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社 | 南海问题上,美国政府正在精心点燃战火

本文转载自:恒星通讯社(ID:FTPLab)

撰写 | 守常

今天,咱们来讲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横跨一个多世纪,但揭示着同一个规律。

 

一个关于霸权的规律。

 

 

01

 波弗特海 

如果说世界上有比霸权主义者更令人反感的东西,那一定是那种对一切事物都实行双重标准的霸权主义者。

北美洲北部有一片海域叫波弗特海,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育空地区以北,属于北冰洋的一部分:
 

星社 | 南海问题上,美国政府正在精心点燃战火

 
这个波弗特海面积约47.6万平方公里,石油、天然气和海洋生物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地理位置还很关键。
 
为什么关键呢?
 
因为北美洲的北极航道必须经过这里,随着气候变暖,北冰洋适航天数年年上升,这条航线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亚洲和北美之间新的黄金航道,而波弗特海就是三个航道汇合之地。
 

星社 | 南海问题上,美国政府正在精心点燃战火

这么宝贵且重要的一片海域,当然美国和加拿大都想要,于是划界问题就出现了:
 
加拿大认为,海上边界应该沿两国陆地边界延伸入海;美国则认为应该按海岸线的走向划垂直线,双方僵持不下,于是波弗特海就出现了约2.1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主权争议区域,大致就是下面这样:

 

星社 | 南海问题上,美国政府正在精心点燃战火

这个问题双方从上世纪初就开始吵,吵了一百多年,互不相让,成为美加之间几处领土纠纷中最麻烦的一个。

 

然后,我们要重点“表扬美国政府的地方就来了:

 

对于这片重要海域,尽管吵了这么多年,它既没有提出要搞所谓国际仲裁,也没有三天两头在这里武装“自由航行”,更没有拉帮结派要围堵加拿大,表现得十分和蔼可亲。

 

考虑到两国之间综合实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美国政府这份惊人的“克制”更加显得难能可贵,甚至夸它是“开明的霸主”——或者用美国人在冷战后夸自己的词, “仁慈帝国Benevolent Empire”——都不为过。

“坚持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领海争议,这样的美国政府,宛如人世间的白莲花、荆棘丛中的绿茶、拯救黑暗森林的圣母,配得上历史书上曾经出现过的一切赞美——

 

如果它没有在亚洲摆出另外一副截然不同、出尔反尔嘴脸的话。

02

 中立立场 

如果世界上还有比双重标准的霸权主义者更令人反感的东西,那一定是不仅双重标准、还会随时推翻自己立场的霸权主义者。

1974年1月26日,一封从美国驻菲律宾使馆发出的急电放到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办公桌上,在电报中,驻菲大使威廉·沙利文强烈建议美国政府正式宣布《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沙群岛。

这是沙利文在菲律宾外交部再三催促下发出的电报。

菲律宾政府着急,是因为在刚刚结束的西沙海战中,中国干净利落地解决掉南越入侵西沙群岛的海军,一举收复被南越袭占的多座岛屿。

中国军队在北方面临苏联强大压力的情况下,还能够腾出手来歼灭接收了大量美国军舰的南越海军,这让刚刚偷偷登上南沙群岛几个小岛屿的菲律宾政府极为震动。

 

另一个让它震动的情况是,南越这次和它不同,菲律宾是以民间科考的名义悄悄登岛,边占边看中国反应,随时准备卷铺盖跑路,而南越是真的玩命上的。

 

那么,南越当局为什么要这么玩命呢?

