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广明元年(880),冲天大将军黄巢的起义大军迫近长安,自称马球状元的唐僖宗在出逃前,在大明宫清思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马球比赛,比赛的奖励是三川节度使。
神策军将领陈敬瑄拔得头筹,因此被唐僖宗册封为西川节度使,去往三川中最富庶的西川。其余二人按马球成绩的好坏被封为西南节度使和东川节度使。
与此同时,西北的张淮深执掌着叔父张议潮交在他手中的归义大旗,仅以“沙州刺史”的身份,在风雨飘摇的乱局中,岿然镇守着大唐的河西地。
唐僖宗出逃。来源/纪录片《大明宫》截图
姑臧寇扰,昏庸相继
咸通八年(867),张议潮之兄张议潭客死长安,张议潮不得已放下初步平定的河湟之地,代替兄长入质长安。在去往长安之前,他将侄儿张淮深(张议潭之子)叫到身边,将河西军务全权交付,因为他预感到,此行将是一场有去无回的久滞。
随即,张淮深以“归义军兵马留后”的身份总理河西,为此殚精竭虑23年。在接手归义军的那一刻,他并未意识到,未来将面临怎样纷繁复杂的局势。
《张淮深碑》记载了这段命运的交付:“太保咸通八年归阙之日,河西军务,封章陈款,总委侄男淮深,令守藩垣。”
大唐江河日下,对动荡的西北而言,张议潮入质无疑是巨大的变数。彼时正是咸通年间,唐懿宗在位时,唐廷加紧了对归义军的打压:先是在归义军收复凉州后,派遣灵武节度使裴识率领郓州兵戍守凉州,实施共管,逐渐迫走归义军;接着用析置三节度等举措,将归义军的辖区从大中五年(847)的河陇十一州减少至瓜、沙、甘、肃、伊五州。因此张淮深刚统领归义军,其辖区即被压缩大半。接着,为了牵制藩镇,唐廷并未将张议潮“归义军节度使”的旌节授予张淮深,仅以“沙州刺史”的职位,让他统领河西五州之地。晚唐时期边关形势复杂,部族林立,统帅往往需要借助朝廷官爵以安军情。这种情况下,张淮深在军中的威望,自然远不及张议潮。
归义军被连番削弱,导致河西群族并起的局面再难弹压。先是嗢末对凉州的鲸吞蚕食,让身在长安的张议潮寝食难安,也让远在沙州的张淮深无可奈何。由于新设置的凉州节度使是由灵武节度使兼领,而灵武与凉州之间隔着腾格里沙漠,地缘阻隔,呼应困难,因此在嗢末等部族的袭扰下难以长久。咸通十年(869),灵武节度使卢潘遭遇嗢末等族发动的叛乱,因公殉职,辛苦收复的凉州不知却废。
灵武与凉州。底图/谭其骧版《中国历史地图集》
七十多岁的张议潮在长安不厌其烦地上表陈情,反复讲述凉州作为“扼西戎之要冲,为东夏关防”的重要战略位置,企图唤起朝廷对这个历经十三年才收复的河湟失地的重视。但朝廷却以边陲路远,钱粮欠缺为由,搪塞了过去。
朝廷戍边的钱粮确实是不足的,戍守凉州的郓州兵也的确缺少军粮。但长安宫殿内,是怎样一幅场景呢?
