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北风雪林(ID:beifengxuelin)
最近,江苏省公布了一个新的创业政策,引发全国热议。
江苏省鼓励“体制内在编人员下海创业,编制保留三年,职级晋升正常,医保社保单位正常缴纳”。
江苏省解释这一政策,是为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范围,为体制内创业人员“免除后顾之忧”。江苏省预计这一政策在未来几年能够增加“几十万新增创业人才”。
许多年轻网友对这一“体制内人员下海创业”政策感觉很新奇,但稍有些经历的人,就会发现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停薪留职”下海创业潮政策的翻版。
说实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停薪留职”,保留的只是岗位,只是“形式上的退路”,却激发无数体制内的精英下海创业,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实权官员。
今年江苏省新公布的“停薪留职”创业政策,可以说是“后勤保障到牙齿”,可是并没有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潮”。
网友们都在感叹,国家除经济刺激政策,都类比八九十年代,可是如今的市场活力,社会氛围,门槛机遇都达不到八九十年代的程度,当然就无法激发八九十年代的闯劲活力和增长潜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底是怎样的“活跃氛围”?摆经济数据和案例都过于抽象,我这里给大家分享两部“老电影”,大家对标现在,甚至勇敢对标好莱坞,都会充满震撼,直呼“遥遥领先”。
最近国家安全部门发布了一些间谍案例,让我们惊呼“谍战剧反特剧”都拍不出这样的创意和尺度。
但我要说,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是大家太年轻,错过了尺度剧的“黄金年代”,我国1980年的反特电影《戴手铐的旅客》,放在过去四十年的“世界电影史”,都当得起“遥遥领先”。
大家或许觉得这电影的年份有些久远,不过这部电影的两个“余波”现在还影响着影视圈。
第一个影响,就是这部电影的插曲《驼铃》当年火遍大江南北,并且镌刻进了歌手刀郎青春期的记忆中。
刀郎推出第一版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时候,其中一首主打歌就是翻唱《驼铃》,那种独属西北男人的苍劲豪迈,是这部电影的最佳诠释。
第二个影响,是这部电影里,男主角的战友有一个十几岁的粉嫩女儿,成为男主结尾抓住敌特,反败为胜的助力,这个角色是有新人蔡明主演。
如今,蔡明老师通过几十年的春节晚会,已经是“奶奶级”的前辈喜剧明星了,这种反差感组建这部电影“跨越了时代”。
我之所以说这部《戴手铐的人》折射了八十年代的开放和活力,主要体现在电影剧情和尺度上。
男主角刘杰是我国某军工科研单位的保卫干部,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曾是代号“骆驼”的侦察英雄。
电影开篇就是我国军工单位保管某种特殊核原料的女保管员小黄遇害,保卫干部刘杰赶到现场,特殊核原料已经被特务窃走,刘杰没有追上。
科研单位的保卫部门现场勘查后,新调任的“极左”保卫部长,为了树立个人权威,武断判定刘杰被敌特腐蚀,窃走材料。
保卫部长让被害保管员小黄的丈夫“苏哲”,去追捕刘杰。苏哲表面装成“为妻子讨命”而积极追捕,实际上他就是故意接近“小黄”,杀死“小黄”窃走核原料的敌特。
于是这就形成了今天看来有些“俗套”的男主“背负杀人叛国”的冤情,追捕他的却是“杀人叛国真凶”的追捕剧情。
