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遥瞰天下(ID:YKTX2017)
综述
在结束疫情后的2023年刚刚过去以后,我们立即迎来了2024年元旦。回顾与盘点过去的这一年世界上发生的战争、危机以及各类地缘政治性事件,发现世界地缘政治冲突仍然继续影响着世界格局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海权争端与资源分配矛盾依然激烈;中美冲突的不确定性继续影响着世界国际关系。本公众号特选了2023年十件最具代表性的战争冲突、军事政治危机以及各类地缘性矛盾冲突等热点事件一一来对比分析。
一、俄乌冲突仍在持续
在战事陷入相对胶着的状态下,2023年俄乌冲突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无人机大战。按照俄罗斯国防部的统计,自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到今年12月20日,俄军总共击落了大约9900架乌克兰无人机。按照乌克兰军方发布的消息,乌军击落了将近6320架俄罗斯无人机。其次是利用无人自杀艇作战。乌军今年利用自杀无人艇对俄黑海舰队的巡逻或靠泊舰艇、海军基地和克里米亚大桥发动多次突袭。作为回应,俄罗斯也开始发展无人艇进行针对性作战。三是持续的冲突也令民用设施遭到波及。今年6月,位于第聂伯河之上的卡霍夫卡水电站遭到破坏,导致水库大坝崩溃,这也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严重的民用设施破坏事件。四是在战场态势方面乌军由攻转守。今年5月俄方宣布完全占领巴赫穆特。乌军从6月开始在扎波罗热和顿涅茨克等方向发起反攻,但却受挫,不得不转入防御。自10月下旬以来,俄军逐渐夺取战场主动权。五是俄罗斯与北约在其他方向的对抗也在升级。今年4月,芬兰顺利成为北约第31个成员国,这意味着北约与俄罗斯的边界线一下子增加了一倍。而瑞典也正在努力加入北约。此外,北约今年还在俄罗斯周边举行了“空中卫士”“欧洲捍卫者”“北极挑战”“军刀卫士”等多场军演。北约还将于2024年春季举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二、中美气球事件
2月上旬,一个中国民用气象气球意外进入美国领空事件持续发酵,导致中美之间过去三个月稍微缓和的关系重新变得紧张。美方执意认为气球带有“间谍”性质,不仅因此推迟了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行程,还安排F-22战斗机发射导弹击落了飞艇。“气球事件”被美方大肆炒作,尽管只是一个“气球”引起的摩擦,但也深刻地影响了中美关系。为了击落所谓“高空侦察气球”,有可能造成对地面人员的损伤,美国人更是不惜成本,FAA联邦航空局主动关闭了三个机场,以及南卡罗来纳州的部分领空。美国空军出动了数架F-22隐形战斗机。另外,还出动KC-130加油机、P-8A反潜巡逻机以及HC-130搜救飞机等,配合F-22隐形战机的行动。为了打捞“高空侦察气球”的残骸,美国海军出动了CG-58“菲律宾海”号巡洋舰、DDG-79“奥斯卡·奥斯汀”号驱逐舰和LSD-50“卡特·霍尔”号船坞登陆舰等三艘大型军舰,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舰和其他船只也在现场协助残骸的打捞工作。
中国大陆侦察气球残骸
三、菲律宾新增美军基地并擅闯南海仁爱礁
今年年初美国防长奥斯汀访问菲律宾之后,菲律宾同意向美军再开放4个军事基地的使用权限。4月3日,菲律宾总统办公室正式对外宣布了新增4个美军基地的地址。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基地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北部和巴拉巴克岛,分别针对的是中国台湾和中国南沙群岛。这意味着中美在南海区域的对抗进入另一个更加激烈的阶段。4月11日,美菲举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肩并肩-23”军事演习。此次联合演习中,菲武装部队出动5400人,美军各军种共出动1.22万人,澳大利亚国防军出动111人,此外还有来自日本等12个国家的观察员,参演人数达到1.76万人。不算装备规模,仅演习的人员规模就是去年演习的近两倍。从公布的联合演习计划安排看,演习课目包括海上安全、两栖作战、实弹射击、网络安全、反恐行动、减灾救援和人道主义行动等。
7月,在菲方炒作所谓“南海仲裁裁决”公布七周年之际,美方这个南海仲裁案的始作俑者也马上表态支持。菲律宾在美方的怂恿下,利用对非法“坐滩”仁爱礁的军舰实施运补的时机,试图加固非法“坐滩”军舰,偷运基建材料,屡次擅闯仁爱礁。截止至12月10日,美菲分别于8月22日、9月8日、10月4日、10月22日、11月10日、12月4日、12月10日先后7次擅闯仁爱礁海域,中国海警均依法对菲船只进行严正警告、全程跟监、有效规制。其中,10月22日 6时14分,菲“尤娜扎·五月”2号游艇在我事先提醒告知的情况下,又无视我多次明确警告,以不专业、危险方式,故意穿越我正常执法航行的海警5203舰舰艏,导致轻微擦碰。8时13分,菲海警4409船蓄意挑事,有预谋主动倒车,尾部与我停车漂泊的琼三沙渔00003船右舷发生擦碰,恶意碰瓷制造事端,升温现场局势。菲方行径严重违反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威胁我舰船航行安全,我方操作专业规范、正当合法,责任完全在菲方。
美菲屡次擅闯仁爱礁事件再次说明,美国容不得南海风平浪静,伺机搅浑水,借助菲政局变化,重新强化菲方对美依赖,试图挑动菲方与中方发生摩擦对抗,以便从中渔利。美蓄意搅局南海,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安全,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充分说明美是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
