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ID:ftcweixin)
文丨李瀚明
海关总署在8月18日发布了七月份的进出口数据。2023年5月的出口同比仅仅录得微涨,而6月和7月的出口(以人民币计算)更是同比去年分别下跌8.4%和9.2% 。如果以美元计算 的话,更是录得两位数的降幅。这使得不少财经人士开始对中国出口的情况产生怀疑,更有认为中国出口增长乏力的情况。
但作为一个和外贸行业从业者打了多年交道的业界观察者,笔者却觉得大可不必过分担忧。中国外贸的周期下滑,这一现象更多和出口贸易商的便宜操作有关。
为了厘清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中国外贸数据中一个颇为令人玩味的细节开始。
这个不对劲的地方来自于中国港口的吞吐量。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上半年全国港口吞吐量统计 中,和出口货物密切相关的集装箱吞吐量也同比录得正增长(中国出口产品多以集装箱船装运,而进口产品多以散货船装运)。2023年6月全国总计2712万TEU(二十呎标箱单位),相比2022年6月增长5.0%;上半年全国总计14919万TEU,相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4.8%;头三名的上海港(上半年2374万TEU,增长5.3%)、宁波港(1768万,1.2%)、青岛港(1394万,11.7%),都录得不少增长。
空运货物也或多或少出现了类似的情况。2023年5、6、7三个月期间,香港机场的装货量 (大部分在香港机场装上的货物为来自邻近的广东省等内地省市,前往世界各地的出口货物)分别为24.8万吨、25.2万吨和25.7万吨,同比增长4.2%、5.0%和11.3%。如果中国的贸易情况如出口额所示般正在下跌,则海港和机场装货量的增长显然不合常理——总不能说轮船公司和航空公司在载着空箱子满街跑吧。
如果我们进一步查看海关总署的进出口额数据的话,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些值得玩味的细节。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1到6月(为与下文香港一侧统计保持一致,此处不计7月),内地向香港出口了8670亿元人民币 (1260亿美元 )以香港为最终目的地的货物,而按照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 ,香港自内地进口了价值9363亿港元货物。折算下来1港元约合0.93元人民币,大体符合今年的港币汇率。
但是反过来的数据就不得不说令人啧啧称奇。同样六个月内,内地进口了505亿元人民币(74亿美元)原产于香港的货物,同比增长144.8%(129.6%);但按照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 ,香港向内地仅出口了价值112亿港元原产于香港的货物。换言之,如果按照0.93的汇率计算,有价值400亿人民币的货物“凭空出现在了深圳河上”。
当然,货物绝对不可能凭空出现——只有可能是向两边海关报关时申报的价格不一致。由于在内地海关办理的《进口货物报关单》事关进口付汇事宜,因此申报价值直接决定能向境外支付的外汇数额。可以预见的是,在2023年的上半年中,相对应地有400亿人民币(或相当的外汇)以此途径变相流出内地市场。
那么,为什么这些钱今年要这样流出内地呢?这样做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香港本地的外汇短期存款利率最近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常见的超短期定存1周存款为例,三大发钞银行为美元和人民币提供10%左右的年化利率。
这种1周存款所对应的贷款和香港这个转口贸易枢纽密切相关——对应的是转口贸易中常用的外汇过桥贷款。转口贸易企业通常需要大量的过桥资金填补买卖之间的短期资金需求和外汇错配(例如以美元购入商品后以人民币售出,或反之),因此对此类资金有相当的需求。
高企的短期存款利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香港市场外汇流动性奇缺的现实。根据香港金管局2023年6月的《国际储备及外汇流动性数据范本》 报告,预定在1个月以内流出香港的外币资产总额达到28.79亿美元,约为香港目前外汇储备4005.22亿美元的0.72%。
奇缺的外汇流动性带来的高利率使得进出口贸易商多数倾向于将利率较高,市场上流动性较紧缺的外汇留存在外汇收支较为灵活的账户上——而香港的账户又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成为了最受内地进出口商欢迎的账户类型。
因此,贸易商在从事转口贸易时,倾向于使用内地—香港—外国的“香港三文治”转让定价结构,以转让定价的形式保证贸易流动性。进口贸易自然如刚刚所述毋庸多言,而在出口贸易的例子中,贸易商会以其香港账户自外国客户处收取全额货款,但仅向内地供应商支付必须的成本(甚至有让内地的关联公司负债经营的例子),从而将现金留存在利率较高,调度也较为灵活的香港。由于香港是内地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大部分从事两地贸易的公司在内地和香港两地都设有法人实体(例如香港实体在内地投资形成子公司),因此普遍具备实施转让定价的条件。
由于香港是世界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这种转让定价结构还涉及到了货币对敲因素。日经援引国家外管局的资料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人民币结算比例达到49%,超过了美元 。在中国人民币结算超越美元的过程中,“香港三文治”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承担了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转换“适配器”作用。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数字 显示,2023年6月份跨境贸易结算的人民币汇款总额于6月份为10,892亿元人民币,相比2019年12月份(疫情前) 的5,411亿元人民币和2021年12月份(美国加息前) 的7,085亿元人民币,分别年化增长22.12%和33.20%。
如果按每日平均汇款量计算,2023年每日超过250亿元人民币的汇款量,已经较2019年的150亿元人民币大增超过三分之二;而6月份更是达到了每天350亿元人民币的新高。2023年4~6月,中国人民币的跨境结算额约为1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与香港的跨境结算额就达到了2.8万亿元人民币。
这在市场上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现象——通过经由“香港三文治”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转换,贸易商将较为稀缺、利率较高的美元储存起来吃利息,而使用较为充裕,利率较低的人民币进行贸易。
这种兼具转让定价和货币转换功能的“香港三文治”客观上解释了为什么内地在录得港口和机场吞吐量增长的同时,出口额却出现增长缓慢甚至下跌的情况——因为在出口申报时,为了尽可能将利润截留在海外以便二次采购货物或降低资金成本,贸易商或多或少地采用了转让定价的方法,低报了单位商品的出口价值;而为了将美元等外汇尽可能留在利率较高的香港,贸易商又或多或少开始使用人民币处理内地和香港之间的贸易结算。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有必要区分以货币价值计量的“出口额”和以重量或体积计算的“出口量”。以货币价值计算的进出口额事关资金流动及其相关的税负、利率和外汇收付事宜,必然受到进出口贸易商主观动机(尤其是转让定价的动机)的影响;相对而言,进出口商一般不存在为了税负、利率或外汇收付事宜调整以重量或体积计算的出口量的动机,因此以重量或体积计算的出口量往往更能够客观反映中国出口的实际情况。
因此,有意关注中国外贸情况的读者朋友,在留意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额数据之余,也请观察交通运输部、以及各机场和海港统计的进出口物流情况。毕竟,进出口额可能受到转让定价动机的影响,但装船、装机付运的货物重量和体积不会。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作者提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67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