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一界oneworld(ID:yijie_20200518)
西非乱局,谁应负责?
7月26日,西非国家尼日尔发生军事政变,总统巴祖姆被总统卫队部分军人扣押,并被解除总统职权,总统卫队队长齐亚尼随后宣布成立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CNSP),军政府接管了国家事务。
脆弱的萨赫勒
由于殖民者的划界问题,该国地处多个种族、民族交界处,加上拥有磷酸盐、铀矿等大量珍贵的战略资源,尼日尔自1960年脱离法国独立以来一直动荡不已。
而此次政变,仅仅是当前萨赫勒地区政局动荡的又一次事件。事实上,2020年以来,中西非地区已经发生了七次政变。
2021年上台的总统穆罕默德·巴祖姆是尼日尔独立后首位通过政权和平更迭继任的文人总统。
作为首位来自阿拉伯体系的白人少数民族总统,他在这个以黑人为主且并未产生现代民族认同的国家不免受到各种形式的质疑和反对。
作为西方国家在西非的主要伙伴,美国和法国在尼日尔都有军事基地,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也以不同形式在尼日尔有军事存在。在另一方面,他通过反恐行动,大力扩充军队,提拔了他认为可靠的将领进入军队系统,同时建立了直接听命于他的“总统卫队”,与军队相互制衡。
尼日尔政变:军政府指责巴黎想要“军事干预”
政变的原因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北约支持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推翻卡扎菲政权后,大量小规模武装、雇佣军、私人武装团体借机进入萨赫勒地区,当地的恐怖活动不断增加,“博科圣地”等跨国原教旨恐怖武装的重新开始活跃。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对经济的持久性冲击难以得到有效缓解、俄乌冲突导致的全球经济震荡特别是粮价的波动,加之气候变化导致的特大旱灾,西非多国的经济陷入窘境、民生危机雪上加霜。
民选政府的腐败和治理能力低下使其无法应对这些危机,这令军方和民间感到失望。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等国政变的成功也对西非多国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性效应,这最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次政变。
大国的博弈
政变后,尼日尔首都街头出现了不少军政府的支持者,他们挥舞着俄罗斯国旗,并高呼谴责殖民时代前宗主国法国的口号。这种现象并非首次出现,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
同时,有媒体发现,部分参与这些国家政变的军队领袖具有受美军训练的背景。虽然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俄罗斯或美国是尼日尔以及其他国家政变的幕后黑手,但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非洲“政变带”已经成为西方和俄罗斯的角力场。
事实上,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绝大多数非洲国家没有追随西方制裁俄罗斯,国际格局力量的变化也让非洲国家有了更多可选择的合作对象。可以明确的是,国际势力之间的斗争,加上殖民的种种遗留问题激化了内部冲突,为政变创造了机会,加剧了局势的动荡。
当前,尼日尔的政治局势有继续恶化的风险。发生军事政变后的几天内,美国、欧盟、非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要求尼日尔军方将权力交还总统巴祖姆,否则将对该国采取军事行动,但尼日尔军方不为所动。
尼日尔在政变后何去何从,不仅考验着区域内各国政坛和军方领导人的智慧和决心,也取决于域外诸多大国的动机和行为。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非洲公民渴望稳定的治理和发展,在区域和全球伙伴的帮助下,解决治理赤字的问题,改变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窘境,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6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