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章哥说买房(ID:zhanggsmf)
北京拆除城墙的真正原因,其实就俩字“战备”。或者说拆城墙的计划一直有,但真正促使在60年代彻底拆除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战备。
这战备指的是什么?就是环线地铁,基本都是沿着拆除的城墙原址修建的。
为什么要建地铁?为了疏散和防空。当年周总理就说过,“地铁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交通,那买几十辆大轿车就能解决。”这句话的背景是一号线,是疏散领导群众去西山的。而环线则是疏散到火车站和各出京路口的,比公交要迅速的多。
而防空就更好解释了,那些年全国都在挖防空洞,我们家院子还挖了一个呢,学校里也都有,现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有很多也属于“人防”。当年地铁的级别就更高了,是要预防核武器的。我毕业实习时曾经有幸参观过单位的地下工程,就是通往地铁的,具体的不形容了,反正很让当年的我感到震撼。
当年修地铁不仅拆除了城墙,而且连前三门的护城河也都给改成暗沟了,原址就是现在的“前三门大板楼”。也就是说,这些大楼是建在原有河道上的,下面仍然是排水沟。从这点也可以说明安全吧,能建造这么高的大楼,地基多结实啊。
之所以明河改暗沟,就是因为地铁线和护城河挨的太近,如果一发炮弹下来,那极有可能水淹地铁。其实当时的前三门护城河刚刚疏浚,再改成暗沟就等于浪费了很多钱。但这是为了战备啊,一切都得服从战争需求,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那修地铁为什么非得拆城墙啊?为了减少拆迁量,节约经费也节省时间。当年的还没有盾构机什么的,地铁工程都是下挖,那地面建筑物就必须拆除。而如果保留城墙就得拆除民房,还得在异地安置,要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
当时的城墙其实早就破败不堪了,下雨滑坡垮塌是常事儿,平时的落石伤人也不新鲜。谁都知道这城墙是早晚要被拆除的,自然也没人费钱费力的去维护。所以借着修地铁整体拆除也挺好,一劳永逸。
当然也保留了一段城墙,就是现在的遗址公园。这是因为地铁从崇文门直接斜着去北京站了,这段没必要拆,也就侥幸保留了。
现在的人们承平日久,早就感受不到战争的威胁了。而在当时的中国,真的随时有可能爆发大规模毁灭性战争。北有苏联陈兵百万,西有欧美虎视眈眈,东有老蒋妄想反攻,南边还有印度要报一箭之仇。当时的中国真的是四战之地,所以才迫不得已的启动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末日计划”,三线工程。
三线工程的核心就是两个字“疏散”,把东北和沿海等重要城市的部分单位,迁移到西部大三线。然后各省市还有自己的小三线,基本都是便于隐藏的山区,易守难攻。在战争阴云笼罩之下,一切都得为安全让路。
讲个苏联小故事吧,斯大林搞工业化的钱从哪儿来的?除了用农产品和资源交换,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沙俄的文物,用国宝换资金。就在美国大萧条之后的两年里,斯大林下令卖了“3000吨”文物,哪件都是国宝,还很便宜,否则欧美也不买。
为什么要卖文物,这不是卖国吗?还真不能这么说,如果不快速的发展工业和军事,那一旦发生战争,比如德国入侵吧,苏联拿什么抵抗?如果不能抵抗,那这些文物还保的住吗?所以与其还费钱的守着文物等死,还不如换成钱搞发展,生存是第一位的。
总有很多人叫嚣应该把所有文物都要回来,但说这些话的不是傻,就是坏。给欧美出个主意吧,要想打垮俄罗斯,那就把他们的文物都还回去。然后发动舆论,让普京绝对不敢再卖掉或毁掉,必须花费天价保存,光安保就不是个小数字,绝对能拖垮俄罗斯。这才是杀人不见血的阳谋。
所以说,拆除城墙建地铁,真的是当年在核战争阴云笼罩之下的无奈之举。一切历史事件都要放到当时的环境去思考的,否则就是上帝视角了。
比如“粱陈方案”,现在看来确实是要保护老北京建筑,但在当时这还真的不重要。要知道当时是新政权,领导层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否则人民能拥护吗?甭说当年了,就是现在各个城市的新城建设,问问老城区的居民是什么感受?未必是真的感觉被抛弃,但总有一种失落感吧,因为领导们不在这儿,那这里还有可能成为建设的重点吗?
正是因为当年的伟人们坚持留在市区,同时大规模的改造龙须沟等地区,所以才让群众相信这真的是人民政权。
粱陈方案确实很好,放在今天实施没问题,但当时的环境呢,伟人们能够脱离群众吗?在任何一个时期,民众的信心是最重要的,而领导的行动才是信心的源泉,怎么做比怎么说要重要的多。
总之吧,今天的人们吃饱穿暖有手机了,感受不到当年先辈们创业的艰难,也体会不了在战争恐惧之下的心态。敲键盘多省事儿啊,谁去考虑什么生存,反正跟我没关系,你们负责建设,我负责吐槽敲键盘……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8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