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在印度新德里,各国领导人齐聚G20峰会。参会人员突然发现,东道主印度的英文称呼竟不是印度(India),而是婆罗多(Bharat)。这一事件引发了诸多争议和猜测,公众围绕印度的名称、历史和殖民遗产展开了热烈讨论。众目睽睽之下,怎么一个国家的名字竟突然变了?“婆罗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印度要改名?这与现在印度的政治环境又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
“婆罗多总统”的邀请函。来源/新德里电视台网站
别国口中的名称
“印度”与“印度斯坦”
作为中国的邻国,印度很早便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中,其名字也经过诸多变迁。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印度为“身毒国”,东汉开始称其为“天竺国”。我们最为熟知的名字印度则出现在盛唐时期。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天竺,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印度的记载,取自清代抄本。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
其实,无论身毒、天竺,还是印度,都是古人对梵语词सिंधु(Sindhu)的音译,这一系列称呼的影响更传播到整个汉字文化圈。朝鲜新罗时期文献《往五天竺国传》中,天竺被用于指代当时的印度。日本许多文献亦使用“天竺”二字指代古时印度,如日文版《西游记》等。因此,汉字文化圈的“印度”并不是印度对自己的称呼。
无独有偶,这种现象出现在东亚之外。Sindhu一词的波斯语变音 هندو(Hindu),是印度另一著名称呼“印度斯坦”(हिन्दुस्तान,Hindustan,又译“兴都斯坦”)的来源。听到“斯坦”,我们往往会想到中亚地区以“斯坦”结尾的国家。
中亚五国地图。来源/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著《世界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年版
其实,“斯坦”(-stan)源自波斯语的语尾,意为“……聚集的地方”。“斯坦”常用于受波斯文化影响的中亚至中东国家或地区的名称里,在曾为古代印度-雅利安人居住地的中亚和印度次大陆最为常见。
12世纪伊斯兰势力进入印度后,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将以德里为中心的印度领土称为“印度斯坦”(हिन्दुस्तान),即印度次大陆北部以及西北部的地理区域。在该地区范围内生活的南亚民族一般被称作“印度斯坦人”。在莫卧儿王朝(1526-1857)统治时期,印度斯坦的称呼很流行,广义的印度斯坦又称“伊斯兰的印度”,这个称呼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莫卧儿帝国著名建筑之一泰姬陵,反映了印度穆斯林文化。摄影/jura_taranik,来源/Adobe Stock图虫创意
西方语言中的印度称呼与上述相似,源自梵语中印度河(Sindhu)的名称,经古波斯语传入古希腊语。自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中记述印度以来,这个词就一直在古希腊语中被使用。9世纪初,“印度”一词出现在古英语中,并于17世纪重新出现在现代英语中。
印度人的自称:“婆罗多”
上述多种称呼,无论“印度”(Sindhu)还是“印度斯坦”(Hindustan),都并非出自印度人。印度人如何称呼自己的国家?
没错,就是婆罗多(Bharat)。
对印度人来说,梵文“婆罗多”一词并不陌生。婆罗多“Bharat”是南亚次大陆多种语言中对印度的称呼。这个词语的来源众说纷纭,与古代印度的文化历史息息相关。
学界普遍认为,婆罗多一词源于印度吠陀文化(约公元前1500—前500)时期一个部落巴拉塔(Bharata)的名称。这个记载来自古代印度梵文经典《梨俱吠陀》。《梨俱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成文于公元前16至前11世纪,经口口相传保存至今,在印度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19世纪初的天城文手抄本《梨俱吠陀》
《梨俱吠陀》拥有丰富的内容,与西方古典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经学者研究,《梨俱吠陀》中的神祇特尤斯(Dyaus)来自原始印欧神话的遗留,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Zeus)和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Jupiter)拥有同一神格。从神话的角度,我们能体会到印度人作为印欧语系语言使用者与西亚和欧洲的联系之紧密。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婆罗多”一词源自古印度文献中月亮王朝(Chandravamsha)国王杜尚塔(Dushyanta)的儿子巴拉塔(Bharata)。《古兰经》的一些章节也提到了巴拉塔人,《摩诃婆罗多》中称其为杜尚塔之子巴拉塔的后裔。另有学者认为,耆那教第一任祖师勒舍波提婆(Rishabanatha)的儿子巴拉塔 (Bharata)的名字是婆罗多的来源。
不论采信哪种说法,“婆罗多”一词都与印度文化紧密相关,深受印度本土宗教文化影响,与印度的历史变迁联系在一起。但是,当我们追本溯源,婆罗多(Bharat)确实比印度(India)更古老,更早出现在古印度经文中。然而,婆罗多的意义并不具体,更倾向于社会文化认同的术语,而不是地理术语,更不特指某个国家或政权。相对而言,“印度”一词作为南亚次大陆上的国家出现时,显得更加具体,更有指向性。
印度政府企图将其官方英文从“印度”改为“婆罗多”,到底出自什么目的?
