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瓜分石油利益,美国间谍如何搅乱伊朗局势?

作者: 杨婧格 李文畅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为了瓜分石油利益,美国间谍如何搅乱伊朗局势?

1953年3月,美国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艾伦·杜勒斯突然揣着一份简报步入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室内,这一次的简报内容中,到处充斥着“苏联接管伊朗之后果”的内容。从当时的美苏冷战大环境来审视,杜勒斯此举的用意并不难揣测——他欲用此简报来说服包括美国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内的白宫高官,支持其发动一场针对当时伊朗政府的“特别行动”,以防止“苏联接管伊朗”的情况出现。

 

对于杜勒斯的汇报,艾森豪威尔显得将信将疑,因为此时由穆罕默德·摩萨台领导下的伊朗民选政府虽然在处置本国石油租让权的问题上与西方关系不睦,但未听闻伊朗在和苏联的关系处置上有什么大的变动。可是,艾森豪威尔的质疑并未扭转中情局官员的主观判断。在艾伦·杜勒斯的坚持下,一场针对伊朗内政的干预活动拉开序幕。

 

美国谍报部门为何执意要在这个时候干预伊朗内政?这还得先从伊朗本身的历史说起。

 

为了瓜分石油利益,美国间谍如何搅乱伊朗局势?

艾伦·杜勒斯。美国国会图书馆(数字文件编号:LC-DIG-hec-1832)。来源/Britannica

 

石油资源争夺战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基本有一段沉重的“近现代史”,伊朗也不例外。早在两千多年前,出身阿黑门尼德家族的居鲁士大帝曾以这片土地为起点,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世界性”帝国。此后欧亚大陆民族迁徙不断,伊朗这片土地上也是“城头变换大王旗”。但伊朗的大国雄心并未因此磨灭,反而随着19世纪以来伊朗内忧外患的刺激而愈发强烈。

 

为了瓜分石油利益,美国间谍如何搅乱伊朗局势?

居鲁士大帝建立的帝国。来源/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伊朗民族危机的加深,很大程度上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殖民入侵造成的,而英国之所以对伊朗如此“上心”,除了伊朗特殊的地缘位置外,还和伊朗境内蕴藏的丰富石油资源有关系。19世纪末,西方国家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类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发迫切。作为当时的“全球霸主”,英国自然较早认识到控制石油资源对于其维持世界霸权的重要性,因此派出大量人员于世界各地开展石油勘探等活动,而伊朗南部地下所蕴藏的丰厚石油资源,很快被英国人所知晓。

 

实力雄厚的英国人计划让当时统治伊朗的恺加王朝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等权限“租让”给自己,作为回报,英国人则会从石油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交给伊朗政府,作为“租让金”和“税费”。

 

由于当时的恺加王朝国力孱弱,君主昏聩无能,英国人很快就得到了在伊朗石油产地设厂开发的特权。1909年,“英伊石油公司”成立,英国彻底垄断了对伊朗石油资源的开发权。英国政府则享有该公司51%的股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更是加大对中东其他地区石油资源的调查力度,到一战结束奥斯曼帝国崩溃瓦解后,英国人又将伊拉克等地的石油资源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石油支撑起“日不落帝国”的全球霸权,但伊朗政府却未能从英国人开发自己国内石油的过程中充分获益。英伊石油公司的管理层基本被非伊朗人占据,伊朗本国人要想进入英伊石油公司工作,只能做底层工人。英伊石油公司通过提炼伊朗石油运到世界各地销售,赚得盆满钵盈,但英国人交给伊朗政府的“租让金”和“税费”,合起来还没有其给英国政府纳税纳得多。如1947年,伊朗政府从石油租让权和税收方面得到近2000万美元,而英国政府则从英伊石油公司处获得了5600万美元。据统计,英伊石油公司给伊朗官方的钱,其实连其公司总收益的20%都不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

 

为了瓜分石油利益,美国间谍如何搅乱伊朗局势?

