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智谷趋势(ID:zgtrend)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震谷子
你对于中国西北的印象,该翻篇了。
中国的发展战略再次发生重大转向,关系到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命运。
一年前,智谷趋势曾作出重要研判,中国的下一个开放门户,会是新疆。
昨天(10 月 31 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用十年时间,建立了包括海南自贸港在内的 22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及 50 多个片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
中国推进向西开放的同时,中美关系亦频频传来好消息。焦点在本月的旧金山 APEC 会议上。
在外部局势看似缓和的此刻,新疆的进一步开放实际上有着更为深远的地缘意味。
以前,深圳是“前门”,是中国与世界连接的节点。
如今,新疆会成为一个“后门”,同样是内外连接的关键点。
未来乌鲁木齐、喀什和霍尔果斯或将成为更加特殊的经济特区,从开放口岸成长为国家级的支点。
中国这一步横跨亚欧的棋子,终于落盘。
在本次总体方案出台前,新疆已经拥有“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
所谓“一港”是乌鲁木齐国际陆路港,“两区”为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还拥有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及医疗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以及口岸经济带。
这份总体方案,相当于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赋予了新疆自贸试验区三重枢纽性定位。
物流上面,方案首次提出“建设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
贸易方面,新疆要成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社会层面,新疆将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三重角色定位,让新疆这一新开放门户变得更加立体和具象。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是交通。
今年 7 月,备受瞩目的中吉乌铁路终于完成了可行性研究,马上就要开工。
这条苦等了 25 年、可以完全绕开俄罗斯的重磅工程,在一年前正式签约。这条自喀什途经吉尔吉斯斯坦,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的铁路一旦建成,将与外高加索走廊相连,成为第三条亚欧大陆桥。
一百多年前,中亚贸易的商人们往东只能在安集延驻扎停留,因为想要进入新疆,就必须骑马跨越帕米尔高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一百多年后,这条铁路大动脉历史性地把两边的时空缝合在一起。
而无论是自贸区,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或者是亚欧大陆桥,都需要一个连接枢纽一样的中心城市。在我看来,未来有望拿下这个特殊位置的,很可能是喀什。从地理上看,喀什在中国的最西边,却在亚欧大陆的中心。但它最核心的区位优势在于,喀什是中吉乌铁路这条关键大动脉的起点,也就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陆上门户城市。
在总体方案中,喀什的定位是联通中亚和南亚的商品加工集散基地,一边承接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一边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培育跨境电商。有点类似长三角省市的味道。
这不仅将带来区域人口的集聚,还在客观上要求更为强大的物流运输能力和完善的供应链。
借助中吉乌铁路这条全球最短的欧亚大陆桥,以后从新疆喀什出发把货物运往欧洲,将比之前缩短900公里,节省七到八天,极大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效率。
如果只是中亚间的贸易,再加上未来要在中亚国家建设的海外仓,物流效率将会有更为惊人的提升。从新疆出发,聚焦在小商品上的跨境贸易将会迎来拐点式的增长。喀什有机会成为像杭州那样的跨境电商重镇。
更重要的是,中吉乌铁路还能直接触达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和中东。未来沿海形势一旦有变,这条通道将成为中国的运输大动脉,成为绕开马六甲海峡之困的贸易线和生命线,保障我们的进出口以及能源安全。
再来看贸易。
方案特别提到新疆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而且新疆也从今年开始,成为全国 9 个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之一。
过去,内贸企业只做内贸,外贸企业只做外贸。这种分工在高速增长的时候不会有太多问题,但在外部出口形势不乐观叠加国内消费缓慢复苏的时候,打破内外贸企业各自画地为牢的分割局面,才有利于提高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这也是加快构建统一大市场的必要条件。
要实现内外贸一体化,需要打破四道不一致的壁垒,分别是金融条件、产品标准、平台建设和贸易规则。而这也充分反映在了总体方案当中。
例如,金融条件的一致,可能会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方案提到,新疆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大宗商品贸易、境外承包工程和边民互市等领域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支持推动企业发行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等开展线上保单融资,促进投资和融资更加便利。
又如,产品标准的一致,对于打造新疆特色产业体系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方案提到,加快构建特色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棉纺、番茄、硅基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对接。