 

答案是美国人要撤走了,它得找点事情做,想办法让美国人走不成。

 

1973年1月,美国政府签署其历史上第二份没有胜利的停战协议《巴黎协定》,宣布终止在越南的一切军事行动,并将按规定时间撤出全部美军及其主导的多国部队,不再阻挠越南统一进程。

此后,败局已定的南越当局苦寻外援无果,出于对生存的渴望,决定兵行险着,主动挑起和中国的直接争端,尝试将越南问题从陆权问题演变为海权问题,以此带动南海周边地区局势连锁反应,迫使美国重新入局。

于是,从1973年8月份开始,南越军舰在西沙海域不断地骚扰并抓捕中国渔民,9月又不顾内外反对,单方面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随后更是连续派出军舰入侵甘泉岛等海域,并于1月15日炮击岛上中国国旗,打响南海争端第一枪。

 

面对中国政府严厉警告,南越方面依旧孤注一掷,于1月18日再次命令军舰撞击中国渔轮。

 

到这一步,中国忍无可忍,只得还击。

 

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战爆发。

 

然而,和南越预想的战火一开美军就不得不介入的走向完全不同,开战当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约翰·金发表声明,宣布在西沙问题上美国不支持任何一方,不参与事态。

 

美国人希望通过这样的姿态,来换取中国让北越在美军战俘问题上松口,使美国撤得更体面些。

 

而向美国政府给出上述建议的不是别人,恰恰就是美国驻南越大使格雷厄姆·马丁。

 

这就是国际政治的现实,大国之间彼此之间可以交换的局部利益,一般要大于小国能提供的全部利益。

 

这是任何成熟的政治家都会牢记的常识。

 

在冷战波谲云诡的大国博弈中,南越当局那种想“当棋手”、以小博大的想法,要么就是赌徒在绝望中的最后一搏,要么就是贻笑大方的愚蠢到家,很少能获得好的结果。

 

美国政府的这个冷静的态度,让一心想下一盘大棋的南越当局当场傻眼。

 

1月20日,海战结束,南越输得干干净净,不得不吞下冒险苦果,内部彻底分崩离析。

这整个过程,菲律宾作为前排观众近距离全程观看,点滴冷暖全在心头。

 

在菲律宾政府原先的估计中,装备占优且拥有地利的南越大概率能冒险成功,而一旦成功,就意味着南越将在西沙站稳脚跟,阻断中国向南沙的通路,届时它就可以放开手脚抄掠南沙,和南越形成犄角,造成既定事实。

 

而南越海军仅用了一天就覆没的残酷事实,让这个美梦变成了噩梦——

 

南越不但没能在西沙成功阻截中国,还迫使中国不得不加强守护南海的军力,这也就意味着菲律宾距离被算账只剩一步之遥。

 

与此同时,美国对南越这个自己一手扶持的政权所展现出来的冷酷和决绝,也给菲律宾政府浇了一盆彻骨冰水。

 

于是就有了本节开头的一幕,让驻菲大使跟国内请求协防南沙岛屿,然后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为了表示关系重大,沙利文还特地在电报的最后强调:

自我发出上一份电报已过去三天,但尚未收到任何表明收件人已将注意力转向此问题的迹象。如果此时无法完成行动,请给我一个信号,这样我至少能感觉到还有人在关注我们

 

星社 | 南海问题上,美国政府正在精心点燃战火

沙利文的抱怨不无道理,因为西沙海战结束之后,菲律宾政府就催促他立刻向国内讨个说法,给自己一颗定心丸吃,而这些电报几乎都被冷处理。

 

当然,沙利文不知道的是,从南越准备冒险的那一刻开始,掌管美国国务院的基辛格就预判了菲律宾会提出这种请求,而且已经和福特总统商定了最后方案:

 

拒绝此类请求。

 

基辛格的理由相当充分:

 

首先,从法理上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订于1951年,对于协防范围已经做出明确规定,而菲律宾占领南海岛屿是从1968年之后才开始,这部分区域并不在条约范围内,美国没有义务协防;

 

其次,从战略上讲,此时美国的外交还处在重创之后回血的阶段——咱们在上篇介绍基辛格的文章中详细梳理过当时美国面临的局面——最忌讳的就是节外生枝、再次把战线拉长,因此不宜介入。