四、部分非洲国家发生内战与政变
2023年对于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艰难的一年。极端天气肆虐,引发日益严重的粮食不安全、贫困和流离失所,西非与萨赫勒地区安全状况再度恶化,尼日尔、加蓬相继发生政变,非洲国家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一是苏丹内战。4月15日,苏丹快速支援部队与苏丹武装部队在位于北方州的麦罗维空军基地和喀土穆国际机场激烈交火。当地媒体和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快速支援部队领导人穆罕默德·哈姆丹·达加洛同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尔汉之间政见不和,此次冲突起因可能是快速支援部队方面对即将被并入陆军以及部分人事安排不满。自苏丹独立以来,始终难以摆脱由乱到治、由治到乱的怪圈。此外,苏丹国力不强,难以有效抵挡外部各种势力,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干扰。苏丹的动乱,其背后大多有外部势力搅动。
二是尼日尔政变。7月26日,西非国家尼日尔突发军事政变,总统卫队部分军人扣押总统穆罕默德·巴祖姆,宣布解除其总统职权,由军方成立的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接管国家权力。这是该国自1960年独立以来的第五次政变,也是时隔13年后再次遭遇政变夺权。这一突发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12月22日,随着最后一批50名法国士兵乘坐运输机从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空军基地飞往法国和乍得,法军于10月10日启动的撤离尼日尔行动结束,1500名驻尼日尔法军全部撤离。同一时间,法国驻尼日尔大使馆对外称“因无法履行外交代表的全部任务,被迫无限期关闭”。法国24电视频道在报道中称,此举意味着“法国在西非萨赫勒地区十多年来的‘反圣战’行动宣告终结”。
三是加蓬政变。8月30日,非洲国家加蓬发生政变,现任总统邦戈被软禁在家中,加蓬共和国卫队指挥官布里斯·奥利吉·恩圭马被任命为过渡领导人。这是在尼日尔之后,一个多月以来第二个发生军事政变的非洲国家。这是过去三年里,西非和中非地区发生的第八次政变,涉及国家包括马里、几内亚、布基纳法索、乍得、尼日尔、突尼斯以及加蓬,这些都是前法国殖民地。近些年来,法国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弱化,持续的政变给法国在该地区的存在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回顾过去两年,法军先后从马里、中非共和国和布基纳法索撤离,人员从高峰期的5400多人缩减到现有的约1000人,法国在西非萨赫勒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渐式微。此外,非洲多个前法国殖民地国家正进行“去法国化”运动,法国逐渐失去了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和曾经受尊重的地位,“法属非洲”时代正徐徐谢幕。
五、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叛乱
从6月23日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公司负责人普里戈任指责俄国防部军队袭击了瓦格纳雇佣兵部队的营地开始,瓦格纳雇佣于6月24日从前线进驻顿河畔罗斯托夫俄军南方总部。同日,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协调下,瓦格纳雇佣兵即调转方向返回营地,部分瓦格纳雇佣兵进入白俄罗斯营地。仅仅一两天的时间内,瓦格纳雇佣兵叛乱局势不断反复反转,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6月26日,俄罗斯莫斯科市、莫斯科州和沃罗涅日州宣布解除反恐制度状态。7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俄雇佣兵集团瓦格纳向俄罗斯正规军移交武器,共移交了2000多件武器装备和2500多吨弹药,其中包括重型武器。直到8月普里戈任意外坠机身亡,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兵叛乱事件起于突发,又在瞬间消弭于无形,大跌吃瓜群众眼镜。
六、巴以新一轮冲突
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采取代号“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并表示已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弹。以色列随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目标发起代号“铁剑”的行动 。这是以色列自1973年赎罪日战争以后,时隔50年再度向哈马斯宣战。随后,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宣布麾下武装人员加入哈马斯的行动。10月11日,以色列宣布成立以色列紧急联合政府 。以色列国防军首先对加沙实施了“铁剑”行动第一阶段的封锁。10月30日,在完成“铁剑”行动第二阶段对加沙的空袭打击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战争进入第三阶段,以色列国防军扩大了对加沙地带的地面进攻。11月3日,以色列国防军完成对加沙北部的南北合围。11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第2712号决议,决议聚焦人道主义关切,突出保护儿童。截至当地时间11月20日,流离失所者增至170万人,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在加沙地带的避难所里收容了约90万名流离失所者。截至12月25日,本轮冲突已导致巴以双方至少20674名人死亡。 截至12月26日,加沙地带有超过4037名学生和209名教育工作者死亡。