改名背后的诉求
反对殖民还是政治谋利?
印度总统德劳帕迪·穆尔穆(Droupadi Murmu)在晚宴邀请函中以“婆罗多总统”、而非“印度总统”署名,发送给参会领导人。莫迪政府表示,更名是为了恢复印度的印度教历史。这也标志着印度总理莫迪及其政党——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人民党(BJP),试图对使用了近百年的命名惯例进行修正。
印度总理莫迪。来源/(印度)塔伦·维杰著;唐田,刘嘉伟等译《草根总理-莫迪》,四川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
历史上,英国统治印度约200年,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其名称才从“英属印度”(British Raj/ British India)改为“印度”(Republic of India/Bhārat Gaṇarājya)。学者认为,这段历史一直是现任印度政府,尤其是尊崇印度教的印度人民党的切肤之痛。他们希望能够彻底“摆脱”这段历史,将“殖民”相关的因素剔除。
在近十年的执政生涯中,莫迪将自己定位为致力于摆脱该国殖民历史的领导人,提高印度的全球影响力。多年来,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政府一直在改变殖民地城镇的名称,声称要帮助印度摆脱所谓的奴隶制心态。因此,他期望运用梵文单词“婆罗多”(Bharat)取代“印度”(India),来强调“解放我们自己”的必要性,这也反映了印度人民党(BJP)为消除其所认为的殖民统治所做的努力。
与此同时,命名法的改变得到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官员的支持。许多印度政客认为,“India”一词是殖民主义的烙印,对其不满很许久。更加令人难堪的是,印度这个国家在全球最为人知的名字是殖民时代的残余,所以他们更倾向于“Bharat”的称呼。
印度人民党(BJP)政客哈纳特·辛格·亚达夫(Harnath Singh Yadav)告诉印度广播公司:“‘印度’(India)这个词是英国人对我们的侮辱,而‘婆罗多’(Bharat)这个词才是我们文化的象征。” 北阿坎德邦民选最高官员普什卡·辛格·达米(Pushkar Singh Dhami)在社交媒体表示:“这是对奴隶制心态的又一次打击。”
印度人民党(BJP)的意识形态导师、国民志愿服务团 (RSS) 主席莫汉·巴格瓦特(Mohan Bhagwat)表示,该国应该被称为“婆罗多”,而不是“印度”。“有时我们使用 India,以便那些说英语的人能够理解它。但我们应该停止使用这个。无论我们走到世界的哪个国家,Bharat的名字都将是Bharat。”他解释道。
除政界外,文体界也表达了对印度政府的支持。前印度板球明星维伦德·塞瓦格(Virender Sehwag)敦促体育官员,2023年本国举行男子板球世界杯时应在球员的衬衫上使用婆罗多(Bharat)的字体图案。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是婆罗多人(Bhartiyas),印度是英国人起的名字,我们早就应该正式恢复原来的名字婆罗多了。”
其实,更名并不是莫迪政府“去殖民化”的第一次尝试。长期以来,以莫迪为首的执政党一直试图抹去与殖民历史相关的名字。
2015年,新德里以莫卧儿帝国奥朗则布皇帝为名的奥朗则布路,就被改名了。在印度人民党(BJP)领导人的抗议下,这条路被改为阿普吉·阿卜杜勒·卡拉姆博士路(印度前总统,著名导弹科学家)。2022年,印度政府将新德里市中心一条大道重新命名,来摆脱殖民时代举行阅兵仪式的“屈辱历史”。
当然,印度反对党严厉批评执政党随意更改国名的荒唐之举。2023年9月5日,国会秘书长贾拉姆·拉梅什(Jairam Ramesh)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莫迪先生可以继续歪曲历史并分裂印度。但我们不会被吓倒。”同一天,国大党领袖沙希·塔鲁尔(Shahshi Tharoor)表示,虽然宪法不反对称印度为“婆罗多”,但他希望政府不会如此“愚蠢”地完全放弃具有“无法估量的品牌价值”的“印度”。
反对党的政客还援引印度宪法辩护。印度宪法英文版的序言以“我们,印度人民……”开头,在文件的第一部分中指出“印度,即婆罗多,应成为一个国家联盟”(Bharat, that is India, shall be a Union of States)。他们根据宪法,坚持认为无论是从民族情感,还是从法律角度看,印度(India)的名称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许多反对者认为,虽然印度人民党(BJP)的政客一直坚称这个国家为“婆罗多”,但不论是“印度”还是“婆罗多”,这两个名字已经存在了两千年以上,并不存在优劣之分。虽然“婆罗多”的一些支持者说“印度”是英国殖民者“给予”的名字,但是历史记载证明这个名字早于殖民统治几个世纪就出现了。由此可见,反对党的理由非常充分,不同意改名的舆论来势汹汹。