 

其三,从地缘上讲,美国公开介入南海问题,不但要长期得罪中国,还会给苏联介入东南亚乃至拉美类似争议提供借口,到时地缘格局变数将大大增加,搞不好又得再来一次对峙危机,得不偿失。

 

综合考量之下,美国国务院于1月31日正式作出决定并通知沙利文: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持中立立场,在南沙群岛不采取任何行动。

 

此后数十年间,美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始终坚持并多次强调这个立场。

 

1976年,菲律宾政府试图在礼乐滩勘探开采石油,被中国制止,再次向美国政府讨要协防说法,基辛格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明确提出:

 

“如果菲律宾坚持要把南沙群岛纳入条约适用范围,那美国将考虑在条约中加入更复杂的、能使美国避免被卷入争端的条款,届时新条款产生的问题将比其所能解决的问题多得多”。

 

这就是明确提醒菲律宾,不要试图薅美国羊毛,不然到最后一定得不偿失。

 

最后罗慕洛没办法,只能放弃请求,承认南海不属于美国协防范围。

 

星社 | 南海问题上,美国政府正在精心点燃战火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这两次拒绝,都发生在老马科斯执政时期。

 

没错,美国政府当年并没有给如今这位菲律宾总统的父亲一点面子。

它的一切决定,从来都是按美国的利益来作出,菲律宾的利益最多只是一种筹码。

 

1991年,美菲另一个合作条约《军事基地协定》即将到期,菲律宾又试图以不再续签为要挟,迫使美国政府在协防问题松口。

 

美国再次拒绝这个要求。

 

1992年7月17日,美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莫顿·史密斯公开对记者表示,一旦南沙群岛发生武装冲突,菲律宾不能援引1951年的防御协定要求美国给予帮助,因为在该条约签订时,这些岛屿并不是菲律宾领土的一部分
原话:“The Philippines cannot expect the United States to come to its aid in case of armed conflict over the disputed Spratlys because that island, occupied by the Philippines after 1978,was not part of metropolitan territory defined in the 1951 Filip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

随后双方在这个问题上谈崩,美军于1992年12月完全撤出菲律宾,美菲关系陷入低谷。

 

星社 | 南海问题上,美国政府正在精心点燃战火

 

宁愿放弃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也不愿在原则问题上妥协,这是国力处于巅峰时期的美国政府一种自信表现和战略性选择。

 

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深知菲律宾在南沙群岛的侵占从法理和道义上是讲不过去的,而自己作为全球唯一霸权,确立稳定不变的规则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果轻易被小国绑架去突破一些底线,损失要远比收获多得多。

 

作为霸主的美国,从来只有利用小国,而没有被小国利用的道理。

 

同样的道理,当美国需要利用小国的时候,它也会如此毫不留情。

 

一旦到了这个时机点,它将毫不犹豫地推翻自己所有立场。

 

2019年3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演讲,正式推翻美国政府此前数十年拒绝承认南沙群岛“属于菲律宾”的中立立场,宣布将协防范围扩大到南海。

 

是的,时机已经到了。

03

 霸权规则 

霸主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定下的规则,除非它感受到自己的霸权正在旁落。

1861年11月8日,一艘名叫特伦特号的英国邮政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外海被美国北方舰队圣哈辛托号拦截并登船,经过一番搜查之后,两名南方邦联的特使,詹姆斯·默里·梅森和约翰·斯莱德尔,被北方人直接带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影响巨大的特伦特号事件发生了。

 

星社 | 南海问题上,美国政府正在精心点燃战火

那么,正处在内战最艰苦阶段的北方联邦,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为什么要节外生枝,在海上拦截英国船只、挑战如日中天的世界霸主呢?

