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亲切的昵称:“蓝色联合国”

本文转载自:新民周刊(ID:xinminzhoukan)

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参与的国家向中国开放建筑市场,隧道股份与新加坡的合作也愈发深入。

文 | 高 捷
 

2023年是来自缅甸的丹佐昂赴新加坡工作的第30年。与其他移居新加坡的缅甸裔工程师不同的是,丹佐昂30年职业生涯中近一半时间服务于一家上海的中资企业——隧道股份。而丹佐昂的工程师同僚,则来自于中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孟加拉国、韩国等十多个国家。

丹佐昂的同事们给这家以蓝色为主色调的中资企业起了一个亲切的昵称:“蓝色联合国”。

一个亲切的昵称:“蓝色联合国”
新加坡深隧道污水处理系统T11项目。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1998年8月,刚刚参与完成上海地铁2号线隧道建设工作的陈雄伟告别上海,与17名同事提着行李箱从上海飞赴新加坡。他们将参与中资建筑企业在新加坡承担的第一个基础设施工程——新加坡地铁东北线C703标。

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于鲜有出国体验的上海人来说,去新加坡做工程师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出发前一天晚上,陈雄伟和他的同事们把西装衬衫熨得笔挺,穿戴上藏家里的金首饰和手表,用“大金链子小手表”给自己的出海之旅鼓劲壮胆。

他们的紧张不安,来源于第一次出国工作的未知感,也来源于对公司未来的不确定性。

隧道股份成立于1965年,曾参与建设新中国第一条越江隧道、第一条盾构法地铁。但在海外市场,已有30余年隧道工程业绩积淀的隧道股份犹如幼儿,既没有市场知名度,更没有准入海外建筑市场所必须的前置条件——资质。因此,曾参与上海地铁1/2号线和延安东路隧道建设,在国内被称为老法师的陈雄伟,只能从国外承包商的劳务清包从零做起。

一个亲切的昵称:“蓝色联合国”

陈雄伟。

“刚到新加坡,我们没有独立承接工程项目的资质,只能给日本、欧洲的工程公司做劳务和专业分包商。”陈雄伟说,初入海外市场是最艰难的时期,新加坡业主、总包公司对于中国建筑企业并不信任,项目承接难度非常高,工地管控也极为严格。“生怕我们捣糨糊。”

但上海人吃苦耐劳、说到做到的品质,很快就刷新了新加坡业主的认知。

“在隧道里,领班都是洋人,为了证明外国人可以,我们中国人也可以,我就带着工友们12小时在井下、在隧道里干,做出成绩来,证明给洋人看我们中国人也可以干好。”陈雄伟说,新加坡的夏天非常炎热,隧道内部因为通风不良更是湿热难耐。“因为水土不服加湿热,都起了疹子,痒得整晚睡不着觉。但就算这样,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回国。”

第一批上海隧道人的努力,很快就换回了成果。C703标开工后,成为整个新加坡地铁东北线进度最快的项目,盾构推进速度之快、质量之高,轰动了新加坡工程行业。

与陈雄伟同一批赴新加坡的工程师马骏回忆:“我们最高做到了1天推进盾构18环,位列新加坡全国第一名,而第二名的速度不及我们的三分之二。我们隧道股份向整个新加坡工程行业展现了中国人非凡的工作能力。”
 
让安全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C703标一炮打响后,隧道股份进入了市场开发快车道,陆续承接了新加坡地铁东北线C704、C708项目。进入新加坡市场10年后,2008年隧道股份第一次以独立施工总承包的身份,承接新加坡滨海湾金沙综合度假胜地P8402标;同年8月,又第一次以独立设计施工总承包的身份在新加坡获得基建项目——新加坡地铁市区线一期C902标。

“这些年来,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在盾构拆装和推进领域,得到了新加坡同行和业主的一致认可。”陈雄伟说,在C920施工项目上,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螺旋机喷涌事故,泥沙从落闸门喷涌而出,地面开始沉陷,情况危急,所有人都不知所措。在泥沙喷涌短暂停歇,情况并不明朗之际,陈雄伟与两名中国工人冒着泥沙可能再次喷涌的危险,从螺闸门侧面用铁板烧焊,封死住闸门,彻底杜绝了险情的恶化。

在风险极大的地下工程领域,拥有30余年经验的陈雄伟和他的中国同事们,就像是工地现场的定海神针,让新加坡的政府管理机构和业主单位放心、安心、定心。

中国企业的靠谱,也体现在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面。

作为全球安全管理最严苛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对于工程的安全生产极为看重。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新加坡选择工程供应商的重要标准之一。

但海外工程的安全管理让来自中国的隧道股份面临了意料之外的挑战。

与陈雄伟同一批赴新加坡的汪洋负责地铁盾构推进工作,对于安全管理挑战有最直观的认识。“首先,新加坡的劳工来源于印度、孟加拉、缅甸等东南亚各个国家,与这些劳工的文化习惯差异就是第一项难题;其次,新加坡的管理体系与国内完全不同,我们必须重头开始学习和适应其法规制度。”

面对这些问题,隧道股份想出了一路偏招:既然学习新的体系、克服文化鸿沟难度较大,何不直接聘用东南亚当地人,集成属地人力资源?

