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产财经生活(ID:zccjsh)
“预制菜进校园”问题,正在多地持续引发热议,最后教育部发文,表示反对预制菜进校园。家长反对的理由,加了防腐剂,营养不好,认为预制菜不如学校食堂现做的新鲜。抵制预制菜,其实是一个舆论现象。
一,现做就安全吗?
家长反对预制菜,支持食堂现做。其实,食堂的安全就有保障吗?从6月到9月,短短3个月时间,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高级中学城西分校,位于江苏句容的南京财经大学桥头校区学生食堂,云南省曲靖市二中云师高级中学,辽宁朝阳双塔区一所高中就都出现了食物中毒事件。
有学者对全国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了统计,2004—2011年中国共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件940起,累计报告病例31 945例,死亡40人。微生物是主要的致病因子,化学物是引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死亡的主要因素。
这是中国学校食堂的常态,这个常态很难改变。小规模的食堂,普遍存在设备不足,冷链不完善;使用过期食材,食材变质;加工储存处理不当,生熟不分,餐具等未严格消毒;从业人员缺乏基本卫生知识及责任心,卫生防护意识较差等现象。在现有的经济水平下,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很难有质的飞跃。
预制菜的集中度再怎么也比食堂高,是大工业生产模式。大规模工业化的安全程度,肯定是比小农式生产好的。食堂到菜场买菜,买的是不是农药超标,谁也不知道;采购的员工,是不是贪了黑心钱买了劣质品,也没人知道;老板赚了黑心钱,被发现了,大不了换个地方。但预制菜大厂,采购面向的是有规模的农场,预制菜工厂也有专门的设备去检测,也能承担得起检测的成本;在关键的采购岗位上,大规模的厂商都会设置相互监督、制约的人员;作为大规模资本,预制菜厂都是有商誉的,不会为了小利铤而走险,得不偿失。
对监管来说,大规模也更好管理。一个地区的食药监、市场、工商,也能明白自己管辖的风险点,是供全区学校午餐的预制菜厂,但如果分散到30个食堂,他们也管不过来。
你买一辆车,知道要大牌;你去买生鲜食品,也知道去大超市。这些事上,你都知道,大牌比杂牌安全,那么,为什么到了中午饭这个问题上,就觉得杂牌、无牌的食堂一定比大牌的预制菜厂家安全呢?
可以这么说,预制菜分为预制菜和中国的预制菜,但中国预制菜存在的问题,中国学校食堂都存在。但有一点不同,预制菜的规模大一些。说到底,这可以说校长的小舅子和市长的小舅子。但后者,再怎么生意都大一些,牵涉都会多一些,顾虑会多一些。
二、谁在推动预制菜进校园?
“推预制菜进校园”这个说法,其实是没主语的。舆论中默认是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势力。这符合资本、背后的坏人的想象。
教育部后来说,反对预制菜进校园,但也没说一个:我从来没有发文推预制菜。这相当于主动把这个锅背了,因为这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有人推动预制菜进校园”。
没有自上而下,但各地教育局、学校的确有动力。原因很多,一是规模化可以降低成本,可以更安全。当然,采购权就从学校上升到教育局,甚至更高层次。这些利益博弈是存在的。但和教育部无关。
实际上,教育部的规则是,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是否引入预制菜,学校不能自作主张,不告知家长。这是规定,必须遵循。
三、叫魂
安全的、可以批评的,一些公号、短视频就会给你推到极致。带有恐慌、愤怒等情绪的话题,更容易吸引流量。很多自媒体,为了流量就会选择这类话题,舆论就在最符合老百姓认识的,最容易引发恐惧的话题上,进行不断的逐底筛选。
反工业化、反防腐剂本来就是网上恐慌的热点,一方面,的确存在滥用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也迎合公众的不正确认识。之前海天酱油、科技与狠活的传播,相当于为预制菜进校园做了预热,如今再加上食品安全、孩子就更容易引发关注与恐慌。
预制菜的危害不会比一顿黑暗料理大,家长送饭就是一个典型的群体情绪事件。这与叫魂的本质是一样的。
有食品博主去开市客还是沃尔玛买了预制菜,回来说里面有猪食,理由是预制菜的包装上,标明有个添加剂,猪饲料里也有。这就像说,预制菜里有维生素C,猪食里有维生素C,预制菜里有猪饲料。但没关系,还是很多人信。
有人说,预制菜怎么不进机关幼儿园。实际上,是进的。新闻有报道,8月1日上午,温州瑞安市启动预制菜进机关食堂活动,首批55样瑞安本地合作社、农业企业生产的优质预制菜亮相机关大院食堂。2023年5月6日 信阳预制菜走进省直机关食堂。2023年6月26日,叮叮懒人菜成为杭州2022年亚运会官方指定预制菜肴。2023年7月7日,得利斯公司部分预制菜产品参与亚运会供应。
而且,这种说法,就是一个典型的“叫魂式”论证。论证方式,本身就是针对受众的。打个比方,班主任劝一个成绩不好,家境不好的孩子,读职高,毕业就工作。结果家长反驳:“读职高好,那班上张老板的儿子,也考不上大学,干吗要去英国留学?”