当河西的士卒为收复大唐失地浴血奋战,出生入死时,唐懿宗李漼的宫殿里歌舞升平、鼓乐喧天——他在宫中豢养的乐工就足有五百人,日日宴游,以享极乐,动辄对乐工优伶赏赐千钱。根据记载,唐懿宗应该是个音乐家,号称“洞晓音律,犹如天纵”,每次出行,宫廷内外的扈从多达十余万人,费用开支之大难以计算。
唐代陕西上东路铜局造铜钹。来源/故宫博物院
唐懿宗继位时,以咸通为年号,取自唐宣宗所作曲子中“海岳晏咸通”的佳句,以此缅怀父皇,誓要继承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也盼望国家能河清海晏。然而《新唐书》客观地评价了唐懿宗的功绩,称其“以昏庸相继”。
公元870年至871年,张议潮眼看着凉州在嗢末的蚕食下再度沦陷,心意难平。张淮深同样痛心疾首,但苦于鞭长莫及,退守在五州之地。
仅仅一年后,张议潮便在“梦奠之惊”中客死长安。张淮深在朝中再无亲眷,河西的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了。
兵雄陇上,守地平原
嗢末占领凉州后唐廷不闻不问的举动,给河西诸部族打了个样,让他们明确见到了大唐无暇无力西顾的衰弱。回鹘、吐谷浑、龙家等部族相继活跃起来,趁势崛起,尤其是回鹘,在唐军与归义军交界的夹缝之中壮大。
在唐廷的绥靖政策下,回鹘侵吞河西的野心越来越大。而在唐廷的强制瓜分下,归义军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小。尤其是张议潮去世后,咸通末年至乾符初年期间,唐廷再度改制凉州军政机构,将凉州节度使改制为河西都防御使,归义军统辖的甘、肃二州也划归至河西都防御使麾下,张淮深进一步退守。
从《张淮深碑》上看,张议潮选择侄儿张淮深承续归义军首领的位置,是“推夷齐之让,恋荆树之荣”的结果。夷齐之让指的是伯夷、叔齐兄弟让国的故事。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欲立叔齐,在他驾崩后,叔齐却以长幼有序的伦理要让位给哥哥伯夷,伯夷不受,随即出逃,叔齐也随兄弃位。荆树之荣则说的是汉代田氏三兄弟分家的故事。三兄弟本要将自家庭前紫荆树一分为三,却忽见树死,感叹人生短促,如树之枯荣,决定不再分家。
当年沙州起事后,张议潮与张议潭兄弟二人或有推让之意。张议潮留在河西继续与吐蕃作战,收复大唐失地,其兄长张议谭则奉十一州图籍入朝报捷,同时也是“先身入质,表为国之输忠”。在其留质后,张议潮就将侄儿张淮深带着身边,让他在收复河西的过程中屡立军功,也锻炼了他治理内政、处理民族事务方面的才能,从而使他有能力应对河西之乱。
时间来到唐僖宗乾符年间,张淮深与甘州回鹘展开拉锯战。这支回鹘源起西州,是庞特勤的后裔率领东迁的一支。张议潮在世时,西州回鹘仆固俊部与归义军结为同盟共抗吐蕃,但在吐蕃消亡之后,仆固俊、庞特勤、嗢末百姓,皆被唐廷当做牵制归义军的棋子,坐视其壮大。乾符二年(875)正月,回鹘于沙州叛乱,张淮深率众力战退敌。次年,回鹘卷土重来,又占据伊州,同时分兵对肃州进行袭扰。
《资治通鉴》记载:“是后(张议潮卒后)中原多故,朝命不及,回鹘陷甘州,自余诸州隶归义者,多为羌胡所据。”只是“沙州刺史”的张淮深无法借助朝廷官爵威名压制诸蕃,只能硬靠武力来平叛,同时屡次三番派遣使者去往长安求授旌节。
而回鹘在河西肆虐的同时,也不忘向朝廷屡求册立,荒唐的一幕出现了。
远在朝堂的唐僖宗李俨对于河西并不了解。这位十二岁柩前即位的皇帝,和他父亲唐懿宗一样,也是在宦官的扶持下当上的皇帝,这几乎成为甘露之变后大唐的传统。《新唐书》记载:“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官所立者七君。”