更加尴尬的是,莫迪政府也没有统一口径。国会秘书长拉梅什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第20届东盟-印度峰会”(20th ASEAN-INDIA SUMMIT)的宣传册,其中有很明显的前后不一致。图中莫迪的称呼是婆罗多(Bharat)总理,但政府说明称莫迪将出席“第20届东盟-印度峰会”(India),而非“第20届东盟-婆罗多峰会”(Bharat)。
来源/拉梅什社交媒体截图
拉梅什幸灾乐祸地写道:“看看莫迪政府有多混乱!婆罗多总理出席第20届东盟-印度峰会。所有这些戏剧性事件只是因为反对派聚集在一起并称自己为印度(INDIA)。”
2023年7月,莫迪政府的反对党宣布成立一个名为“INDIA”(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的新联盟,由28个政治团体组成。该联盟希望在2024年全国大选前推翻莫迪并击败他的政党。因此,围绕“印度”与“婆罗多”的争议不断加剧。反对派政客也抓住改名争端的机会,对莫迪大加批判。
2023年9月6日,印度国家发展包容联盟(INDIA)的成员、国大党政客塔鲁尔就印度-婆罗多命名争端对莫迪政府进行了猛烈抨击,称反对派集团可以自称为“明天更好、和谐和负责任的进步联盟”(BHARAT,首字母缩写为婆罗多),然后执政党也许可以停止“愚蠢的改名游戏”。
事情发生以来,印度多股政治力量呼吁召开紧急会议,来谈论国家名称的变更事宜,这件事也变得愈加复杂。总而言之,印度政府改名的背后诉求并不单纯,既打着“反对殖民”旗号试图加强国家凝聚力,但也明显有着政治投机诉求,希望通过改名一事加强印度教在印度的影响力,巩固印度人民党(BJP)的地位,并遏制反对党的汹汹来势。莫迪政府与反对党的斗争仍将持续下去,这场 “改名闹剧”还远没有结束。
参考资料: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校注》,季羡林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姜景奎:《吠陀教四大神和早期印度教的信仰基础》,《南亚研究》,2005年第1期。
黄宝生:《神话和历史——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
杨巨平:《两汉中印关系考——兼论丝路南道的开通》,《西域研究》,2013年第4期。
宋晓蓉:《汉唐西域史地文献文学性及科学性嬗变考察——以《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大唐西域记》为例》,《西域研究》,2014年第3期。
王立新:《国家史观视域下新印度史学的叙事建构:从雅利安文明到莫卧儿帝国》,《世界历史》,2021年第2期。
Bratindra Nath Mukherjee, Nationhood and Statehood in India: A historical survey, Regency Publications, 2001.
Niharranjan Ray, Brajadulal Chattopadhyaya, eds, A Sourcebook of Indian Civilization, Orient Blackswan, 2000.
Roshen Dalal, The Religions of India: A Concise Guide to Nine Major Faiths, Penguin Books India, 2010.
Robert W. Bradnock, The Routledge Atlas of South Asian Affairs, Routledge, 2015.
P. Thieme, “Sanskrit sindu-/Sindhu- and Old Iranian hindu-/Hindu-”, in Mary Boyce; Ilya Gershevitch (eds.), W. B. Henning memorial volume, Lund Humphries, 1970.
Reuters, by Krishn Kaushik, Is India Changing Its Name to Bharat? G20 Invite Controversy Explained, 2023.9.6.
Jantakareporter, by JKR Staff, Shashi Tharoor suggests INDIA alliance to change its name to Bharat; Jairam Ramesh highlights Modi government’s ‘confused’ status, 2023.9.6.
Manveena Suri and Helen Regan, CNN, Why a G20 invite calling India by its Sanskrit name is ruffling some feathers, 2023.9.6.
Sheikh Saaliq Associated Press, India replaces ‘India’ with ancient name ‘Bharat’ in dinner invitation to G20 guests, 2023.9.5.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7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