位于朗西南部的马斯吉德苏莱曼,1908年,人们在这里发现了石油。该地很早就成为伊朗主要的石油中心之一。来源/Britannica

 

对于英国人的仗势欺人,伊朗人并未隐忍。20世纪20年代,伊朗青年军官礼萨汗发动政变埋葬恺加王朝后,开创了巴列维政权。礼萨汗成为一国之君未久,对英国人盘剥伊朗石油利益的做法就表现出了不满,发誓要从英伊石油公司手中夺回石油租让权。据礼萨汗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伊朗国王巴列维回忆,双方从1927年开始就在围绕石油租让权的问题进行谈判,并持续了两年之久,但未取得任何结果。礼萨汗意识到,双方间的矛盾很难用和平方式解决,便试图动用武力强行收回石油租让权。英国人则狡猾许多,他们将此问题提交给由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将伊朗置于不利境地,并在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施压,让礼萨汗政府进退两难。

 

由于当时礼萨汗在国内教俗两方面的敌对力量众多,既要应付地方部落的叛乱,还得提防恺加王朝残余势力的反扑,其王权根基不稳,不宜再生新的事端。礼萨汗只得勉强接受英国人提出的适当增加付给伊朗政府的“租让金”来含糊了事。

 

礼萨汗在石油租让权问题上对英国方面作出的退让未能达到其稳定政权的目的。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遭受轴心国集团入侵的苏联政府与伦敦当局建立同盟关系,英国从多条通道向苏联运送军事物资,伊朗也是英苏之间商定的“国际援助路线”之一,即英国通过其在中东的殖民地,将资源通过伊朗输送到苏联控制下的高加索等区域。

 

但是,此时礼萨汗不愿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漩涡,伊朗宣布中立并与德国打得火热。这一行径激怒了英苏,他们立即向礼萨汗施压,要求伊朗与德国断交。无奈,礼萨汗只得求助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希望其能够居中调停,但罗斯福对此也采取了支持英苏两国的态度。事态不断升级,英苏两国军队从南北同时开入伊朗境内,迅速抵近伊朗首都德黑兰城下,逼迫礼萨汗传位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自己则流落海外,孤独终老。此后,在英苏的监督下,伊朗断绝与德国关系并对德宣战,这件事深深刺痛了伊朗政治精英。

 

石油国有化运动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伊朗国内百业待举。此时,巴列维国王已长大成人,和父亲礼萨汗一样,早期的巴列维国王也想干出一番成绩,愤恨于英国人以本属于伊朗的石油来为自己牟取暴利的卑劣行径。因此,“石油国有化”成为年轻巴列维国王的首选方案,这么做不但可以获得石油资源带来的收益以便投入经济建设,还能燃起伊朗民众的爱国热情。只不过,基于伊朗同英国的力量对比,巴列维国王和他的近臣仍倾向奉行与英方和平谈判的路线。

 

此时的英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其过去缔造的霸权体系已是千疮百孔。从印度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英国的势力处于全面收缩的状态,其国力下降已经是公开的事实。巴列维国王深谙此情形,这也是他敢于和英国人开展谈判的原因之一。另外,他还从其他渠道得到一个消息——沙特阿拉伯与伊朗一样,都是石油资源丰沛的大国,但二者不同的是,沙特阿拉伯政府和获得石油开发权的美国公司达成了“五五开”的利益分成。

 

为了瓜分石油利益,美国间谍如何搅乱伊朗局势?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来源/Britannica

 

巴列维国王很愤怒,但英国人似乎并不在意伊朗人,他们故伎重演,又拿出来“多分一点钱”的方案,但关于涉及归还石油租让权的核心问题却只字不提。负责指导谈判的伊朗首相拉兹马拉颇为无奈,但也不敢据理力争,谈判从一开始就卡住了。

 

拉兹马拉的无能引起了伊朗教俗精英的普遍反感,在世俗阵营,以穆罕默德·摩萨台博士为首的“民族阵线”于1949年成立,他们进入议会,公开打出“石油国有化”大旗,并取得了伊朗左翼力量“人民党”(部分伊朗共产党员所建)的拥护。

 

