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西西弗评论(ID:xixifupl)
1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今年年初那个“中国间谍气球“事件。当时,这是美国媒体持续多日的头条新闻。当时我一个在华盛顿的熟人忧心忡忡的和我说,华府人人都在谈气球,认为中国的间谍气球入侵美国本土了,要求报复中国,感觉中美都在开战边缘了。
我写了两篇文章。观点很清晰:这个气球,是一个被风吹走的,失控的气象气球,不是什么间谍气球。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小破事。美国对这个气球的种种举措,是疯狂反华气氛下的歇斯底里行为。美国这种反华气氛,是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美国政客,民粹浪潮共同作用的结果。
气球事件发生,布林肯取消访华后,我周围的人,不少都在骂中国这边,认为好不容易中美关系看到一点曙光,布林肯好不容易要访华了,中国这边又蓄意挑事儿,破坏中美关系。
那时,所有的美国媒体,异口同声的认定这是一个中国蓄意释放的间谍气球,几乎无一例外。
美国用最先进的战机F-22,发射导弹击落了这个气球,然后再花钱把气球残骸打捞上来,要仔细检查残骸,找到中国利用气球开展间谍活动的证据。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2
7个月多后,9月1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接受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CBS的专访,算是给气球事件画了一个句号。
报道中这样写:
现在,七个月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将军告诉《周日上午CBS新闻》,气球没有间谍活动。(the balloon wasn’t spying. )“情报界的评估——这是一个高度可信的评估——[是]气球没有收集情报,”他说。
气球本来是朝着夏威夷飞去的,但60,000英尺的风显然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些风非常大,”米利说。“那架飞机上的特定发动机无法在那个高度对抗那些风。”
在海军从大西洋底部打捞起残骸后,技术专家发现气球的传感器在美国大陆上空从未被激活。
最后,美国记者试图找回一点面子,问:“底线是,它是一个间谍气球,但没有做间谍行为。” 米利回复:“ 我可以说它是一个间谍气球,但没有收集到任何情报,也没有把任何情报发给中国。”
好吧。你们都对,这是一个没有间谍活动,没有收集任何情报,也没有把收集的情报传回中国的“间谍气球”。
我相信,当美国在气球这件事上大做文章时,中国这边处于完全懵逼的状态,完全不知道出啥事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气象部门放出了气象气球,每年全世界可能都放出几十个上百个,任务完成了飞到哪里,一直就听天由命。咋会惹出这样的轩然大波。
无独有偶。当年北溪爆炸后,整个西方世界,从媒体到政治家,异口同声的指责俄罗斯是北溪爆炸背后的凶手。德国政治家说,对北溪的袭击,是对德国的宣战行为。
现在,没有人再提北溪的事情了,调查不了了之。为啥?
美国媒体反而开始说,乌克兰是北溪爆炸案背后的凶手。
乌克兰是真凶吗?乌克兰有这个动机,但我怀疑乌克兰是否有这个能力
整个欧洲,几乎没人敢发声谴责。唯一敢出来说话的,就是欧盟刺头儿 –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
前不久,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车计划发起反补贴调查,认为中国政府对电动车的巨额补贴,扭曲了市场。这事听起来真搞笑。
即使是按西方媒体的统计,中国对电动车的补贴金额,和欧盟美国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了。另外,现在欧盟电动车市场上,欧洲公司真正的竞争对手是特斯拉,不是中国的厂商。打击中国电动车,最大的获益者,大概率是特斯拉。
相反,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欧盟车厂的市场份额,远远大于中国车厂在欧盟的份额,特别是德国。中国市场对大众、奔驰、宝马都意义巨大。如果打一场贸易战,欧盟整体上看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是杀死一百,自损八千。
当然,现在的国家环境下,中国也不一定会大规模报复,还是要维护和欧盟的关系。但真要搞起来,中国车厂放弃欧盟市场,欧盟车厂放弃中国市场,大家交换一下,谁亏谁赚,一目了然。
3
现在,不少政治家都在搞表面上让人看不懂的非理性政策,昏招迭出。
但实际上,能走到高位政治家,没有傻瓜,表面上的昏招,实际上背后都有自己的逻辑和理性。细想一下,都知道为什么?