也许是继承了唐懿宗的血脉,唐僖宗的艺术天分也很高,爱好更加广泛,不仅精通音律,还爱斗鸡、赌鹅、剑槊、骑射,对打马球更是技近乎道,曾对优人石野猪说:“朕若应击球进士举,当为状元。”在唐僖宗自号击球状元的日子里,大宦官田令孜居中执政,号令三军,他则在后方专研马球,口称“阿父”。
唐马球图。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接到甘州回鹘请求册立的上表后,唐僖宗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册封,恰逢作乱的回鹘被吐谷浑、嗢末所败,逃遁不知所踪,才不得不作罢。使者在纷乱的河西找了一圈,将玉册、国信授予灵盐节度使唐弘夫代管,之后返京。而张淮深的请节,总是无功而返。这一系列行为,无疑加剧了西北的混乱。回鹘从心理上不服大唐归义军的管制,并深深认为“彼可取而代之”。
《张淮深变文》记载,乾符三年(876),回鹘人以“纳款投旌戟”的假意归顺,骗取了瓜州刺史的信任,却趁其不备暴起发难,顺势攻陷沙州。张淮深在知道消息后勃然大怒,率领所部力破回鹘,俘虏千余人下狱。这个消息传到长安后,唐僖宗虽然表面上大加赞赏嘉奖张淮深平乱之功,并厉言责备回鹘“不能坚守诚盟,信任诸下,辄敢猖狂”,转头就以“义不伐乱”之名,命令张淮深放了回鹘作乱部众。张淮深不敢抗命,只好将回鹘俘虏悉数释放。
长期的绥靖政策让回鹘越发嚣张,前脚大唐使者刚过肃州,后脚回鹘王子便领兵西来,再度犯境。
回鹘王子潜伏西桐,与瓜州回鹘东西相望,准备夹击沙州。归义军先锋游弈使白通吉探得敌情,飞马急报,张淮深看出回鹘狼性,绥抚甚难,毅然决定发兵平乱。
乾符四年(877)九月,张淮深不顾参谋张大庆“季秋西行,兵家所忌”的劝阻,下令兵分十道,以急行军过六龙,突进西桐海。回鹘人原本依海而驻,控险为势,却遇到归义军“铁衣千队,战马云飞”,一时间阵脚大乱。在击溃回鹘王子后,张淮深折身乘胜东进,一举收复瓜州。
收复瓜州后,张淮深一面秣马三危,一面派遣以阴信均为首的使团以贺正(岁首元旦之日,群臣朝贺新年的传统习俗。汉高祖七年长乐宫修成,群臣朝贺。后来逐渐改到元日)的名义再往长安请求册封。朝廷将张淮深的检校官由散骑常侍擢升为户部尚书,却仍未授予他节度使旌节。
赐张淮深收瓜州敕。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号为Pelliot Chinois 2709。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局势,张淮深加紧了军事和内政治理,相继击溃袭扰伊州和肃州的回鹘人,用几年时间,巩固住了归义军在河西五州的地位。
随即准备继续东进,与叔父张议潮一样,再度收复整个河西道。
乾符之乱,乾符之治
乾符六年,张淮深派遣大将索勋(张议潮女婿)率领归义军自西而来,兵临被嗢末占据的凉州城下。
攻城的是归义军精锐“陌刀队”,从队伍的建制可以看出,归义军非常想沿袭唐军昔日的雄风。《唐六典》记载唐刀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其余三刀皆为戍卫之刀,不适用于战阵,只有据说通长一丈、重十五斤的大唐陌刀,自汉代斩马刀演变而来,长柄利刃,威武非凡,可“如墙推进”,与马军、奇兵一起构成盛唐时期作战的主要特色,可用于开疆拓土。史书记载了大唐名将李嗣业曾作为陌刀将拒敌的情形,当时安史之乱爆发,贼将李归仁率众突入唐营,李嗣业手持陌刀正面迎击,撞上刀刃的贼兵“人马俱碎”。
历经一番血战,归义军的陌刀队再次收复这座让张议潮临死前念念不忘的河西重镇。咫尺帝乡,河西走廊的风又一次贯通中原。
凉州收复战让索勋被升任为瓜州刺史,也成为张淮深代守藩镇时期的一大功绩。
史书上将这一阶段张淮深对河西的治理,称为“乾符之治”,称赞张淮深“奸宄屏除,尘清一道”。
