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美聚焦(ID:chinausfocus)
近年来,随着傅高义、斯考克罗夫特、布热津斯基以及杰弗里·贝德等见证过中美关系曲折和不易的“中国通”的离开,华盛顿新一代的少壮派多以对华鹰派立场标榜自己,大多推销如何和中国开展对抗,有的甚至鼓动新冷战。从特朗普执政开始,有关中美合作的建言成为政治禁忌。拜登当选后和幕僚也打破传统,避见基辛格。与之形成反差的则是基辛格今年7月访华时受到的高规格接待。这也体现了两国对待双边关系不同的温差。那么,随着新一代对华鹰派的崛起,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基辛格给中美两国留下的启示和警示是什么?
第一,中美仍需要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高层个性化的外交。
冷战后期中美通过个人化外交破冰,离不开尼克松总统的战略视野和决策勇气。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和11月尼克松宣布即将访华的消息一经公布,便震动了世界。苏联、朝鲜、日本、美国国内自由派,甚至当时的美国国务院工作人员,都感到意外。有些共识或协议完全是秘密谈判的。虽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这种秘密外交在如今看来已不太可能,但两国高层的个性化接触与对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毛主席、周总理与基辛格。
另外,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不一样的是,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对华接触灵活度大,多次在第三方国家和中方接触,犹如当年基辛格担任国安顾问时的角色,对中美重回对话轨道扮演积极角色。
第二,美国终究还是要学会如何接纳不断崛起的中国,以平等的地位和中国打交道。
基辛格是少有的能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了解中国、看待中美关系的政治家。无论在政府任职,还是向美国外交官、咨询机构提供建议,他都会强调“平等看待中国”。在他看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不想要战争,不想“统治世界”,中国想要的是安全和尊重。今年6月,基辛格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美国不给中国尊重,中国就会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获取尊重。”这恰好是现在美国很多人无法理解的,所以才有很多所谓的“中国想要取代美国”之说。
自奥巴马执政时期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以来,美国一直不愿意和中国平起平坐。无论是在地区安全事务上,还是全球金融领域的合作和责任分担方面,美国都没有这个心理准备,所以一直拒绝参与中国提出的各种提议或方案,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和全球发展、文明倡议等。这反而增加了两国互疑和对立。
如果美国能够以平等视角对待中国,两国就有可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问题上取得突破。现在,无论是中东地缘冲突、东欧俄乌热战,还是气候变化和人工智能挑战,都离不开中国的合作。正如基辛格今年所警告的那样,美国若因国内极化,只重视“美国第一”,其外交就无法平衡美国和盟友及全球的利益,这有可能让美国陷入孤立。
第三,两国应避免冷战,新冷战不符合两国的利益。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科技竞争和武器竞赛,需要中美开展对话与合作。
▲1972年,基辛格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
上世纪50年代,30岁出头的基辛格作为一名年轻哈佛学者,就提出了局限于特定地区的“有限核战争”理念。60年代末期进入政府部门后,基辛格主张核威慑,要让对手付出惨痛代价。但在冷战后期,基辛格又致力于避免这种“有限核战争”升级,推动和苏联的核军控谈判。冷战结束后,基辛格开始主张废除核武器,也就是奥巴马提出的无核理念。从2016年开始,基辛格又将注意力转向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算法”已经替代直接由人控制的武器,成为“威慑理念”的关键组成部分。
今年,他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感到担忧。在他看来,“随着人工智慧的快速发展,留给中美双方寻找相处之道的时间,只剩下未来5到10年。出于全球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考虑,中美必须合作。”这是基辛格去世前留给中美两国最真诚、最紧迫的建议。
在美欧反全球化、民粹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基辛格近年来的建议并未受到美国政府足够重视。但无论美国如何推动对抗,最终都要接受一个多级的世界,学会和中国和平共存。基辛格有关“均势”和“缓和”的主张也不会过时。正如他在五十年来推动中美合作的实践一样,中美还是应该以冷静、务实的视野,消除误解、重构互信、避免对抗。这符合两国和全世界的利益。这也是基辛格为中美两国留下的最宝贵政治遗产。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9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