在西方式的民主选举中,政治家的核心目的,就是选票。稳固基本盘的选票,争取摇摆盘的选票。他们桌子下面所做的事情,还有可能有一些选票之外的目的,但公开场合所说的,完全被选票驱动。之前看过一部关于美国总统选举的纪录片,候选人的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斟酌,做民意试验,测试这个观点这句话,会多拿几张票,还是会丢掉几张票。
政治家那些非理性的昏招,其实,背后都是选票。
稳固基本盘和争取摇摆盘本身也有矛盾。稳固基本盘,要在关键问题上无比坚定,绝不摇摆,极端而有煽动性。争取摇摆盘,却要身段灵活,左右逢源。国内事务上,很少有能左右逢源的选项。堕胎、持枪、税收,这些都是泾渭分明的。你支持的就是我反对的。也许,只有全民发钱加福利这种事,大多数都不反对吧。
德国政府最近也是种种昏招,因为绿党是联合政府中的一部分。绿党要稳固基本盘,否则就闹事。而绿党的基本盘是非常激进的,所以联合政府就只能迁就一下。全体的声音,下次选举时才重要。绿党基本盘的声音我不听,政府马上就倒台。那就先迁就着吧。
国际事务往往是凝聚大多数共识的好办法。内部问题,外部解决。之前也写过,“反华”是今日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最大的共识。连“抗俄援乌”这件事都没有广泛共识,相当一部分共和党是反对“抗俄援乌”的。中美之间的差别太大了。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意识形态上、宗教上、人种上,全部都不一样,都是竞争关系。所以反华这件事,在美国太容易达成共识了。
在反华议题上,媒体和政客煽动民众情绪,媒体获得流量和眼球,政客获得选票。而被煽动的民众又反过来让媒体和政客更加极端。进入自我升级的,无止境的负面循环。
在其他议题上,美国确实有不同的声音。如果刚才所说,即使几乎是最“政治正确”的“抗俄援乌”这个议题都有不同声音。但从上到下,在“反华议题”上,真的是异口同声,每个发声渠道,都在齐声说同样的话。只是,有些人认为,应该靠军事手段才能打赢;有些人认为,打仗风险太大,不需要军事手段也能打赢。
4
有些人认为,中国“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高涨,网络暴民天天写大字报攻击这个攻击那个。我不这么认为,比较今天的中美两国,美国的“民粹主义”,仇外情绪,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远远大于中国。在中国议题上,美国舆论界的“异口同声”程度,也远远强于中国。
无论是贸易战还是技术封锁,都是美国主动发起的。这个是客观事实。然而,在中国舆论场上,大V,体制内的学界人物媒体圈人士,发表“早点跪”,“中国自绝于世界”,“闭关锁国”,“中国咎由自取”这类言论的人可不少。这些人也都过得好好的,该挣钱挣钱,该出国出国。一边挣着体制的钱,一边公开的“阴阳怪气”。
在美国舆论界,这种人可是非常少的。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几乎没人反对,反对也是觉得不够强硬,要更强硬一点。偶尔有点异论,也顶多是出于自身产业利益,去游说放松一点绞索,争取点许可证之类的。
西方的选举体制,天生就是民粹主义的温床。民众的情绪,能直接影响到政治的结果。为了防止民粹,精英们用各种方法,分化民众的力量,用各种议题把普通人分裂成多个群体,让他们无法一致发声,把声音淹没在政治体系内。
这种做法历史上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总会有政治家试图利用民粹,获得选票和权力。前有希特勒,今有特朗普。这样的人,以后也会层出不穷。
中国的体制设计本身是反民粹的。中国的决策者重视民意,但不会完全按照民众的情绪而决策。要啥事都按民意决策,中国这辆车估计早就进沟里了。
中国制度的问题是,缺乏定期选举这个宣泄民粹的渠道,如果长期压制,一旦自己爆发,或被人引导爆发,就不可收拾了。
所以,在中国互联网开放一点,吵吵架,投投票,辩辩论,都是好事。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7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