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印度:我们那个不可思议的邻居

作者:苗绿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ID:ftcweixin)

聊聊印度:我们那个不可思议的邻居

中印之间不存在战略性的根本分歧,两国的现实交往即便有一些摩擦,但总体看来还是合作多于冲突、积极大过消极。

文丨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 苗绿

印度是中国的重要邻国。长期以来,国人对印度一直印象刻板,缺乏深入了解的兴趣和动机。这与印度这个国家的重要性极不匹配。

更改国名是印度民族主义情绪不断积累的结果

据印媒报道,莫迪政府可能会在不久后举行的议会特别会议上,提出一项把印度(India)国名更改为“巴拉特”(Bharat)的决议。印度英文官方文件在提及国家、政府部门、国内外信函时都使用“印度”这一名称,但以印地语出版的文件则使用“Bharat”(译为巴拉特或婆罗多)。“Bharat”是梵语词汇,词根可追溯到古印度文献往世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字面意思是“承载/携带”,实际意为“寻找光明/知识的人”。“India”这个称谓要到英国殖民时期才确立,历史相对较短。

“巴拉特”是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本土词汇,而“印度”是带有殖民色彩的舶来品。印度几十年来一直试图消除英国殖民时代的痕迹,莫迪政府加速了这一进程。更名措施在印度国内引发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此举旨在推动反殖民进程,是对国家荣誉和尊严的捍卫;反对者则质疑执政党借此进行政治操作,针对的可能是反对派两个月前成立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

更改国名,是印度民族主义情绪不断积累的结果,近年来印度综合国力的提升构成其社会心理基础,近期印度登月计划的实施、G20峰会的召开等,则是推动这一事件持续发酵的直接动力。从这件事,我们不仅要看到印度相关方面为了巩固利益而采取的政治考量,更应看到政治操作背后,这个近邻日渐强烈的民族雄心和国家抱负。

中印两国对彼此的复杂态度

8月下旬,我参加了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2023慕尼黑安全峰会青年领袖年度会议(MYL Annual Meeting 2023)。落地印度当日,正是他们宣布月船3号登月成功的那天。我在当地深刻感受到了他们举国的振奋和自豪,这种对于国家的骄傲可能并不亚于当年我们“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国人对于印度的认识,混合着佛教源头的历史记忆、宝莱坞电影的文化想象、边境冲突的国族情绪,以及“脏乱差”的社会标签,乃至同样作为人口大国以及主要发展中国家潜在的警惕心理。

印度方面呢?从和当地人打交道的经验来看,他们对于中国的态度也相当复杂。一方面历史上佛教文化曾经对中国产生影响,对此他们相当自豪;另一方面,对于近几十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尤其是大量中国产品在印度的风靡,他们不可能毫无感受。对他们而言,同样作为文明古国和发展中大国,今天中国跑到前面了,他们自然有一种不甘落后的心情,总想证明自己,自尊心强,也脆弱。

回过头来看,不管彼此印象如何,中印是搬不走的邻居,和睦相处毫无疑问是最优选择,知己知彼则是支持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准备。

印度在地缘政治格局上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印度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规模和巨大经济潜力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统计,截至今年4月,印度人口已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年,印度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虽然和中美相比经济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在未来几十年内印度的经济影响力将不容小觑。另外,虽然印度国内仍然问题重重,但巨大的人口红利、多元化产业布局、英语语言的普及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积累,都将为印度带来巨大发展动能。

印度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一点不能忽视。未来的大国关系,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与合作。古印度的佛教对中华文明产生过深远影响,已经融入中华文明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今天的印度,继承了古老文明的遗产,有着强烈的文化自尊心和历史使命感,这是支撑他们对内探索国家整合、对外追求地位提升的文化根源。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印度种种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行动才能够得以解释,比如前面说到的更改国名事件。