一些学校午餐费只有15元,上海市区的公立学校才12元。学校基于照顾大多数,午餐标准不可能很高,在低成本基础上,通过提高规模,降低成本,降低监管成本,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但这个道理对叫魂式论证都不重要。设定一个“为啥张老板的儿子要去英国留学”的质疑,就够了。
当这个舆情一旦在民间舆论场确立之后,其他正规的、传统的媒体,也必然跟随这个热点,并且在态度上,也不得不向已经流行的观点低头。舆情观点一旦设定,要很多年才能慢慢走出来。民粹的舆论会简化、劣化商业模式,比如拼多多是卖便宜货的,美团是买菜的,小米是组装的,预制菜是不安全的,小麦青储是外国势力危害中国粮食安全的,海边是不能去的,海鲜是不能吃的。
四、产业代价
前几天做了一期视频对谈节目。我说:预制菜从来不是“妈妈做的菜”的替代品,没人强制你吃。实际上,预制菜是从“咸菜就馒头——方便面——外卖——预制菜”,这样一路升级上来的。是消费升级,而不是降级。
预制菜能发展,背后是工业化、冷链的发展,是消费者收入增加,日常生活丰富,做饭那点时间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简单地说,是你又不想吃馒头,不想吃方便面,又想吃顿好的,还不想做饭,想把时间节约下来打游戏、看电影、和朋友去唱K。这种需求之下,才发展出预制菜。
所以,更大规模的预制菜,才更安全,对每个人都有好处。但这个路径已经被打断了。
此前转基因恐慌的传播也是同样的路径。中国其实是支持转基因发展的。多年的一号文件都支持转基因,随着反转基因舆论起来了,2007年首提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2012年改为了“分子育种”这一与转基因相近的说法。到了2015年,随着民间舆论对转基因的妖魔化加强,作为一种回应,当年的一号文件,提出“科学普及”。但与此同时,从以前的“积极研究,谨慎推广”的口径回缩了,没有再提推广。某种程度上,中国社会对转基因作物的错误认识,甚至“妖魔化”,实际上已经阻碍了中国转基因产业的发展。
小麦青储恐慌也是一例。去年夏收之时,短视频上流行的是:有人收割未成熟的小麦,拿去做饲料,实在危害中国粮食安全。一时间广为流传,引发恐慌,最后农业部发文禁止。其实,小麦青储是一个养殖业的传统的、常见的操作;小麦收购是市场化的,农民有权利自行处理。农业部自然知道这两点,但迫于压力,仍然发文禁止。最后农民倒霉。小麦青储恐慌,对产业影响有限。因为禁令不会继续执行,农业部知道怎么回事,也不会继续执行,第二年该干嘛干嘛。但转基因行业,已经被永久地影响了。
五、食品安全,不能一蹴而就
当然,预制菜行业有一个规模提升的过程,应该看到的是,预制菜现在还处于快速发展期,生产模式、市场模式、监管模式都处于探索之中,缺乏相关的规定、标准,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比如同样的酸菜鱼预制菜,有厂家执行动物性水产制品国家标准,有厂长则执行速冻调制食品标准。预制菜进校园,不妨缓一缓,待到整个市场的技术、经营、监管都更成熟的时候,更为稳妥。
公共议题、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日积跬步。提升学生食堂的安全,要家长支持,家委会介入学校工作,食堂要有摄像头。这都是要漫长地努力、不停地交涉。对一个产业叫魂,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
但是,短平快的舆论叫魂,和长期耐心的公共服务诉求,对群体素质、公共性、社区协作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从这个角度,一切都是必然,一切都是人民的选择。
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他们是瞎眼领路;若使盲人领盲人,二者必皆落入坑中。”尼德兰民间谚语也说:瞎子牵瞎子,一起倒霉。
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彼得·勃鲁盖尔在《盲人的寓言》中为我们描绘这样一幅生动的场面: 6个瞎子互相扶持着,却不知已陷入险境,领头的第一个瞎子已跌入壕沟,紧接着的一个被牵动着失去了平衡,等待其他瞎子的将是同样的命运。画中渗透着画家对尼德兰革命的失望和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这是画家对人类命运发出的一个警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决不能由盲人来引路,否则必遭大难。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76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