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作者:潘雨晨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不要喊我大爷,我不是大爷我是伯伯(掰掰)!”“生存一分钟,快乐六十秒!”

 

在周围人群的喝彩声中,一位位天津大爷从海河上的狮子林桥、北安桥上一跃而下,一猛子扎进海河里,不一会儿从河水中浮出脑袋,向围观群众招手致意……今年夏天,天津跳水大爷们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在社交媒体上,多段天津大爷大妈们在海河跳水的视频广为流传,大爷大妈们在入水前或激情澎湃地发表“演讲”,或与录像人群大谈人生哲理,迎来阵阵回应和欢呼。网友们惊呼,天津自己的“8A”级景区诞生了。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近日,天津大爷跳水成为热门景点。来源/新闻节目《都市晚高峰》截图

 

天津大爷在海河上跳水成为今夏各地旅游视频中别具特色的一景,但其实这一娱乐活动在天津已存在多时。为什么天津大爷跳水引起了诸多关注?天津人与水有何不解情缘?

旧时天津的亲水情结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水网纵横,临水村镇星罗棋布,此地人民自古爱好游泳,当然近代意义上的游泳和跳水是天津开埠之后的事情。

 

1860年,英、法、俄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天津开埠。随着列强的商品倾销,西方文化也传入了这个海河畔的城市,天津也较早接触了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由于天津冬季港口封冻,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外国租界商人生意冷淡。无事可做的他们,便开展起一系列体育休闲活动——赛马、垒球、网球、滑冰、水上快艇、田径比赛在租界中开始推广。此外,在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的影响下,美国诸多竞技明星来到天津表演、比赛,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也在天津落地生根。

 

竞技体育在天津风行,一些群体性体育场馆也修建起来。运动场、赛马场以外,英租界当局最重视的就是游泳场所的修建。1896年,英租界当局在巴克斯道(今保定道)修建游泳池,1925年又在伦敦道(今成都道)修建了第二座游泳池,这两座游泳池被天津人简称为“一池”“二池”。同年,位于马场道的英国乡谊会(今天津市干部俱乐部)扩建落成,内设一座室内游泳池,一度是天津最大的室内游泳池,但乡谊会是外侨休闲娱乐场所,基本不接待中国人。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英租界一池旧照。早期天津的游泳池多为露天泳池。限于当时的施工条件与技术,下沉式游泳池并不多,很多泳池采用地上建筑储水空间的方式。虽然高度有不同,但此时泳池均采用25米和50米的赛道

 

天津开埠后,虽然有诸多体育项目引入,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使得大多数体育运动被外国人垄断,无论是主办方、裁判员、教练、领队甚至服装器材的采买都由西方人决定,天津民众面对诸多体育娱乐活动多为旁观者而非参与者。

 

面对此种情况,近代有识之士将体育赋予了“强国保种”“体育救国”“冲锋杀敌”等意义,尤其是在游泳这一项目中,时人认为游泳对“平均发育、增进呼吸、强健神经、发达器官”大有裨益。时任南开学校校长的张伯苓提出了“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强我种族、体育为先”的口号,此数言,在民国初年振聋发聩,天津各地学校举办体育赛事,民众参与游泳较之以前也有所进步。

 

1927年,中国作为东道主举办第八届远东运动大会,然而成绩惨淡,张伯苓亲眼目睹这一过程,认为改变要从地方入手。同年十月,南开学校相约全市体育教员开会,将原有的天津学校联合运动会改组为天津体育协进会,提出“利用报纸宣传、提倡社会体育、多进行体育比赛”的主张,并马上牵线主办各种体育竞技,《益世报》《北洋画报》等地方刊物连篇累牍进行跟进,在这种氛围下,天津民间的体育团体蜂起,对于扩大天津的影响力与唤醒民众参与体育有重要作用。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20世纪30年代初南开大学女生在游泳

 

在诸多体育协进会主办的比赛中,游泳引人注目。“天津市公开游泳比赛”由聂辅臣与南开体育主任张辑五发起,每年举行一次,成为天津体坛盛会,一时“观者如堵”,究其原因,不仅是体育竞技的魅力,“公开”二字挑战了当时的传统伦理道德,无论男女,都“欲借此机会,一扫炎夏积闷”。1930年,天津体育协进会举办中华公开游泳赛,女性一人报名,但因“时间所限,临时取消”。翌年,有两位女子参赛,开风气之先。

 

天津市公开游泳比赛举办多届,其中有不少届是在天然水域进行,即“野泳”,而野泳的地点是紧邻南开大学南边的一片水域,时称“南大坑”,更远一点是“青龙潭”。报人吴秋尘称此地为“津人视为消暑唯一盛地”。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1930年在南大坑练习游泳者,图中可见一人身着泳衣由船上跳水入湖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1930年8月《北洋画报》对第二届天津市公开游泳比赛的报道。此次比赛与第一届相比,比赛项目增加,还特别设立了“入水跳”一项

 