在伊朗宗教界,有部分教士精英认为不应当对英国人委曲求全,而应努力捍卫伊朗民族的利益。这一部分力量以阿亚图拉·卡沙尼为首。卡沙尼发布“法特瓦”教令,呼吁信众支持摩萨台博士等人提出的“石油国有化”方案,将石油租让权从英国人手中收回。而摩萨台此时也积极团结伊朗宗教界的力量。不久,拉兹马拉被民间激进者刺杀,巴列维国王任命的新首相难以控制局势,眼看“石油国有化”的运动在议会两院成为燎原之势,巴列维国王便顺水推舟,任命这一运动的核心领导人摩萨台为首相,并让其负责和英国人的谈判。

 

摩萨台的登场,让英国人感到压力,但英国官商两界似乎并不打算轻易就范,他们仍然坚持垄断石油租让权,并以动用军队来维护其在阿巴丹的炼油厂相威胁。英国首相和外交大臣还寻求华盛顿当局的支持。

 

对于英国的求援,美国人有自己的小算盘。在摩萨台领导的“民族阵线”崛起以前,他们就在关注伊朗政府与英国的争斗,美国政坛精英认为,伊朗从英国人手中收回本国石油的控制权无可厚非,更何况如果英国人真能从伊朗撤出,美国公司便可趁势打入伊朗的石油市场,填补英国人留出的空间。这样,美国坐山观虎斗,便可实现利益最大化。

 

为了瓜分石油利益,美国间谍如何搅乱伊朗局势?

穆罕默德·摩萨台。来源/Britannica

 

但是,英国毕竟曾是美国的战时盟友,双方的合作基础仍存,美国在全球的很多问题上还需要英国的积极合作。另外,倘若英国从伊朗撤出过快,苏联抢在美国前头占领伊朗市场,这对美国来说绝非好事。因此,美国选择两头不站队,居中调停,一边劝说英国人在如何分钱的问题上作出让步,另一边则暗示摩萨台政府在涉及石油租让权的问题上不宜过于强硬。

 

美国人的态度十分暧昧,但摩萨台现在已无退路。以他为首的“民族阵线”能够在议会和政府中取得上风,靠的就是对英国人的不妥协与坚决斗争,倘若自己现在态度软化,那么其政治生命便可能趋于终结,因此,摩萨台虽然表面上感谢美国人调停的好意,但仍坚持收回石油租让权,并在收回权限之前成立了伊朗国家石油公司。

 

1951年3月,伊朗议会两院通过石油国有化法令。同年9月,伊朗军队开入英伊石油公司在阿巴丹的炼油厂,升起了伊朗国旗。虽然伊朗方面提前声明,英国技术人员若愿意留下,其薪资待遇不会被损害,但英国员工仍尽数撤离。伊朗方面接管了厂区的设备和资源,但由于过去英国人长期垄断石油的开采-冶炼-运输的一系列技术,伊朗人在恢复石油生产上显得力不从心,石油产量大幅下降。英国人为了报复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运动,派出军舰封锁伊朗沿海港口,阻挠其石油外运,并冻结了伊朗在伦敦银行的资产等。许多西方国家也见风使舵,纷纷拒购伊朗石油,给摩萨台政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摩萨台的集权与陨落

摩萨台收回石油租让权的做法在短时间内赢得了伊朗不少民众的喝彩,然而,英国的反制也加剧了伊朗的财政危机,巴列维国王在回忆录中一口咬定:“正是摩萨台的政策使我国经济陷入了瘫痪状态。”摩萨台设想从美国争取贷款,帮助伊朗政府渡过难关。可是美国方面则愤恨摩萨台之前拒绝自己的调停方案,不愿为其提供更多实际援助。摩萨台只得转而寻求内部集权,以稳定时局。

 

为了瓜分石油利益,美国间谍如何搅乱伊朗局势?