新疆是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油气、煤炭、矿产、粮食、棉花、果蔬等是特色优势产业,棉花总产在中国占比超过90%,油气当量位居中国第一,工业矽、多晶矽产量位居中国首位,这些特色优势产业是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
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农业,将成为未来新疆重点发展的四大新产业。在方案中也是一边鼓励发展,一边支持建立国内外统一规则和标准。
未来,新疆从中亚扩大进口的优质农产品和食品,也将丰富统一大市场的供给。这种宏观上的联通与微观上的内外贸一体化,就是新疆这一开放门户的题中之意。
以前中国把深圳当做国家前门在经营,搞外循环经济,是中国与世界连接的节点。如今中国会把新疆打造成为一个“后门”,加速内循环和统一大市场,同样是一个内外连接的关键点。未来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个片区或将成为更加特殊的经济特区,从区域中心成长为国家级的支点。
最后是社会发展层面。
新疆想要增强对中亚多国的吸引力,成为辐射周边社会的交流门户。
例如人才教育,要实施“留学新疆”计划,对杰出人才还可以提供签证、工作许可、长期居留、驾照转换等便利服务。
又例如医疗,之前俄罗斯人跑到东北问诊的新闻很火,但新疆更进一步,要打造“云医院”,足不出户就可以给中亚邻国的人们看病,甚至还要探索建立国际医疗商业保险、跨国医疗保险等,奔着国际医疗中心去的。
还有文化传播方面,不仅要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丝路元素的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还要联合周边国家打造跨境旅游线路,研究开行国际旅游列车。
说白了,要让来到新疆的中亚朋友不单是搞钱的商人,还是可以融洽生活的“伐木累”。
新疆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无缝连接的大湾区吗?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不管是出于何种需求,深居内陆的大西部都必须繁荣强盛起来。而大西部想要真正崛起,并为中国破解马六甲海峡之困,可能也离不开新疆这个支点。
这几年,有很多沿海城市的人均GDP水平发生了重大逆转。
比如,浙江的台州和温州,广东的中山和江门,山东的日照、滨州和潍坊等等。它们的人均GDP在十年前高于全国平均线,现在却低于全国平均线。
我数了下,这样的沿海城市共有12个,占比达五分之一。
与此同时,中西部内陆的出口也在爆发,增速甚至超过了越南、墨西哥、印度这样的“外包新星”。
巨变的背后,中国正在重构整个交通版图,很多贸易来往在内陆就可以完成了。
未来的陆心时代,沿海沿江不再是唯一的崛起途径,能高效连通大陆中心和边缘的城市也是王者。
新疆的腾飞还是进行时,我们来看已经获得一定成功的川渝地区,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成都、重庆这些西部城市的出口贸易额,已经悄悄飙升到了五六千亿元了,而且增速也不慢,像四川,过去五年的出口增速达到了84.8%。
背后,有中欧班列的助力。
2013年刚开通中欧班列的时候,进出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货值还不足百亿,2020年已高达1507亿元,增长十几倍。其中,三分之二的货源来自本地,三分之一来自外地。
近至云贵川,远至东南亚和日韩的货物都能在成都进行集聚中转。成都作为欧亚大陆门户城市的雏形就出来了。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早在2017年,川渝进出欧洲方向的货物中,航空货值比例稳定在 50% 左右,剩下的基本由海运和中欧班列各占一半。海运货值占比由 43% 跌到 24%,中欧班列从无到有,货值占比提升至 22%以上,夺走了快一半的海运货值市场。
目前,这个中欧班列的占比数据还要更高。
也就是说,在进出欧洲的方向上,中欧班列承担起的角色已经比海运还要重要了,这是火车对于轮船,铁路对于航道的反向冲击啊,海权时代的游戏规则在成都身上玩不转了。
很多海内外巨头,比如说阿里巴巴、苏宁云商、TCL等企业,因为看好成都中欧班列持续释放的通道红利已纷纷落户成都。
总部位于惠州的 TCL 跑到成都建立了工厂。原本这里是作为其内销基地的,但随着成都中欧班列的开通,低廉的成本优势瞬间打动了 TCL。于是,TCL将80%的欧洲订单从广东惠州转移至成都工厂,通过中欧班列更快速响应欧洲客户的需求。
TCL电子运营中心总经理牛海龙算了一笔经济账,产品出口要是通过海运,一般要花42天。而搭乘中欧班列,其货运周期是海运时间的三分之一,价格是航空的五分之一。他表示,“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效益,成都中欧班列都是最好的选择。”
截至今年9月底,中欧班列十年间累计开行超过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已由开行初期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逐渐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53大门类、5万多个品种。
不可否认,东部沿海仍会是中国经济格局中最重要的拼图,但中西部内陆的崛起,也会对中国制造形成进一步支撑。
昨天这份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方案,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同一种感觉,那就是资源的大腾挪。
东部的产业转移到新疆,再通过中欧班列等大动脉出口到亚欧;中亚的人才和产品进入新疆,丰富当地的经济生态和国内市场的供给。
一年前,我认为新疆作为中国新开放门户,应当是同一时间连接疆内、其他国内省市、中亚和欧洲的“四维开放”。
但看完这份方案,说实话,物流运输的进一步提速、内外贸易的进一步升级、区域文化的进一步融合,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新疆作为一个贸易开放口岸的交换作用,更像是一个城市、产业、文化交流的门户。“来了都是新疆人”,可能将会成为它最像深圳的地方。
当然,无论最终会是什么样的角色,目前都还是一个愿想。但中国加快双循环格局、兼顾发展与安全的战略,已经在这片大地上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
参考资料:
智谷趋势:苦等25年,针对马六甲海峡之困的大招来了!下一个深圳将诞生在新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8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