只是在这个跨越多地的追捕过程中,‘极左’保卫部长的加入,刘杰先后得到“两个信任他的战友帮助”,使得这场追捕变成“四方联动”。
在追捕过程中,刘杰怀疑苏哲是特务,反向跟踪,结果却被苏哲引入“追捕人员”的包围圈,在混战中,刘杰被重击头部,进入“假死状态”。
苏哲为了斩草除根,就近要求将刘杰火化,结果刘杰在火化炉前醒来,陈述冤情,感动火化炉操作工被救,1980年变道就设计出这样的剧情,堪称“脑洞”。
在结尾部分,刘杰最终在边境追到苏哲,两人在界碑前打斗,最终刘杰在国境线上与苏哲铐在一起,最终将他抓捕归案,这一桥段也比吴京的《战狼第一部》早35年。
这部《戴手铐的旅客》不仅是反特电影与“追捕洗冤”类型电影的经典,还融入了对特殊时代的厚重与反思。有“伤痕”,但更多的是坚韧的信仰。
在好莱坞,男主角“身背重罪冤案逃跑,洗脱冤情”的动作电影,有一个细分门类,叫做“亡命天涯”类电影。
全球公认的这类电影的“开山之作”,就是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他饰演一位医生,电影开篇就是妻子被害,他被冤枉成凶手,在押解途中,他逃走,然后形成执法官,男主角,真凶,真凶幕后主使这四方较量。
最终哈里森·福特反向追查到幕后真凶,在幕后真凶要开枪杀执法官时,他将幕后真凶击毙,为自己洗雪沉冤。
好莱坞这部1993年的《亡命天涯》,1994年引入内地后,影响非常大,当时甚至引发了“如果你被冤枉入狱,是伏法等待警察洗冤,还是逃狱自行洗冤”的全国大讨论。
但我们只要仔细对比我国1980年《戴手铐的旅客》与好莱坞1993年号称开创类型的《亡命天涯》,我们会发现“主线结构几乎一样”,我们还加入反特和核原料,尺度明显更大,还有对特殊年代的“反思”,可以说我国开创这一类型,不仅比好莱坞早13年,而且深度和厚度“遥遥领先”。
上世纪80年代另一部“遥遥领先”的电影,是1989年的《西行囚车》。这部电影我推荐大家看原片,经典程度不亚于尼古拉斯凯奇的《空中监狱》,加上今年刚上映的《莫斯科行动》。
《西行囚车》的背景是我国八十年代的“严打”时期,全国各地抓捕了大量穷凶极恶的罪犯。
上级决定,将700多名重刑犯,押到西部专门关押重刑犯的监狱服刑,于是武装警察就押解700多名重刑犯,登上了“西行囚车”,因为是八十年代的绿皮车,所以旅程长达五天五夜。
故事的主线,则是犯罪头目郑重里得知女友的弟弟,也是他团伙骨干罗盘要被押到西部监狱,他决定策划“团伙劫囚车”。
郑重里派遣团伙另一名骨干杜鸣故意犯罪,从而也被押上同一趟列车。
这部电影的“三位男主角”也都体现了我国影视圈几十年的命运无常。
《西行囚车》最主要的两个反派,是杜志国饰演的郑重里,以及李强饰演的杜鸣。
杜志国如今是老戏骨,在《雍正王朝》《李卫当官》中饰演了有血有肉的年羹尧,还主演过《天下粮仓》这样的历史正剧,他的儿子就是在《新水浒传》中饰演西门庆,近年在多部年代剧和当代剧担当主角的杜淳。
李强的“邪魅一笑”,堪称影视圈一绝,他饰演的98版《水浒传》中的西门庆至今无人超越。
所以杜志国和李强,这两位因“西门庆”结下奇妙缘分的演员,在1989年还是“小鲜肉”的范畴。
第三位男主角是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歌手,后来犯罪入狱,因此按规矩“不能露脸宣传”,但他饰演的李军这个角色在剧情中很重要,所以后续只介绍“李军”,不提演员。
这部电影最“脑洞大开”,也堪称童年阴影,但是90后00后很难理解的剧情,就是在绿皮车的卫生间,蹲坑下面是空的。
郑重里“劫囚车”的第一方案就是利用“蹲坑是空的”这一特性,让团伙成员在列车中途停站时爬到车底,然后从蹲坑里将刀具递上去。
这一“奇诡”剧情能够实现,最初的操作是囚犯杜鸣,以闹肚子为由到卫生间,将他们所在车厢,写在“鞋垫”上,然后将鞋垫从蹲坑下方扔出,团伙成员在列车走后,就能在铁轨上找到车厢信息。
不过后来列车停靠下一站时,加挂了一节“女囚”车厢,这就导致车厢顺序发生了变动。