当前国际形势下,印度在地缘政治格局上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印度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重要枢纽。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的演变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形势的复杂变化,印度追求自身地缘政治利益的态度越来越主动,在中美俄欧等主要力量的博弈中积极谋求自身影响力,其成效不可谓不显著。印度一方面配合美国印太战略,与美日澳等国保持密切的地缘政治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是金砖国家组织成员国、上合组织成员国,并且以G20在印度召开为契机,积极在世界外交舞台吸引注意力,着力把自己打造成全球南方的领导者。

所以,印度尽管自身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低效民主和政治腐败、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平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等,但作为拥有巨大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地缘博弈中日益重要的一员,印度这个国家及其未来发展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理性应对。

“脱钩断链”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一个显著的事实是,尽管中印边境局势紧张,但过去三年来印度对中国的依赖有增无减。

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202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135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对印度出口额较2021年同比增长超过20%;中国从印度本就不高的进口额则大幅下降超过100亿美元。对印出口的增长和进口的下降,致使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这既说明印度对中国的高度依赖,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双边贸易平衡的天平在进一步向中国倾斜,这也是印度方面高度紧张的原因。

其实,在后疫情时代中印贸易的扩大,正是两国经济高度互补的说明,印度方面并不需过于紧张,跟着美国搞“去中国化”或者“脱钩断链”,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印度和中国发展模式不同,发展的程度也存在差距,但两国在经济发展目标上高度契合,双方的产业合作也具有高度互补性。过去几十年里,印度受惠于中印贸易甚多。一方面,印度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以满足其国内需求;另一方面,中国在电子产品、电池与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投资,对印度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十分关键。此外,印度也是总部设在中国的多边开发银行(如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所提供支持的最大受益者。尽管近年莫迪政府一直在推动企业大力开展“印度制造”行动,力图降低对中国制造商品的依赖,但两国这种相互依存的经贸合作事实上不可能停止。

和印度的合作,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印度的会议上,我对他们登月成功表示祝贺,认为这是南方国家的胜利,是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象征。印度人听了很高兴,因为在内心深处他们也知道,多边主义才是未来的方向,中印之间谁也离不开谁。印度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印度,这种合作是发展双边关系的基础,更符合加强发展中国家合作、推动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助力营造和平和发展全球大环境的共同愿景。

印度是全球重要经济体,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定为世界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其自然资源、优势行业和中国大体形成互补,加上印度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这些都决定了印度是中国基建、制造业等产能转移和中国资金、智慧输出的理想承接地,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合作伙伴。

更重要的是,印度是我们搬不走的邻居。今天,中国要在世界舞台上和平崛起,印度是重要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可能的支持性力量。印度加中国,两国人口总和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且全球南方在崛起,中印两国均是全球南方国家集团中的重要国家,如果能够建设良性合作关系,两国对于全球公共事务的影响力将不容小觑。反之,如果两国关系处理不好,那么在当前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我们无疑将增加额外的挑战和风险,这对于我们的战略利益将极为不利。

从“龙象之争”迈向“龙象共舞”

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5次会晤召开特别记者会,宣布金砖国家扩员。金砖国家扩容的速度之快、影响之大,令西方国家震惊,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和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参与国际治理的能力与决心。中印作为主要大国,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践行多边主义方面有着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两国管控风险、深化合作,一定能够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当前国际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单极国际秩序逐步让位于多极世界秩序。面对气候变化、全球供应链稳定等复杂挑战,各国亟须达成共识,加强合作对话,兼顾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通过拥抱多样化的国际机制赋能全球治理。

近年,美国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把中国界定为最主要竞争对手和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采取一系列行动、纠集多国力量,试图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这是当前国际形势中中国面对的主要形势。中印之间不存在战略性的根本分歧,两国的现实交往即便有一些摩擦,但总体看来还是合作多于冲突、积极大过消极,这些都为两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加强中印合作,必将为全球南方国家在多极世界中争取更多利益,也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91517.html

(2)
上一篇 2023年11月16日 上午10:11
下一篇 2023年11月19日 上午11:1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