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惹事:刀砍沙俄皇太子、枪击李鸿章,坑的却是日本政府

作者:萧西之水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刺客惹事:刀砍沙俄皇太子、枪击李鸿章,坑的却是日本政府

游览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不少中国游客会去探访一座著名景点——春帆楼,这正是1895年甲午战争谈判地,即《马关条约》签署地旧址。虽然春帆楼早已翻建,看不出当年模样,但馆中等比例复原了两国谈判会场,引人驻足停留;春帆楼门外还有一条小径,是当年李鸿章从宿馆(引接寺)往返春帆楼的必经之路,被命名为“李鸿章道”。

这里之所以被命名为“李鸿章道”,不仅因为李鸿章当年确实走过这条路,更因为他曾在此处遇刺,引得日本全国关注。1895年3月24日下午,李鸿章刚刚参加完中日代表第三次会晤,乘轿返程途中,突然有民间刺客小山丰太郎开枪射击,虽然没能成功,但也将李鸿章左脸颊击成重伤。

 

刺客惹事:刀砍沙俄皇太子、枪击李鸿章,坑的却是日本政府

日本山口县下关市春帆楼。来源/Britannica

 

无独有偶,四年前的1891年5月11日,在京都附近的滋贺县大津地区,沙俄皇太子尼古拉(亦即沙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乘坐人力车出行时,遭到当班执勤警察津田三藏挥刀攻击,虽然也没有致命,但头上被砍出一条长长的伤口。

 

刺客惹事:刀砍沙俄皇太子、枪击李鸿章,坑的却是日本政府

描绘津田三藏攻击俄罗斯帝国皇太子尼古拉的绘画

 

这两位日本刺客为什么要刺杀外国政要?两份答案有着类似之处。围绕刺杀尼古拉皇太子,日本法律判决书的记载是:“(尼古拉)来游我邦,断不敢妄信其是寻常之漫游,(津田三藏)私怀不快之念……因而在警备之际行刺。”换言之,津田三藏受到当时日本舆论的影响,认为尼古拉来访是为了日后侵略日本进行地理侦察,在此处行刺便能让沙俄方面惧怕,不敢来侵犯日本。至于刺杀李鸿章,小山丰太郎并没有给出很有意义的答案,日本史学家藤村道生根据时局分析:“(小山丰太郎)认为议和为时过早,日本的战果是不充分的……为了破坏媾和会议,他决心暗杀李鸿章。”换言之,小山丰太郎是认为日本应该借势扩大战果,夺取更多更大的胜利。

 

很明显,两人的刺杀动机都具有一定的“爱国”特征,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帮助日本获得更多利益。然而,“爱国刺客”此起彼伏,反而是让日本的国际形象受到巨大影响,也让日本政府陷入相当被动的情况中。

 

善后处理

刺客惹事,政府都来不及擦屁股

 

两起刺杀事件后,日本政府的处理步骤几乎一致:第一时间拘押刺客,迅速派遣医生送药疗伤,政府高官集体慰问。

 

甚至日本天皇都要表态。1891年5月12日,即尼古拉遇刺的第二天,明治天皇推掉一切行程,乘坐火车抵达京都,并在5月13日早上探访这位沙俄储君,当面表达歉意。1895年3月25日,也是李鸿章遇刺的第二天,明治天皇发布旨意,明确提到“今意不幸出现加害于使臣(李鸿章)之凶徒……此等凶犯当由有司官员依法严惩不贷”,不仅如此,日本皇后还特地送来“御制”绷带以示慰问。

 

只是,日本政府如此重视,也未必能挽回刺杀给当事人带来的恐惧。1891年,尼古拉皇太子访问日本,引子是沙俄修筑的西伯利亚铁路开工,希望借此机会增进俄日两国外交关系,若不是刺客打断,尼古拉本来还计划前往东京游览。刺杀事件发生后,尼古拉顿时没了兴致,伤口愈合后匆匆乘船回国。或许是因为这次访问经历,日后的尼古拉二世对日本颇有恶感,甚至在日记中称日本人为“猴子”。这种反感情绪逐步渗透到整个沙俄高层官僚体系,也促使日俄两国围绕东北亚展开角逐,成为1904年日俄战争的远因。

 

刺客惹事:刀砍沙俄皇太子、枪击李鸿章,坑的却是日本政府

尼古拉二世。来源/Britannica

 

