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地图帝(ID:dtdmap)
文:姜狼
近期印度准备改国名,英文名从India改成Bharat,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婆罗多或巴拉特《摩诃婆罗多》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经典。
婆罗门这个名称古已有之,只不过不是国名,是宗教名。我们来看看印度的五个中文称呼:
【婆罗门】
中国由夏朝进入商朝后,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也就是印度河文明灭绝前后,雅利安人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雅利安人毕竟占少数,他们在征服当地人过程中用了数百年时间,过程并不顺利。为了牢牢控制原住民,雅利安人在原信仰基础上发展出婆罗门教(今印度教),称为吠陀文化,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就是种姓制度。
类似元朝将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种姓制度则将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人分为五个大的等级,到今天种姓制度依然根深蒂固。
第一等的婆罗门,主要是祭司(僧侣),负责传道,宣传和解释宗教经典,可享受祭品。婆罗门教就是后来的印度教,无论印度朝代如何更迭,即使各政权曾为信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人统治,后两者还是外来民族,最终胜利的都是婆罗门教,祭司们功不可没。
【摩揭陀】
中国战国时代,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统一天下,印度则是十六雄国之一的摩揭陀独领风骚,两个帝国非常相似。
地理上秦国地处关中,渭河、泾河、洛河三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建都咸阳。摩揭陀地处恒河与雅鲁藏布江下游,两大河及支流纵横交错,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建都华氏城。
秦国统一后,其实南部仍有福建、广东、广西、越南北部的统治并不牢固,只能算设立据点,在这个时间点上便被项羽、刘邦推翻了。摩揭陀也是一样,西部仍有大量土地没有征服,就被旃陀罗笈多推翻,建立孔雀王朝。
图-华氏城
秦朝在中国的历史地位,与摩揭陀在印度相当。秦人栽树,汉人乘凉,刘邦建立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标志性的帝国,孔雀王朝同样是印度历史标杆性的王朝。
【身毒】
西汉时期,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统一印度河、恒河、德干高原广大地区,中原称其为身毒。孔雀帝国不仅占据今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的大部分地区,还越过开伯尔山口,控制今阿富汗不少领土。
汉武帝时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位于阿姆河盆地)看到了邛竹杖、蜀布,是当地人从身毒(印度)买的。身毒国地处邛西南两千里,大夏国东南数千里,气候卑湿暑热,人民乘象而战,国临大水(恒河)。
张骞回来后对武帝进言,如果汉朝从蜀地开发通往身毒的官道,如此就可避开西北黄沙莽莽之地,抵达大夏、安息。不过这条线路要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翻山越岭,后来开辟并不顺利。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他坐镇乌孙,副使最远抵达身毒。身毒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大致范围是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广大平原,有数十国,数百城,各有国王和城主,都称身毒。从大月氏往东南方向可至身毒,从汉朝蜀郡西南方向也可达身毒,身毒气候卑湿暑热,身毒人乘象而战,但战斗力不如大月氏。
【天竺】
东汉时期,身毒的孔雀王朝已经衰落,当时有不少身毒僧人和使臣往来身毒与汉朝之间,这些人懂汉语,认为身毒在汉语中不是好词,便根据音译改称天竺。
从中文的角度来看,印度所有的名称中,天竺可能是最好听也是最大气的。
东晋穆帝时,天竺遣史朝贡大象。南朝宋文帝、梁武帝、陈宣帝、北朝孝文帝时期,天竺都遣史朝贡。
【印度】
唐朝时印度有五个称呼:婆罗门、摩伽陀、身毒、天竺、印度。当时印度分为五印度,东印度为恒河与雅鲁藏布江下游,即今孟加拉国;西印度为印度河中下游流域,即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部分地区;北印度为恒河流域,即今印度北部;中印度为德干高原,即今印度中部地区;南印度为今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
婆罗门历史最古老,形成于我国商朝时期,是宗教名称,也是第一等人的称呼。
摩伽陀(摩揭陀)则是印度古国,相当于秦朝(含秦国)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后三个称呼都是音译,印度这个名称至少在唐朝就存在了,并不是英国殖民者赋予的。倒是北美那边的印第安人,由于欧洲殖民者误以为乘船到了印度,才阴差阳错地把北美原住民称为印第安人。
【婆罗门意味着什么?】
婆罗门教就是今印度教,印度曾把佛教排挤出去,自独立以来也一直在排斥伊斯兰教,这次直接把宗教名称改为国名,恐怕是容不下其他宗教。
古代婆罗门教涵盖的范围,不仅包括今印度,也包含今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大部分地区,以及尼泊尔、不丹、阿富汗、缅甸的部分区域,这就好比土耳其改回奥斯曼帝国,意大利改回罗马帝国,沙特改回阿拉伯帝国,印度野心勃勃啊。
文:姜狼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7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