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恒星通讯社(ID:FTPLab)
撰写 | 守常
最近本来业务非常繁重,但是看了一些资料之后觉得还是有必要写这个专题,因为我们正处在一场规模空前的认知战当中,并且在一些攻防激烈的阵地上打得还有些被动。
一个最鲜明的例子:
今年上半年,我们明明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却被塑造出一种“增长乏力”、“发展见顶”,甚至是“长期繁荣结束”的虚假形象,而实际情况远不如我们的西方国家,却充斥着“强劲复苏”、“成绩亮眼”的赞美声音。
这种黑白颠倒的时间一久,已经隐然有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势。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这就是认知战的发动者想要捕获的战果:
用虚假叙事强行扭曲事物原有的发展轨迹。
那么,这个发动者想要扭曲什么事实?它发动认知战的最初动机是什么?它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个目的能不能达成?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在接下来的系列讨论中,我们一一来梳理这些问题。
帕克城演讲
美国总统一般不公开说谎,除非他所面临的问题已经大到让他不得不亲自出面,公开说谎。
2023年8月10日,夏威夷毛伊岛大火进入疯狂蔓延的第二天,拜登没有在这个事情上分心,而是如期前往犹他州滑雪胜地帕克城山庄。
对于他来说,今天下午这里要举办的活动,远比太平洋中部美国国土上正在发生的人间惨剧重要得多。
下午1时30分,募捐准时开始,捐助者们开始分别上台演讲,笑逐颜开地分享他们与拜登这位“杰出且无与伦比的老朋友”之间的精彩轶事。
下午2时43分,拜登登上讲台,在一番滔滔不绝的回忆童年和自我吹嘘之后,他话锋一转,将矛盾对准中国。
他语出惊人地说:
“我们还要对付中国,因为中国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作为论证,他举了三个例子:
中国“近年来GDP增长率只有2%左右”、”退休年龄的人多于工作年龄的人”、“失业率处于历史最高位”。
嗅觉灵敏的记者和他们的编辑当即把这些话做成新闻对外发送。
因为这些言论实在是超出他们此前对中国经济的认知,如果是真的,那就说明美国情报机构掌握了关于中国的重大信息,如果是假的,那就说明美国总统对美国最强大对手的认识低得惊人。
无论如何,这都将是一个大新闻。
果然,消息一出,国际舆论哗然。
因为这是数十年来美国总统第一次敢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国,而且列出的数据十分吓人。
然而,在一番核查之后,西方媒体震惊了:
事实证明,拜登所说的三个论点,全部都是假的,其荒谬程度简直到了匪夷所思、连部分一向善于苛责中国的媒体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路透社:拜登歪曲中国GDP增长率并称之为“定时炸弹”
彭博社:美国总统歪曲亚洲巨人的增长率和人口数据
这些言论可能会破坏与中国的新接触
事情持续发酵之后的第二天,面对媒体蜂拥而上的追问,白宫发言人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面回应拜登言论是否属实的问题,只是自欺欺人地强调“总统并没有升级言论,只是和过去保持一致”,试图减少这番言论的破坏性。
彭博社:白宫淡化拜登关于中国的“定时炸弹说”
那么,白宫这种淡化处理,是想给事件画上句号吗?
当然不是,这样想就远远低估了拜登的野心和决心。
事实上,就在这场活动的前一天,他刚刚在华盛顿签署最新一道行政命令,禁止或严格限制美国企业和个人参与中国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三个技术领域的投资。
他甚至不惜违背美国自身的商业自由传统,要求美企必须把其他科技领域的在华投资情况汇报给美国政府,将“技术脱钩”和“经济隔离”推升到新的烈度。
这样的人和团队,怎么可能对中国发展的真实情况毫无基本认识?