甲午战争的谈判也受到影响。遇刺前,李鸿章为了尽早结束战争,首先提议双方签署停战协定,再商讨和约。然而,伊藤博文认为李鸿章是想拖延时间,便提出极其苛刻的停战条件:日本军队必须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三个北京附近的战略要冲,同时要将天津至山海关铁路暂时移交日本军队管理。但如果这三个战略要冲与铁路使用权都交给日本,那么一旦和谈进程不如日本心意,日本军队就能迅速威胁北京。思来想去,3月24日下午,李鸿章在中日代表第三次会晤中表示,放弃签署停战协定,直接讨论和约。

 

然而,伊藤博文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几小时之后就听说了李鸿章遭遇刺杀的消息。他的第一反应可以用气急败坏来形容:“(伊藤博文)震怒惊天,并对左右言及,傥该犯以和为非,应将本大臣枪击,不应戕害中国使臣。”随后,他与日本时任外相陆奥宗光一起探访李鸿章,“谢罪甚恭,忧惧之情见于辞色”。应该说,日本虽在甲午战争中取胜,但欧洲列强并不希望日本借助战争成为远东一霸,很容易偏到中国这边来,正如陆奥宗光《蹇蹇录》中回忆:“若李鸿章以负伤为借口,中途归国,对日本国民的行为痛加非难,巧诱欧美各国,要求他们再度居中周旋,至少不难博得欧洲二三强国的同情。而在此时,如一度引出欧洲列强的干涉,我国对中国的要求亦将陷于不得不大为让步的地步。”

 

没办法,伊藤博文连夜决定“采取具有现实意义之措施”,主动向李鸿章表示,日本方面愿意签署停战条约。虽然这份停战条约只有21天的有效期,虽然这份停战条约的有效地区仅限于“奉天、直隶、山东”、无法限制日本继续侵略中国台湾地区,但依然是本次谈判中清朝方面为数不多的成果。

 

刺客惹事:刀砍沙俄皇太子、枪击李鸿章,坑的却是日本政府

参加和谈时的李鸿章。来源/赵省伟编《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 上》,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只是,这种紧急的公关措施未能抵消欧美列强对刺杀事件的“恶感”。尤其在沙俄,由于尼古拉皇太子曾在日本遇刺,这种不信任感便成倍增加,当时的日本驻俄公使馆报告:“李鸿章于下关遇难消息……(沙俄)朝野上下均甚抱恶感,几乎大有怀疑日本开化与否之势。”包括沙俄在内的欧洲各国都不希望日本在对清谈判中狮子大开口:“鉴于日本所提要求甚大,不可束手坐视,故于讲和谈判结束前必须加以干涉。”

 

说到“干涉”,自然就想到了《马关条约》签署后的“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署,其中要求清朝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还要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随后的4月23日,俄、德、法三国共同向日本发难,要求日本向清退还辽东半岛领土。日本迅速向英美两国求援,但这两国只是不想与沙俄共同行动,但对于日本在《马关条约》中的肆意“开价”也很不满意,于是宣布对“三国干涉还辽”保持“局外中立”,不帮助日本。最终,日本只能接受要求,以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将辽东半岛退回。

 

刺客惹事:刀砍沙俄皇太子、枪击李鸿章,坑的却是日本政府

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来源/赵省伟编《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 上》,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刺杀尼古拉皇太子,是为了防范沙俄对日本不利,结果引得日俄之间更加互不信任,让日本失去更多利益;刺杀李鸿章,是为了扩大甲午战争战果,却没能保住既有胜利果实。“爱国”刺客两次行刺,带来的结果都是负面的,这让当时的日本政府,尤其是伊藤博文非常头疼。

 

无奈之中,他也想起了自己曾当过“爱国刺客”的青年时光。

 

思潮始源

幕末“攘夷志士”及其蜕变

19世纪60年代,恰逢日本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不久,各国均要求在江户(东京)西侧的度假胜地——品川御殿山修建公使馆,日本江户幕府同意了这个要求。1863年1月,英国公使馆基本完工,准备不日启用。就在这段日子的某个深夜,“攘夷志士”高杉晋作带人一把火烧毁了这座公使。

 

所谓“攘夷”,字面意思就是将外国人驱逐出去。这种思想认为日本之所以发展不好,是因为欧美列强侵入日本国土,江户幕府腐败无能,只能屈从于“开国”思想,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既然江户幕府靠不住,民间志士当然要承担起责任。这种思想在当时日本青年武士群体中非常流行,当时年仅21岁的长州藩士伊藤博文,也跟随“老大哥”高杉晋作一起火烧英国公使馆。

 

