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观中国(ID:ChinaWatch20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消除了国内的绝对贫困,而几乎在同一时期,拉美地区的经济却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两相对比可以发现,稳定的政治环境、坚定的政治意志、有活力的大市场和因地制宜的政策,是中国取得巨大脱贫成就、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经验。
作者:Antonio Zapata Velasco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秘鲁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彻底消除了极端贫困,这要多亏中国成功实施的长期扶贫项目。近8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大幅提升了中国最后近1亿极端贫困居民的生活水平,标志着这场历时40年,让大约8亿中国人脱离贫困的“攻坚战”圆满收官。 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一种扶贫模式。在今年7月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百年之际,这一成就显得更加有意义。极端贫困在中国的历史性终结,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一项伟大成就。现在我们需要问问我们自己,这项中国经验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拉美地区复制呢? 图片来源:新华社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模式本身。中国利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集中资金用于脱贫攻坚的伟大目标。政府长期稳定高效运转,保持强大执行力,是保障中国扶贫模式产生实效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中国消除极端贫困,主要应归功于国家这只“有形的手”,而非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接下来,中国发挥了投资的杠杆作用,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这些投资解决了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教育和住房等问题,为保障社会底层群众有尊严的生活提供了基础。同时,国家将贫困地区与市场相衔接,把偏远农村和城市消费者整合进同一个生产链条之中。中国的扶贫模式由多种元素组成,而这些元素共同汇聚成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创造物质繁荣的机会来促进当地和个人的发展。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反观拉美国家,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开端,它们普遍比中国更贫穷,国力也比中国弱得多。但以前情况可不是这样的——在20世纪中叶,拉美国家大都是中等收入国家,那时的中国反而更加贫穷。然而就是从那时起,拉美地区的发展停滞了下来,而中国却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在过去40年之中。 在这期间,拉美地区尝试了两种发展模式,结果全都以危机告终。 拉美国家希望打破自身对于农产品出口的依赖,走上工业化道路。但问题是,这种想法虽好却不切实际,结果导致了寡头垄断的形成,它们把持的市场中充斥着高价低质的产品。因此,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老百姓怨声载道,新自由主义也浮出水面,市场全面放开,国家调控大幅减少。结果经济虽然增长了,但还是回到了原材料出口的老路上。 在秘鲁等国,新自由主义推动了经济增长,但社会缺少了公平,穷人的利益也被忽视了。因此,国家的经济增长是非常脆弱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一旦大的危机降临,比如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就足以让新自由主义30年的减贫成就,在短短一年之中便“蒸发”殆尽。今天的拉美就像上世纪90年代初时一样贫穷。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拉美如何能够重回积极发展的道路?它能从中国身上借鉴到哪些经验呢?我想第一个经验是“稳定”。政治模式的频繁变化说明缺乏共识,难以实施长期政策。 第二个经验是国家要有坚定的政治意志。政府的承诺至关重要的,没有这个什么都做不成。 第三,政府应调动个人积极性,培育一个更大的市场,以此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样一来,公共投资就不再是单向的补贴,不会一旦遭遇经济危机便“有去无回”——正如今天拉美国家的现实那样。 最后,评价一个经济模式的优劣,关键要看其能否在不同地区顺利实施。为了成功实现总体目标,有必要了解并尊重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社会阶层的独特性。 今天,我们分享中国人民实现消除绝对贫困伟大成就的喜悦和自豪,但眼下仍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需要我们做出更加坚定的承诺,付出更大的努力。数百年来,贫困之苦持续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亿万民众,总有一天,它必将终结。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本文原标题为 “Points of reference”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