这一时期,从内政上看,张淮深“九功惟叙,黎人不失于寒耕;七政调和,秋收有丰于岁稔”。古人将六府三事称为九功,水、火、金、木、土、谷,即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根据碑文中的赞誉,可以看出乾符之治下的河西道外守疆界,内修耕战,米满仓廒,财盈府库,百姓相对而言丰衣足食。
从军事上看,张淮深“秣马三危,横行六郡。兵雄陇上,守地平原”。在针对回鹘等部族侵吞唐土的作战中,张淮深获得一系列胜利,他所率领的归义军守土有责,并不负众望连续退敌,防止了类似于“安史之乱后河西、陇右悉陷吐蕃”的惨剧再度发生。
从外交上看,“仆射(淮深)之政,远蕃归仁,塞下清晏”。与张议潮的外交政策相仿,张淮深也笼络诸部族,对羌龙嗢末雷威慑伏,对吐蕃吐谷浑训以华风,在抗击回鹘时,这些部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乾符年间(874-879),张淮深“以功再建节旄”,保护了西北一方净土。至879年底,从河西经萧关到长安的路畅通无阻。
然而,此时大唐的乾符年,与河西的乾符年截然不同。
乾符是唐僖宗李儇的第一个的年号,共计6年。“乾符”一词,指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班固的《东都赋》记载:“于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尔发愤,应若兴云。”人君手握乾符,就能“四海悬诸掌,大业集于身”,因此唐僖宗将乾符作为他的年号。但提起僖宗时期的乾符年,人们想到的,只有乾符之乱。
乾符年间,唐僖宗继承了唐懿宗的腐朽统治,天下之乱,无以复加。《新唐书》记载:“乾符之际,岁大旱蝗,民悉盗起,其乱遂不可复支,盖亦天人之会欤!”
乾符元年(874),关东水旱,百姓流离,群盗剽掠,南诏进犯西川。
乾符二年(875),濮州人王仙芝聚众数千,于长垣(今属河南)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黄巢在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响应起事。
乾符三年(876),北境盗起,原州军乱,王仙芝屠陷五六州,疮痍数千里。
乾符四年(877),王仙芝陷鄂州,黄巢陷郓州,馈饷之费,疲弊中国。
乾符五年(878),王仙芝战死黄梅,余部奔亳州投靠黄巢,黄巢称黄王,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
乾符六年(879),天平军易帅,河东易帅。黄巢求授节度使不成,先攻广州,又下潭州,尽杀戍兵,流尸蔽江。
黄巢夺取两京之战。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战争史地图集》,星球地图出版社2007年版
公元880年春正月,唐僖宗宣布将倒霉的“乾符”年号改元为“广明”,企图逆转国运,而他自己则依旧持之以恒地斗鸡、赌鹅、打马球。
等黄巢挥师北上,进抵洛阳之际才慌了神。未几,洛阳失陷,起义大军大举入关,唐君臣相对而泣。唐僖宗急发神策军弩手二千八百人,令张承范率领赴潼关拒守,这些神策军多是长安达官贵胄子弟,平日里鲜衣怒马,贿赂宦官挂名军籍,等听到出征的消息时,大多父子聚泣,哭完后花钱雇佣穷人代行。
乱中唐僖宗决定听从宦官田令孜的建议出京避难,走前任命三川节度使以抵挡叛军。任命节度使的方式,是用“打马球”赌输赢的方式决定人选。
在大宦官田令孜的鼓励与见证下,这位马球状元天子召集神策军将领陈敬瑄、杨师立、牛勖和罗元杲,在大明宫清思殿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马球比赛。陈敬瑄在比赛中拔得头筹,因此获得去三川中最富庶的西川做节度使的资格。其余二人按成绩排名册封为西南节度使和东川节度使。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击球赌三川”。大唐的命运,也随着这一场幽默的豪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兵临长安城下,唐廷发急召任命黄巢为天平节度使,黄巢大军不退。唐僖宗在田令孜的簇拥下仓皇逃往成都,随即长安大乱。黄巢陷落长安城后,尽杀李唐宗室,并于含元殿继位,国号大齐。