伊朗石油工业分布图。来源/林育真、张玉庚、葛敏卿《世界地理图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

 

为了加强首相权力,摩萨台向巴列维国王提出由自己兼任国防大臣的职位,这必然会遭到拒绝。摩萨台不死心,以退为进,通过主动辞职的方式来动员底层民众。民众也认为,只有摩萨台继续当权,伊朗才能摆脱困境。果然,巴列维国王迫于民众压力,同意摩萨台复出,此后,摩萨台为了巩固自己对议会的控制,提出以诉诸全民公决的方式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在这一问题上,巴列维国王与摩萨台又产生了分歧,但摩萨台并不打算让步。

 

国王与首相关系的破裂,仅仅是问题的一面。之前积极支持石油国有化运动的伊朗什叶派宗教精英阿亚图拉·卡沙尼对摩萨台的疑虑也在加深,因为摩萨台与人民党关系过于密切,而人民党和宗教界之间关系并不和睦。更让卡沙尼不满的是,摩萨台拒绝了吸收什叶派教士进入内阁的要求。因此,原先在石油国有化运动的大旗下走到一起的伊朗教俗两界精英,已出现分道扬镳之势。

 

此时的摩萨台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没有及时安抚已出现离心趋向的旧盟友,而是又展开了对军队的整肃。军队是巴列维王朝的命根子,礼萨汗推翻恺加王朝统治取而代之,靠的就是枪杆子。现在摩萨台以文官身份来掌控军队,架空国王,在很多思想保守的军官眼中无异于“叛乱”。他们公开反对摩萨台的安排,被解职者达到两百人之多。但是这些军官并未束手就擒,而是在美国间谍的拉拢下,集中到军中元老扎赫迪将军周围,徐图反击。

 

伊朗改革阵营内部的四分五裂,给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谍报机构渗透以可乘之机。摩萨台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在发现美国难以依恃后,便向苏联抛出了橄榄枝,试图通过贸易互惠等举措来稳住局面。苏联方面也积极回应,还送还了之前冻结的伊朗在苏资产。美国原先就担心摩萨台政府会滑向苏联,现在摩萨台政府与苏联扩大经济合作,无疑坐实了其判断。

 

1953年2月,在美国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的办公室内,谍报人员秘密制定了代号为“阿贾克斯”(Ajax)的行动计划,刀锋直指摩萨台政府。所谓“阿贾克斯”,即由中情局官员暗中联络伊朗军队内部的保王派军官,以巴列维国王的名义拘捕摩萨台,另外成立新政府。推翻摩萨台的政变执行,则由美国时任中情局官员克米特·罗斯福指挥调度。文首提到的杜勒斯向艾森豪威尔请求行动,也发生于该计划出炉前后。

 

1953年8月15日,国王卫队在美国中情局官员支持下发起对摩萨台的突袭,但由于计划泄露,参与政变的亲国王军官被一网打尽。执行对摩萨台拘捕任务的巴列维国王卫队司令,反被对方拘捕。巴列维国王得知此事,唯恐会连累自己,当即和王后乘专机逃离伊朗,前往巴格达,后又转机飞往意大利罗马。在逃亡途中,克米特·罗斯福派人交给其由美国方面草拟好的电文,要求巴列维通过广播宣读,称“自己是被左翼势力强行驱逐的”,意图将国王包装为一个“臣子野心”的受害者。显然,罗斯福等人在借机酝酿针对摩萨台当局更大规模的反击。

 

面对摩萨台的未遂军事政变和国王的出逃,民众开始意识到,政局的动荡与外部势力的渗透存在一定联系。巴列维国王则被视为叛国者,其父亲礼萨汗的塑像被捣毁,原先的石油国有化运动,逐渐演化为颠覆巴列维王朝统治的政治运动。

未遂政变发生之后,美国中情局官员不甘失败,他们将未来接替摩萨台执政的人选扎赫迪将军藏起来,继续四处网罗敌视摩萨台政府的力量。8月16日夜,克米特·罗斯福拿出五万美元交给早被其收买的伊朗特工,让他们召集打手,以“共产党”的名义去制造混乱。19日凌晨,伊朗德黑兰街头出现了大批抗议摩萨台政府的民众,高喊拥护巴列维国王复位的口号。据部分参与者回忆,集合到广场上的抗议人群得到了美国方面的资金支持。其中还夹杂了大量来自德黑兰贫民窟的人,而他们之所以赶来,只是因为美国间谍支付给他们的现金。“美国驻伊朗军事联络员”仅用了不到七万美元,就将暴乱煽动了起来。

 

为了瓜分石油利益,美国间谍如何搅乱伊朗局势?