刺客惹事:刀砍沙俄皇太子、枪击李鸿章,坑的却是日本政府

高杉晋作。来源/Britannica

 

由于公使馆尚未启用,这起纵火案并未引发国际冲突,但同一时期的其他针对外国人的刺杀事件,却让日本的国际形象受到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从1857年至1868年明治维新启动前,12年间日本发生了24次“攘夷”事件,造成一名美国公使馆翻译、两名沙俄海军军官、两名荷兰船长等死于非命。

 

一系列事件中,最麻烦的莫过于1862年9月发生的“生麦事件”,当时,4名英国普通人骑马闯入萨摩藩领导人岛津久光的行进队伍中,因此遭到萨摩藩武士攻击,造成一死两伤。围绕“生麦事件”的赔偿问题,萨摩藩与英国之间没有达成一致,引得英国舰队在1863年攻击萨摩藩主城鹿儿岛城。这场“萨英战争”烧毁了鹿儿岛城十分之一面积,让萨摩藩第一次感受到近代军事战争的威力。战争结束后,萨摩藩从坚定的“攘夷”地区摇身一变,转而与英国暗通款曲,进口了大量英国武器装备并操练新军,开始近代化改革。

 

同样在1863年,伊藤博文在长州藩资助下前往英国留学。英国与日本之间巨大的工业文明差距震惊了伊藤博文,他的思想也从喊打喊杀的“攘夷”逐渐变成深度学习西方文明的“开国”,这也是他日后当选日本第一任首相、缔造日本明治宪法的开端。不止是伊藤博文,与他一同留学的另外四人也都在明治维新的不同领域中发光发热:井上馨、山尾庸三、井上胜、远藤谨助四人分别被誉为近代日本的外交之父、工程之父、铁道之父、造币之父。

 

刺客惹事:刀砍沙俄皇太子、枪击李鸿章,坑的却是日本政府

日本明治维新社会景象。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1864年起,长州藩官方继续“攘夷”,炮击停泊在长州藩港口内的外国军舰和商船。伊藤博文得知消息,与井上馨一起仓促回国,试图劝说长州藩领导人不要以卵击石,以免引发战争,但没能成功。1864年9月,英、法、美、荷四国舰队开到长州藩下关港,炮击下关港的炮台等军事设施,迫使长州藩投降并赔偿损失。1865年1月,伊藤博文又一次跟随高杉晋作举兵,但这次不是为了“攘夷”,而是击败长州藩保守派政权,推动长州藩的近代化改革。

 

萨摩藩与长州藩均启动了近代化改革,这也让双方在政治上迅速接近,1866年1月,两藩结为“萨长同盟”,长州藩通过萨摩藩大量进口英式武器,购买新式军舰,为两年后发动战争推翻江户幕府、开启明治维新打下了重要基础。

 

尾声

刺客的终局

伊藤博文虽在青年时代曾有过“攘夷”的过激行为,但经历了短暂的出国留学,见识到日本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他反而选择向西方国家学习,打开国门,开启近代化改革,自己也顺应历史大势成为政界名流。有别于伊藤博文等人,这两位刺客不但没有帮到国家,也搭上了自己的人生。

 

津田三藏并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但作为警察官,生活水平还是有一定保障的。在刺杀尼古拉二世以后,他虽没有被判处死刑(按明治日本刑法,刺杀本国皇室成员才能判处死刑),但仍按照谋杀未遂罪判处无期徒刑,入狱后短短数月,津田三藏突发肺炎而死,至今仍有一些阴谋论爱好者认为日本官方对他动用私刑,结束了他的人生。

 

小山丰太郎出身于群马县富足人家,父亲是群马县议员,拥有很强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如若好好运作,小山丰太郎很有可能竞选当地甚至国会议员,成为当地的世袭政治家。然而,刺杀李鸿章导致他同样因谋杀未遂罪被判无期徒刑。虽然12年后的1907年,小山丰太郎获得特赦出狱,但离开监狱以后,他也没能找到正经工作,后半生靠着经营书法培训班(书道塾)和围棋馆营生,最终在1947年死掉。

 

参考文献:

1.《中日甲午战争全史》,关捷 等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明治日本建构史》,萧西之水 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

3.《大津事件考:供述調書等からみた犯行の動機》,鎌倉利行,関西大学学術リポジトリ:ノモス卷16,2005,pp9-18。URL=hdl.handle.net/10112/12650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56646.html

(1)
上一篇 2023年8月8日 上午11:57
下一篇 2023年8月9日 上午10: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