公开游泳比赛的举办,带动了天津游泳的普及,也丰富了天津市民的夏日娱乐生活。比赛水域旁设立男女更衣室;现场售卖泳衣;还有专门的五六丈长的“跳水木板”,同时水边席棚、汽水、茶社一应俱全,还有载客游艇可以泛舟湖中。在公开游泳比赛的促进作用下,20世纪30年代天津市立公共游泳池、北宁公园游泳池纷纷落成,天津市民也有了更多更便捷的亲水选择。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1936年,天津市立公共游泳池的泳者跳水瞬间。近代天津的泳池还未分化出独立跳水池,泳池内通过不同深度设置划分出浅水区和深水区,并在深水区一侧装设跳板作为跳水区。值得一提的是,游泳池开幕时,一位女生“因初练习游泳技术不精 ,入水后险遭没顶”,可见女性也开始广泛参与其中

 

伯伯们的集体记忆

天津伯伯们的亲水记忆,可能要追溯到新中国以后。1952年起,天津教育局鼓励夏季游泳运动,在原有的游泳池之外,不仅重新开放了面对不同人群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游泳池等,还专门聘请人员指导游泳。

 

在诸多游泳池中,二池最为出名。天津人有一种特有的情怀叫“我在二池学的游泳”。二池最多可容纳600人游泳,入池时泳者要出示体检合格证,穿合格的游泳衣,入水前必须淋浴,泳池还特别提出“在跳水区域不得游泳,浅水区域不得跳水”等安全注意事项。市民拿着游泳卡进池,工作人员在卡上盖章,即销一次。游泳池边的白墙上高挂大圆钟表,提醒民众注意时间,超时扣钱。二池的深水区此时已设有跳水高台,泳池里高手云集,分次进行跳水表演,台下叫好声连片。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1954年天津二池游泳盛况

二池之所以扬名天津,还与这里走出的一位传奇人物有关,他就是泳坛泰斗穆成宽。

 

1936年的德国柏林奥运会上,日本人在游泳项目夺金。穆成宽受到启发,在天津组织了一个“虎鲨游泳队”。1941年8月,穆成宽在天津万国游泳比赛中夺得100米仰泳、400米自由泳两项冠军,同年8月25日出版的《东亚晨报》上,大字刊出《虎鲨队为华人吐气,穆成宽压倒西人》的文章,震动全国。穆成宽年纪大了以后,又让自己的孩子练习游泳,1952年全国首届游泳比赛结束后,穆成宽的6个儿女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穆氏家族在中国泳界大显神威。在一次会议上,分管体育的贺龙元帅握着穆成宽的手说:“古有杨家将,今有穆家军啊。”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穆成宽和弟子们在二池喷泉边合影

1954年,中国游泳队在布达佩斯参加了匈牙利游泳冠军赛,穆祥雄获得了100米蛙泳冠军。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在1958年和1959年间,穆祥雄连续3次打破世界纪录,穆祥雄“蛙王”的称号不胫而走。回顾“穆家军”的经历,正是在天津二池训练的,老天津人“我在二池学的游泳”的背后,是“我和穆家军一起训练过”的自豪。拥有泳坛传奇的二池也掀起了天津市又一次学习游泳的热潮。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1956年天津第二游泳池开办了中国第一所游泳业余体校,以穆成宽、穆祥雄父子为代表的中国泳坛“穆家军”在这里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

 

20世纪50年代以来,游泳在天津是长盛不衰的“热门运动”。除了重新开放、改造的诸多游泳池、游泳馆外,大学和机关单位也兴建了不少游泳场所,著名的水上公园也开辟了三岛青年游泳场和一岛游泳场,可以容纳近1万人游泳。其中,一岛游泳场还有带沙滩的儿童区。1986年天津乐园筑波游泳场落成,是不少天津70后、80后的记忆,这里不仅可以游泳、还播放露天电影。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20世纪50年代天津青年游泳池排队练习高台跳水的人们

 

游泳在天津有很好的民间基础,即使市里修建了足够的泳池,游泳爱好者们还是喜欢到海河里野泳追求刺激,尤其是冬天一些游泳场馆关闭修缮,更给爱好者们以“正当理由”冬泳。今日,大爷们多在海河狮子林桥进行跳水,而这个精挑细选的跳水地点,也是天津人集体记忆中的重要一段。 

 

由于海河是华北五条大河入海之处,河道多弯,长期以来疏浚不力,清末时甚至最深处不到2米。英租界工程局从1901年开始对海河沿岸进行6次整修,1918年第五次整修后使三岔河口改道,经过多次截弯取直工程后河道调直,河床刷深,使得狮子林桥所处一带具备了建桥条件。1954年,第一代狮子林桥建成,但很快它的荷载量便不能跟上新中国建设的脚步。1974年,政府部门在原狮子林桥的上游建起了钢混结构的新桥,这座桥也是我国最早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技术的桥梁。新建的狮子林桥桥头两侧的四尊汉白玉石狮子成了狮子林桥的标志,加上桥上的浮雕狮子和铸铁狮子,当时整座桥上共有184只狮子。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1986年7月,为美化城市景观,天津市利用老狮子林桥废弃桥墩建造“哪吒闹海”和“二龙戏珠”造型,雕塑由沈阳园林雕塑厂锻造,每当夜幕降临,7条巨龙在灯光下喷出几十米远的水柱,从那时起狮子林桥畔“金龙吐水”景象成了很多天津人心中美好的集体记忆。照片中狮子林桥后方即为天津地标建筑望海楼教堂