就因为英国人在这场决定美国存亡的南北内战中,名义上推行“恪守中立”,实际上却明显地偏袒南方邦联,让北方人实在忍无可忍。

没错,1833年就提出《废奴法案》的大英帝国,为了自己在美国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的商业利益,更为了阻止美国统一之后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从始至终都在违背自己关于“中立”和“废奴”的立场,偷偷向南方邦联输送“援助”。

这种臭不要脸的流氓行为让美国北方人义愤填膺,于是,当得知南方邦联准备坐着英国人的船去英国谈援助之后,怒火终于爆发了。

特伦特事件爆发后,哪曾受过这种公开羞辱的英国政府随即派出8000人的舰队进逼北方,并提出照会要求立刻无条件放人和道歉,否则就地开战。

迫于压力,林肯政府最后只能放人。

此后,英国人更加肆无忌惮地援助南方,仅到1862年夏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为南方提供各类舰艇290艘,武器、弹药、食品、药物更是数不胜数,给北方在内战第一阶段造成重大损失,迫使林肯政府不得不在1862年9月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全面动员一切力量加入战争

 

对于北方的美国人来说,特伦特号事件本身的结果是很窝囊,但它所展现出来的敢于向强敌亮剑的精神,以及霸权主义者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傲慢和无耻,却激起了北方各个阶层同仇敌忾捍卫主权的爱国热情。

 

此后,北方联邦举全国之力夺取最终胜利的战争意志空前高涨,兵源、武器、物资、慰问信开始像潮水般涌向前线。

 

最终,倾囊相授的英国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南方节节败退,自己对于中立规则和废奴主义的践踏,并未能换来想要的效果,反而成为美国历史书上的反面教员,更为欧陆上虎视眈眈的对手所耻笑。

 

看到这里,有的社友可能会问了,一百多年前发生在北美的这件事情,和咱们今天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吗?

 

有关系,这个关系就是规律。

 

在这个事件中,英国政府不惜撕下中立的伪装亲自上阵,不惜背弃自己关于废除奴隶制的承诺,为的就是能挑起新的战火,将未来的美国扼杀在全面崛起的征程中,或者至少让美国保持一南一北长期对立的局面,以此消耗美国的实力,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

 

遏制美国

 

作为霸主,英国人深知背弃自己的承诺是要付出巨大的政治和道义代价的,而它之所以还是愿意付出这个代价,根本原因就是它从这个高速发展的潜在对手身上,已经看到了自己霸权旁落的可能性。

一个多世纪之后,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复刻了当年自己最痛恨的行为。

面对快速崛起的亚洲,美国政府体会到了英国人当年的感受,并且最终还是作出了和英国人当年如出一辙的选择——

以中立之名行挑拨之实,为升级局势煽风点火。

04

 一个目标 

英国人的判断是准确的,统一之后的美国确实爆发出强大的发展能力,然后在半个世纪的步步为营中彻底肢解了日不落帝国,建立属于自己的全球霸权。

如果1861年那个寒冷冬天中英国人不是对自己扶持南方的力度过于自信,而是选择亲自下场参战的话,特伦特号事件或许将成为美国内战走向另一个结果的转折点。

这个前霸主“血淋淋的教训,同样处于霸权焦虑中的美国政府显然是记住了。

2010年1月12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亚洲的地区性架构:原则与重点》演讲,宣布美国将“重返亚太”,在这个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构建一套新的安全架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序幕由此拉开。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本质,是美国政治精英圈层在金融危机重创下,为扭转美国霸权衰落趋势所做的一次战略尝试。

在金融危机中,资本主义最血腥恶劣的一面以触目惊心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财富灰飞烟灭、近千万人申请破产、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的巨大灾难,使美国精英阶层充分意识到美国内部系统性问题已经积重难返。

因此,尽快拿出一种能够从外部给美国输血、为解决美国国内问题争取时间、阻止美国霸权旁落的战略,就成为美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发展最快、产业链最齐全、人力资源最丰富的亚太地区,重新进入了美国人狩猎的视野。

 