德黑兰街头游行抗议的人群。来源/国际新闻栏目《环球记者连线·环球聚焦:伊朗政变60年尘封档案揭秘背后》截图

 

随着首都街区局势的失控,大批装备火炮和坦克的军队出现在街头,他们由军队内部的保守势力控制,打着维护治安的旗号向摩萨台所在的首相官邸逼近,当天下午,支持摩萨台的军队与保王派军队发生激战。由于保王派组织有序,又得到了重武器的加持,很快攻入首相的办公室,摩萨台虽然暂时撤离,但仍于第二天被捕。被美国操纵的军事政变赶下台的摩萨台,顶着“叛国罪”的帽子,被处以三年单独监禁,后又被禁锢于家中,直到其于1967年死去。

 

摩萨台被捕后,原先由其领导的“民族阵线”也因内部成分复杂,统合难度大而分崩离析。英国人看到伊朗高层发生权力更迭,迫切希望能从伊朗新政府这里狠狠敲一笔,作为对之前自己经历“石油国有化运动”打击的补偿。在谈判桌上,英伊石油公司张口就要近三亿美元的赔偿款,而且还得掌握最低50%的石油股份,这又激怒了美国方面。美高层认为,此时对于伊朗不宜刺激过深,而且这次推翻摩萨台政府,自己出力最大,理应掌握话语权,因此美国代表毫不客气地否决了英国人的赔偿方案。经过数月谈判,美国最终确定了与伊朗政府对半分成的方案,并邀请伊朗代表进入国际财团的董事会。英伊石油公司在伊朗的势力虽然得以保留,但仅能以国际石油财团的身份参与,并掌握国际石油财团40%左右的股份,至于美国也如愿在国际石油财团中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地位。此后,美国加大对伊朗从军事装备到工业建设的干预,逐渐取代了英国在伊朗的影响力。

 

摩萨台政府的倒台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美国中情局的干预和美国大使包庇扎赫迪等摩萨台政敌的做法,也是板上钉钉,并为伊朗民间熟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也承认了这段历史的存在。伊朗民族知识分子原先倾慕于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认为美国会成为伊朗对抗英帝国主义的救星和同盟军,但当他们看到巴列维国王在“美国专家顾问”陪同下乘坐专机返回德黑兰后,这种对美国的信念也发生动摇。二十多年后,当巴列维遭遇更为深重的社会危机时,优柔寡断的国王再度将希望寄托于华盛顿当局的干预上,试图让1953年夏天发生的事重新上演。可这一次,他想错了,白宫拒绝继续扶持这个外表看似强大、实则内心脆弱的君主,而巴列维也永远失去了他的王冠。

 

参考文献:

王明芳:《冷战后美国和伊朗政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冀开运:《二十世纪伊朗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杨兴礼、冀开运、陈俊华:《伊朗与美国关系研究》,时事出版社,2006年

范鸿达:《美国与伊朗:曾经的亲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陈安全:《伊朗伊斯兰革命及其世界影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埃尔顿·丹尼尔著,李铁匠译:《伊朗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

蒂姆·韦纳:《中情局罪与罚》,海天出版社,2009年

范鸿达、蒋启国:《美国和伊朗石油国有化危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严润成:《合作与冲突:伊朗石油国有化中的英美关系》,《人民论坛》,2012年第29期

严润成:《伊朗石油国有化与美国中东石油安全政策初步形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石斌:《民族主义、石油危机与美国对伊朗的政策(1951-1954)》,《美国研究》,1996年第4期

程群:《美国对伊朗摩萨台政府政策的演变》,《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李昕:《伊朗政治发展视域下的石油国有化运动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63120.html

(1)
上一篇 2023年8月24日 下午12:06
下一篇 2023年8月24日 下午12: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