2010年,来自缅甸的工程师丹佐昂收到了隧道股份的录取书,正式加入隧道股份新加坡区域中心,担任“安全、健康和环境经理”一职。

一个亲切的昵称:“蓝色联合国”

丹佐昂。

“我来隧道股份面试时,公司董事邀请我担任新加坡地铁市区线二期项目的安全经理,工程难度比较大,因为项目位于现有的地铁站附近,盾构机必须穿过运营中的地铁线。”丹佐昂回忆,这是一项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盾构穿越中必须时刻关注运营中地铁线路的沉降、形变影响,一个疏忽就可能造成地铁停运,甚至酿成重大事故。而就是这份工作的“挑战性”,让他毅然选择加入隧道股份。

全新的人才战略,让隧道股份新加坡区域中心快速壮大。包括丹佐昂在内,隧道股份在新加坡组建了40多名安全官组成的核心安全管理团队,在每名安全官被分配到项目施工现场前,都要参加WSHE(Workplace 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等多项安全培训,包括上工前面试、行为导向安全训练等,以此来确保安全官和工人的工作效率。

得益于健全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系统和工作管理流程,隧道股份在取得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成功攻克了安全管理挑战。“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参与过的两个地铁项目并分别实现了超过900万和超过700万的无事故工时,其间没有出现任何重大事故。”丹佐昂说,对隧道股份的员工来说,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 (WSH)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衡量成功的标准。

在过去10年中,隧道股份已连续3次荣获新加坡承包商最高荣誉——LTA陆路交通管理局“承包商挑战盾奖”,4次荣获建筑安全环境卓越奖的总承包商。隧道股份已被证明是新加坡建筑行业最安全、最可靠的跨国公司之一。

一个亲切的昵称:“蓝色联合国”
荣获承包商挑战盾奖。
 
从“中国队”到“联合国”
 

更多元化的员工团队,不仅带来了安全的工作环境,也催生了更具活力的工作氛围。

在加入隧道股份前,丹佐昂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如今,隧道股份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丹佐昂印象深刻的是中秋节——不仅可以参加一些体验活动,所有的员工都会收到月饼和其他礼物。

“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的经营情况和其他本地企业一样好,而且我看不出有很大差异,因为大多数中国员工与本地人,以及其他外国人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丹佐昂打趣道,加入公司前,他曾考虑过与中国同事沟通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遂萌生了学习中文的打算。“但我没有机会这样做,因为后来我发现中国同事大多数都精通英语。”

与丹佐昂一起享受中国节日的不仅仅是中国籍员工,还有来自世界各地十多个国家的公司同事。

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陈美华是当地第三代华人。2009年,她加入隧道股份新加坡区域中心,和来自全球各地的同事一起打拼。工作十多年来,陈美华不仅为参与了家乡重大民生工程、造福新加坡城市建设而自豪,也为能够更深入了解中国而感到高兴。

“在加入隧道股份前,我对中国文化没有很深入的了解。”陈美华说,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可以体验制作月饼、做灯笼,还有猜灯谜等活动,让她觉得中国传统习俗既有趣又有意义。

加入隧道股份后,陈美华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能够了解自己祖辈所居住的国家。“在上海出差的时候,有时候同事们和我会在周末搭乘高铁,到周边的城市走走。”陈美华说,中国的高铁覆盖了中国的各个省份,连接了大大小小的城市,无论是购票方式、高铁运行时间,还是整洁的高铁车厢环境,都给游客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感和舒适度,感觉一下子就把中国变“小”了。

陈美华还和同事们一起投身公益,报名参加公司组织的四川凉山支教活动,给当地学生上英语课。支教期间,让她感动和难忘的是,学生们不仅认真听讲,还给老师们写了很多小纸条、书信,送了很多手工制作的小礼物,来表达他们的感恩之情。

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氛围,凝聚起了一支以“老外”为主体的员工团队。

一个亲切的昵称:“蓝色联合国”

陈美华在四川凉山支教。

“现在,隧道股份的国际化雇员来自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在我们全部800名员工中,有80%是外籍员工。我们大量雇佣当地的员工。对于出色的员工更欢迎他们进入到公司的高管行列。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已经意识到不光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不再是外来者、座上宾,而是能够带动当地就业,带动当地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升。”隧道股份城建国际总经理金爱平表示,隧道股份正在使用中国的技术、聘用新加坡的市场高管、日韩的技术工程师、印度和孟加拉国的高技能型劳工,为当地市场带来最高品质的民生基础设施作品。

“一带一路”吹起发展的风帆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为隧道股份等中资建筑企业的新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契机。

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参与的国家向中国开放建筑市场,隧道股份与新加坡的合作也愈发深入。

2013年,隧道股份自行研发生产的国产盾构出海,运往新加坡参与轨道交通隧道建设。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国产高端盾构装备销往海外,隧道股份用“中国建造”带动“中国智造”。

2017年,隧道股份以超出竞争对手基础报价15%的价格,中标新加坡深层隧道污水处理系统(Deep Tunnel Sewerage System-DTSS)第二阶段T11项目,表明了中资建筑企业强大的技术竞争优势。

2022年,隧道股份与日本大林组株式会社组成联合体,中标新加坡地铁跨岛线,首度将大直径盾构技术输出海外,打造新加坡最长的盾构法大直径隧道项目。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隧道股份在新加坡承接的合同订单总额不断增长,营业收入更从刚进入新加坡时的329万新币增长至2022年的4.73亿新币,增幅达142倍。” 隧道股份城建国际总经理金爱平表示,从最初的海外企业供应商开始做起,现在隧道股份在新加坡的地铁市场份额已接近四分之一,建设总里程数超过60公里,成为了当地基础设施市场最具竞争力的竞争者之一。

而在新加坡之外,隧道股份的足迹也踏遍了“一带一路”沿线的更多国家。“我们以新加坡为区域中心,将市场辐射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我们希望用更多的上海建造,继续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全球更多国家提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综合服务,为世界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84851.html

(4)
上一篇 2023年10月27日 上午11:42
下一篇 2023年10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