郑重里安排同伙往指定车厢递刀子和工具,相应顺序的车厢卫生间已经是女囚卫生间。
结果一名“精神压力巨大”的女囚,捡到刀子自杀,押运武警赶紧救治,这一段设计了女囚里的“医生”良心发现,以及押运武警集体“抽血”,为了找适配血源给女囚输血,这一段体现特殊的“人性光辉”。
“自杀”女囚得救后,说出了“刀具”来源,郑重里“厕所递刀”的第一个方案宣告失败。
杜志国饰演的郑重里之所以让人难忘,是因为他电影前半段“运筹帷幄”,体现精明,高智商,大心脏。
在后半段,郑重里决定来狠的,他带着女友深入西部戈壁,找悍匪购买枪支和烈性炸药。
在购买枪支和烈性炸药过程中,悍匪坐地起价,郑重里出不起,悍匪看中了他的女友罗玲,饰演罗玲的是刘蓓,正在颜值巅峰。
最后罗玲为了救弟弟,也为了救郑重里的其他团伙成员,用身体换来了枪支和炸药。
付出了这样的“代价”,郑重里后半段拿着冲锋枪和高爆炸药劫囚车,展露出的疯狂和凶狠就都解释的通了。
后半段的郑重里,证明这个反派不仅能出“奇谋阴招”,还不眼高手低,开枪搞爆破也是好手。
郑重里在列车车顶安炸药,持枪与武警互射。事先得到传递武器的杜鸣和罗盘,在车厢里用刀具劫持押运武警,和其他武警对峙。
其他重刑犯看到有劫狱的,他们看到自由希望,也蠢蠢欲动。
在千钧一发之际,重刑犯里,一个叫李军的犯人突然与武警配合,抢夺刀具,制服罗盘和杜鸣。
这个李军为什么“背叛”重刑犯集体?
因为在这趟列车之前,他唯一的亲人,还未成年的妹妹来看他,鼓励他。
李军的哥哥是军人,然后他嫂子耐不住寂寞,与其他人有了苟且之事,李军愤而砍杀了男方,虽然男方破坏军婚在先,但李军终究因杀人入狱。
恰在此时,部队的哥哥还牺牲了,从此未成年妹妹成为他唯一的牵挂与动力。
李军因为“特殊原因”杀人,本性和这些重刑犯本就不同,如今还有妹妹这个牵挂,最后让他做出配合武警,擒拿其他罪犯的选择。
大家此时应该发现,罪犯“李军”的人设,像极了尼古拉斯凯奇代表作《空中监狱》中的角色。
好莱坞这部电影里,尼古拉斯凯奇也因为家人的牵挂,而选择最终配合警方将一飞机的逃狱重刑犯绳之以法。
我国的《西行囚车》上映于1989年,一趟列车押送700重刑犯,跨越半个中国的故事框架,堪称大手笔。
尼古拉斯凯奇的《空中监狱》,被称为好莱坞“密闭空间重刑犯越狱”这一类型片的代表作。
与我国的《西行列车》相比,就像把押运重刑犯的列车变成了飞机,穷凶极恶匪徒劫持列车,变成劫持飞机。
最终,《西行列车》里,李军因为妹妹的牵挂,以囚犯之身反杀其他囚犯。尼古拉斯凯奇则是因为妻女等他回家,配合警方抓捕越狱逃犯。
中国的《西行囚车》上映比好莱坞1997年的《空中监狱》,早了整整八年,剧情丰富度,人性光辉,时代折射都超过好莱坞经典。
过去,提到文化输出与入侵,我们普遍印象是我国秦汉唐宋的文化领先世界,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面对河殇一代,是单方面碾压和入侵。
但我仔细复盘了八十年代的一些文艺经典,发现我们在那个充满活力与解禁自由的年代,创作的许多作品不仅碾压现在,而且对标欧美都要领先十几二十年。
无论是1980年的《戴手铐的旅客》,还是1989年《西行囚车》,都比好莱坞享誉世界的同类型最经典开山之作都早十几年,这就是我们开明有活力的时代,迸发的智慧与人性光辉。
如今的创作环境,许多人在探讨“分级”,探讨“解除禁锢”。实际上我们不需要追求更大的尺度,只希望回到八九十年代的尺度即可。
今年从政策面,到所有人的心理预期,都希望增加经济活力,回到八九十年代敢闯敢干,增加就业岗位。
可现实是,如果社会氛围,社会容忍度回不到八九十年代,即便宣布“类似激励政策”,也不可能取得相同的效果。
或许当我们重新创作出类似《戴手铐的旅客》,《西行囚车》这样电影的一天,就是我们社会氛围,经济活力重回八九十年代的一天!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85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