因此,这次看似荒唐的失言,其实是其团队精心策划的谎言行动的一部分,隶属于一套完整的经济认知战计划。
这才是五月份起拜登政府真正在做的事情。
当权力遭遇质疑
帕克城的这次募捐活动,是拜登的两位资深捐助者,亿万富豪、帕克度假集团的创始人卡明和银行家吉尔伯特,为其竞选连任而组织的一场大型政治募捐活动。
卡明和吉尔伯特都是拜登的老相识,特别是后者,2012年为奥巴马和他筹集了123万美元之后,顺利拿到美国驻新西兰大使任命书,和拜登建立起“深厚的工作情谊”。
从两个月前开始,这两位老朋友就在忙活今天这场募捐,但情况并不理想,因为有不少资深捐助者还在观望。
这些精明的猎手,对于明年拜登能不能获胜丝毫没有把握,只要是赢面不到五成的赌博游戏,他们都愿意给自己多留一些观察的时间。
大金主们的这种担忧在民主党高层已经不是秘密,自从拜登4月25日宣布再次参选之后,各种怀疑就如梦魇一样如影随形缠绕着他,以前是针对他的年龄和身心健康,现在另一个话题出现的次数急剧增加:
“经济低迷”
此前一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公布了7月1日-7月31日在全美进行的民调结果,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认为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并且还在恶化”。
而对于拜登的经济工作,不满意的比例更是持续上升,其中,“对经济处理方式的支持率下降至37%,对通货膨胀处理方式的支持率下降至30%;在中间选民中,只有不到26%的人赞同其对通货膨胀的处理方式”。
与此同时,“自去年底以来的一个显著转变是,大多数人(54%)如今表示,他们相信国会中的共和党人而不是拜登能够解决国家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
作为总结,这篇报道指出:
“这种持续的悲观情绪,加上总统乔·拜登的支持率停滞不前和负面消息,可能预示着他在2024年连任竞选中,向选民宣传其国内议程成就的努力将面临挑战”。
作为美国主流建制派媒体,CNN的政治立场长期倾向民主党,当这样的媒体如此直接、全面地提出问题,实际上就代表着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质疑——
关于拜登是否真的是民主党理想候选人的质疑。
4月份之后,民主党内外的这种声音就没有停过。
在CNN的民调之前,皮尤在4月底也做过一轮调查,结果显示46%的美国受访者预计未来一年经济形势会更差,这个比例从2021年以来持续扩大,也和CNN7月份51%的调研结果相互映证。
在皮尤的民调中,即便是支持民主党的选民,也已经有31%的人认为经济会变差,而共和党选民中持该观点的人更是高达61%。
这些情况都充分说明一点,那就是美国的经济并不像拜登自我吹嘘的光鲜亮丽。
而经济问题一向是美国大选中最关键的议题。
今年以来的历次民调,这个问题在民众心目中的比重一直稳定在40%左右,重要性远超过俄乌冲突、LGBT、环保、种族、堕胎权等其他议题。
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党内外出现质疑拜登再次参选正当性的声音,也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如果白宫丢了,损失最大的不是拜登,而是这个产业链顶端美国真正的主人,权贵精英们。
对于权力而言,有质疑的声音,就意味着有潜在的挑战者。
作为在上次选举中本来是被推出来做炮灰、最终却凭借世纪大疫意外逆袭战胜强大对手的弱势总统,党内根基并不牢固的拜登显然最忌讳遇到这种局面。
但是,这些质疑声音所指向的经济问题又是真实且无法解决的存在,这就迫使他不得不另寻出路应对。
巨大的选举压力下,这位有过作弊前科、在1987年就被《纽约时报》曝光大学论文抄袭而不得不退出第一次总统竞选的老政客,选择了和年轻时一样的方法:
以不道德的方式走捷径
和《纸牌屋》中为挽救危急选情而故意挑起战火的美国总统一样,他要用一系列的谎言来激化外部矛盾,最终迫使民主党人不得不靠拢在他身边。
而他选择编织谎言的对象,毫无疑问,只能是中国。
这一方面是因为,只有中国拥有大到足够他统摄选情的能量,如果中国能被他成功激怒,国际形势将迅速变得严峻,而他只要维持双方关系不走向彻底破裂,就能利用这种肃杀的氛围强行压制内部不稳定的因素,直至选举结束。
而从更广阔的视角看,选择中国,还因为中国在国内发展和国际治理两个领域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能直接反衬美国政府对内失能、对外失德的现状,因而也最能体现美国政治精英们无法改变这些现状的尴尬处境。
如果能“证明”中国被他击败了,他毫无疑问将被美国政治精英们视为英雄,成为真正的强势总统、掌握真正的权力。
这两个假设所指向的美好前景,对于拜登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这就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他开始不顾美国总统这个身份应有的外交理性和政治成熟,频繁以极其尖刻、露骨的语言抨击中国的根本原因。
这种惊人攻击性的背后,是一个已经被逼到墙角的政客,和他代表的这个利益集团,向自己的命运所做的抗争。
困难与真相
树立外部敌人以集结内部力量,这是过去两百多年美国政府在历次国家发展瓶颈期,为实现自身目标而屡试不爽的招数。
在这个招数下,美国政府成功地引导美国民众屠杀了“凶残野蛮”的印第安部落、消灭了“惨无人道”的南方邦联,肢解了“全球霸凌”的大英帝国、扼杀了“邪恶黑暗“的苏联、敲打了“傲慢无礼”的日本、改造了“愚昧血腥”的中东,步步为营登上全球霸权宝座。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对手究竟是不是如其宣传所言十恶不赦、无论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更加不可告人,在美国统治阶层合谋塑造的故事里,美国一定是“在人间代表上帝行使正义的命定之国”。
这种思想预先植入,就是典型的认知战,其核心打法就是四个字:颠倒黑白。
事实上,如今真正成为定时炸弹的,不是中国经济,而是美国经济。
2023年8月13日,也就是拜登公开造谣之后第三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刊发一篇报道,标题是《拜登推销他的经济胜利,亚利桑那州选民表示没有看到这些》,内容是以走访的形式采访多个美国家庭,实锤拜登的经济工作实际上并没有让普通民众受益,中下层群体的生活举步维艰。
因此报道的副标题颇为扎心,“很多美国人说他们的生活在拜登经济学之下变得更加困难”。
和CNN一样,NBC也一向亲民主党,当这样的媒体也开始质疑拜登,就说明问题已经大到无法视而不见的地步。
美国民众对于经济压力的负面感受,首先来自惊人的通货膨胀。
去年以来美联储连续强势加息抑制通胀,到今年7月勉强把通胀压在3.2%。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2019年,中国出现一轮猪肉价格飙升带动的物价上涨潮,让大家直呼受不了,那一年中国的CPI最终是多少呢?