在这天下大乱的时刻,远在西北的归义军仍旧苦苦镇守着边陲,大唐的旗帜高高扬起,张淮深求取册封的请节队伍,仍在路上。
二十年请节,一场游戏
自始至终,无论天下局势如何变化,张淮深与其归义军,始终将大唐朝廷奉为正统。
从史料来看,张淮深请节的历程,长达二十年。根据《唐光启三年(887)沙州进奏院状》的记载,公元867年张议潮入朝后,张淮深就开始遣使请节,“修文写表,万遍差人”,以期得到唐廷的认可。宋闰盈在与宰相的对述中曾说,张淮深在边关朝朝战敌,为国效忠,希望朝廷准许以旧例建节。二十多年来,朝廷没有答复。
在归义军击败回鹘、兵雄陇上之际,朝廷授予张淮深检校散骑常侍,在张淮深取得乾符之政再通丝路后,朝廷派遣使者九人看似很隆重的“重赍国信,远赴流沙”,也只是将他拔升至户部尚书的虚职。以贺正为名去长安请节的阴信均使团,甚至在长安从正月一直住到了四月上旬,四个半月时间,也没求得结果。
《张淮深变文》中记载,这一时期的他“持节河西理五州”,实际上这个“节”只是对内的自称,这样的僭称也遭到归义军内部某些势力的反对。面对外部势力的猖獗,加上内部危机的升级,恐边塞难安的张淮深在884年至887年这3年间,又接连派出宋闰盈、高再盛、张文彻为首的三批使者。这三批使者一直追至唐僖宗的避难之地兴元递交请节表文。
根据时间推测,此时的唐僖宗应是二出长安。黄巢于884年兵败自杀,唐僖宗于885年回过长安,仍被田令孜辖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进军长安要清君侧,唐僖宗又被田令孜劫持出京。即使在这个时候,唐廷依旧不信任归义军,三支使团依旧无功而返。
光启四年(888)二月,唐僖宗终于重回长安,三月,驾崩于武德殿。皇太弟寿王李杰(后改名李晔)即位于柩前,是为唐昭宗,改元文德。
文德元年(888)十月十五日,大唐使节大夫宋光庭奉唐昭宗之命,护送旌节抵达敦煌。唐昭宗给张淮深铸赐沙州节度使、沙州观察处置使大印一对。终于,在连续二十年持之以恒的乞节努力和殷切盼望下,张淮深获得了来自唐廷正朔授予他的“正式名分”。
面对这样的“名分”,张淮深可谓五味杂陈。荣誉加身的喜悦之余,更多的是疲惫和失望。想当年,他的叔父张议潮以一己之力收复河西四千里唐土,获封归义军节度使,以观察使之职总领河西十一州。如今他继承叔父之志,同样守土戍边,讨番开路二十余年,辖理的合法范围仅剩一州之地。次年,唐昭宗重新设置了河西节度使,治凉、甘、肃三州,加封翁郜为朝散大夫、河西节度使,张淮深被抛诸脑后。他知道自己的请节之路,到这里就应当告一段落。
而他不知道,当他终于拿到旌节的那一刻,更大的危局已悄然而至,黑云笼罩了整个敦煌。
这场危局始于中和四年(884)十一月,以宋闰盈为首的请节使团路过邠州时,遇到两个人,这两人从长安而来,为避黄巢之难流落在此,他们要回到自己的故土——敦煌。这两人的回归,将彻底改变归义军的命运……
参考文献:
刘昫等《旧唐书》
欧阳修《新唐书》
薛居正《旧五代史》
司马光《资治通鉴》
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
李军《敦煌通史》
冯培红《敦煌的归义军时代》
冯培红《汉唐敦煌大族与西域边防》
敦煌汉文写本《张淮深变文》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7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