杀伤的话就不大管用了。现代战场上这样大片散布的软目标不多了。
苏军的思路是:散布大,就用多门火箭炮重叠覆盖,单发命中概率低不怕,重复次数多了,累计概率就高了,确保命中。问题是,这样的弹药消耗只有在运力充足而且能确保制空权或者敌人远程打击火力不给力的时候才行,否则火箭弹运不上来,就玩不转了。
这个问题也使得火箭炮射程远的优点难以发挥。射弹散布随射程增加,远程火箭弹本身成本不菲,堆炮弹堆不起,但天女散花又没用。因此,俄罗斯在远程的“龙卷风”的火箭弹上加上简易惯性制导。这实际上是弹道修正,可以对发射、风偏、空气湿度密度等进行补偿。俄罗斯还计划用弹道测量雷达对上升段弹道进行实测,为后续发射进一步精确补偿,不过这个技术最终因为成本关系,没有应用。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龙卷风”的射程较大,只有带简易惯性制导才能把射弹散布降低到可用的程度

火箭炮的另一个问题是最小射程很大。迫击炮可以几乎直上直下地射击,高抛弹道控制你的好,理论上打院墙另一边的目标都可以。榴弹炮没有那么极端,但高抛弹道加药包也可以做到很小的最小射程,是的射程内几乎没有死角。
火箭炮不能用高抛弹道,发射时的尾焰要把自己烧坏。火箭弹也只有固定的发射药,不能通过药包调整出膛速度。最小射程可以很粗略地用最大射程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来计算。换句话说,“龙卷风”高达90公里的射程也意味着最小射程在25-30公里范围(视不同弹种),这是很大的死区。
苏军的办法是建立不同口径和射程的火箭炮体系,各司其职,确保无死区覆盖,122毫米的BM21、220毫米的BM27和300毫米的BM30也正好是这样的完整体系,配属从团属到方面军的各级炮兵。
美军的思路是:提高精度,降低散布,确保命中。这说起来轻巧,做到很难。美国是用更高的制造精度和成本做到的。无制导MLRS火箭弹的成本缺乏数据,GPS制导型单价高达16.8万美元。作为比照,中国的300毫米远火弹的单价也高达70万人民币,略高于10万美元。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GPS制导的火箭弹把精度提高到米级

由于较小的散布和较高的精度,M270是作为反炮兵使用的。炮兵阵地算半软目标。牵引炮兵和软目标差不多,但自行火炮有一定的装甲,可以抵挡弹片和轻武器射击,需要弹着点足够近才能击毁。但精度高、散布小,就可以干更多的事。M270可以当作超远程身管火炮使用,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就是这样使用的,被伊军惊呼为“钢雨”。

但M270最大的创新是模块化。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模块化后,火箭弹预包装成模块,整体装填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发射模块前的框架是吊车和滑轨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但框架和模块的精密度、刚度的要求非常高,否则弹道射击的精度会非常不堪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相比之下,BM21是人工一发一发装填的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龙卷风”有吊车帮忙,但还是一发一发装填,而且需要火箭炮放平到装填位置,很费时间

传统火箭炮采用管式或者滑轨发射,发射管或者滑轨是固定在车架上的转盘上的,就像车载火炮一样。这样的安装简单、坚固、精确,但发射后的再装填比较麻烦,发射管或者滑轨越多,再装填也越麻烦。火箭弹口径增大后,更加费时费力,需要专门的起重机械。这使得火箭炮在齐射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再次发射,大大降低持续火力密度。

模块化后,火箭弹预装入发射箱,与发射箱一起成为完整的模块。发射完毕后,不再需要一发一发地再装弹,而是一整个模块连弹带箱一起装,再装填速度大大加快。换下来的模块可以再线下装填,不占用在发射架上的时间。

更大的好处是多口径。既然整个模块一起再装填,不同口径的模块可以轻易混装。这解决了大口径远火的最近射界问题,也可以更经济地覆盖价值较低、距离较近的目标。也可以加大口径,一个模块只装一发超口径弹,ATACMS就是这样的,近程弹道导弹和火箭弹的界限已经模糊了。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模块化火箭炮使得多口径成为可能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配装近程地对地导弹都成为可能

实际上,标准口径的227毫米火箭弹也在精确制导化。采用GPS制导后,号称最大射程上命中精度都在十米级。美军已经停止订购无制导227毫米火箭弹了,新增订购全部为GPS制导弹。单价更高,但弹药消耗大大降低,也减少附带杀伤的政治问题。
在理论上,无制导弹的面积覆盖能力依然必不可少;在实际上,现代侦察能力已经可以从一个炮兵阵地上分辨出每一门炮的位置,用精确射击替代面积覆盖更加有效。
用大量无制导弹覆盖一整片地区不仅需要区内完全覆盖,还需要对边缘留有余量,弹药消耗量很大,一个各炮间距上百米的六门制炮兵连可能需要一个MLRS的齐射甚至更多的弹药覆盖,但“一枪一个”的GPS弹理论上只需要六发,实际弹药成本反而更低,算上整个MLRS连及弹药供应链的运作保障警卫,成本降低更加显著。
在理论上,只要尺寸和口径合适,与相应的火控系统打通,混装防空、反舰、反坦克、反无人机导弹模块也是轻易可实现的。当然,作为无人机发射巢也毫无压力。
但发射箱也是定向器,可装卸必然要有一定的松动,重量要求也必定带来刚度问题,还要保证弹道射击时的射击精度,发射箱和车载底架的制造和匹配精度要求非常精确。苏联路线的固定在底架上的列管发射器就容易解决精度和松动问题了。
模块化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轻量化。以6×6越野卡车为底盘,将MLRS的两个发射模块降低为一个,就成为轻量化的HIMARS。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模块化也使得轻量化容易做到,两个模块减低为一个,就成为HIMARS