也才2.9%。
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只要3%的通胀持续三个月,大家就会开始有意见,如果持续半年,那么日子就会开始觉得紧巴巴。
而美国民众去年整整忍受了一年的8%,今年上半年还有五个月是4%以上,直到6月才回到4%以下,可以想象民众的生活压力有多大。
这就是为什么今年以来,不管是皮尤等研究机构还是《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媒体所做的民调,都显示美国民众对于未来一年经济预期均持续转差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自从疫情期间大规模刺激措施的反作用开始显现之后,美国民众就一直生活在通胀的重压之下。
而拜登政府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坐等时间来消化这些压力,除此之外一筹莫展。
成绩差不是问题,有对比才是问题——
同样是这三年间,中国不仅出色完成抗疫,期间经济还保持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增长速度,物价也始终平稳,没有发生席卷西方世界的通胀浪潮。
两相比较,拜登政府的实际执政水平原形毕露,原先他向美国人民承诺的经济支票一张也没有兑现,导致自己每次竞选演讲都没东西讲,只能学特朗普,不断自我吹嘘,然后不断被媒体打脸。
CNN8月16日文章《事实核查:拜登在经济演讲中连说三个虚假的个人叙事》
《国会山》网站8月17日文章《无论是作为政策还是口号,“拜登经济学”都已经失败了》
美联社8月17日文章《美联社民调显示:尽管通胀放缓,对拜登经济工作的支持率仍停滞不前》
可以说,就目前这种形势,不用等到共和党人出来进攻,拜登就能被建制派的口诛笔伐活埋了。
面对这种日益被动的局面,拜登要么就得改善自己的政绩,要么就得把中国也拉下来,让自己不至于每天都被拿来做对比。
对于一个耄耋老人来讲,要做到改善政绩,就必须先解决美国社会堆积如山的系统性问题,这谈何容易?而且选举近在咫尺,根本不允许他从长计议 。
因此他只能想办法,把中国的情况也拉下来。
这就是典型的“与其提高自己,不如损害别人”。
但是,要把产业基础比美国稳固、规模和美国等量齐观、发展速度远高于美国的中国经济拉下来,也绝非易事,毕竟他的前任已经和中国打了几年贸易战,结果是中国越打越强,而美国的贸易逆差却越打越大,证明正面对抗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如果对方是一个弱国,实在不行美国还可以找个借口发动军事打击或者进行恐吓,偏偏中国还是个强国,根本不吃美国这一套。
在这种情况下,认知战就成为拜登唯一的选择。
新型战争
2017年8月,时任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的文森特·斯图尔特,在美国国防部情报信息系统全球会议上提出“第五代战争是认知战”的论断,随后9月份,美国空军参谋长大卫·古德芬在美国空军协会航空航天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了“认知战”的概念。
这两件事标志着,认知战正式作为一种独立的战略概念纳入美军理论体系。
是的,认知战的目的就是要破坏目标国家的稳定,这种提法十分符合我们这位对手的决策们的气质,一如既往充满着破坏的黑暗气息。
认知战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能够通过引导社会舆论来让战略目标自我实现,从而兵不血刃就收获远大于物理攻击的成果。
什么叫做自我实现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个人天天骂自己的孩子没出息,那么这个孩子最后很可能就真的没出息了,这就是负面预期的自我实现。
在经济层面,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认知战的发起方成功渗透并对目标国家的舆论进行引导,在对方的民众心中逐步建立【当下经济不好】和【未来趋势更差】的认知,那么对方社会就会开始出现恐慌情绪,然后民众就会开始有意识地增加储蓄、减少开支,这种非必要的恐慌必将逐渐打乱正常的经济秩序,最终真的就让经济掉头直下。
这就是经济认知战的基本逻辑。
和美国在正面战场遇到的困难不同,在认知战领域,美国政府优势十足:
这个政府拥有诋毁和扰乱对手的丰富经验,建立起遍布全球的间谍网络,掌握着最强的舆论霸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具备不受任何底线约束的道德标准。
这一切,都决定了在这个星球上,美国政府打起认知战来,将格外得心应手。
至此,一场扬长避短、旨在从内部破坏中国的经济认知战打响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6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