这就是“重返亚太”的诞生背景。

 

这回,美国人将毫不犹豫举起猎枪。

2012年1月,美国国防部发表《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明确提出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用一切手段维持其在本地区的“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将美国的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确保到2020年时美国60%左右的军事力量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

一个以政治挑唆和军事恐吓为抓手的地区分裂政策逐渐成型。

而南海问题,因其重要性、复杂性、决定性,成为美国政府实践这套政策的绝佳工具。

原本已经趋于平静的南海,从此风波频起。

2013年,美国政府对菲律宾提出,如果菲律宾能把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那么美国“协防南沙群岛就能顺理成章。

为什么一仲裁,它就可以推翻自己的立场,“顺理成章”地协防呢?

它对菲律宾说,因为这个“仲裁”的结果,“一定有利于菲律宾”。

毕竟,“法律”的解释权,在它手里。

此后,菲律宾政府不顾中国和东盟达成的和平解决、直接协商原则,将问题提交到临时拼凑的所谓“国际法庭”,将问题彻底复杂化。

随着仲裁闹剧的上演,菲律宾政府果真拿到了美国承诺的结果,而美国政府也顺势宣布自己可以“协防”南沙群岛,并将开启武装“自由航行”——

尽管在此之前数十年,它都白纸黑色地注明南沙群岛不属于菲律宾固有领土,不在条约范围之内。

 

2020年7月13日,在宣布南沙群岛“适用”条约协防之后的一年多,蓬佩奥又发表《关于美国对中国在南海海洋主张的立场》声明,以公然撒谎和颠倒黑白的方式,否认中国在南海地区的海洋权益主张。

此举标志着美国政府正式全面推翻自己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根本立场,亲自下场操纵南海局势,矛头直指中国。

至此,美国政府的目标昭然若揭。

为什么它在北美的波弗特海争议中不搞国际仲裁?

因为它知道这种自导自演的戏码,从来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为什么它在波弗特海不搞武装“自由航行

因为它知道军舰所到之处,繁荣将避之不及,换句话说,战争最好发生在别人家里,绝对不能在自己家门口。

为什么它对自己家门口的争议不上心,却对万里之外的南海“尽心尽力”?

因为它知道波弗特海的利益再大也大不到哪去,但如果以南海上的这些岛屿为工具,就能不断撬动整个亚太的地缘格局和地区形势,如果能挑起战争,那它就能将这里的产业、资金、人才乃至发展前景统统驱逐到美国,那才是真正的海量收益。

 

只有收割到这个收益,美国政府才能缓解其堆积如山的国内问题,挽救其实质上已经越过偿债临界点的财政,让这个岌岌可危的帝国支撑到下一场收割。

 

而一旦真的让中国和东盟达成了《南海行为准则》,美国政府要想再挑起事端,难度将直线上升。

为此,它才会在现在不惜一切政治和道义代价,在南海寻找一切发动战争的机会。

 

这个霸权,终于活成自己一百多年最痛恨的那个样子。

至于为什么当年英国政府倾力支援南方也无法阻止美国完成自己的使命,如今对外忙于掠夺、对内忙于斗争的美国政治精英们已经无暇进行真正的思考。

这个问题,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想明白了,答案就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失去政治和道义立场,大英帝国陈兵美国海岸线的军舰越多,它收获的敌人就越多,离失败就只会越近。

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站在正义一方的美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对这个全球霸主亮剑的底气所在。

我们把这个答案送给如今的美国政府,希望它能够悬崖勒马、重拾初心,避免重蹈当年英国人的覆辙。

当然,它大概率是听不进去的,因为它现在除了这条路,已经不懂怎样走别的路了,这是所有霸权主义者必然的归宿。

既然如此,我们只好尊重它的要求,给它准备好第三份“没有胜利的停战协议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59234.html

Like (4)
Previous 2023年8月15日 上午11:54
Next 2023年8月15日 下午12: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