美军MLRS是军属炮兵装备,以反炮兵为主,但轻量化的HIMARS不仅成本较低、部署方便,也在实战中展现了“70公里狙击枪”的有用性。在阿富汗,一门HIMARS可以提供70公里半径内的火力支援,几门互相覆盖就可以控制一大片战场。
单炮的火力密度似乎不够,但在交叉覆盖下,战区内多炮可以对单一目标集中射击。对于目标来说,火箭弹来自东南还是西北,并无差别。在反恐战争中也很少需要多炮持续密集轰击的目标。
在乌克兰战争中,HIMARS也成为美国的王牌重磅军援,成为乌军最主要的远程打击力量。乌军是有苏制300毫米“龙卷风”远火的,但不知道是保养不当,还是使用不当,没有在战争中发挥多少作用。
火箭炮带上中国特色是在近十几年。
解放军一向具有火力不足恐惧症,现在又患上射程不足恐惧症,火箭炮刚好能治愈。
在一开始,中国火箭炮是走苏联路线的,基本设计就是从苏联引进的。80年代后,中国吸引了一些东欧改进BM21的经验,如模仿捷克,在车上自带40发预装弹,可以一次打两个齐射后再装弹。冷战后,中国引进了“龙卷风”,并国产化为03式,这就是大名鼎鼎的300远火。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03式源于俄罗斯的“龙卷风”,但中国特色从这里开始

中国迅速改进,把射程提高到150公里,后来进一步提高到300公里,满足了台海跨海峡火力支援的需求,也可在喜马拉雅山上形成泰山压顶的火力优势。重要的是,中国早早引入卫星制导,从一开始就解决了精度问题。300远火从来就不是无差别洗地用的,这是低成本地对地导弹。
在解放军这里,火箭炮从战术武器升格为战术到战役通吃的全般武器,并在特定战场具有准战略武器的地位。在射程和精度上全面超过苏联路线达到的水平,在火力持续性和反应速度上超过美国的空军路线。在一定程度上,空军在战场火力方面反而成为火箭炮的补充,可以转向更加深远的遮断攻击,这是最大的中国特色。
火箭炮远程化改变了地面作战的样式。苏军的大炮兵主义有射程不足问题,美军的空军主义有支援“占地”太大的问题。战术飞机的航程虽远,但出动基地也必须远离战线,需要很长的高质量跑道,耗用大量的燃油和耗材,支援一个战斗机中队轻易需要十几架C-17,这还只是人员、弹药和耗材,不包括燃油。支援“尾巴”非常庞大。
火箭炮的支援“尾巴”小得多,也可以紧贴战场隐蔽部署。乌军一门HIMARS就是在顿涅茨克40公里的距离上被发现、击毁的,这远离斯洛维扬斯克前线,而是很接近俄军控制地区了。
靠前部署意味着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射程,部分抵消了战术飞机必须靠后起飞的航程优势。
同时,中国也吸取美国路线的模块化经验,将300远火升级为370毫米的PHL-191新远火。这是模块化的,还可以发射750毫米的地对地导弹。在理论上,装上较小口径的火箭弹模块用于近程射击也无问题。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新远火口径加大,射程加大,还模块化了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SR5多口径化,成为军贸新秀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两个模块减为一个后,可以装上东风猛士

火箭炮:最中国的特色武器

弹药的种类、性能也领先世界,包括巡飞弹、反舰导弹、战术地对地导弹

中国还把模块化火箭炮技术“下放”,研制了SR5。这是出口型,并未得到解放军的采用,不是因为看不上,而是因为“坑”已经被占满了,换装又没必要,只好到外国去抢别人的坑了。
SR5具有20管122毫米模块、6管220毫米模块、4管300毫米模块、610毫米地对地导弹模块、C705反舰导弹 模块、巡飞弹模块等,还可配用107毫米模块,简直是“炮兵瑞士军刀”,一炮打天下。SR5的两个模块减少为一个模块,载车可用东风猛士,特别适合轻型部队。两兄弟已经成功地出口多个国家。
这其实是合成营的理想装备。合成营是基本战术单位,火力强大,使用灵活,但兵力不足。合成营需要水无常形地非线性作战,需要时刻利用敌人的空隙穿插到敌后,打击敌人的兵力火力重心。这个决定了合成营之间必然留下巨大的空隙,成为敌人的可乘之机,也使得自己兵力不足时不易得到增援。
要解决这些问题,更加有效缜密的战场监视以监控空隙地带是一部分,超过营战术地域射程需要的火力是另一部分。在全面的战场监视支援下,营之间只要互相在火力覆盖范围之内,就可互相支援,至少可火力先行、兵力跟进地支援。如果一个合成营可以得到左右两个合成营的远程火力支援,就有了相当于合成旅的火力,加上上级火力的支援,这就很不一样了。
身管火炮依然是重要的,无制导射击时精度高,火力持续性好,与火箭炮是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55096.html

(8)
上一篇 2023年8月5日 上午10:38
下一篇 2023年8月5日 上午10: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