 

1995年,六条由玻璃钢制成的金色盘龙将通过海河的煤气管道缠绕起来,与原有的三条铜龙雕相映成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九龙戏水的美景,一时传为佳话,成为当时天津海河标志性景观之一。2003年,狮子林桥进行了整体抬升改造,抬升高度1.271米,煤气管道也改为河下穿过,海河内原有的哪吒闹海造型为了保证航道安全也进行拆除。与此同时,海河两岸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堤岸和亲水平台的建设。到2017年天津全运会时,堤岸景观全面贯通,行人可以几乎不间断地沿海河走完19.2公里。狮子林桥的重修与海河两岸景观的改变给了跳水大爷们发挥的空间,也让见证了这片热土变迁的有心人熟悉、了解海河每一次细微的水文变化。

纵贯古今:天津特色的形成

各地都有跳水、野泳的人群,但为什么天津大爷能引起关注?除了历史传统、地点出名外,恐怕也与天津人的性格有关。一座城市留给人们的并不是一座座建筑、一架架桥梁,还有生活气息和流传百年的人间烟火,它能塑造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也能影响这座城市人群的人生态度。

 

天津开埠以来,市民们在列强、军阀、地方恶霸的夹缝间艰难求生,形成了特有的码头文化。外省人说天津人是“卫嘴子”,即能说会道、乐观开朗、不钻牛角尖、不自寻烦恼。“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因为生存而自嘲,自嘲中又带有市井生活的朴实和纯真,再加上特有的方言,让津式幽默名誉全国。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马大哈、张二伯(掰)、丁文元、王德成、二他爸爸、万能胶、三邦子、坐地炮……一代代天津相声名家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艺术形象,他们来源于市井生活,就好像生活在天津人身边

 

天津是相声的沃土,可以说,一个相声演员经过了天津观众的洗礼和认可,在哪儿都能站稳脚跟。天津文化受相声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天津有“开车禁止说笑”的全国独一份的交通警示牌。在这样一种幽默的环境里,跳水大爷们人人“出口成章”,开场白就像抖包袱也就不足为奇了。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天津人幽默,也有身处江湖的侠义。早期鱼龙混杂的复杂环境构成了他们“义字当先”的传统。这里是大侠霍元甲的故乡,是北派武侠小说家宫白羽扬名立万的地方,是让常杰淼的连载评书《雍正剑侠图》所载报纸销量破五万的城市,这里也是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闻名的《大公报》所在地。既幽默又不失侠义,既活得明白又亲和力拉满,这样的天津跳水大爷怎能不让人喜欢呢?

 

天津伯伯们为嘛爱跳水?

8月28日,一男子从狮子林桥跳下后疑因姿势不对被水拍昏,随后体力不支下沉。岸边男子见状顾不上脱衣服和鞋子,跳入水中和附近玩跳水的大爷们一起将其救上岸。来源/新闻节目《都市晚高峰》截图

有人曾说,跳水大爷们不听劝,面对执法人员劝导不为所动,还躲在桥墩后和巡逻艇“打游击”。堵不如疏,天津如何抓住这个引起全国关注的现象,呵护城市的烟火气、生活感,引导跳水成为安全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参考文献:

来新夏《天津的九国租界》

来新夏《天津的城市发展》

何玉新《天津往事》

孙小凡《近代天津体育建筑产生与发展研究》

张三春《近代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

张宏伟《中国体育新闻史研究》

付佳琪《20世纪三十年代天津女子体育研究》

马国震《张伯苓体育思想及其启示》

天津市档案馆《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上)》 

澎湃新闻《海河新时代变迁史——桥也坚固,道路也光明》

单炜炜 每日新报《三池扬名穆成宽 二池热掀学游泳》

罗薇《狮子林桥》

游泳特辑:天津游泳热, 谈谈天津的游泳池[J].立言画刊, 1940(98):

游泳季节游泳池巡礼记.大公报(天津), 1936-07-06(08).

本市第一公园游泳池畔游泳者入水之姿势[J]. 北洋画报, 1936, 29(1448):本市第一公园新建游泳池于本月十二日开幕[J]. 北洋画报, 1936,29(1439)

天津通讯.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最近筹备情形,游泳池拟在平觅地借用,
田径场大看台完成过半[N].青岛时报, 1934-06-22(11)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6828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5日 下午12:49
下一篇 2023年9月5日 下午1: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