七、缅北武装军事冲突
10月27日,缅北腊戌、贵慨等多地缅军军事据点遭武装袭击并爆发交火,战事激烈。此次袭击由缅甸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主导,称行动旨在打击老街的电诈民团。缅甸北部长期存在的低烈度冲突突然升级,多个反政府武装于27日开始在包括与中国接壤地区的多条战线上与缅甸政府军激烈交火,当天除了缅北三支“民族地方武装”,缅甸其他反政府武装也参与了战斗,行动被称为“1027行动”或“飓风行动”。11月2日,袭击方已占领至少92个政府军据点和4个城镇,并封锁了重要贸易路线。同日,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主席敏昂莱表示要进行反击。11月25日,缅甸北部果敢老街地区冲突持续,中国驻缅甸使领馆紧急提醒在缅北老街地区中方人员尽快转移撤离。12月12日,在中方斡旋和促推下,缅军方和果敢、德昂、若开军在中国境内举行了和谈,就临时停火和保持对话等事项达成协议。
八、也门胡塞武装打击红海商船
10月31日,也门胡塞武装首次对以色列发动导弹和无人机跨境袭击,袭击了以色列境内的多个目标。胡塞武装称,将继续对以色列发动类似袭击,直到以色列停止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还多次袭击红海水域目标。胡塞武装声明将继续阻止所有前往以色列的船只,直到加沙地带的人民所需物资运抵。近期,地中海航运公司、达飞海运集团、马士基集团、赫伯罗特公司等多家航运巨头,都暂停了其集装箱船在红海及其毗连海域的航行。全球排名前五的海运企业中,已有四家暂停了红海航线。这几家公司在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中的份额累计达53%。也就是说,过半国际航运已不再经过红海。
除了袭击商船,也门胡塞武装还向以色列方向以及在中东地区的美国军舰多次发射导弹和无人机。12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美海军中东总部巴林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将组建联合舰队,在红海巡逻。
九、 塞尔维亚首都骚乱
12月17日,塞尔维亚举行国会和地方选举,以武契奇所属的执政塞尔维亚前进党为核心的党派联盟赢得超过46%的选票,在250个国会议席中,获取超过127席过半数而宣布胜出,而主要反对派联盟则以23%的得票率落败。就在武契奇宣布其政党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数小时后,包括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代表在内的国际观察团称大选有“买票”和“灌票”等违规行为。这触发了反对派联盟的不满,他们质疑选举有效性,并指责政府允许来自邻国波士尼亚的数以千计未登记选民非法投票,多名反对派领导人从上周一开始绝食抗议。12月24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市政大楼遭大批反政府示威者冲击。一些人试图砸开大楼的玻璃门,还有人爬上大楼并打破了窗户。骚乱一直持续至当日深夜,直到大批防暴警察赶到现场,发射胡椒喷雾以驱散人群。而示威者则向警察投掷石块,并要求他们离开,称“与人民站在一起”。
十、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分别于4月13日、7月12日先后两次发射固体燃料推进的火星-18洲际导弹。9月6日,朝鲜举行了首艘战术核攻击潜艇下水仪式,并将其命名为“金君玉英雄”号,可搭载4枚北极星-3型潜射弹道导弹及6枚Hwasal-2潜射巡航导弹,两型导弹均可搭载核弹头,具备相当强大的核攻击能力。11月22日,朝鲜经过两次失败后,第三次成功把“万里镜-1号”侦察卫星发射到外太空。从核武器到远程导弹再到侦察卫星,朝鲜基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精确打击和反击体系,初步具备了核武器远程投送和精准打击能力,对美核遏制水平上了一个台阶。11月24日起,朝鲜还开始修复此前因协议被拆除的10个非军事区监视哨所,重新部署无后坐力炮、高射机枪等重武器,并为板门店共同警备区执勤的朝鲜士兵配备了手枪。海上方面,朝鲜增加了西海海岸炮炮口数量,由原来每个哨所一两门海岸炮增加至10多门。
对韩国而言,军事侦察卫星1号的成功发射同样具有重要的军事象征意义。目前韩国已拥有陆基的“玄武”系列导弹以及海基的“海星-2”导弹,基本具备了覆盖朝鲜全境的打击能力。不过,和朝鲜相同的是,韩国没有属于自己的军事侦察卫星,一直依赖美国提供军事卫星情报,缺乏自主侦察能力。韩国首颗军事侦察卫星升空可以说是为“杀伤链”体系安上了“雷达”,确保了韩军的自主情报监侦能力。韩国还宣布从东部战线东北端起修复前线哨所,并与美日大搞海上联合演习。
为反制朝鲜,美海军先后分别于2月25日、7月18日、10月13日和11月21日派遣 “斯普林菲尔德”号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肯塔基”号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密歇根”号俄亥俄级巡航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航母“卡尔·文森”号相继来到半岛地区“大秀肌肉”。
朝韩《9.19军事协议》的废止意味着朝韩军事危机管控措施已基本失效,双方军事部署针尖对麦芒,相互猜忌和对立情绪激化,半岛地区出现擦枪走火、爆发武装冲突的危险系数骤然上升。
结语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07379.html